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青州古代祠堂
青州古代祠堂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10-16 09:37:57      
内容摘要:青州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祠堂,如圣贤祠、名宦祠、乡贤祠、宗祠、神祠等。祠堂有官方建的,而多数是民间所建。祠堂离不开封建礼教或迷信色彩,但更具有崇尚正义和美好,发扬优良传统的教化作用。众多的祠堂,


青州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祠堂,如圣贤祠、名宦祠、乡贤祠、宗祠、神祠等。祠堂有官方建的,而多数是民间所建。祠堂离不开封建礼教或迷信色彩,但更具有崇尚正义和美好,发扬优良传统的教化作用。众多的祠堂,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包含了深厚的历史信息。现在,城中这些祠堂虽然荡然无存,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其文化内涵仍有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青州的若干祠堂分别建立在城区与乡村。为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对古城中的重要的祠堂作以考察记述,主要有:崇圣祠、盖公祠、三贤祠、十三贤祠、名宦祠、乡贤祠、昭忠祠、昭贤祠、冯家祠堂、房家祠堂、汪公生祠、文昌祠、李将军祠、炉神祠等。
崇圣祠
 
  青州最早记载的是齐宣王祀孔子于稷山。后来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青州府学、益都县学内均祀孔子,立大成殿,所以学府又是文庙,兼双重作用。文庙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四配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是闵子等孔子的高足。祠中还有多位先贤、先儒陪祀。
  崇圣祠,旧曰“启圣祠”,专祀孔子之父启圣叔梁公。在青州府文庙之中,旧在大城殿西,明嘉靖十一年创建,四十一年重修。万历六年之后,移建于大成殿后,规模有扩大。清雍正元年,朝廷下诏自叔梁公以上五世并封为王,一体崇祀,乃改为“崇圣祠”。祠中祀启圣,以颜、曾、思、孟之父配享,及将程、朱、蔡氏之父从祀,春秋祭祀。
盖公祠
 
  在青州城北门里,明万历十八年建,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清末废圮。盖公祠祀汉代名儒盖公。盖公在安邱讲过学,是汉丞相曹参的老师,在安丘等地也立有盖公祠。
三贤祠
 
  在青州西门外阳溪东岸,祀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原富公祠、欧公祠并不在此处,富公祠在府城西瀑水涧侧;欧公祠在城西阳溪北岸。清顺治十七年,青州知府夏一凤移富、欧阳之祠与范公祠并建于一处,形成了后来三贤祠的格局。
  三贤祠是在范公亭原范围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北宋皇佑年间,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阳溪侧出礼泉,公构亭泉上。郡民感其德,曰之为“范公亭”。后来人们又在亭后建祠祀公,便有了闻名遐迩的范公祠。据康熙《益都县志》和光绪《益都县图志》等资料记载,清顺治十七年,知府夏一凤重修范公祠,并在其左、右分别建富、欧二公祠。康熙五十七年知府陶锦重修,又建后乐亭于其后。民国期间,县人又重修范公亭和三贤祠,有冯玉祥的联语碑刻。后来又建了澄清轩、院落大门,增筑了范公台,三贤祠更加完善。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江苏吴县人,官至副宰相,卒后谥号“文正”。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富弼,字彦国,官至宰相,卒后谥号“文忠”,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欧阳修,字永叔,官至副宰相,卒后谥号“文忠”,政治家兼文学家。他们三人在朝从政志同道合,又先后在青州任过地方官,均为清风传世之人。有碑记中称:“本朝顺治中,太守宁远夏君葺文正公祠,增筑二堂,移两文忠公而侠祀焉,易其榜曰‘宋三贤祠’。尝考三公守青先后,富公以仁宗庆历六年自郓徙青;皇佑中,范公继之;欧阳公之知州在神宗熙宁元年,为最后。扳其年辈,范公在前,富公次之,欧阳又次之。今祠奉范公于中,左富、右欧,礼亦宜之也。”
  三贤祠年代久远,其中的唐楸宋槐堪为景胜奇观。在古木翠竹的映衬下,祠宇建筑显得十分肃穆沉静。三贤祠室内分别塑三位清官坐像,配以壁画;院中间是范公亭,亭中有井,其水明光似镜,亭盖中间留一圆孔,可仰视青天。紧凑庄严的建筑,林立的碑碣,处处显示了历史文化的浓浓气息,令人遐思无穷。
  三贤祠是传统的名胜景点,现在得到了青州市政府的有效保护并定为廉政教育基地。景点以古城墙为后屏,外侧有南阳湖,北与顺河楼相呼应,环境优美,是个游乐观光的好去处。
十三贤祠
 
