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 博物馆群建设为“文化青州”注入新活力
博物馆群建设为“文化青州”注入新活力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5-01-06 09:39:55      
内容摘要:元旦期间,青州市的京剧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民间收藏博物馆等各类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2013年,青州全面启动实施了博物馆群建设项目,以文化助推旅游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带动经济增长,


元旦期间,青州市的京剧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民间收藏博物馆等各类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2013年,青州全面启动实施了博物馆群建设项目,以文化助推旅游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带动经济增长,各类博物馆作为展示青州文化的窗口,在推动青州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百家博物馆初具规模
    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青州市确定采取“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100余个不同门类、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的任务目标。
    青州市博物馆群主要包括:一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以研究和反映青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的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主要分布在青州古城区中心区域及各企事业单位,如青州古城(老照片)博物馆、烟草博物馆、书院博物馆、科举博物馆、蚕桑纺织博物馆、农民画博物馆、回族博物馆、真教寺博物馆等。一期规划建设51个。二是由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建设的以反映青州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艺术,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的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分布在原青州八中校舍区域及南阳湖景区,包括红色经典博物馆、碑帖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木雕博物馆、计量衡器博物馆、古陶瓷博物馆等。一期规划建设56个。
    目前,先期规划建设的非遗博物馆、农民画博物馆、科举博物馆、基督教博物馆等40余个博物馆已经完成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另外,剪纸博物馆、谱牒博物馆、三雕博物馆等20余个博物馆已落实建馆场所,正在进行内部设计、展厅布置。力争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100余个博物馆建设任务。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博物馆群建设中,青州市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惠及全民”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群建设中来。一是政府投资建设。市政府计划两年内投入资金1000万元,结合正在进行的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工程,有意识保护、修缮一批名人故居和历史风貌建筑,发掘和整理历史名人资料,收集与名人相关的文物,在古城区依托古建筑开办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投入资金500万元,通过对原八中校舍进行场馆改造、提升,设立扶持奖励资金等,扶持民间收藏者建设一批博物馆。二是集体力量参与建设。鼓励和积极引导知名企业和村(社区)等建设博物馆。如青州尧王红木集团投资建设的红木博物馆、何官镇南张楼村建设的民俗博物馆、邵庄镇钟家庄建设的钟羽正纪念馆等,以此推动行业、企业、村(社区)文化建设。三是个人力量参与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场馆等措施,引导许多民间收藏个体投身到博物馆群建设中来。如红色经典博物馆、碑帖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等都是由民间收藏者提供藏品而建设的。
产业跟进,文旅融合
    通过百家博物馆的建设,青州逐步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文化惠民和文化旅游互为补充、文博事业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创5A级景区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博物馆群建设,将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为旅游产业上档升级奠定了深厚底气。将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打造以博物馆群为内容的特色文化主题游品牌,让青州文化以物态活化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游客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享受文化大餐,享受文化之美。2014年“十一”期间,青州古城内游人如织,日均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出现了一床难求、一席难求的火爆场景。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随着博物馆群的建设以及原有博物馆馆舍、展陈的更新提升,新科技成果、新工程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将有效带动展览设计制作、装潢设计、建筑施工、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安保技防等产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还将带动旅游市场、休闲娱乐、图书音像制品及旅游纪念品开发、文化交流、新闻宣传、影视拍摄、会展等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对文物收藏品市场、人才流动、出版发行、教学科研、技能培训等产生良好促进作用。
    展示青州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文化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则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州百家博物馆将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风格向世人展示深厚博大源远流长的青州历史,对进一步提升青州的城市品味、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推动青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张平 通讯员张鹏)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图书馆荣... 04-30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