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王府衙署
王府衙署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9-01-17 10:10:35      
内容摘要:一 王府衡王府遗址 位于南阳城中部偏西,今存石牌坊为明衡王府之南门。南至石牌坊以南、心寺街以北;东至东华门,今偶园街以东,包括偶园在内,偶园实为衡王府的东花园;西至西华门(今冠街)以西至淘米涧;北至




衡王府牌坊


一 王府

衡王府遗址
 
  位于南阳城中部偏西,今存石牌坊为明衡王府之南门。南至石牌坊以南、心寺街以北;东至东华门,今偶园街以东,包括偶园在内,偶园实为衡王府的东花园;西至西华门(今冠街)以西至淘米涧;北至后宰门(今朝阳街)以北至党校附近。衡王府及偶园,占地16公顷,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长约1000米。
  衡王府始建于明孝宗年间。弘治十二年(1499),明宪宗第七子朱祐楎被封为衡王,来青州就藩,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葬于今王坟镇三阳山前,即今天所谓“王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分别是:衡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矯、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和朱由棷。衡王府从建立到到消亡,前后存世150余年,经过六代七王的不断经营扩建,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朝后期,已颇具规模,辉煌壮丽。其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以及人员配备,与北京城的皇宫极其相似。王府中有内长史司、外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奉祀所、良医所,还有伴读、教授等一应俱全,俨然是青州城内的小国度。安致远《云门山记》记载:“北眺郡城中,故王宫殿,绿瓦朱楹,映日可辨”。其《青社遗闻》记载“青郡衡藩故宫,最为壮丽。……其政殿七级,王座尚有朱髹金龙椅在其上。西甬道旁,紫薇成行,垂露摇风,红紫映日。拱北亭外,名花周匝;望春楼下,清沼回环。楚王章华之盛,梁苑平台之游,拟斯壮丽,未为远过。”王士祯《池北偶谈》载:“衡藩故宫,乱后尚存望春楼及流觞曲池,上有偃盖松,盖数百年古物。予顺治丙申饮于此,甘橘、绣球尚数十株。后丙午丁末间,周中丞有德建抚署,乃即德藩废宫故址,移衡藩木石以构之,落成,壮丽甚,而衡藩故宫鞠为茂草矣。”从史料所载,可见明衡王故宫之豪华壮丽。今其故宫之古建筑皆不存,但遗留下的衡王府旧物如石碑坊、博物馆门前的石狮子,博物馆院内的铁鹤、铜钟,以及以偶园内的草木假山,仍依稀显现出衡王府当年的辉煌和壮丽。
  2007年秋,南阳城朝阳片区改造建设中,也收集到许多与衡王府相关的文物及建筑物残件。其中,一块方形石柱,一侧面刻有“雲孙”二字,因石柱大气、石质精美、刻字隽秀,被初步认定是衡王府的遗物,值得观赏和研究。
齐王府遗址
