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古朴山村——东西峪
古朴山村——东西峪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9-10-23 15:51:54      
内容摘要: 东西峪,在邵庄镇区西南10公里处,东临红岭,南依黄龙山,西靠鸡冠山,西北隔淄河与齐鲁石化城相望。 东西峪是两个古老的自然村落。东西走向的黄龙山脉,在此向北延伸出一道山梁,两个古村分别坐落在山梁下不


  东西峪,在邵庄镇区西南10公里处,东临红岭,南依黄龙山,西靠鸡冠山,西北隔淄河与齐鲁石化城相望。
  东西峪是两个古老的自然村落。东西走向的黄龙山脉,在此向北延伸出一道山梁,两个古村分别坐落在山梁下不同的峪溜中。东峪溜中的村子叫东峪,西峪溜中的村子叫西峪。
  两村的居民以傅姓为主。由《傅氏族谱》可知,洪武年间傅氏先祖自冀州枣强迁徙而来。因为西峪水源充足,他们首先在这里定居。当初没有房子,只能住在山上的黄石洞内。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先祖们养成了坚韧乐观的性格,他们管这个洞不叫“洞”,而是称作“黄石屋”。直到现在还口碑相传,傅姓后人仍这样叫着。
  随着生产资本的积累,傅氏先祖不断置房置地,到第十世的时候傅氏家族已人丁兴旺,财多地广,为了耕种方便,就有人到东峪居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两个村落。
 


古村一角
 
傅氏先茔碑文记载,早在明朝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但那时还不叫东西峪,村名叫“郭庄”。如今的东西峪、东郭、西郭、南山子五个自然村,还有“五郭庄”的叫法。
  历史上之所以称郭庄,跟这一带出过一个叫“南郭”的人有关。南郭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年轻时不懂音乐,因家境贫困无力赡养老母,不得不混进齐宫鼓瑟吹竽,被齐湣王嗤笑为“滥竽充数”,逐出宫外。南郭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从此他遍访名师,发奋勤学,十年后终成一位优秀的宫廷乐师。这个故事在《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有比较粗略的记载。
  这说明2000年以前,东西峪一带已有古村落雏形了。当然,现在人们看到的东西峪古村,大多是明朝的建筑。
  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多已迁入新村,古村内少有人居住。原本偏远的山村,显得更加僻静清幽。迤逦的围墙、青石小巷、石砌民宅、古井古池等遗迹,初春娇嫩的香椿芽和仲秋火红的柿子等丰饶的物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怀古幽思或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对这里深厚的古村落文化也作着进一步的了解。
 


北门阁子

 
高耸的北门阁子

 
  沿东峪新村西南角的石板小路向南不足百米,便是东峪古村标志性的建筑——阁子。
  阁子是古村的北门,为一座小型二层楼阁,远望极像一座城门。前墙上镶有碑刻,字迹清晰可见,以端端正正的小楷记载了阁子的承建时间和主要承建人:“大清乾隆二十一年三月越朔……石匠王振道”。整个阁子是泰山红门的缩建,构筑布局更比红门协调美观,线条比例也更玲珑精致。阁子虽小,但居高临下的气势却不容小觑。该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遭到人为破坏,本世纪初当地村民又根据其原貌进行了修缮。
阁子坐北朝南,整体呈梯形,高约八米,宽为六米,由上层的殿宇和下面的门体通道两
部分组成。
  上层的殿宇东西长四米,南北深三米,青砖碧瓦,龙檐斗壁,红漆涂就的木柃门窗。周边是一米多高的青石板做成的围栏。围栏四角都有一尺见方的石柱,柱头上有精雕细刻的花瓶作装饰。殿宇正前的围栏中央,有一人高、两步宽的石匾,但终因年代久远,难以辨认字迹。
  殿宇正中供着正宫老爷,边上有朱公端和桃花女相陪。遇上战乱时,这里就成了古村的岗楼,由村内壮丁轮流职守。现村中有一90岁的老人记得,过去岗楼上还挂有大钟一口,以备匪患之时警报所用,因此阁子也叫钟楼。
  殿宇西侧是一青瓦简门,木门丹漆,宽不足米半,护住了阁子上面围栏团起的这个“小院”。门框上刻有“开门迎香客,神灵保平安”的对联。简门向下是攀登的石阶,两边是对称构筑的护阶。石阶一米宽,共七层,每层高约一箸,皆由整块巨石铺成,人走上去脚下非常平整舒适,很是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原理。
  殿宇的背面,均匀地设计了四处排水口,中间的两处通殿内,两边水口仿花苞而设,长尺余,与整个阁子搭配巧妙,成为其绝佳点缀。
  靠近殿宇之下的墙体,即阁子的下层,先是两层薄石板,再向下由十几层大型石块筑成。墙体正中即为东峪古村北门通道,该道约有两米半宽,两边备有条形板石,宽约40厘米,系为来往行人歇足而设。通道穹顶设计为半圆形,由巨石镶嵌护定。巨石上赫然显现着一排排竹席印迹。据村里人介绍,建阁子时先在原地筑起半圆型土堆,上覆竹席为模,在其上垒砌石块。待阁子建成后,再将土堆和竹席撤掉。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聪明才智。
  站在阁子上北望,可将东峪新村尽收眼底。南望,是年代久远但大部分依然保存完整的古村。时至今日,阁子已无守卫古村的功能,但它承载了一段历史,见证着一新一旧两个东峪村桑海沧田般的变化。

