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革命老区的青州,这片红色热土不仅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孕育了一代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从早期共产党员刘俊才(刘子久)、刘序功、王元昌、赵文秀、冯毅之、刘旭东……到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治安……再到时代楷模沈星等……更是创建一支又一支抗日游击队,汇集成一支支英雄的抗日武装,举起了山东敌后武装抗日的义旗,根基深厚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对话历史和现在,共同见证信仰之火的熊熊不息、红色基因的血脉相承、红色精神的磅礴之力!
1937年10月,中共鲁东工委一成立,即在博兴、益都、广饶、寿光、潍县、昌邑等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筹建抗日武装。其中,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就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在益北地区坚持抗战,沉重打击日伪势力,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人凤、李曦晨共同筹划组建临淄抗日武装

李人凤

李曦晨
李人凤生于临淄北羊乡南卧石村,1929年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读书,受教师马千里影响,参加“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师范支部书记和师范学生会会长。1931年赴济南出席“左联”代表会议,返回即发动学生参加救亡运动。被通缉后,遂去西安避难,入杨虎城部任军需员。次年返临淄,先后任临淄县立第一小学教师、临淄县第二小学(西关小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临淄县立西关小学校长李人凤、进步教师陈梅川、崔栋生等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积极进行抗日活动。共产党员李曦晨出狱后,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回到临淄,与李人凤共同筹划组建抗日武装。
李曦晨与李人凤、李清桂,陈梅川等经过研究,根据当时的复杂形势,决定采取合法形式,以西关小学为基地,以进步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组建“临淄青年学生志愿军训团”。公布一贴出,立即有800多名学生和教师纷纷前往报名。
1937年10月中旬,军训团120人开始进行军事训练。李人凤和陈梅川分别担任游击战、群众工作等课程,共产党员李曦晨、李清桂也参加军训团的工作。
1938年1月2日,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在李人凤等率领下,在辛店以西矮槐树村、合顺店一带伏击沿胶济线东犯的日军先遣分队,击毙分队长吉田舍本滕太郎,打死打伤日军10余人,缴获了部分战利品。这次战斗的胜利,鼓舞了抗日群众的信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矮槐树村伏击战遗址
当时临淄国民党“蓝衣社”骨干分子王尚志以抗日为名,打着“国民党鲁北地区第三游击区司令部”的招牌,收编临淄地方武装。为了保存力量,发展实力,军训团接受了王尚志的改编,改称“国民革命军冀鲁别动纵队第二梯队第三大队”,李人凤任大队长。
1月下旬,广饶县共产党员延春城、吕致斋、吕乙亭等遵照中共鲁东工委的指示,在广饶延集一带组建50余人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队”。延春城任队长,王兆津任指导员。不久这支武装被混入的土匪所掌握。广饶县委派吕乙亭到临淄与李曦晨、李人凤领导的“三大队”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三大队”的帮助。“三大队”于除夕之夜奔袭延集,将土匪全部俘获。这支武装队伍终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此后,根据鲁东工委指示,广饶县委派吕乙亭、任天纵等十几个人编入临淄“三大队”。至2月,吕致斋、王兆津率领广饶新建的20多人的武装编入九支队。3月,王尚志派特务队到“三大队”挑拨是非,制造口实,企图将“三大队”吞并时,李人凤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先发制人,首先解除了王尚志嫡系特务队的武装,继而夜袭了驻寇家庄的王尚志司令部,将王及其八大处长全部关押,并驱逐出临淄县境。使王尚志嫡系特务队成为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同月,安硕庭、寇铿堂、刘竹溪等带领益都车站铁路护路队部分人员,携带枪支投奔“三大队”。这是临淄抗日武装组建过程。
临朐、益都抗日武装合并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
1937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司令韩复榘率10万大军不战而逃。布防胶济铁路东段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也仓惶撤往徐州地区,致使日本侵略者不费一枪一弹轻易就过了黄河,占领了济南。日军渡过黄河后,很快又占领周村,并沿胶济铁路疯狂东犯,日军步步紧逼青州城。此时,鲁中、鲁东告急,尤其是各县的国民党政府纷纷准备弃城逃跑。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各起义部队立即起义。
是年冬,临朐县的共产党员吴祝存、窦长祥、高奋、李逸民等以“互济会”的名义秘密串联,收集了部分枪支,分头在城西、红庙子王舍、柳子、大峪等地拉起抗日武装。
1938年3月24日,衣家庄、福山集、赵家楼、红庙子王舍、大峪、柳子等地的互济会员共100余人,携带枪支弹药,汇集于夏家台子村,宣布武装起义,始称“人民抗敌自卫军”。不久,这支武装在吴祝存、刘升云(字斗辰)等人的率领下,由夏家台子出发向北挺进,决定到寿光参加第八支队。途经益都境内时,又汇合了益都县部分参加抗日武装起义的地下党员、青年学生、进步农民。4月初,队伍到达益北东朱鹿村时,通过益都县委得知第八支队已去昌邑,便决定留下来在益北坚持抗日斗争。