  位于南阳城西门以东约500米处,今遗址南部与明衡王府遗址相叠压。东西宽300米,南北长800米左右。朱元璋的第七子朱榑,被封为齐王。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下诏建齐藩,就开始在青州南阳城内建造齐王府。到洪武十五年(1382),齐王朱榑才来青州就藩。建文元年(1399)夏四月,朱榑率领青州护卫军和徐州、邳州诸军跟从燕王朱棣北征蒙古。因奏凯之时与诸将争功,且多行不法,有人告发,被建文帝诏至南京,实行“削藩策”,废为庶人。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攻陷南京,登上皇位。为了笼络皇族,于永乐元年(1403)春正月,恢复了朱榑的旧封。朱榑重回青州后,养刺客、招异人术士,“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吏不得登城夜巡”。青州府官员李拱、曾名深等上书朝廷报告朱榑的罪状,被朱榑派刺客杀人灭口。永乐四年(1406)夏五月,齐王榑被诏有罪,削官属、护卫,留之京师。秋八月,废为庶人。今其遗址尚有城墙少许保留。齐王府存世时间较短,后被明衡王府部分占用。
高唐王府
  位于今南营街北端路西。据《明史》、《益都县图志》记载,高唐端裕王朱厚煐,字明甫,号清慎子,晚号岱翁,生于正德九年(1515),是衡王朱祐楎第四子。按照皇帝制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世世相传”的规定,朱厚煐于嘉靖九年(1530)十二月册封为高唐王,为第一代高唐王。于是,在南营街北端路西建高唐王府。高唐王朱厚煐娶东城兵马副指挥李锡之女李氏为妻,生二子、二女。长子朱载墀之子朱翊袭高唐王,二子朱载学封镇国将军,长女封黄埔县主,次女封长清县主。高唐王朱厚煐为人乐善好学,守礼如一,爱好书法,曾捐资修缮上院的修真宫。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葬于礼义社养老院北,今弥河镇上院村北。
  今在南营街北端旧址,仍保留高唐府巷,原建筑无存,今有沙姓回民居住。高唐府巷被列为青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乐王府
  具体位置不详。据安致远《青社遗闻》记载:“青郡自衡王宫殿而外,惟新乐王府最为壮丽。盖新乐娶于许氏,许故鹾商,以数万为婿治第,较之衡府,特具体而微尔。今亦瓦砾堆垒,鞠为茂草矣!”
益王府第
  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元宗室第,即今城东隅阛阓基。元宗室益王买奴镇益都,当是其第。



高唐府巷



青州府贡院的前身是明代山东布政司衙署

 
二 衙署

 
青州府治
  在城东北,今青州蚕场处。旧在城内西北,即原益都路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诏建齐藩,知府张思问移城东南。十四年(1381),知府周彦皋又移城东北,即今治也。天顺中知府赵伟,成化初知府李昂,正德中知府朱鉴,嘉靖初知府江珊、四十三年(1564)知府杜思,万历中知府范善相继修。
  中为正堂,匾曰“至道”,改“奉宣”,御书匾额“清慎”于上。南为箴石亭,后改为坊。东西相夹为库,天顺元年,知府徐郁迁将盈库于此。后为川堂,又后为印堂,匾曰“出政”,改“希范”。堂后有亭,建《题名碑》。东为驾阁库,库南为读律堂;西为军械库,库南为资深堂、至道堂。前东西吏房凡十五间:东吏房、杂科、收科、总科、礼房、将盈库、驾阁库、西兵、北兵、南刑、北刑、南工房、承发司、经历司、照磨所。东为经历厅。循东有夹道,北为同知宅、经历宅、照磨宅。正堂西为照磨厅,西为鸾驾库。循西有夹道,北为通判宅、推官宅,南为经历厅,又南为通判宅,北为司狱司。仪门外,东为土地祠,为清军厅,西为寅宾馆,南为捕盗厅(今废)。大门外,列阴阳、医学于左右,后改为总铺。