 
长城一般的围墙

 
  众多的游客到东西峪看什么呢?原来,主要是看古村的围墙。
  青州有好几个古村,都能见到石垒的古围墙,如井塘、黄鹿井,但只是斑斑点点的遗迹。
  东西峪古村的围墙保存完好,其规模之大、文化价值之高,不仅在青州独树一帜,在全国也十分罕见。也许人们见过长城的雄浑巍峨,但未必见过古村围墙的古朴壮观。
  由于两村的围墙同出自傅氏之手,从建筑构造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仔细观察,却发现各有特点,展现的是两村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
  西峪围墙。西峪村的围墙较早,修筑时间在明朝中前期。
 




古村围墙

 
  傅氏先祖从半山腰的黄石屋下来,在西峪中盖屋安家。这里地处偏僻远离城镇,为防匪患和窃贼,垒筑围墙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最初围墙的范围很小,在今西峪古村的西半部,紧靠西边的山梁。随着家族的迅速壮大,村子向东不断扩展。在原来基础上,围墙由西向东南延伸,尔后又折向北。西峪地势开阔,围墙构筑规模宏大,时间跨度长,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即:西、南、东三面围墙。
  整道围墙高低错落,随势就势,宛若一条苍龙在山峪间蜿蜒。围墙构筑非常讲究,墙基均有山体巨石铺就,墙体所用石料就地取材。墙基近1米宽,越向上越窄,墙头仅宽半米。围墙总长约2500米,最高处在2.5米以上。留有四门,西南方两门,南、东各有一门。南门是正门,石砌的门垛,垛子上按有结实的木门,称寨门。
  村北没有围墙。因地势南高北低的缘故,村北住宅的后墙和高高的墙基,就是最好的屏障。北门与南门在同一条街上,其实北门只是一个小小的便门,有利于关闭据守。
  东峪围墙。东峪村的围墙修筑时间比西峪要晚,应在明朝末期。
  西峪傅氏家族到第十世,开始向东峪搬迁发展。当东峪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修筑围墙。
  东峪这条山溜比较窄,所以围墙的长度也就相对短一些——2000米左右。在构建格局方面与西峪是一样的,同为西、南、东三面围墙。但墙基宽度超过1米,墙头宽处达0.8米,墙体最高处在3米以上。东边的围墙远离村居,一直修到东山梁之上,有利于站岗瞭哨保障村子安全,也为村中新添人口和盖房置宅拓展了空间。围墙有四门,东西南北各一,北门就是前面提到的阁子。
  这个时候,东峪傅氏经济上已经相当富裕,人丁也特别兴旺。从围墙的宏伟气势上看,已经超过了西峪。  
 