  原称名贤祠,在松林书院。明成化五年,知府李昂奏请立祠,祀十三位宋代知州,纪念在青州做过官而有德政的贤者。所祀之人是:寇准、曹玮、王曾、庞籍、程琳、范仲淹、李迪、富弼、欧阳修、吴奎、赵汴、张方平、刘挚。青州名宦宋时多。受到名额限制,有的未列入十三贤却也有很好的声誉,如文彦博等。清雍正时府文庙名宦祠中列62人,十三贤包括在内。十三贤祠的兴衰与松林书院相始终。清乾隆时青州知府胡德琳重修书院及名贤祠,作诗句盛赞十三贤,分别刻石传世。
  松林书院是青州的名胜古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该处又以“书院松涛”而闻名于世,有许多名人诗文赞颂,有些碑碣尚存。现在,松林书院与十三贤祠修葺一新,在青州一中院内,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名宦祠
 
  明初,朝廷诏天下学校附建先贤祠,左名宦、右乡贤。青州人礼部尚书冯琦在《维世教疏》中说:“祠祀名宦,义在报功;乡贤,义在崇德。因以表扬前哲,亦以风励后来。”此为建祠之宗旨。名宦祠、乡贤祠成为学府建筑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名宦祠在青州府学(府文庙)的大成门东,建立于明代,清康熙三十八年重修殿庑时扩建。祠中祀在青州任过职的历代外籍名宦,政绩突出者。其中有朝廷高级官员,也有各属县的知县级人物。如周代齐相鲍叔牙、汉丞相曹参、卜式、青州刺史隽不疑、法雄、王望、王龚、李膺、臧洪、北海太守朱邑、乐安太守陈蕃、北海相孔融,唐代北海太守李邕、赵居贞,宋代知州寇准、曾布等,知密州的苏轼,明代青州知府李昂、汪乔年等,益都县知县张贞观、吴宗尧等均在其中。
乡贤祠
 
  青州府和益都县学府中分别建有乡贤祠,所祀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补。青州府辖区时有变更,所祀人物是府辖各地方上出类拔萃的乡贤,包括政绩突出的朝廷官员;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儒;事迹突出的孝子等。
  据嘉靖《青州府志》载,当时青州府乡贤祠祀34人。上至春秋战国,截止嘉靖以前,有鲁仲连、房玄龄、王猛、王曾、燕肃、于钦等元代以前的27人。明朝前期至中期的马愉、刘珝、陈经、黄卿、冯裕等。34人之中包括孝子董永等多人。益都列名者有王曾等多人。其中王曾是宋代的三元状元,一代名相;燕肃是宋代有名的科学家、画家、文学家,还是朝廷高级官员;于钦是元代著名文人,曾作地方志《齐乘》,至今流传。明代,青州府领一州十三县,临淄的房玄龄、临朐马愉、寿光刘珝都在范围之中,所以府志序言中说“叙乡哲则慕房文昭(玄龄)、王沂公(曾)之相业”。雍正时府乡贤祠增至54人。
  这些乡贤为青州增光添彩,祭祀乡贤就是激励后人发愤图强,有所成就,其意义非同小可。列入乡贤中的孝子不少,这体现了孝道历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包括官方和民间。孝子具备的美德关系教化,祠祀孝子即为后人树立榜样,其意义经久不衰。
  县文庙原无乡贤祠,乡贤人物附于名宦祠之后,道光二十一年始分设名宦、乡贤二祠。所祀乡贤有些与府祠相重,如王曾、燕肃等。入祀乡贤祠者共80人之多。

