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偶园佳山堂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之作,其深厚造诣,只言片语难以说透。“不妨信步闲散,目及历史绵延,耳闻古琴余韵,近赏其春华秋实,记取石溪之漫流……。”(摘自《记游冯子毅公佳山园》)
佳山堂是偶园之中心
根据“记游冯文毅公佳山园”一文的描述:
青州佳山堂辟有北侧门窗和东西两侧圆形花格窗的形制,整个偶园假山园林区以佳山堂为中心,南是假山柏林,北为牡丹园和竹径树丛,可谓“环以竹树”,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独立统一的园林区域。佳山堂前是坪地,坪地南、东边缘为溪壑,假山环抱。佳山堂西“十余武”(即十米左右),有一座东向幽室,幽室北面有一座茅草小亭,名曰“一草亭”,亭前设金川石十三块,称之为“十三贤”,比拟曾在青州任职的十三位宋代名宦(青州松林书院明代曾设“名宦祠”,祀寇准、王曾、富弼、范仲淹、赵抃、欧阳修等十三位有惠政的宋代青州知州,时称为“十三贤”。)。从空间上分析,佳山堂向北与牡丹园之间有“竹篱板扉”(《奇松园记》)间隔,与“一草”茅亭和“搘缘”坊相联系呼应,也与“柴扉草舍”(《佳山堂诗二集》卷八“春日题佳山堂二首”)一致,与“修竹篱亭似故扉”(《友柏堂遗诗选》下卷“暮与友人小饮书杯”)等语相合,篱边植有菊花。
在佳山堂前,假山一列陈于佳山堂前堂左,呈环抱之势。峰岭涧壑相连属,瀑泉下坠,石梁飞架;溪流一脉,“循山东流”,缠绵于假山岩脚,间有池潭承接山涧溪水,峰巅飞流;溪床向南接续大片坪地,恰似溪畔滩坪。坪地上古柏高拔清古,龙鳞虬劲;假山溪壑上下,佳山堂前坪地左右点缀以亭阁、山房、洞室、桥梁,整体上形成了以佳山堂为观赏点的峰、岭、溪、壑、坪、林组成的山水长卷。以佳山堂这一观赏建筑为中心,横向展开山水画卷的假山山水布置手法,体现了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空间结构安排的一些共通之处,主要有在佳山堂前赏奇松观峰壑之壮美,有从延光阁中数鱼游一览湖山胜景之感受,有近樵亭与乳鱼亭之相对等美景。
以佳山堂为中心的偶园园林山水画卷,主峰最高不过4米,纵向上无法铺展,横向上却迤逦绵延,长度达近百米,游路由坪地与山麓交接处跨溪跃涧,隐约于岭前峰后,蜿蜒而上直至高处楼台,在有限的空间里形成了“山翠几重,溪光一带”的风貌意象,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卷的从下到上的三段式结构特征。自西(下)向东(上),先是西峰一带的峰脚意象,有近樵亭面瀑临渊,循路渐上,山峰渐高,达到假山主峰、东峰一段,是全画主景,峰峦耸立,古木繁盛,悬崖峭壁,洞室、涧壑、亭台、隐约其间。从佳山堂再往向上看,一条高冈长岭通向高远处楼阁掩映的仙境,即现在东峰至松风阁一段岭冈意象。松风阁踞于石台之上,掩映松柏之中,是假山的最高处,也是整个山水画卷空间意象的收尾。以佳山堂为中心的这幅具有传统意义的“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郭熙《林泉高致》)的画理特征,是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假山借鉴传统山水画作的典型例证之一。
从偶园的总体布局中还可以看出,佳山堂与其他宅园结构的较为紧密,园林位于宅院之东,整体协调,并有大门外院、宅院厅堂(存诚堂)、佳山堂、馆舍(茶坊酒肆)、花园等五部分组成,这些都以佳山堂为中心。甬道位于住宅和馆舍之间,是住宅、馆舍、花园之间的联系通道,园林中的建筑物构筑布置,以环境意象的塑造为前提,没有对景、借景等常用的植园手法,主要以竹树、花木、松柏来营造园林气象。围绕佳山堂,建造牡丹园、鱼池,形成贯通环路,由北向南依次经过的云镜阁、友石亭、渔沼、草书石屏、“搘绿”坊门、大石桥、假山溪壑、东向幽室、一草亭、四屏联、蓄鱼池、绿阁幽室等景观,这一切都是围绕佳山堂而建。现在,有人这样评价青州说:青州的核心在古城,古城的核心在偶园,偶园的核心是佳山堂,足见佳山堂在偶园中的地位。
佳山堂在冯溥人生中的地位
