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胡氏兄弟的悲欢离合
胡氏兄弟的悲欢离合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8-08-15 17:01:11      
内容摘要:兄弟三人少年时期留影1949年4月,胡刚(右)、胡旭(左)、胡可(中)兄弟三人分别12年后首次在北京见面。1976年6月,胡刚(右)、胡旭(中)、胡可(左)兄弟三人在北京相聚1997年8月,胡刚、胡旭、胡可三兄弟留





兄弟三人少年时期留影





1949年4月,胡刚(右)、胡旭(左)、胡可(中)
兄弟三人分别12年后首次在北京见面。





1976年6月,胡刚(右)、胡旭(中)、胡可(左)兄弟三人在北京相聚





1997年8月,胡刚、胡旭、胡可三兄弟留影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青州满族涌现出许多爱国志士,胡刚、胡旭、胡可三兄弟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在惊涛骇浪的战争年代,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与骨肉亲情,谱写出精彩动人的篇章。

 


  胡刚(1916年生),胡旭(1918年生),胡可(1921年生)。胡家祖隶青州满族正蓝旗,他们的父亲胡玉振,清末被派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归国后由教练递升为旅长。1926年冬离开军队,1929年春病逝于济南,葬于青州。其时,胡刚年仅13岁,胡旭11岁,胡可8岁。此前,他们的生母己经去世,于是他们居在伯父家中,住青州南营街丁状元府旧宅。三兄弟最初,曾就读于青州一中,后胡刚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师范学校,胡旭、胡可在青州读完一中,转学至济南读书。
  他们的青年时代,祖国正处于战乱频仍,内忧外患极其严重时期。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对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全境沦陷。这种形势激起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向国民政府请愿,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国民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随后,杭州、广州、南京、上海、济南等地学生相继起来游行;各地爱国人士也纷纷成立抗日救国会,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这五、六年正是胡氏三兄弟革命思想形成并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时期。

 


  早年胡玉振在世时,做为职业军人,他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但就个人思想而言,他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虽然在日本留学,也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但他对日军侵略中国行为斥之为“强盗”。他对子女从没教过一句日语,也不让子女学日语;而是给孩子们请了一位英语家庭教师,这件事在胡氏兄弟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印记。
  在学生时代,胡氏兄弟三人还受“五四”文艺思潮的影响。他们从读鲁迅杂文、老舍和张天翼的小说,进而读一些社会科学书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1年冬,年仅15岁的胡刚就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接受了革命的洗礼。他从济南带回来的信息和革命的宣传品,曾经对他的两个弟弟产生了启蒙作用。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兄弟三人便一起汇集到这股洪流之中。当时,胡刚已临近毕业,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和几个进步同学共同发动了济南师范的学生罢课,来响应北平的学生运动。此后不久,胡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去汶上县当了教员。
  这时,胡旭被当时的形势所感染,已按捺不住革命激情,想离开济南去北平,名义上是求学,其实是想去参加抗日运动。胡刚作为兄长支持二弟。临别时,他为胡旭题赠了鲁迅先生的警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胡旭到了北平,开始参加“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党的外围组织)活动,1937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三弟胡可在大哥、二哥离开济南后,独自在省立一中读书,他曾因办壁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被学校开除,此事使他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进步青年,并和党的地下组织建立了联系。
  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新的形势,这时北平地下党组织了140多个进步青年,分批经山西去陕北苏区,胡旭也参加了。他们走到陕西韩城被国民党驻军扣住,因当时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条件,他们只好将扣留的这批学生遣送回藉。
  1937年1月,胡旭经洛阳回到了济南。此时,胡刚正因寒假从汶上回济南,兄弟三人在春节期间作了一次短暂的团聚。这年,国内形势正处在重大转折关头,尽管岁月艰难但对前途充满希望。一天,兄弟三人在济南南圩根的一间斗室中进行了彻夜长谈。胡旭经历的事多,向大哥和三弟讲了不少令人鼓舞的见闻;而胡刚年长,读的书多,他从社会制度的更替讲到阶级、剥削和剩余价值,讲到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谈到激动处,三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救亡歌曲。1947年后胡刚在给胡旭的一首诗中写道:“临别小楼题警句,重逢斗室唱豪歌”,即指送胡旭回北平这次相聚。

 