忠义孝悌祠
 
  祠在崇圣殿后,雍正五年奉敕建。所祀人物较知名者有唐朝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明侍郎王让、冀錬之父冀九经、王基之孙南京户部郎中王若之、清朝初年巡按广西御史王荃可、庠生房星朗等。以上祠祀的青州人物中,有的是死于王事即所谓的“忠臣”;有的是极尽孝道的大孝子。该祠各县都奉旨建立,重点突出忠、孝。忠义孝悌祠中的人物,在府志、县志中都有传。
名人宗祠
 
  自古以来,宗祠较为普遍。过去的名门望族都建有各自的宗祠,也叫家祠。藩居青州的衡王府,内设太庙,祀列祖列宗,这是皇家的宗祠。青州的孔、孟、颜、曾四大姓都有各自的宗祠;十二哲中的闵子在闵家庄、卜子在石皋村各建有专祠。西阳河的有氏祠堂,祀有子。有子名若,鲁人,十二哲之一,西阳河有姓是其后裔。现在,城北的李家官庄李氏祠堂和小营的贾氏祠堂尚存,香火依然。
  宗祠和家谱,是传统的民俗文化,是研究历史及人物的依据和资料。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对此都相当重视,海外侨民寻根问祖,重要目标就是宗祠与家谱。
  由于时代变迁,古迹难存,仅凭文献记载,所知者寥寥。如邢玠、陈经等名人宗祠俱不详。城内的宗祠唯有刘氏、冯氏、房氏祠堂有所考记,但对其建筑了解的也是不很具体。

昭贤祠
 
  祠祀刘珝,原在察院巷里东侧,今被北门组团楼群取代。
  刘珝,字叔温,号古直,明青州府寿光县北阳河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弘治三年三月病逝于故里,赐祭葬,赠太保,谥“文和”。他是成化皇帝的老师,讲章辞义恳切,天子每敛容听之,多所启沃。编纂史局,奉敕应制,皆秉直传正。及登相位,参与国家机务,极口论天下事,侃侃无所避。勇退之后,上慰老亲,下教诸子,倘佯丘园,敦睦乡里。其高风雅望,上至朝廷公卿,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称颂。
  刘珝,在朝从政赞襄阴翊之力不可泯。其事父母极尽孝敬,殁后庐墓,哀毁备至,若有灵异,乡人感化,号其所居曰“仁孝里”。立朝则为忠臣,在家则为孝子,乡人思慕,建祠香火供祀。青州府、寿光县为之建了祠堂。嘉靖二年秋,皇帝亲赐祠堂匾额曰“昭贤”,并赐春秋祭文,命有司岁祭。祠中祀阁老刘珝和他的父母及上追祖、曾、高三代。嘉靖以后又添加刘钫、刘鈗、刘澄甫等刘氏名人。正殿中悬挂画像,摆放先祖牌位,节日香火不断。
  青州城中昭贤祠在原察院行台之东,临北门街建有大门,进门往里走很短的巷道至昭贤祠。此巷现在尚有一小段,标有“阁老府巷”的路牌。刘阁老的昭贤祠有祠堂建筑,也有住宿的宅院。明代后期,刘珝后人刘澄甫等常来祠堂小住。他们来往于郡城与故里,祠堂就是在城里的集会、活动场所。祠堂与住宅大院被人们统称为“阁老府”,所以通街之巷称作“阁老府巷”。昭贤祠建筑规模非常可观,其院落大门朝南,前有空场。进出人员可走察院巷南行到县前街,也可向东经巷道出大门。北门街的昭贤祠大门拔台高筑,青瓦朱门,肃穆壮观。门外石狮更显示其威严。后人管这里叫作“刘家祠堂”。
  昭贤祠在清末已经荒废,解放后其大殿曾充作公用,粮食部门也曾利用。后来又改建成其他房舍,直至近年北门组团建为楼区。昭贤祠彻底没有了影响,仅有“阁老府巷”成了唯一的标志。
冯家祠堂
 