从《冯溥年谱》中看,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冯溥,清顺治三年(1646年),考中进士后,初任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二任内翰林弘文院编修,三任司经局洗马兼翰林国史院修撰,四任内翰林国史院侍读,五任国子监祭酒,六任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学士,七任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八任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加一级,九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任吏部左侍郎,十一任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十二任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加一级,十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十四任刑部尚书,十五任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十六任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一级。为国家重臣。康熙皇帝十分信任,赞扬他“端敏练达”、“勤劳素著”、“辅弼重臣”。冯溥在干过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致仕回家。
冯溥一生喜爱悠游山水,陶冶情操,在京做官期间,购京中隙地一处,在此处种植柳树,修建了“万柳堂”。同时在青州购置“奇松园”一处,修建“佳山堂”。两园一时购买,一人设计,同时施工,所以,青州的“佳山堂”也就叫起了“偶园”,就是因为在北京还有同“佳山堂”一样的“万柳堂”。
冯溥致仕之后,居住于“存诚堂”十年,办公于“佳山堂”十年。闲暇之日,召集文人名士,聚于“佳山堂”,谈论国事,吟诗作赋,饮酒作乐。冯溥十分喜爱北京的“万柳堂”,在冯溥的《佳山堂诗集》、《佳山堂诗二集》中,专为“万柳堂”写的诗不下30首,为“佳山堂”写的诗只有5首,但在冯溥晚年整理诗稿,编撰诗集时,却用了“佳山堂”的名字,由此可见,冯溥还是将“佳山堂”放在了心中第一的位置。
现在“佳山堂”还在,“佳山堂”还是340年前的老样子,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佳山堂”也没有遭受破坏,在文化青州建设中,“佳山堂”这一古建筑便是核心之一。
溥佳山堂 消暑图
偶园是青州古城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是青州古城核心区的一个重要建筑,它位于青州城区偶园街,是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家花园。园内小桥流水,花木葱郁,亭台楼阁,异彩纷呈,各种建筑古朴典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园内三峰假山,由明末清初著名叠石家张然设计督砌,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大气,浓缩了九州山川秀水,石峰参差,亭台错落,溪流蜿蜒,瀑高潭深之特点。山下有横石桥、瀑水桥、大石桥,使园显得山奇水秀,别有一番情趣。偶园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具有康熙风格的一座人造园林。我国著名园林专家陈同州先生,对青州偶园考察后,给予了极高评价。青州偶园先为王府宫囿,后为相府花园,无数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为它的独特魅力所倾倒。经过明、清、民国至今,“山石林木大概虽存”,但偶园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偶园的真实面目成为人们心中一个无法释怀的谜团。最近,青州博物馆藏《冯溥佳山堂消暑图》,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提供了直观鲜活的实物料。
