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解读青州北阳河五龙口
解读青州北阳河五龙口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5-08-20 15:33:21      
内容摘要:青州历史悠久文明。一座座青州古城,闪耀着青州历史的光辉,凝聚着青州历史文化的灿烂,广固城则在青州古城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而北阳河岸边的五龙口,则对广固城的易主兴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历


青州历史悠久文明。一座座青州古城,闪耀着青州历史的光辉,凝聚着青州历史文化的灿烂,广固城则在青州古城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而北阳河岸边的五龙口,则对广固城的易主兴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历代不少史地专著以及地方志乘频频予以记载。因此,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供职编史修志工作时起,就对广固城及其五龙口问题特别地关注了。90年代以来,笔者更是多次到北阳河岸边进行实地考察,意欲追本求源,弄出一个比较接近于实际的结论。当时就曾写过一篇《话说五龙口》的短文,刊登在1994年11月12日的《青州报》上。18年后,又写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再说五龙口》,登载于2012年10月23日的《青州通讯》上。如今更书《解读青州北阳河五龙口》一文,对于这一在青州古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予以进一步探讨和辨析。期望得到方家指正,共同研讨,以期对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出一个接近于实际的共识。
为什么反复提出五龙口问题
 
  或问:对于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问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来予以探析呢?文章开头已述,总体说,对于五龙口位置的界定是个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厘定。如果具体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需要认真解读《水经注》对北阳河五龙口的记述。笔者陋见,以为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最早记述青州北阳河五龙口这个地理专用名词的。他在著作中记载了北阳水“东北流,迳广固城西”,“水侧山际,有五龙口”的具体情况。笔者以为,认真读透《水经注》对北阳河及五龙口等内容记述的原文,当属首要。
  其二,五龙口定位错误的痼疾需要施以猛药根治。青州北阳河五龙口位置的定位错误由来已久。如元代青州人于钦在《齐乘》中转引《水经注》对广固城、五龙口的记述,引文的先后顺序颠倒了,便开了定位错误的先头。以后,明代嘉靖《青州府志》不予探究,又发展了这一错误,并以图示。这一错误影响甚远,不少定位错误的文章和说法,大多出之于以上两端。因此,想根除痼疾还得从“本”上施以猛药治疗!
  其三,五龙口的定位问题又出现新的误解。可以说,痼疾未祛,新病又添。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对于挖掘整理古城文化资料,作了大量工作,组织编写并出版的《青州古城》①一书,就搜集保存了大量资料。但是,其中对北阳河五龙口界定的位置,却值得商榷。
  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于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定位,应该正本清源,源流兼治,以正视听。再不能使之误解流传,贻误后人了。
广固城遗址的大体位置
 
  为什么首先提出广固城遗址的问题呢?因为明确考定广固城遗址的位置,对于北阳河五龙口的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所以多年来笔者多次实地考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探析和研究。笔者在《广固遗址》一诗中就曾抒发过这一心境。诗是这样的:“南燕故都何处踪?北阳河畔色葱葱。历书纷乱析三遍,沟壑纵横察五龙。车马曾经尘日月,堞城一度出霄空。十年两代兴亡史,留与后人评慕容。”
  根据编写《青州市志》时的了解,通过若干次的实地考察,又尽量多地阅读相关典籍和志乘,还先后拜读今人多篇相关的论述文章,然后予以比较分析,研究判断,在笔者《再说五龙口》的文章中逐步修订而形成了如下的结论。
  “由此可以断定:广固城(包括小城和大城)的故址,就在北阳河南北两源合流前的北源西段南岸至南源北岸、又东西横跨北阳河南源刘家庄北至曹家庄间河段这一大片土地上。”②
  这一考察研究和推断,与对广固城遗址的考古钻探大体相一致。对于广固城故址,青州市文物局曾经聘请淄博市临淄区考古钻探队进行过考古钻探,并于2008年4月19日形成了《关于广固城遗址的考古钻探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③。《青州古城》一书根据这一报告,整合《青州古城沿革(资料)》相关内容,对广固城小城故址的定位是:“尧王山西南三里许,今窑头村以南,杜家庄以北,大、小郇村以东,占地约30万平方米。”“该城的西城墙自北向南延伸,至北阳河南侧主流的北岸的断崖之上,又沿河岸随河道向东蜿蜒,大约180米向北转,在南阳河(应是北阳河南源——笔者注)西岸上用夯土筑墙800米,又形成广固城的东墙。东西两墙相距260米”。《报告》中的部分重要内容,《青州古城》有的没有收录,如对广固城小城东北角遗址内容的表述:“窑头村东北,又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墙,宽度10米,高度不详。此城墙距西城墙600米……故将这两条城墙之间,两条河岸之内的这段高地,初步认定为这是广固城[内]小城的位置。”
  以上引述,就是《青州古城》一书和《报告》(资料)对广固城小城(或称内城)的定位。该书还申述,“作为海岱之间最大的都会……显得面积太小,只能供官署、屯兵、官吏家属居住……而众多的土族、百姓、商贾等只能居住在城外,很快这样的居住区就跨越北阳河两岸,形成了大城或外城。其外城的面积不会小于2平方公里”④。而在《青州古城沿革(资料)》中所附录的钻探《报告》,其中有对大城(或称外城)尚不够完整的定位表述。《报告》这样写:“河道(北阳河南源——笔者注)东岸经考古钻探,发现有沉积的淤土和夯土,淤积层位于夯土之上。另在刘家庄村北,经过考古钻探发现了城墙的拐角,应是[记载]广固城外城的东南角。沿城墙向北钻探约150米,即为现代工厂企业建筑,无法钻探。向西钻探至琵琶水库东岸,城墙可能沉没于水库底下。”那么北边城墙呢?《报告》没有说,可能是没法或者是没有钻探吧。而笔者考察推断,大城(外城)的西城墙北段、北城墙西段,应在曹家庄子之西偏北,与《报告》中所说的“窑头村东北……南北走向的(小城)城墙”隔河相望。
  以上阐述,就是对广固城大城和小城遗址的大体定位。这就为解读郦道元《水经注》对北阳河、广固城和五龙口的记述提供了参照物,更为确定北阳河五龙口的位置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定位依据。
北阳河五龙口的大体位置
 