  青州城中的冯家祠堂有三个:一是总祠,二是二支祠堂,三是五支祠堂。按时间顺序以总祠最早,其次是二支祠,五支祠堂最晚。三个祠堂建立时间前后相差约50年。
  总祠。总祠即冯家祠堂,为区别分支的祠堂,所以称为“总祠”。该祠在今偶园街南段路西。明万历中期,由冯子咸与冯琦创建。冯子咸行文规定了祠堂行香传帖和行香、瞻拜之礼,并发起成立了家族敦睦会,提出了一些要求。冯琦发动家族集资,写了修建祠堂约单。集中的物品由冯珣管理并负责督工建祠。祠堂的祭祀日是:元旦、元宵、端阳、七月十五、仲秋、重阳、十月十三、冬除日、年除日。(过去所有祠堂祭日大致相同。)
  明代青州冯氏世家的始祖是冯裕。他祖籍临朐,于明弘治、正德间为官南北,后定居青州城中。冯裕有子冯惟健、惟重、惟敏、惟诺,人称“四冯”,以文学名世。惟健、惟敏是举人,惟重、惟诺是进士。惟健未做官,他的三个弟弟都曾出仕做官,其中惟诺官至布政使。冯裕的曾孙冯琦,万历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冯琦与其堂叔冯子咸倡建了冯氏宗祠。祠祀冯裕及惟健兄弟等。
  祠堂的建立,能够以此维系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维系祠堂活动的经费来源于祭田。冯氏家族祖茔在青州城北的尧王山东侧,有田若干,另有他处祭田,有碑记。
  冯氏二支祠堂。在卫街,今东门大街中段路北,建于明万历年间。
  冯裕次子惟重以进士入仕,官行人司行人,卒于任上。惟重生一子,名冯子履。子履字礼甫,号仰芹,幼孤,其母亲将他训育之。他中隆庆二年进士,官至河南右参政。冯子履有二子,长子冯琦,次子冯珂。冯琦官至礼部尚书,冯珂秉性清高,不愿出仕。兄弟二人建立祠堂,名为“光启堂”,有光前启后之意。祠堂专门为冯子履而设。因为冯子履是冯氏二支,所以通常人们称本祠为“二支祠堂”。子履自幼丧父,在母亲和其他亲人的抚养教育下,奋发有为,又承前启后,使家族继续辉煌。所以光启堂非比寻常的祠堂。当时冯琦官职显赫,其营建的祠堂规格亦高。冯珂的孙子冯虎臣中康熙三年武进士,不愧其先祖。后来祠堂逐渐荒废,二支后人进行了重修。现在,青州博物馆中藏有道光年间的《重修光启堂记》石碑,可供参考。
  冯氏五支祠堂。在偶园的西北隅,与冯府相连。清康熙前期冯溥建。因冯惟诺在兄弟中行五,冯溥是惟诺的玄孙,是五支嫡系,所以他建的祠堂称为“五支祠堂”。
  冯溥,字孔博,号易斋,他是青州冯氏第六世,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后加太子太傅,赐祭葬,谥文毅。康熙间,他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很有功绩。冯溥在康熙八年以后开始整合营造偶园,同时建设府第和祠堂。康熙二十三年,他获准致仕归里。康熙帝给冯溥以很高的待遇:赐宴、赐诗、赐印章,关怀宠荣备至。冯氏祠堂以后建成,康熙帝御赐其大门额“清白世家”,二门额“东辽世业”。御赐大门联“天语:家世蝉联奏补衮调羹之业,纶音:祖风绵邈称说诗敦礼之宗。”御赐祀厅联“天语:序昭穆以笃天伦式怀嗣续,纶音:仰几筵而思世德勿忝高曾。”
  该祠虽曰“五支祠堂”,其中祭祀冯氏先祖若干人,包括其他支的先祖。冯溥所建祠中,祀以冯裕、冯惟诺及其兄弟、冯子临及其叔兄弟、冯珣及其堂叔兄弟、冯溥之父冯士衡兄弟等。冯溥殁后,其后人又将他作为重点祭祀之。现在,该祠原址的建筑已被重建,非原来格局。偶园恢复建设中,祠堂也将恢复原貌。

