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北宋矮松园和青州州学的辉煌
北宋矮松园和青州州学的辉煌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20-08-13 10:50:42      
内容摘要:北宋时的青州历为京东路、京东东路首府,国家一级政区和军区的治所所在地,号曰东夏都会海岱名都两京通衢三齐重镇。矮松园位于大宋青州城西南,是松林书院的前身,著名的三元宰相王曾青少年就读于此,后官至宰相


北宋时的青州历为京东路、京东东路首府,国家一级政区和军区的治所所在地,号曰“东夏都会”“海岱名都”“两京通衢”“三齐重镇”。矮松园位于大宋青州城西南,是松林书院的前身,著名的三元宰相王曾青少年就读于此,后官至宰相,矮松园遂名声大振,1031年,罢相知青州的王曾在家乡大办州学,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学十分兴盛。



宋代矮松园(明清松林书院)

矮松园因三元宰相名载四海
 
松林书院的前身名曰矮松园,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宋初,宋太祖以武力夺得天下后,希望偃武兴文,巩固统治,因而大大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然而,在宋初八十年间,除国子监和太学外,作为养士之所的官学却基本处于废弛状态,士无所养,这就为书院的兴盛提供了契机。书院成为解决官学不兴与士有所学矛盾的关键。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明代李南素在《重修莲溪书院记》中说:“书院即家塾也,古无是名,至宋始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间的书院特别是满足私人教育需求的家塾性书院应运而生,矮松园便是这样一所书院。
  矮松园位于大宋青州城的西南隅,园因奇诡二松而得名,有着宽广的馆舍,是一处著名的书塾。著名宰相王曾晚年曾来此当年读书处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所作《矮松园赋并序》开头说:
  “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百尺,轮囷偃亚,观者骇目,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
  矮松园究竟建于何年,因史料缺乏无具体考证。但有记载的是,王曾青少年时就读于此,于咸平元年(998年)参加了青州的州试,夺得“解元”;咸平五年(1002年)春,参加了礼部主持的省试,成为“会元”;是年三月,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举夺得“状元”。王曾连中三元,官至宰相,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封沂国公,时人遂于园中筑“王沂公读书台”以志纪念。今人用公元1002年作为矮松园办学之始,是为纪念王曾中状元这一颇富历史意义的时间,其实矮松园作为书塾存在的时间当在公元998年王曾中举之前推至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之间。


 
王曾创办青州州学
 
  王曾39岁以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副宰相。48岁加封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始为首相,成为朝廷倚重的社稷重臣。天圣七年(1029年),52岁的王曾因主管的玉清昭应宫失火得罪太后而罢相知青州。王曾清明治政,敦励教化,尤重倾力兴学;他捐薪助学,把家中大量藏书捐献给自己的母校。据《厚德录》引王子融《沂公言行录》载:“凡四镇所至,悉兴学校,辍奉钱以助其费。青州仍出家藏书篇卷甚广,以助习读。”任职青州期间,他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创办青州州学。王曾去世后,徂徕先生石介有《徂徕集·青州州学公用记》一文记载如下:
 