 
幽静的青石小巷

 
  东西峪古村是两个山村,南依黄龙山阴坡,北临沟壑,地势南高北低。两村均以幽静狭长的青石小巷吸引游客。
  西峪石巷。西峪古村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1200米。有三条南北石巷,中间一条是主街道。主街其实并不宽阔,且曲曲折折,宽处3米多一些,窄处不足两米。若从北边进村,顺着主街向南走,脚下尽是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石板,两边是石墙石屋,院落中栽满香椿树,偶尔也有两人合抱粗的古槐和楸树。行至南门,左右环顾便见古村围墙。门西侧有一坍塌的土地庙,按照乡俗每逢农历的二月初二,邻近的村妇便结伴前来烧香许愿。
 




石巷
 
  西峪古村没有较通畅的东西巷,只有几条短短的胡同。当年一条胡同里住着好几户人家,甚至院中套院,里院人家每次进出,须得经过外边的小院,极其不便。不大的山村,显得特别拥挤。
  东峪石巷。东峪古村只有一条南北石巷,这就是主街。东西巷有六、七条之多,因为南面是狭窄的山峪,所以靠北的就长,靠南的就短。人们说东峪古村的街巷基本呈“丰”字形,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北阁子向南一路爬坡。巷子西高东低,东瞰是人家的天井和矮矮的屋顶,西望但见清一色的高大石墙。巷子东侧闲置一石碾,西侧巨石上遗有两个古老的石臼,跟石巷一起承载着古村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

 
生命之源——古井古池

 
  古井古池是东西峪古村的又一大景观。
  古井。据不完全统计,两村共有古井八口。别的村多数把井打在低洼的地方,而这些井全都打在村南山峪溜的最高处。
  西峪古村南有古井四口,这条山峪就叫井上峪。无独有偶,东峪村南的山峪有古井三口,也叫井上峪,为了有所区别,就在前面加一个“东”字,叫东井上峪。山峪中土层较厚,水源也旺。两个山峪不仅是两村的水源地,还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自古就是古村的经济命脉。因此,人们把这里亲切的称作“母亲峪”。
  要说水源最旺的地方,还要数两个井上峪之间的张坡溜。众所周知的黄龙井,就在张坡溜靠近山崖的地方。该井全由青石砌成,井底清泉旺盛。逢上大旱年月,别处水源都断了,这里便成了山村唯一的水源。上世纪末,两村居民捐资重修一座黄龙庙,一侧立有民国时期的古碑。每年定期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或檑响鼓乐,或载歌载舞。以此来祈祷风调雨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古池。水池是储水用的一种设施,雨季把水存起来,待干旱季节就可以饮牲畜、浇庄稼。通常的水池或圆形或方形,口大,便于蓄水。
  西峪村有一被人们称作“合池”的古池,跟一般的水池相比很是特别,古池类似古井,池口为圆型,非常小,仅有一只水桶那么粗。但越向下越大,10米深的水池,底部直径不小于5米。这种水池结实耐久,蓄水量大,还可保证人畜安全。在古池东侧的屋墙上,垒一残碑,记载修池的时间为万历年间,亦涉及到原因和经过:“兹因天旱庄内缺水,合庄会议,修池一座。修池之地,系傅珠玺所施,池外之地乃……
  东峪古村东北角也有一座古池,修建风格、规模与之相仿。旁有碑文记载捐资人姓名,修建时间为大清嘉庆二十三年七月。

 
柿子林与柿饼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谁道秋来景色稀,玲珑灯果满枝辉,红妍不是桃和杏,佳味应同荔子妃”“风雨频将黛叶摧,红霞染透暖香腮,芳姿欲顾徘徊我,为汝相思该不该”。这些优美的诗句都在称颂同一样果品,那就是占据青州市重要果品位置的柿子。东西峪是青州柿子的主要产地之一。
  当你走进东西峪古村及附近的山野,就会发现村落里、山坡上到处是柿子树。每逢春天,葱葱郁郁,花香飘逸,蜜蜂萦绕于柿树之间,好不热闹。重阳节前后,柿子树上的叶子脱落大半,柿子已经熟透,远远望去,高大的柿子树上似挂满了金黄的灯笼,一串串、一束束,在金秋飒飒微风吹拂下,起起落落,摇摇摆摆。妆扮着这里的山山岭岭,村村落落。每到这个季节,山村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河滩边、场院里,到处是刮皮,晾晒,捏制柿饼的人们,吆喝声、吵闹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
 