  那么,北阳河五龙口的大体位置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以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应从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述及其少年时期在青州生活的经历中去探寻。
  首先,解读《水经注》对北阳河及五龙口的记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北阳河及其广固城、五龙口、尧山等内容很详细,有一大段文字,今把其中紧要的部分引述如下:“淀即浊水所注也。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世谓之治(当为‘冶’,《益都县图志》改之——笔者注))岭山。东北流,径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阻水深隍,晋永嘉中,东莱人曹嶷所造也。水侧山际,有五龙口……浊水东北流,迳尧山东。”⑤
  这段文字是解读青州北阳河五龙口位置的关键,《水经注》记述了北阳河的发源地、解释浊水、为山以后,接着就是水“东北流,逕广固城西”“逕”(简化为“迳”)者,经过也。此字《水经注》全书中用过不知多少次。《辞海》、《辞源》都有词条解释,并且皆以《水经注》的记述作为例证。《辞海》的解释是:径(徑逕)的义项之㈢为“经过”,例引《水经·  水》(当为“濕水”——笔者注):“东逕马邑县故城南。”⑥《辞源》中“逕”的义项之㈢亦为“经过”,例引《水经注——河水》:“屈而东南流,逕中天竺国。”⑦明乎此,再来看看《水经注》记述北阳水的文字:“逕广固城西”,“逕”与上自是同义。从上文对广固城的定位分析看,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也比较容易理解了:河水流过广固大城之西,已经到了两源汇流处之下了。《水经注》简要解释广固城之后,接着又写道:“水侧山际,有五龙口”。在此,郦道元借河间人玄文之口,补记以前两次攻打广固城塞五龙口而城破的史实后,顺有一笔“旧基犹存”。再写刘裕塞五龙口(又攻打几个月),慕容超“出奔”被擒。接着就是“浊水东北流,迳尧山东”。认真读好这段文字,可以说,五龙口的位置已经比较清楚地界定了。
  其次,再以郦道元少年时期在青州生活的情景来说明问题。史实记载,刘裕攻破广固城是在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郦道元生于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有资料说是472年,还有资料折中说是约470年),卒于孝昌三年(527年)。郦道元的父亲郦范两次镇守青州,一次是北魏皇兴三年(469年),第二次是太和八年(484年)。郦范第二次任青州刺史,至太和十二年(488年)还京师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郦道元的父亲“作镇海岱”期间,郦道元随父亲居住青州,所以他自称“余生长东齐”,并以极富感情的文笔写了他少年时期在阳河中游泳熙乐的情景。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说过一句“修志有二便”的话:“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⑧郦道元在青州生活的年代,距刘裕夷广固城的时间并不太远,说不定有可能他还登上过“裕塞”五龙口堤坝的“旧基”呢,或者有可能他还在这里审视过被夷为平地的广固城旧址呢。当时,郦道元对这个问题的考辨确实有“二便”之利,即“地近”,他就居住于广固城旧址之东不远的东阳城;“时近”,距刘裕夷平广固城也就是六七十年的时间。所以,作为著名地理学家的郦道元最容易把史实核实得清楚,也最能够把事迹记述得真实。
  以上通过对《水经注》记述北阳河及五龙口文字的解读,通过对郦道元“总角”之年在青州那段生活情景的分析,笔者可以断言:《水经注》的记述是打开青州北阳河五龙口位置定位的金钥匙。
  至此,对于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位置可以这样界定:尧王山南、广固城(大城和小城)故址北偏东、岔河村南河段北阳河两源汇流后西北岸的“水侧山际”。