  希范堂后,正宅久圮。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张连登捐俸于希范堂后复建。宅门内为三堂,匾曰“镜心”,东西为两厢,后为书房,东北为轩,匾曰“槐轩”,轩后为宸翰亭,恭镌康熙皇帝赐知府张连登御书嵌于三石壁间。旁为书堂,东为北斋匾曰“榷古”,斋东为南轩曰“觉爽”。又东为厅,厅东为台,名“环青”,后为北台,搆椽七楹。镜心堂西为射圃,建亭一座,匾曰“纪胜”。淳亲王赐“春生五马”扁额于正堂,改希范堂为景贤堂(谓十三贤皆可景也),建亭于镜心堂后,匾曰“静远亭”。正宅、书舍,悉为更易,计百四十三楹。
益都县衙
  在南阳城城东北隅近北门,其基址即晋之燕行宫、金之统军司、元之普照寺。旧治东阳城,元始移于今城,原在城西北,明洪武八年移西南,十四年移此。前为大门,稍进为仪门,为戒石坊,为正堂,为退堂,各五楹。后为知县宅,前堂后寝,寝后有楼,亦各五楹。知县宅左卫县丞宅,右为主簿宅。正堂前翼以曹吏房,左右各若干间,正堂南为为箴石亭,后改为坊。堂东为军械库,西出为典史宅,其南为狱。仪门东为土地祠,祠东为寅宾馆,馆后为马坊,南为塞门,旁列收粮舍十八间。祠后为县驿。申明、旌善二亭,列于大门左右。明嘉靖、万历中,知县张镐、张舜臣、胡宗宪、何廷锦、张贞观相继重修。
察院行台
  位于青州府城东北、青州府衙的西侧,即北门大街的路西(今机关门诊偏东北侧的位置)察院巷一带。察院行台,乃封建社会都御史巡按时的起居之所。青州府察院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其地形为南北长,东西稍窄,占地约10余亩。为三进四院,中为五间正堂,坐北面南,前为露台,为重轩建筑。正堂后面是川堂,也称后堂。左右为耳房,为杂工起居,也为庖工厨事所用。正堂前面东西两侧各建有12间廊房,为护卫卒役起居所用。后堂形制也如正堂,阔5间,只是廊房减少一半,为6间。两堂之间为砖铺甬道,甬道两边植以松柏,行列如人。露台前为仪门,外为大门。两门皆阔3间。在松柏掩映下的露台观景赏月、饮酒赋诗,曾经是古青州八景之一,谓之“行台秋月”。大门外东西两侧,是两尊威武端庄的石狮。整个建筑宏伟雄壮,雕梁画栋,极其精致而堂皇。
  嘉靖《青州府志》载:察院行台,在府治西,成化三年知府李昂建,中为正堂,前为露台,为重轩,东西列廊房,中为仪门,外为大门,正堂后为川堂,为后堂,左右为耳房,为庖舍,又后为小轩。
  大学士刘珝记:“东藩之青社,大郡也!面山滨海,土肥利饶,形甲于诸郡。乃城中有所谓按察之分司,而无行台。成化岁甲子,都御史晋阳原公奉命抚临东藩,遂及青,日惟止于分司。太守李文举慨然曰:‘他百司且有公署,都御史可无台乎?何以宣教令、示等威、称观瞻、一趋向也?’肆即城西北隅构焉。……周围凡若千亩,外中门皆三间,堂五间,东西厢十二间,后堂如前制,厢半之。两堂之虚,植以松柏,行列如人,仪轮奂美,而栋宇飞节,华而金碧,交映巍巍乎,其台矣!台既臧,告于公,公命曰‘行台’。乃伻来京师,恳珝纪其实。”
  据说,青州府察院行台是由亚圣祠改建的。亚圣祠,又称雪宫,内塑孟子像,传说这里曾是齐宣王会见孟子的地方,故建祠塑像纪念之。察院行台自清代渐颓,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府张连登改建为广济仓,成为官粮储存之所。后逐渐衰败,至清末,其迹遂湮。
布政分司
  在东门大街以东路北云门双语学校处。明宣德十年,参政王哲建。中为正堂,东西列廊房,前为露台,为仪门,为外门,正堂后为川堂,西为庖舍,左右为书吏房,后为小轩。万历四十年,按察司副使高第、青州知府王家宾等改建为云门书院,即督学使校士之所。中为正堂五楹,前列东西号房,前为仪门,为大门,为左右辕门。堂后为川堂,为二堂,额“梦愚堂”三字于上,督学施闰章立。又为后堂,周以缭垣。康熙五十八年,知府陶锦重修,尽撤号房新之。
按察分司