青州州学公用记
石介
 
  故仆射相国沂公,初作青州学成,奏天子,天子赐学名,且颁公田三十顷以入于学。公患田少不足,又旁学作屋百二十间,岁入于学钱三十一万。逮今十稔,学益兴而士倍多。太守赵集贤广公之意,取南城隙地,又作屋八十三间,别为钩盾六十二间,岁入于学,通六十七万。学之公用于是大充,而养士之道称矣。
  学官与诸弟子侈之,请记于壁曰:立其法万物不改者,道之本也;通其变使民不倦者,道之中也。本,故万世不易也;中,故万世可行也。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氏,树君臣、父子、上下之制,立其法,万世不改者也,是之谓本焉。服牛乘马,上栋下宇,弧矢纲罟之宜,舟楫耒耜之利,棺椁之便,臼杵之用,通其变,使民不倦者也,是之谓中焉。相国沿三代明王之制,取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之制,建学于青,立本也。集贤申《易》“大畜”养贤、“颐”养正、“需”饮食晏乐、“兑”朋友讲习之义,立宽于学,制其中也。大凡舒则人暇,局则人困,故善教者优游而至道,不善教者急速而强人,其要贵夫劳逸之节焉。《礼》曰:“张而不弛,文武不为也;一弛一张,文武之道也。”今夫学者六艺经传千万言,以时而讽之,其为功博矣。仁义礼乐、忠信孝悌之道,天地阴阳、星辰灾变之动,以时而求之,其为业广矣。广博而难卒,勤苦而后能成。蚤起夜诵,寒暑不废,衣冠不解,则是常张之矣。岁有田,日有饩,劳有休,怠有养,所以息焉、游焉,是一张一弛之道也。君子谓相国、集贤善教矣,张而不急,弛而不废。
  初,集贤乐学之经始甚亟,乃择材吏,得节度推官蔡君亶,用董其役,作屋若钩盾百四十五间,而取材于县官之余,藉力于公家之隙,不烦于府,不扰于民,和悦而以成。予谓相国善作也,集贤善述也,蔡君善卒相国、集贤之志也。见托斯文,既不得让,因记其岁月云。
  这篇文章是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理学先驱石介受青州知州赵概之托,为青州州学扩建成功而作的一篇纪念文章。文中先叙述了宰相王曾当初创办青州州学成功,至此十年,知州赵概在青州南阳城选取空地扩建州学,推择青州推官蔡亶监督工程,最终“不烦于府,不扰于民,和悦而以成”。州学公田经费非常充足,办学兴盛,育人之道备受赞誉。
  作者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圣八年中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著有《徂徕集》二十卷,故仆射相国沂公:指已经去世的宰相王沂公。仆射相国,指宰相;沂公,王曾晚年封号沂国公。赵集贤:姓赵名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官至吏部尚书,谥康靖。仁宗时,以直集贤院、知青州,故称赵集贤。蔡亶:字诚之,此时任青州推官,后迁虞部员外郎。文末称“予谓相国善作也,集贤善述也,蔡君善卒相国、集贤之志也”,是说石介认为王曾善于创办青州州学,赵概善于叙述阐发育人理念,蔡亶善于最终完成相国和集贤之志愿。
  这篇关于王曾创办青州州学、赵概扩建州学的记载,有几点信息值得注意:
  第一,青州州学办学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宋代的青州为国家一级行政区,京东路(后为京东东路)中心所在,其州学具备了省级最高学府的规模。“故仆射相国沂公”指已故的宰相沂国公王曾,当初建成州学,天子亲赐学名“青州州学”,建房120间,每年收入学钱31万。“逮今十稔”,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学益兴而士倍多”,青州知州赵集贤“取南城隙地又作屋八十三间,别为钩盾(古职官和官署名。隋唐曰钩盾署,属司农寺,职掌薪炭鹅鸭薮泽之物,以供祭飨)六十二间”。可见,十年间青州州学仅房舍就达265间,这些房舍除去学习、生活场所,还有出租之用,加上学田,每年收入达六十七万。从其建筑规模及收入看,其办学规模之大,远非明清时期青州府学和县学等一般学校所能比。  第二,朝廷赐学田并形成制度。州学规模大,办学经费自然巨大,朝廷划拨土地三十顷(据查,宋时一公顷折合16.6亩,30公顷当为498亩)作为公田,即学田,这些学田一般用出租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法维持学计,当然也出租一些房舍收取租金,这些都是学校的主要经济支柱,对州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直接影响了后来书院和官学学田制度的建立。
  第三,王曾把教育当成根本的大事来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纵观历史,凡是政绩突出的官员没有不重教育的。石介认为,古代圣君树立的“君臣父子上下之制”,万世不改,因为这是道之根本。相国沿袭“三代明王之制”,自古“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之制”,“建学于青,立本也”,在青州建州学,这是根本的大事。不仅在青州,他每到一处做地方长官,便在那里兴办州学,并拿出薪俸捐资助学。明道二年(1033年),王曾任河南府通判时,在河南建起了府学,深受当地民众称赞。景祐四年(1037年),60岁的王曾到了郓州,建起了郓州州学,就是在病中,也不忘学校建设。石介在《题郓州学壁》一文中写道:“沂公之贤,人不可及。初罢相,知青州,为青立学。移魏(指河南府),为魏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立学。而罢相为三郡建三学。沂公之贤,人不可及!”
  第四,教化有方,理念先进。知州赵集贤善用《易经》的卦象反复教导学生,“大畜”养贤是说大畜卦教人蓄德养贤;“颐”养正,颐卦教人颐养正气;“需”饮食晏乐,“需”卦指导弟子饮食修养,不陷入饮食的诱惑;“兑”朋友讲习之义,“兑”卦象征喜悦,君子应当乐于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研讨学业,讲习道义,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大凡舒则人暇,局则人困”,要舒展张扬人的个性,而不能压抑个性陷入困境;要做“善教者”,方能“优游而至道”,而“不善教者”性情急躁强人所难,其要领贵在“劳逸之节”;教育师生“一弛一张,文武之道”。石介反复强调“相国、集贤善教矣”,说相国王曾和知州集贤善于教化,“张而不急,弛而不废”。“岁有田,日有饩,劳有休,怠有养”,每年都有学田收入,每天都能吃上公家供给的食物,劳累了就休息,疲倦了就休养,“息焉游焉”,适度的休闲和休憩,才是“一张一弛之道”,等等,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州学办学者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五,内容文道兼修,方法强调勤奋。州学学习内容是广博的,既要修习儒家“六艺经传千万言”,又要修习儒家“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的伦常之道,还要探求“天地阴阳星辰灾变之动”,这与后来松林书院教育的核心精神“崇儒重道”一脉相承。学习方法上突出强调勤奋:要按时诵读,才能有大的功效;按时探求,学业才能广博。要“蚤(通‘早’)起夜诵,寒暑不废,衣冠不解”,“勤苦而后能成”。这些至今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另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宋仁宗初立州学,而青、兖为最先。天圣九年,从知州事王曾之请,颁州学九经,濂洛关闽之渊源,有来矣。”青州和兖州最先创办州学,天圣九年(1031年),应知州王曾的请求,皇帝颁赐青州州学《九经》,自此,凡州郡立学者帝赐《九经》遂成制度。仁宗下诏,全国各州要以青州为榜样,大力兴办州学。“濂洛关闽”分别指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溪先生周敦颐、家居洛阳的程颐程颢兄弟、家居关中的横渠先生张载和讲学于福建的朱熹。从记载看,皇帝颁赐青州州学《九经》,用《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来教化诸生,成为宋代理学的滥觞,对于理学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从矮松园到青州州学,教育趋于规模化、官学化,极大促进了青州地区乃至整个山东教育的发展。其实,几乎在同时期,全国不少书院改办州学。如景祐二年(1035年),著名的应天府书院改为应天府学,赐田十顷,又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国子监,地位更高于一般官学;宋至道三年(997年)、同矮松园创办时间几乎一致的湖南衡州石鼓书院,于景祐三年(1036年)改为衡州州学。书院研究者邓洪波认为,当时“州学和书院的称呼不是很严,抑或二者混用”。因此南宋乾道年间范成大游石鼓书院时称“谒石鼓书院,实州学也”。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王朝开展了三次兴办官学的运动,诏令各州县皆立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学校教育系统。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及庆历中,诏诸路、州、郡皆立学,设官教授,则所谓书院者尝合二为一。”据此推测,宋朝名相王曾少年读书时的矮松园,在后来官学运动的历史大潮的裹挟之下,或许与其晚年创办的青州州学已合二为一,只是称呼不同罢了。
 