  1937年暑假期间,胡刚从阳信回到济南。年仅16岁的胡可满怀着对“救亡前线”——北平的憧憬,向大哥提出要去北平上学。胡刚支持他,并亲自送他上火车。但胡可到了北平正赶上“七·七事变”,芦沟桥的炮声传到北平,迅即硝烟迷漫,战乱纷起。这期间,胡刚只收到胡可的一封信,此后再也得不到两个弟弟的消息了!
  直到1940年才知道,日寇占领北平后,胡旭参加了北平西山的抗日游击队,胡可也跟哥哥一起投入战斗的行列。他们出生入死,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后来,这支游击队被编入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军区。胡旭在军区战线剧社任社长;胡可在军区抗敌剧社从事文艺工作。创作中他写了话剧《清明节》、《戎冠秀》等。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胡旭和胡可都未离开晋察冀地区。虽然两人并不在一起,但彼此还能见面,唯独和大哥胡刚完全失去了联系。
  1937年秋,胡刚由阳信转到德平县当教员,当时日寇已打到德州,距德平仅百余里。这年10月水灾泛滥,德平城被洪水围困,既不能上课,又无法离开。洪水退后,他独自骑自行车跋涉千里,用了十多天时间回到了青州老家。在家稍住了几日,他的目的是去陕北,但没告诉族中长辈。他骑自行车先到济南,后经济宁到徐州,再乘火车西去。12月下旬到达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的同志热情接待了他,把他介绍到115师干部学校,随后又转到延安抗大。
  他在第四期学习了半年,举行毕业典礼时毛主席到校讲话,胡刚和同学们纷纷要求毛主席题字留念。毛主席在胡刚的毕业证书背面写了“革命到底”四个字,成为后来鼓舞一生战斗的动力。
  毕业后胡刚留在抗大,做了3年图书馆工作。这一时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实行“拉网大扫荡”,抗大是其要消灭的重点之一。当时,抗大各单位都派出人员组成游击小组,与当地基干民兵一起战斗。胡刚为了保证学校的图书不受损失,历经艰险。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五渡黄河,三过敌人封锁线,都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当时由于形势恶劣,山川阻隔,行踪不定,他们兄弟三人彼此断了音信。直到1944年形势好转后,胡刚收到胡旭、胡可各自写来的一封信,这是兄弟两人分别托人带到陕甘宁的。从他们写信到胡刚看到信,竟用了一年的时间。胡旭在信中对大哥深有感慨地说:“经过好几次大扫荡,我们象从大的筛子里漏下来一样。”
  后来,胡刚的诗中有“如筛得信知无恙,似梦团圆庆有窠”两句,前者即说此事,后者是指1949年兄弟三人第一次在北京的团聚。

 


  抗战胜利了,人们希望安居乐业,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可是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全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进行了三年多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8月,八路军从日军手中解放了张家口。这时胡旭、胡可所在的抗敌剧社随军进驻了张家口。胡旭任军区政治部人民剧院副院长,负责组织戏剧和电影的演出;胡可则在抗敌剧社创作组工作。
  这年10月,抗大总校由陕甘宁出发进军东北,胡刚路过张家口但没停留。他得知两个弟弟在张家口,便给他们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抗大进入东北后先到通化,又转到北安。1947年,胡刚调东北军区政治部,任宣传科长。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场。山海关、沈阳至长春一线开始被国民党控制,互相通信更为困难。而且兄弟三人彼此工作都十分紧张,至1948年,胡刚只收到胡旭、胡可分别写给他的一封信,这两封信竟走了两年的时间。这年七月,胡刚给胡可写了一封回信,直到1949年4月胡可才收到。此时,胡刚已随军进驻沈阳;而胡旭、胡可已随军进驻北平了。
  1949年4月,胡刚托去北平开会的人打听消息。当时,胡旭、胡可因在文化战线卓有成就,参加了建国前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胡刚请假去北京,与两个弟弟久别重逢。这是兄弟三人分别十二年后的第一次团聚。

  建国后,胡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副主任,受命组建北京电视台,胡可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从事专职创作。1949年秋,胡刚调往全国总工会国际部任副部长,从事工会国际工作,兄弟三人都在北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开拓陕西的电视事业,胡旭被调往西安,任陕西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兼电视台长。由于工作繁忙,兄弟间书信往来稀少,引起兄长胡刚的怀念,1964年他曾寄胡旭弟诗一首:
燕秦远隔雁来稀,莲菊枯荣两不知。
情重少年风雨日,音疏老大太平时。
江河堪慰流同向,儿女莫教栖异枝。
长夜孤灯思手足,脊令促我觅新诗。
  脊令为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中以“脊令”比喻兄弟眷恋之情。
  这段时间,也是胡可在戏剧创作上走向成熟的时期。1949年完成的多幕话剧《战斗里成长》在全国许多地方上演,并被译成俄、日、朝、蒙、匈、罗、英等多国文字,后改为同名电影。他相继又创作了多幕话剧《英雄的阵地》、《战线南移》、《槐树庄》等。1978年后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胡可每有新作问世,胡刚便赋诗鼓励,他七十岁时,胡刚赠诗写道:
戎马生涯岁月长,一枪一笔度沧桑。
豪情孕自硝烟处,战斗凝为翰墨香。
戏剧激昂增士气,文章犀利启心窗。
古稀且当青春过,欲效梅花正吐芳。
  1982年胡刚离休后,讲学、写诗、研习书法,笔耕不辍。他八十岁那年,患肝癌动了大手术,生死关头他从撰写白求恩、柯隶华的诗词中取力量,战胜了病魔。多年来他写诗1000多首,出版了诗词书法专集。2016年8月9日,是他的百岁诞辰,此时忆起1992年回青州参加一中校庆,随即赋诗一首:
云门山顶白云飞,老伴相携上翠薇。
大寿字前留倩影,廿年回顾感时移。
故乡增彩花都誉,祖国高歌崛起诗。
我欲因之重振奋,期颐挥笔颂朝晖。
                               (李凤琪)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