  据嘉靖《青州府志》载,原在布政司南街,规制同布政分司,即今参府街偶园回民初级中学处。中为正堂,左为寅宾馆,后为川堂。堂之后为书吏舍,西北为宅。宅南为治本堂,又西为园亭。正堂南为仪门,左右列廊房,前为大门。又前为海岱肃清坊,东为府卫馆,又东为射圃,西为县馆。
  为奉敕整饬青州兵备、山东按察司副使之署。明正德五年,兵备佥事牛鸾建。嘉靖二十五年,孟淮修。明洪武初,设立益都卫,三年改青州都指挥使司,十九年迁于济南,遂为山东都指挥使司。青州立左、右二卫。永乐四年,移右卫戍德州。后因矿盗窃发,设守备指挥一员,领敕备御。正德五年,流贼猖獗,乃革守备,设兵备佥事。青州设兵备道自牛鸾始。嘉靖三十年,抚按疏请副使莅之,专敕弹压。后废弃,清代改建为参将署。
青州左卫
  在府城东门内卫街,为明代设在青州的军事机构。据嘉靖《青州府志》记载:青州左卫设指挥使1员、指挥同知2员、指挥佥事4员,以迁叙至者无定额、经历司、经历知事各一员。镇抚司镇抚2员,左、右、中、前、后5所正副千户、百户各3至5员。京操军,春班1497人,秋班2150人;守城军余729人,屯田军余453人,屯田271顷,屯粮3258石。
兵备道
  在南门内稍东,分署在颜神镇。青州设兵备道,自正德五年兵备佥事牛鸾始。青州兵备道衙署由时任兵备佥事的牛鸾修建。(注:嘉靖《青州府志》之青州府志图中,此兵备道位于养济院以东、南阳城东南角处,按察分司位于今参府街位置,二者非为一地。疑自设兵备道后,按察分司与兵备道分处之。)牛鸾是河北献县人,明初进士,先后任巨野、益都知县,很有建树,升山东都指挥司副使兵备青州。青州兵备佥事一职一般由山东都指挥司副使兼之,其职专敕弹压流贼矿盗,保一方平安。
参将署
  青州历来即为战略要地,清代不仅有满洲八旗驻防军,还专门设有青州城守营,其长官就是参将。青州的参将衙署在城里参府街,就是现在的偶园回民中学校址。衙门口原在参府街中端路北面南。因参将衙署所在,故名参府街。旧时,这街又称前司街,在明代此处曾经是省按察分司所在。康熙年间,改建为参将衙署。民国期间,这里又作为山东第四师范学校的南校舍,进行过翻建改建,失去了衙署的旧貌。建国后,成为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做联合中学,称东方红中学,后为偶园回民初级中学。
  参将作为营官,是秩三品的军事长官。清代武官秩品,一般都是高于文官的。清朝的军事力量,既有满洲八旗部队,那是朝廷的嫡系部队,世袭军籍。但天下毕竟太大,满洲兵员过少,大部分军队还得依靠招募汉族兵。由汉兵组成的部队,是以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清代就叫绿营兵。清代的绿营是按省设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镇戍地方。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事战略区,一个区含几个省的军事长官是总督,一个省即为一个军事单位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康熙元年,设山东提督于青州,后裁汰,由山东巡抚兼任。提督之下设镇,指挥官为总兵。镇下为协,指挥官为副将。协下为营,营的指挥官即参将。营下设汛,职官参将之下尚有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清代山东设三镇,青州营守参将属登州镇。参将属于中高级军官,清代全国参将定员总数为177名,其中包括水师参将22名,分别驻守全国各处要地。青州参将下辖各汛,分驻所属各县。另外青州地方尚有守备一员,其衙署当在南门里西侧心寺街。