黄庶的感慨和赵抃的劝学
 
  皇祐五年(1053年),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之父黄庶始任青州通判,他在携妻子和年幼的黄庭坚游览矮松园后写诗《携家游矮松园》感慨道:
矮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
左妻右儿醉树下,安得白首朝其巅。
  可见矮松园在王曾中状元50多年后仍然名闻天下。
  熙宁四年(1071年),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著名的“十三贤”之一的赵抃出任青州知州,视察王曾的母校,写《青州劝学》一诗,鼓励州学的学子们下苦功勤奋攻读:
学欲精勤志欲专,鲁门高第美渊骞。
文章行业初由己,富贵荣华只自天。
一篑为山先圣戒,寸阴轻璧古人贤。
沂公庠序亲模范,今日诸生为勉旃。
  “渊”指颜回字子渊,“骞”指闵子字子骞,两人都是孔子弟子。“沂公”是三元宰相王曾的晚年封号沂国公,“庠序”指古代的学校,“沂公庠序”既可理解为王曾昔日的母校矮松园,也可理解为后来由王曾亲自创办的青州州学。诗歌勉励年轻人要追随孔门圣贤,精勤志专,珍惜光阴,以王曾为榜样,勤于积累,淡泊名利,刻苦攻读,修身养性,努力完成学业;也能从侧面看出当年的“沂公庠序”矮松园,在王曾中状元69年后的青州州学,办学一直兴盛不衰。  (有令衡)
 


书院松涛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