房家祠堂
 
  在青州南阳城北门大街中段路西。建立于明末清初。临街东向大门,悬匾:“房氏宗祠”,内匾“万邦总宪”,左右各一石狮雄踞。进门是甬道,道北分三院落,小门朝南。中间院落是祠堂,过道门,四合院,北面是大厅。祠堂大厅的对联是:“敕命煌煌颁臣家者九十叶;绣衣世世沐君恩者四百年。”“两袖携清风,归来别无长物;清白贻子孙,惟余一片冰心。”厅后院有楼,为聚会议事之所。东西两院为房氏族人居宅。
  祠堂中置存有家谱、诰命、画像、文稿、祭祀用品、生活用具等。每逢节日,族中负责人轮流值班,有专人看家护院。
  祠祀名人:明陕西按察使房如式(三品)及其夫人;明保定府通判房可久(六品)及其夫人;清左督御史加太子太保房可壮(从一品)及其夫人;明贵州按察使房楠(三品)及其夫人;清山东布政使房之骐(二品)及其夫人。其中,房如式与可壮系父子进士,房楠与之骐系父子进士。明清之际,房氏族中共有40人入仕为官,祠中祀13人影像。
  祭祀典礼:祠祭为四龛,以祀先世神主。每龛内置一桌,每年春节前夕、冬至节举行祭祀大典;俗节则献以时食,有事则告。届时,族长和各村族人代表齐聚祠堂,举行各种仪式祭祀先人,尔后是讌宴。
  “谱以联其亲,会以联其情,祭以生其敬,讌以明其序。”四者为祠中之礼仪,时而兼修之。
  房家祠堂始建于明万历末年,清康熙间又扩大了规模,影响延续至民国末。解放后,房家祠堂大门、石狮、房舍等依然完好,充作公用仓库,1956年改为益都县图书馆馆舍。现在北门组团改建。祠堂中的名人画像由马棚崖村房氏族人保存,上世纪七十年代全部献给了县博物馆,现存于青州市博物馆。其他如圣旨、诰命等逐步散失。家谱分别存于各处族人家中。

名宦生祠
 
  在过去,各地方建生祠以祀名宦的现象比较多。明代青州知府卫一凤、汪乔年,清代山东学政赵申季、益都知县张贞观、冀守谦、郑继芳等在青州有突出的政绩,为官清正爱民,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他们离任后,地方官民为之立生祠。
  汪公生祠,在北关西街,明崇祯十五年建。清康熙七年大地震,祠圮。五十五年,里人房有祚等重修。雍正八年大水,又圮。乾隆二年,知县王尔鉴再修。汪公祠是外籍人在青州为官的生祠之典型。
  汪乔年,字岁星,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巡抚晋总督。他才学出众,干事勤敏,因反对魏忠贤而遭贬,崇祯登极后起用为工部郎中,出为青州知府。他体恤百姓,廉洁奉公,受到人们的尊仰,有“海内第一偱吏”的美誉,青州人为他建立了生祠。汪乔年事迹载府志,列入名宦祠。

王公祠
 
  在范公泉侧,清同治十三年建立。祀青州知府王汝诺。据民国六年的《重修三贤祠碑记》中记载,王公祠祀王继庭和王汝诺,金彦陪祀。王继庭,顺天武清人,咸丰十年知青州府,多惠政。民为建生祠于范公亭。后与王汝诺合祀一祠。民国重修时,又增加了姚龙光等官员中的七位贤者,祠祀者合为十人。该祠原位置在范公井北侧,后来圮废,原处改建为澄清轩。
  王汝诺,字子默,河北滦州人,咸丰十年进士,历官工部郎中,湖广道监察御史,由东昌知府署青州府。他调入青州,看到遍野庄稼遭虫灾十分严重,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为民请命,赈济救灾。时间不久,被营卒赵连城戕死。地方官和民众为之建立了祠堂。
  清末,“赵连城杀知府”之事轰动很大。在一次选拔人才的比武中,赵连城考试骑射的成绩领先,可是,参将舒泰受了贿赂,营私舞弊,提拔了他人。赵气愤填膺,蓄意杀死舒泰以解心头之恨,因是在暗中行动,结果错杀了王知府和守备金国彦。闯了大祸后,赵连城逃到城南火石山子,结果被官兵追上而杀死。如果赵杀死舒泰,将是大快人心。但是他误杀的是王知府。所以,人们即同情赵连城,也同情王汝诺。这一座祠堂,包含了一个传奇故事。故事发人深思。
昭忠祠
 
