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华堂书记在1975年至1978年主政弥河公社,那时山工(弥河农机厂)正处于初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见证了隋书记的远见卓识和对山工发展的深切关怀。
决策之初,力挺山工转型
背景介绍:1975年,山工正处于从农机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王国才厂长深知,仅靠传统的农机产品生产难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
决策:1976年秋,王国才厂长从北京首都机场民航部李一民部长处获得一个重要的信息——装载机市场的巨大潜力。面对这一新兴产品,企业内部存在诸多疑虑。然而,隋华堂书记却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远见。他坚定地说:“只要你们认为是一个好产品,不管有多大困难,要放开胆子去拼一下,免得错过最佳机会时后悔就晚了。”
决策影响:隋书记的表态极大地鼓舞了王国才厂长和山工团队的士气。他们迅速行动,投入装载机的研发和生产。这一决策,不仅为山工开辟了新的市场,更为其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艰难探索:共克时艰
研发挑战:装载机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技术难题和资金压力,山工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然而,隋书记始终如一地支持着他们,他说:“技术是企业的血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山工团队攻坚克难的座右铭。
市场突破:1977年5月,山工成功研发出笫一台装载机。在同年11月全国农业机械产品展销会上,这台样机获得了冶金部的青睐,被定为包销产品,这一消息传开,轰动全国,山工因此名声大噪。
关键转折:力促大比武试验
机遇来临:1983年春节刚过,机械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的郭安平主任来访,提出了全国工程机械行业装载机500小时可靠性大比武试验的邀请。这对于山工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展示实力的一次绝佳机会。
全力支持:县委隋华堂书记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厂里,向郭安平主任表示全力支持山工参加这次大比武试验。他说:“这次试验至关重要,我们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益都工程机械厂参加这次大比武试验。”隋书记的坚定态度,让山工团队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试验成功:在隋书记的信任和企业的重托下,山工团队历经艰辛,最终在全国大比武试验中荣获四项第一。这一成绩不仅让山工赢得了行业界的广泛认可,更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快速发展:步入辉煌轨道
政策扶持:凭借在大比武试验中的优异表现,山工的ZL25型轮胎式装载机被列入机械部系列行普,并纳入山东省“七五”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一期技改投资985万元)。为山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
市场扩张: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市场口碑的逐渐积累,山工的产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海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队伍日益增强,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生逐渐进入企业,山工因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深情厚谊:隋书记与山工的不解之缘
挂念与支持:1991年金秋,隋华堂书记履新潍坊中院后,始终以赤子之心关注山工发展脉搏。从重大项目咨询到深夜时分的关切来电,他搭建的企业联动机制如同暗夜航标,引导企业淬炼出的决策更似破晓晨光,让山工团队在司法护航中更加感受到了领导关怀的温暖和力量。
永记心中:对于隋书记的关怀和支持,老山工团队始终铭记于心。他们深知,没有隋书记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支持,就没有山工以往的辉煌成就。
结语:隋华堂书记与山工的情谊,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他的远见卓识、坚定支持和深情厚谊,为山工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如今,昔日的山工(现为:卡特·青州分公司)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而隋书记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山工的发展史册上。老一代山工创业者将永远铭记隋华堂书记与山工情史。
感怀诗:
隋公高风超凡尘,华堂雅志映星辰。
心怀天下如明镜,浩然正气贯乾坤。
(刘宝新)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