为打击敌伪的气焰,鼓舞人民抗日信心和提高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的声望,4月5日,益都县委书记李云鹤、宣传部长胡维鲁在东朱鹿村召开骨干分子会议,将临朐、益都的抗日队伍合为一体,宣布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李云鹤任司令员,胡维鲁任党代表,刘斗辰任副司令员,吴祝存任政治部主任,王范之任参谋长。全支队共约300余人,下设三、五、七3个中队和1个特务中队。益都县委书记李云鹤作为司令员亲自带领这支武装积极活跃在益北抗日根据地,对部队进行整编改编,加强军政训练,提高军政素质,进而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为坚持长期抗战建立立足点。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作战中有个特点,即很少整支队集中行动,多为各中队、特务中队分散独立作战,以各种战法积极展开对敌伪斗争。这种情况与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有很大关系,益北敌后,敌众我寡,回旋余地小,整建制行动极易遭敌合围,而分散行动则能更好地发挥游击战的优势,能打能走,方便歼敌,以小胜积大胜,以时间换空间,顽强生存,直至最后反攻。这是将临朐、益都的抗日队伍合为一体,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的过程。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的成立,是青州人民抗战史上的重大创举,是共产党人在青州大地上建立的第一支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它是我党全面抗战的结果,标志着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此以后,我党领导指挥着自己的部队同日伪军作战,靠自己部队的力量开创根据地,坚持进行民族解放战争。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青州境内胶济铁路南北各级党组织又在更大范围内领导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二、十七、十三中队,益北大队,四边县青年中队和工农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地方武装——六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独立营,益寿临广四边县特务大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新编第一营,益都县大队,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独立团等10余支地方武装。组建之初,虽然人数少、武器差,但他们自诞生之日起便英勇地投入了抗日游击战争,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有效地打击消灭敌人,在敌后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星星火火,日后蔓延为燎原大火,给益北地区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直至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并入“三大队”
是月,“三大队”数次对胶济铁路淄河至益都段进行破袭,用土造地雷炸毁火车1台,并一度攻占淄河车站,与益都增援之敌战于辛庄,毙伤敌多人。为纯洁队伍,“三大队”进行了内部清理,并正式建立党的组织,杨涤生任政治处主任,李曦晨任副主任,中队设政治指导员,分队设政治宣传员,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5月25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在益都县口埠村受到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偷袭,伤亡10余人,损失枪支60多支,部分队员被俘。6月,十支队在益都东杨家庄一线完成胶济铁路大破袭后,被日伪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保护好、保存好这支抗日武装,根据中共清河特委的决定,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并入李曦晨、李人凤领导的“三大队”。李云鹤调清河特委工作,刘斗辰任“三大队”副大队长。
是月,“三大队”先后在临淄白兔丘举办干部训练班,集训小队长和益都、临朐等县的干部共80余人。从延安派往胶东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司令员的高锦纯和胶东特委书记的王文路经临淄时,应邀为训练班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游击战术等课程。在鲁东工委的领导下,“三大队”不断壮大,很快发展为12个中队。这是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并入李曦晨、李人凤领导的“三大队”的过程。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成立
至7月,“三大队”奉命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李人凤任团长,刘斗辰任副团长,陈兴任政治委员,李曦晨任政治部主任。第十团下辖3个营,另1个特务连,1个炮兵连,共1800多人,成为三支队的主力团之一。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成立伊始,即重视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苦练杀敌本领,发动人民群众机智地捕捉战机,采取“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夜间包围、拂晓攻击”战术,与日伪军周旋并相机歼敌。初战临淄城,是月,在由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杨国夫副司令员、霍士廉政委率领的特务团、八团的策应和配合下,歼灭盘踞临淄城的陈瑞符发部600余众,大振军威;再伏辛(店)石(村)公路,痛击日寇,1939年1月,日军占领广饶县城,为了打通辛店至石村的公路,破坏敌人的运输线,由于十团刚刚组建,虽然战士们做了充分的埋伏和准备,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新队员,毕竟从未见过日本人,更不用说面对面地战斗了。这次的战斗,跟预想的不太一样,虽给与日寇以痛击,但因队员们缺乏实战经验,数人中弹牺牲;继又进占寿光,攻入博兴;接着十团根据三支队司令部部署,在西起金岭镇、东至益都间60华里的胶济线上,在自卫团的配合下,进行大规模破袭战。一夜之间,炸毁敌机车3台和涵洞若干,拆走大批钢轨,使敌人铁路运输陷于瘫痪;为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切断其物资和兵员供应,团长李人凤和政委罗文华先后在临淄岳家庄、赵家庄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击毁汽车10余辆,毙伤日军100余人。连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同时,还在战斗中壮大了党的力量,培养了大批干部,创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因被传承而不被遗忘,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我们这一辈人去踏实开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记其事,以启后人。 (樊光湘)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