  一在前司街关帝庙内,始建无考。祀赠都司衔、署青州营守备曹县人李琦龙,益都汛外委千总本县人谢永宁等86人。以上86人,自咸丰二年,屡次出师阵亡者。一在内城隍庙内。祀咸丰十一年,淄河口等处阵亡团长、团丁。
  《通礼》:“直、省、府、州、县,春秋仲月,守土官祭本籍阵亡文武官及兵丁乡勇于昭忠祠。”这两座祠所祀之人,都是在抵抗捻军进犯中阵亡者。前者祠祀之人是正规的官军将士;后者所祀是民团官兵。咸丰年间,南方的捻军起义,席卷北方大地,青州经过了多次战争。孙文楷有文章记述其事。
李将军祠
 
  在真武庙内,庙址在今玲珑山路的万年桥南二百米处。建于明末清初。祀明末守备李士元,当时“凡庙皆祀”,鼎盛一时。
  李士元,字小溪,河北通州人,铁面,有膂力,由行伍积功升至守备官。他在青州期间,勇猛机智,守城有功。崇祯十五年,大清兵由北京东进横扫山东,攻青州时,被李士元率众将清兵击退。他又粉碎了明总兵刘泽清图谋不轨的攻城野心。甲申之变,崇祯死于北京煤山,士元劝在青州的衡王称帝自立,反清复明。衡王既懦弱,又吝财,事无成,士元乃弃官,怏怏归里。时隔不久,李士元设计杀了李自成余部首领赵应元。详情见安致远的《李将军全青纪事》。

神祠
 
  青州市境内神祠很多,有的废圮,有的现存,与寺庙一样,有的一直香火不断。如云门山上的“天仙玉女祠、老子祠。稷山的后稷祠,逄山的逄伯祠。城东圣水祠久享盛名;颜神镇的颜女祠,规校一大改称颜神庙。南阳河瀑水涧下游北岸有晏公祠。晏公叫晏戌存,古代官吏,治水有功,卒后被朝廷封为“平浪候”,祠祀之以镇“水妖”。神祠名目繁多,各有内涵。今重点记城中几座。

文昌祠
 
  在城西门迤东的梓潼庙内,明衡藩创建,万历间增建寝殿,后又多次重修。春秋,修祀事于此。文昌祠祀文昌帝君张仲。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主文运。所以过去的文人学子多信仰,往往在科考前至祠内烧香祷告,希望文曲星保佑自己赶考得中。
  在东关的绍兴会馆内也有文昌惜字祠。城北侧高家园处有文昌宫,此宫与文昌祠意义一样,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区别。现在,青云桥下有一古槐,即是文昌宫前旧物,是为见证。
炉神祠
 
  在北门里真武庙内,建于明代。祠三楹,前有铁香炉及铁瓶,式样奇古。楹前有对联,曰:“有此等孝心,生男不如生女;凭这番好事,为人即可为神。”又”吾见蹈而死者,民到如今称之。”
  神为一妙龄少女,相貌庄丽。传说:昔时山中有物夜出,食人田禾数十顷,绕山而居者不胜其苦。官令寻迹于此,得铁牛一只,为之聚工销铄,坚不可化。时有炉役丁姓者,将被刑戮,其女奋不顾身,跃入炉中,而铁牛以消。此女为父捐躯,是有名的孝女,感化一方,遂鸠工建祠,奉为炉神。祠与真武庙解放后俱毁,其址改建为学校或其他建筑。
土地祠
 
  土地祠在城中多处,一般建筑规模很小,不为人们所重视。但就是这些土地祠,在民风民俗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房重阳)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