 
  东西峪柿树的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大萼子和小萼子,还有少量托柿、铁柿等。
  东西峪柿子橙红艳丽,果形圆滑娇美,营养丰富,味美香甜,古今很受人们的赞美,说柿果“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据测定,柿子中富含有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单宁、硝酸盐和碘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柿果是年周期中成熟最晚、色艳味甘的优良佳果,既可脆食,又适于加工干制。据史书《瞿仙神隐》中记述,柿果与其它果品加工制成的备荒食品“防俭饼,以果子、红枣、胡桃、柿饼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厚饼,晒干收之,以防荒俭之用。”
  东西峪村的柿子含单宁颇多,需脱涩处理,方可脆食。当地群众沿用温水脱涩法,此法简便易行,稳妥可靠,多半是把洗净的柿子用竹签插孔置于温水之中,上面覆盖桑叶,再用盖垫将容器盖好,连同容器放于摊煎饼后的热鏊窝中,再把余火灰堆在容器周围,经一昼夜的时间,即可成为脆甜可口的“染柿”。另外,白酒脱涩,石灰乳脱涩,生物脱涩效果也很好,尤其以与苹果、梨共同放入同一容器内,密闭一周左右,这时的柿果,果实味美,深受食用者欢迎。
  柿子除了生食以外,还可以制成干果类,这样不仅增加柿果的储存期,还大大提高了其内在价值。
  柿子干果的制作加工主要是“晒柿饼”。在过去,“晒柿饼”一直是搞排饼,它的基本操作方法是:首先进行选柿,也就是把病、虫、软果剔除,留个头均匀、色正少籽的柿果为原料,然后打萼刮去柿皮。去皮方法有两种,当地群众喜欢用手工,即一手握柿,另一手持小巧玲珑的马蹄形“刮刀”,两手分别向相反方向旋转,从果顶逐圈刮向果蒂,巧妙均匀地完成去皮工序;另一种方法是用构造非常简单的刮皮旋床,操作时,把柿果固定在旋床上,一手持刮皮刀,另一手摇转轮去皮。工效可稍高于手工操作。去皮后要立即上箔“摆箕留”,并按时翻动,使柿果失水缩身,当柿果变深褐柔软可塑时,应下箔堆放“出汗倒子”,并要支“晾子”,令其上霜,然后逐个捏扁,按顺序排列成叠,分级装箱贮存。
  现在,东西峪柿饼改“排饼”为“吊饼”。其“吊饼”加工与排饼不同点是:刮皮后即挂线结柿,每线20-24个,串与串留10厘米间隙,行与行25厘米的距离,晒约十几天,柿子发软,进行“幌子”,晒至15—20天可下架,剪柿柄,堆放发汗,再“落矮铺”上箔,待霜上严后装箱外运。
  柿果跟柿饼的药用价值极高,早在公元六世纪,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谈到,柿果性味甘涩,微寒、无毒,功能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热渴、吐血和口疮等症。近代日本学者所著《柿果的药效》一书,高度评价了柿果的药用价值。柿果既是珍贵食品,又是稀有中药,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柿霜即柿饼所出霜也,乃柿中精华”。用柿霜治疗肺热燥咳、咽干喉疼、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等症有显著疗效。
  用东西峪的优良品种——小萼子柿果加工制成的柿饼,质地柔软,霜厚而严,色正味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乡间贤达

