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青史不泯英雄事 忠烈千秋昭世人
青史不泯英雄事 忠烈千秋昭世人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3-12-24 10:34:35      
内容摘要:——揭秘将相乡□李 森北宋李颀墓志,全称《宋故将仕郎守青州文学李君墓志铭并序》,2008年春出土于青州市云门山北麓一带。墓志一合,石灰石质。志盖、志石边长均78厘米,分别厚14厘米。志盖残损,上刻字径9厘米...


——揭秘将相乡
□李 森

北宋李颀墓志,全称《宋故将仕郎守青州文学李君墓志铭并序》,2008年春出土于青州市云门山北麓一带。墓志一合,石灰石质。志盖、志石边长均78厘米,分别厚14厘米。志盖残损,上刻字径9厘米的篆书“宋故文学李君墓志盖”9字,四杀浅雕龙、凤、力士、云朵图案。志文楷书,字径1.5厘米,计27行,满行37字,凡847字。志文出自宋代名儒赵师民之手,不见于《全宋文》,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志主李颀,《宋史》无传。据志文,李颀字延之,青州博昌人,生于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享62年。生前曾任青州文学一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公信人物。李颀墓志最大的学术价值是使我们确认青州历史上有个“将相乡”,并由此钩考出一代英杰夏鲁奇的悲壮史。
  志载李颀死后,“葬于益都县将相乡仁德里云门山北原”。按益都县为北宋青州治地。云门山座落于青州城南5公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素为鲁中名岳。关于“将相乡”名称,由青州方志资料来看,最早见于《光绪益都县图志》所录《千佛殿石香炉记》:“大宋国青州益都县将乡诸王村维那安守忠等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岁次丙辰正月十三日,兴造千佛殿内石香炉一座,永充供养记。”这里的“将乡”显然是漏掉了“相”字。笔者查见,宋赵鼎臣撰《范彦武墓志铭》载:绍圣五年(1098年)范彦武“从其先君,葬之于青州益都县将相乡之原。”这样,将相乡名称在以往文献中至少已两见。对于将相乡地望,此前情况不明,李颀墓志恰好透露出了这方面的信息——将相乡在青州城南云门山一带。还应指出的是,“仁德里”之名系首次得见,它填补了宋代益都县里名的一个空白。
  值得深思的是,将相乡名称的由来非同寻常。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但凡涉及“将相”的乡名,不是随便可以命名的,往往出自最高统治者的诏令。如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侯益被诏令“改乡里为将相乡勋贤里。”后汉司空、平章事窦贞固在“隐帝即位(后),加司徒,改本贯永安乡为贤相乡,班瑞里为勋贵里。”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中书侍郎、平章事李谷被“诏改清风乡高阳里为贤相乡勋德里。”有鉴于此,笔者推测“益都县将相乡仁德里”的得名,应与青州历史上某位里籍在兹的身兼将相的大人物有着直接关系。
  考青州城南云门山在唐代属望沂乡和永固乡交界地带。贞元二十年(804年)《唐故高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志主高彦“窆棺于(北海)郡(治今青州市区)城东南二里望沂乡之原。”近年出土的大中六年(852年)《唐故将仕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南阳郡韩公墓志铭并序》载志主韩德芳“殡于(北海)郡城南二里望沂乡之原。”大中十二年(858年)佛教残经幢内有“益都县望沂乡云门山之北”一语。这些都是唐代望沂乡位于青州城南云门山一带的铁证。目前所见提及望沂乡名称时间最晚的墓志是乾符五年(878年)《唐故上谷成公墓志铭并序》,该墓志载志主成君信“葬于青州益都县望沂乡之原。”至于永固乡地望,据咸通三年(862年)《唐节度副将吴清墓志铭》载志主吴清“葬于青州北海郡西南三里永固乡之平原。”咸通九年(868年)《郑少雅墓志》又载夫人孙氏“袝葬于青州益都县永固乡殷邓里驼山东埠。”驼山位于今青州市区西南约4公里,东距云门山仅1公里。可见,永固乡在青州城西南郊,与云门山毗邻。迄至宋代,永固乡名称仍可见诸于有关墓志,如青州市博物馆藏庆历五年(1045年)《宋故宣德郎行监察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骑都尉赐绯鱼袋蔡君墓志铭并序》载志主蔡禀“葬青州益都县永固乡东邓原”。治平四年(1067年)《户部侍郎致仕周公墓志铭》载志主周沆“葬于益都县永固乡东邓村。”青州市博物馆藏绍圣三年(1096年)《宋故定州观察判官仇府君墓志铭》载志主仇公著“墓在青州永固乡云门里”。“云门里”显因云门山而得名,这是永固乡地近云门山的又一重要证据。这便表明,云门山确实处在望沂乡和永固乡交界地带。