  青州参将衙署建于康熙十八年,系参将魏国珍申请改建的。在前,青州原有参将署历经战乱,久已废圯,或寓藩府或赁民房,无专门衙署。顺治年间,营将郑姓参将见原前司废地,久委草莽,申报朝廷拟在其址地建参将衙署。后该将领降职,此议搁置二十年,后驻守青州参将魏国珍悉力再请,获得朝廷批准,按规制建青州参将衙署于前司废址,永为营署。雍正十一年,参将谢云又移修箭亭于内。封建时代的官员衙署按等级分差别,都有严格的规制,其房舍数量、建筑型制甚至门窗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决不能越逾的。一旦建成,也绝少翻修增建,有“官不修衙,民不修店”之俗,故能在很长时间,保持原貌。据说,这是因为官员的俸禄与建设费用是捆绑使用的,不似现在政府机关可以列支,能随意改建扩建,越大越高越气派。这里的参将为城守绿营统兵官,其衙署基本建制,大致是进大门入仪门,沿中轴线排列为正厅、幕厅、后厅为办公地点,两侧分列左右司房、夹室。后院为主官所住宅院。另有兵器库、造作坊与驻军营房操练场等。
  青州的参将衙署,自康熙十八年(1680)建成使用,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共计230余年。其先后历任参将30余位,其中既有满洲旗人,也有汉族军官,还有一位武状元,一名武探花。当年的衙署东侧就是关帝庙。参将衙署与关帝庙并列其间,占去大半条街,增威严气氛,显巍峨壮观。直到民国以后,再无参将,其衙署改作他用,惟关帝庙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渐颓废,渐毁渐拆,至建国后,仅存的巨大山门也逐步被剥皮用砖,惟留两座砖垛兀立,庙地成为生产队场院,“文革”后期在其内划地建民居。
海防道
  为清代在青州设立的军事衙门,其旧址,一说在城北隅,有星石碑文,又有古雪宫匾额,旧为直指行台,分署在颜神镇。一说在城东南隅,后改为督学公署。至民初渐废,今已无迹。
演武厅
  青州形胜,负山面野,地处要冲,出则掌控海邦,退可负险固守。古往今来一直为山东半岛战略要地。明代初年,设山东都卫于青州,后改称山东都指挥使司,洪武九年迁历城,设青州左卫。清代省级最高军事长官山东提督先置于青州,后迁济南,又专设青州兵备海防道。雍正年间,设满营八旗驻军青州,并置绿营守军青州营,有参将,守备领之。无论领军机构如何变迁,青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未变,一直驻有重兵。为驻屯军队演练、受阅,青州府城设有专门的阅兵校(读jiao)场,正名“演武厅”。
青州绿营
  青州演武厅,民间俗谓之校场、演武场。原址在东关昭德街南端,今为青州烟厂东宿舍区。青州演武厅设于明初,为兵备佥事牛鸾、李崧祥修,中为阅武堂。明代著名文人、嘉靖年间青州兵备道副使王世贞在《阅武堂记》中,专门记叙了演武厅的建置、修缮以及威武雄壮的操练场景。文中记载:“出东门,折而南,可一里为蒐地,可容万人,其阳有台,据而堂之三楹,曰‘阅武’,日久圮废且甚。”由此可见,当时出东门后向南拐,也就是经过今天的昭德街,没多远就到演武场。此处空地甚广阔,可以容纳万人,足以供士兵操练竞技。这校场的北面有台,台上建有“阅武堂”,堂面三间,只是圮废过甚了。看来明代中期,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连军士操练场所也荒废不堪了,以致有些风声草动便应付不及。王世贞文人事武备,责任心很强烈。上任的第二年就力图改变现状,“乃始庀嘉肺之羨緍,鸠工廓其为五楹,更治台于后,峻如堂之半。”使用赋税的盈余部分,重修青州阅武厅,扩大规模,增加设施。文章还绘声绘色描述了组织士演练那声势恢弘的场面。一直延线续到清代,这里是驻军演兵阅兵场所。其间,又再对演武厅廓而大之,重修利用,内置正厅三间,后厅五间,鼓楼二座。此地历经沧桑,多次变迁。清朝覆灭,改为民国,演武厅荒芜。民国九年(1920年)于其地建山东第四监狱。建国后,监狱荒废,又划归益都桑蚕育种场为桑园。