对青州五龙口定位错误的分析
 
  文章开头就说明,对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定位是个历史问题。那么,为什么对五龙口的定位从古而今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误呢?从上文分析看,其主要的原因是对《水经注》的原文没有解读得透彻明白,甚而至于每有错误的解读及转引所致。
  首先,于钦《齐乘》对北阳河五龙口的记述与《水经注》有别。《齐乘》卷二“山川二”中写道:“《汉志》曰: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水经》谓之北阳,亦谓之渑(有书为‘绳’——笔者注)水,出府城西南三十里九回山(俗名九扈),古广县为山也。东北径五龙口,又北径广固废城……”这些关于北阳河、广固城、五龙口的记述,关键点与《水经注》原著的记述不同了。《水经注》的记述是:浊水“东北流,逕广固城西”之后,才是“水侧山际,有五龙口……旧基犹存”;而《齐乘》的这一记述河水流程顺序的颠倒,就把五龙口位置的定位完全颠倒错误了!《齐乘》是山东省的第一部省志,“不失为地方志中的善本”。但是,《齐乘》记述地域范围广阔,编纂者难能每地周览考证,特别是未能极其经意于郦道元的记述顺序,于是就不经意地开了记述青州北阳河五龙口错误定位的先河。近700年来,错误一直延续到现在,甚是遗憾!
  其次,明代嘉靖《青州府志》对北阳河五龙口的错误定位。《青州府志·地理志》卷六记述:“在旧广县侧山麓有五龙口。广县今瀑水涧西是其遗址。”有了这一段错误记述文字,并且绘图作了错误的标识。嘉靖《青州府志》“不失为善本,历来多有好评,被誉为‘综雅’”⑨。可惜《府志》的编纂者们对《水经注》把北阳水、南阳水融合在一起记述的大段文字,未能条分缕析地读透,对《齐乘》关于北阳水流程顺序与《水经注》颠倒的记述,未能详加辨析,便对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位置作了上面错误的定位表述和图示(该图所标的为山、龙山位置也颠倒了)。这一对五龙口错误的定位表述和绘图标识,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不断延续的一些模糊认识,大多由此而出。譬如,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编写的《青州古城沿革》资料第一辑收录的“青州府治图”,以及由指挥部组织施工,在东门外南侧、荷花湾西岸刻石制作的明代青州府治图,就都沿用了嘉靖《青州府志》对五龙口错误的定位和图示。
  再次,现时又出现了对北阳河五龙口新的错误定位。对此,上文已经提到,比如《青州古城》一书是这样为五龙口定位的:“凡有战事,攻伐之中……多次采取堵塞城西南的五龙口,聚大水淹没城池的办法。”⑩这里该书对五龙口的定位,无疑是广固小城的西南,即杜家庄一带。这显然是对《水经注》记述北阳河五龙口的那段文字没有通晓,北阳河流过广固大城以西之后,才是五龙口呢!对此上文已述,如果把文字两相对照,该书把五龙口定位于广固小城西南的结论,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另外,该书这段记述还有两处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是:记述的广固小城“东西两墙相距260米,有五条东西河流贯穿两墙,并在下游相汇,形成史书上所谓的‘五龙口’。”既然“贯穿两墙,并在下游相汇”,形成了五龙口,那么“在下游相汇”的地点在哪里?虽然该书对“下游”的具体地点没有确定,但是从行文理解,当在广固小城东墙之外以后了。这一位置与“城西南的五龙口”定位,显然自相矛盾了。二是:该书“堵塞五龙口”,“聚大水淹没城池”的记述,与下一段文字对刘裕攻城的史实记述自相矛盾了。刘裕堵塞五龙口后,并没有把广固小城立时淹没,也没有“不攻自破”,而是又经过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最后还是南燕尚书“悦寿开门纳晋师”城破、慕容超才逃跑被擒的呢。由此可见,明代嘉靖《青州府志》对于五龙口的错误定位四百多年后,《青州古城》一书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误解,又一次作出了一个不正确的定位。
  当然,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具体地点定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访问乡老的世代口传,或者有待考古钻探有实物证实。笔者尚未放弃努力,也恳望同好者共同探究。
拙文如有不当,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注释:
  ①《青州古城》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②见拙文《再说五龙口》,载2012年10月23日《青州通讯》。
  ③《青州古城沿革(资料)》。以下简称《报告》
  ④⑩《青州古城》第16~17页。
  ⑤王国维《水经注校》第8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5月第1版。
  ⑥《辞海》第183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79年9月第1版。
  ⑦《辞源》第306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15年10月正编初版,1983年12月修订第1版。
  ⑧(章学诚《文史通义》第7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第1版,仓修良编)
  ⑨笔者《青州方志知多少》,刊于《今日青州》2015年1月29日)
                     (张景孔) (本文照片:张建海摄)




《齐乘》对五龙口的记述



《水经注》对五龙口的记述



广固城城墙遗址(局部)



光绪《益都县图志》北阳河上游示意图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