  现在的问题是,永固乡于宋代仍然存在,而望沂乡却销声匿迹了,冒出个将相乡。按望沂乡名称最晚见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唐故上谷成公墓志铭并序》,将相乡名称最早见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千佛殿石香炉记》。勿庸置疑,在乾符五年至大中祥符九年这138年的时间里,望沂乡被改名为将相乡。在这个历史区间内,有四位身兼将相的青州籍大人物可进入候选范围,他们是唐末王敬武和王师范父子、五代夏鲁奇、北宋王曾。从这四人在青州历史上的影响来看,王曾声名最著,妇孺皆知;王敬武、王师范父子知名度略微次之;夏鲁奇名气最小,人们对他的关注还显得很是不够。
  王曾(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宋史》有传。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状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元宰相。他曾任彰信军、天平军节度使,两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沂国公。卒谥文正。《宋史》本传载:“仁宗既祔庙,诏择将相配享,以曾为第一。”如所周知,节度使于唐后期总揽一方军、民、财权,世称藩镇。宋初削夺节度使实权,遂成武官高级虚衔,但恩数同于宰执。当时,凡官拜节度使便称建节。文臣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拜节度使即是位兼将相。如夏竦曾任奉宁军、忠武军节度使,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仁宗“飨明堂,徙(夏竦)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锡赉与辅臣等。将相居外,遇大礼有赐,自竦始。”文彦博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任过忠武军、河阳三城、成德军、剑南西川、河东节度使等职,史称“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王安石被“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屡乞还将相印。”王曾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将相乡或因其故里而得名?答曰:非是。据《王文正公曾行状》载王曾里籍为“益都县兴儒乡秀士里”,并非将相乡。那么,将相乡有无可能是由兴儒乡改名而来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除去前揭将相乡系由望沂乡改名而来这一证据外,兴儒乡与将相乡地望不合也是说明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考兴儒乡在唐代已有其名,近年发现的天祐元年(904年)《唐故南安郡仇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志主仇存“祔于益都县兴儒乡秀士里。”兴儒乡地望,据青州市博物馆藏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崔府君墓志》载志主崔府君葬于“(青州)府城北五里益都县兴儒乡”。又《光绪益都县图志》所录《梁孟村造石香炉记》中有“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二十八日立香炉一座,青州益都县兴儒乡梁孟村”署款。县志编纂者特别注云:石香炉座“在梁孟(村)寺内”。按《光绪益都县图志·地形图》所示,梁孟村位于青州城北15公里。由此可知,北宋兴儒乡在青州城北部一带。这与青州城南云门山将相乡的地理位置明显不符,所以将相乡不可能由兴儒乡改名而来。因此,在四位候选人中王曾首先应予排除。
  王敬武(?—889年),青州人。《新唐书》有传。初为平卢军牙将。“唐广明元年(880年),无棣人洪霸郎合群盗于齐、棣间,节度使安师儒遣敬武讨平之。及巢贼犯长安,诸藩擅易主帅,敬武乃逐师儒,自为留后。(诸道行营都统)王铎承制授以节钺,后以出师勤王功,加太尉、平章事”。王师范(874—908年),《新唐书》、新旧《五代史》有传。父敬武死后,他驱逐唐廷所派新帅崔安潜,自立为节度使。后授同平章事①。天复二年(902年),昭宗被朱温围困于凤翔,诏令诸道救援。王师范出兵欲劫杀朱温,未果,由是两镇交恶。次年,朱温遣将破棣州,兵临青州城下,王师范请降。后梁建国,王师范官右金吾卫上将军,居洛阳。开平二年(908年),朱温下令将王氏家族200口全部坑杀。王敬武、王师范父子自中和二年(882年)至天复三年(903年)割据青州20余年,在青州历史上影响较大。特别是王师范,颇有声誉。史载“师范雅好儒术,少负纵横之学,故安民禁暴,各有方略,当时藩翰咸称之。”王氏父子先后俱任平卢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位兼将相②。按理不排除将相乡是因其故里得名的可能,但是王氏父子为人存在着一大缺点,即他们出任平卢军节度使都是违抗朝廷旨意,以武力自立。由于唐朝廷无力将王氏父子绳之以法,只好姑息。这在封建时代,可谓致命污点。既然起不到激励世人忠君的表率作用,岂有受到褒扬乡里之理。退一步说,即使朝廷屈意将其乡里改名为将相乡,随着王氏家族的倒台,将相乡名称也必然难以为继,遑论延续到北宋。应该说宋代青州人对将相乡得名原因是知晓的,该乡的荣耀和影响是深为时人羡慕的。对志主李颀来说,生前选择安葬在将相乡显然是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情。试想,如果将相乡是因曾与朝廷对抗的王氏父子故里而得名,还有谁会愿意死葬是乡呢?