1975年,因烟厂扩建,又将桑园划归烟厂,先为库房,又改建宿舍至今。旧时,演兵阅兵也是声壮气威,阅兵官员与屯军皆经此街至校场,所以那时昭德街便被称为“校场街”。曾听老人们讲,见过光绪十八年山东巡抚张曜去校场阅兵,出东门过吊桥,经校场街,但见其坐八抬绿呢大轿,令旗号牌,金瓜斧钺;戈什哈,笔帖式亲随,府县官员在后,浩浩荡荡。那时候,如此官员经过,需要“净街”,现在说就是戒严。百姓只能从门缝往外看。大概青州校场阅兵,这是盛大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了。此后随着清政府的衰败,清兵这耀武扬威的场所,也随之撂荒而颓废无奈了。青州演武厅数百年历史,至此便告终止。
山东统军使司
  山东统军使司衙署,乃金代在青州府的最高军事衙门。金人占领青州后,设立山东路,在府城的东门建立山东统军使司。该建筑高大宏伟,富丽堂皇,取名为“海岱楼”,其意在于威镇海岱,护佑平安。东门外护城河上的桥也称为海岱桥。元代,将海岱楼更名为“凝翠楼”。元末毁于战火。明代在原址偏西(今东门街后司巷一带)改建。改建后的楼下有荣镇、中和二堂,楼上悬挂唐代大钟,此钟无翅(指口沿整齐),又称之为铎,是唐天宝年间龙兴寺遗物,今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钟高八尺,口径三尺,色彩绚丽,翠色欲滴,并铸有铭文四十行。铸造工艺精湛,叩之其声甚为洪亮清越,尤其在清晨,钟声缭绕,幽邃深远,让人遐思无限,“凝翠晓钟”成为古青州十景之一。青州明代进士陈经(官至户部、礼部、兵部尚书)曾赋诗赞美“凝翠晓钟”:“百尺台端凝翠楼,疏钟霜气共悠悠。海鲸晴吼千家曙,野雉雷惊五夜秋。数杵暗随山月落,余音常绕栋云浮。可怜梦觉无人醒,今古相催几白头。”凝翠楼毁于明末战火,今已无迹。
满洲驻防旗城将军府
  俗称大人府,将军衙门,坐落于北城社区十字口东北角,门前一边一个大石狮,府衙南北长60丈,东西长50丈,官房85间。府衙东西两侧高筑牌楼式辕门,东辕门上书:“青齐名郡”,西辕门上书“海岱雄邦”。辕门里分别题为:“澄清北海”、“保障东藩”,苍劲有力的大字标明了青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驻防八旗的任务。将军府正门飞檐斗拱,气势雄伟,门对面有一巨大的影壁,门前左右各有一个石狮耽耽相视。进大门台阶为九级,院为三进院,两边先是警卫班房,后依次为公事房(办公室),中间为大堂、二堂,两边为厢房。议事厅(会议室),后院有书房、花园及眷属居室。将军府的都统将军官级一品,年俸银2100两,发家属米150石;副都统年俸1050两白银,家属米110石。
  满洲驻防旗城的官员,将军一员(正一品),官房85间:副都统(从二品),官房26间;协领四员(正三品),每员官房18间;佐领16员(正四品),每员官房15间;防御16员(正五品),每员官房8间;骁骑校16员(正六品),每员官房6间;笔帖式三员(七、八、九品),每员官房6间。共有官员59名,大小衙门59座。
  另外,还有:山东都卫府,为明初设在青州的省级军事机构,故址在府城的东南隅。后多次废立,至清代则有海防道代之;总镇府:据史志资料记载,在旧衡王府城内;兵仗局,嘉靖《青州府志》载:“在城东门内,贮颁降军器、盔甲、腰刀、滚刀、镔铁刀、长枪、弓箭、捱牌、旁牌、铁腿、碗口铳、盏口铳、手把铳、震天雷、铁炮、磁炮、信炮、仙人砲、飞枪、火枪、神机箭、螺蛳箭、将军砲。”是否为东门大街前局巷处,待考;守备署,在南阳城西南隅,今无迹。   (青古)
 


参将署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图书馆荣... 04-30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