 
傅半仙的传说
  傅半仙,本名傅祥云,东峪人,生于明末清初。《傅氏族谱》略纪其事:精研道法易理,博习占卜测算;广通医学,熟知药性;屡次科考不第,遂无意仕途。仙家数度未果,因难了红尘,只得半仙之体。
  傅半仙是一个很受人们信赖的人,在当地关于他的传说很多。黄龙山东南,现有“半仙傅祥云”之墓——
  傅祥云还年轻的时候,北阁子前的大街上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的老头。
  傅祥云赶集路过,老头忙摆手招呼:“年轻人留步,有道是‘长空日日起祥云,苍天不负有缘人。’”一边说,一边变戏法般摆弄出一碟似牛粪样的酱料,手在空中一撒,碟子中便有一群屎壳郎,咕咕拥拥挤成一窝蜂。
  “来,尝尝老朽的手艺如何”老头一边说,一边将碟子伸到傅祥云跟前。
  傅祥云感觉老头象疯汉,且一股涩臭之味刺鼻而来,不由得向后退了两步,手作掌状在鼻子前扇了两扇,说:“老人家,我刚吃过早饭,你就自己享用吧。”
  老汉叹口气道:“可惜呀,真可惜。蜜蘸香栗你不吃,却让洞宾空荐举。想必缘分还未到,明年有幸再度你。”言毕向空中一抛,碟子不见了,只落下一地栗子皮。
  傅祥云十分诧异,弯腰拣起一个栗子皮一看,蜂蜜尚未褪尽,用手指沾一点蜂蜜一闻清香扑鼻,放到口边用舌一舔,顿觉体轻如燕,行走如飞。心想这回遇到真神仙吕洞宾了,不禁好生后悔。
  只因沾了神仙的灵气,凡有得疔痈疮疖等皮肤病的,经他用手一摸便可痊愈,可谓手到病除。自此“神医”和“半仙”之名便在附近几个山溜传开了。
  傅祥云成了半仙,常于集市相面算命,倒也十分灵验。
  这天一大早,刚伸开摊子,西峪的傅小四就急急火火地来到摊子前:“半仙,我昨天做工回家发现床上的蚊帐不见了,今年蚊子这么多,咬地我一宿没睡好,求求你给我算一算哪去了?”
  半仙认识小四,拿出石板让他写个字,小四拿起石笔寻思,我上学不多,认不了多少字,我叫小四,就写个“四”字吧。
  半仙望着“四”字,端详了一会,慢条斯理的说:“此字四角又四方,看来看去象蚊帐,里面有人蒙头睡,只露两脚隐脸庞。轻轻向下拖出来,原来这人是兄长。依此看是你大哥用了你的帐子,回家跟你大哥要去吧.”。这时很多人围上来看热闹,有人问半仙:“你怎知道是他哥拿了,就不是贼偷去了?”半仙说:“咱峪的围子墙围得这么严实,外人进入都要走正门,路边那么多店铺,街上来了几个外人都看在眼里,哪个贼愿去偷顶蚊帐。小四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可他哥傅大贤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平常在黄石屋混日子,父母去世后才回到家中。不是他拿了帐子还能有谁?”
  小四回家跟大哥要蚊帐,大哥不承认,小四把找半仙算卦测字的事说了一遍,大哥知道半仙的道法高,无奈交出了帐子。
傅大秀才有遗诗
  东西峪两村位于黄龙山后,地灵人杰,出过许多文人才子,有据可考的当数傅渐逵傅大秀才。
  傅秀才本名傅云衢,十六世孙,因举童子试避府学大人讳而改成亡弟名云露,后又改名渐逵。自幼天资丰厚,聪颖过人,又兼博览群书,习词工赋,少年便应州县所举村试一举考中秀才。秀才乃俗称,优秀才子的意思。考中秀才的人多自谦称“邑庠生”。古时学校称庠,邑庠生就是本乡在校生,谦称自己学业未成,还没出人头地。大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曾主持家族重修宗谱并作序言。有多篇诗作传世,后因世事变迁而多遗失,经多方搜集,目前完整的诗仅有二首。
  有一年,乡邻推了一车自己种的西瓜到阁子前卖,秀才看到卖瓜人手起刀落,西瓜切开,红瓤黑子映在脸前,因而突发感想,吟哦成诗:
茫茫乾坤绕青藤,度日素瓤享太平。
谁料泛红惹灾祸,刀光血影恨重重。
  入夏的夜晚,梧桐花初放,细雨顺着麦草苫成的屋檐滴落下来,湿润了山村石墙屋,一阵轻风吹地屋门晃动,秀才诗兴大发,披衣而起,挥笔成诗:
桐雨今夜润窗台,茅檐滴滴寄情怀。
妻问何故披衣起,为有佳句敲门来。
     
                              (刘守强)
 


傅半仙墓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