  夏鲁奇(883—931年),字邦杰,青州人。新旧《五代史》有传。他初仕梁,后奔唐庄宗李存勖。一生争战,功勋卓著。《旧五代史》本传载:“攻幽州,燕将有单廷珪、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士皆释兵纵观。幽州平,鲁奇功居多。”庄宗曾率不满千骑在魏县遭遇梁将刘鄩伏兵万余,被围数重。夏鲁奇“奋命决战”,“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身被二十余疮”,保护庄宗突围而去。因功拜磁州刺史。夏鲁奇舍生拼死,精忠大义,这是英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壮举。唐、梁中都之战,夏鲁奇生擒一代悍将“王铁枪(王彦章)”。庄宗大喜,赏绢千匹。这是英雄人生中的又一闪光点。旋任河阳节度使。移镇许州,加同平章事。东川节度使董璋反,攻夏鲁奇所守遂州。夏鲁奇在兵尽食穷、不见援兵的情况下,自刎而死,时年49岁。唐明宗闻讯,“恸哭之,厚给其家,赠太师、齐国公。”。从人品上看,夏鲁奇一生无一点过失可以指责,称得上是一个完人。这是深为王敬武、王师范父子所不及的。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大规模诏改朝廷重臣乡里名称的现象正好发生在五代时期。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不仅没有史料支持被诏改乡里名称,而且唐代还未兴起这种风气。值得注意的是,《旧五代史》明确记载: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二月……(诏令)群臣职位带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并与改乡名里号。”这恰是夏鲁奇为国捐躯的前一年。此时的夏氏官拜遂州节度使、同平章事,且曾任过“守左龙武大将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将相。其“乡名里号”正是在这一诏令下达后不久被改为“将相乡仁德里”的。这一关键性史料,堪称定案铁证。还需补充说明的是,夏鲁奇不仅身兼将相,而且为人堪配“仁德”二字。史称夏氏“性忠义,尤通吏道,抚民有术”,“为政有惠爱”。如他移镇许州时,“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革登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民众如此爱戴,里名“仁德”,情理中事。可以说,将相乡除夏鲁奇外,再无他人可以候选,这段历史清晰明了,从而使我们能够比较精准地了断这一疑案。这一考证结论也反过来进一步证明了夏鲁奇确是青州人,史书只称其为青州人,未详何县,今可坐实为五代益都县。
  令人惊奇的是,在今云门山南2公里仍有千年古村夏家庄,这应该就是夏鲁奇故里③。但是咨访村中老人,已不知夏鲁奇为何许人了。将相乡因夏鲁奇故里而得名④,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已失载无传。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通过李颀墓志的出土契机,得以钩沉出这段湮没无闻的历史。这真是“青史不泯英雄事,忠烈千秋昭世人!”
注释:
  ①按王师范之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载于新《唐书》和新旧《五代史》本传。《旧唐书》卷20下《哀帝本纪》载:天祐二年(905年)“三月庚申朔。壬戍,制以前平卢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兼青州刺史、上柱国、琅邪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王师范为孟州节度使、河阳三城怀孟节度观察等使,从全忠奏也。”由此可知,王师范曾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按以节度使兼同平章事被称为“使相”。
  ③关于夏家庄的由来,《青州市地名志》云:“相传夏、倪二姓于南宋年间立村于现村西土台上,初名上庄。明代迁现址,因多夏姓改称夏家庄。”将相乡的确认,使夏家庄的历史可以前推。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不排除夏鲁奇是这一带其他村中夏姓的可能。
  ④青州城南云门山、劈山和驼山民间流传着祖辈上有青州“能出岗多官”、“能出一斗米那么多的大官”的说法。现在可解释为,这实际上是对“将相乡”的误解所致。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卫生健康... 03-26
好人好事暖人心... 03-26
招大引强在行动... 03-26
青州市卫健局:... 03-26
市卫健局“三化... 03-21
【护林防火进行... 03-21
青州市市场监管... 03-21
青州市交通运输... 03-15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