此画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夏,是现在所知关于偶园的最早图画资料。画面结构紧凑、人物鲜活。冯溥着团领夏衫、单裤、朱履,两手后柱,箕踞斜坐于凉榻之上,神情闲适。榻后一白衣仕女手持羽扇侍于其左,身后修竹千竿直插云霄。翠竹后阑干围一荷花池,池中菡萏盛开,风披荷香,令人神往。榻左侧怪石嶙峋,古树遒劲。榻右前一乐人穿蓝锻褙子坐石墩上,手持箫管,正在演奏,似乎能听到凤鸣龙吟之声萦绕在翠竹红花当中。据清初笔记,冯氏曾于苏州购置乐伎多人,其演奏水平为山左之冠,图中美人或即其人乎?身后一仕女手持团扇静立竹林中,正在欣赏这美妙的演奏。整幅画作似静而动,给人以无穷的艺术回味。炎炎夏日观此画,似乎能感觉到徐徐凉风,送来阵阵荷香和沙沙的竹叶声。关于画面描绘的是偶园中何处,众说纷纭。笔者据冯溥曾孙冯时基《偶园纪略》:存诚堂,先文敏公居宅也,对厅之东门北向,颜曰“一丘一壑”。入门东转为问山亭,再东即园门,西向,颜“偶园”二字。门内石屏四,镌明高唐王篆书屏。后石阑依竹径东行,达友石亭,亭前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石南鱼沼,沼南竹柏森森,幽然而静。
以画面对号入座,“后石阑依竹径东行,达友石亭,亭前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石南鱼沼,沼南竹柏森森,幽然而静”,似即其处。画面右下署款:戊午夏日周洽于佳山堂写。下盖白文长印。周洽为清代康熙时著名画家,华亭(今上海市)人,字载熙,号竹冈,兼擅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写真尤称独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藏有一幅周洽的《黄河图》长卷,描画逼真,是中国地图史和艺术史的杰作。
这幅画作更为可贵之处,在于画作上之诗堂上有清初青州两位著名文士李焕章、杨涵的题诗。李焕章题:科头箕踞,兀坐匡床。矞云眼底,青霞面庞。宋子京之半臂,李昌谷之一囊。或疑其在赫蹏之尺幅。或疑其舒啸徜羊于佳山之茆堂。李焕章。上盖葫芦肖形章,下盖白文“李焕章”章。
李焕章(1613—1688年),字象先,号织斋,广饶县大王镇李桥村人。少承家学,博览群书,是当时知名的秀才。明亡后,不复仕进,游览名山大川,专攻古文诗词。文风气势磅礴,雄杰豪放。顾炎武称赞其文章说:“李先生作书,精古文词,其传记、书序、志表、碑铭出入河东(柳宗元)、庐陵(欧阳修),小品大有眉山(苏轼)意。”著作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凡百万言。后诸城名士李渔村订其生平所著为《织斋集钞》,清《四库全书》有目。参编《山东通志》、《青州府志》、《乐安县志》、《临淄县志》、《益都县志》等志书。
杨涵题:修碧相磨,了无尘影。风静荷香,苔寂箫冷。访君及林,凝然迹屏。遥望君仪,汪汪千顷。杨涵。下盖两白文章,一为“杨涵之印”,另一不清。
杨涵(1662—1722年),又名辅峭,字水心、云峭,号云笠,山东益都人,性简傲,能诗善画,尤长于墨竹,常卧竹林下,观察领会枝叶偃仰欹斜之态,故所作脉络层叠,生动逼真,用笔爽健,清逸有致。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作《竹石图》轴,纸本,水墨,纵189.5厘米,横55.5厘米,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康熙二十六年作《月明栖鸦图》著录于《山东省金石书画展览会纪略》。著有《云峭诗稿》。
关于《冯溥佳山堂消暑图》的创作时间,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冯溥康熙二十一年致仕,康熙十七年应在北京,怎么会在青州偶园消暑呢?《清圣祖实录》中的一条记载或许能回答这个疑问。《清圣祖实录》卷71“康熙十七年画戊午”条下:二月丁未,遣大学士冯溥祭先师孔子。此当作于冯溥曲阜祭孔顺路省亲时。这幅画作还说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偶园已建成,这期间冯溥还在任上。
关于《冯溥佳山堂消暑图》的历史价值,经专家评审,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在现存的青州古画中级别还是最高的。这幅古画的发现,对青州古城偶园历史文化资料调研整理工作提供了国宝级历史档案,对青州古城的保护修复建设、为偶园的早日重建,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冯振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