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闻望素著 功德昭彰
闻望素著 功德昭彰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6-12-01 11:00:32      
内容摘要:——石茂华总督三边军务业绩初探□房重阳 石茂华总督三边业绩卓著,但在青州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对此,笔者有意探索之。去固原寻访考察,有所收获,结合原有材料,构成基本内容。本文所写:石茂华的生平事迹;


——石茂华总督三边军务业绩初探
□房重阳
 
  石茂华总督三边业绩卓著,但在青州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对此,笔者有意探索之。去固原寻访考察,有所收获,结合原有材料,构成基本内容。本文所写:石茂华的生平事迹;其文官转向文帅的基础与过程;石茂华在总督任上的业绩及其影响。在写此文之际,恰好江玉坤先生在点校石茂华的奏议,借以资用。对石茂华事迹、诗文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入。
雅负才名
 
  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浚县知县,时年仅20岁。他聪慧刚毅,别的县有官司难断者,也到浚县来诉讼,案子立断,无不称其才能。这一年,河水泛滥成灾,淹没良田,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茂华率领军民胥吏,日夜筑堤,有效地防止了洪水,减少了灾情,安定了民心。不久,石茂华升任户部主事,监军草场。大将军仇鸾,官高位显,十分骄横。他的门客和家奴也以主贵狐假虎威,不守法约,茂华对其绳之以法。仇鸾很不满意。恰巧,兵部命仇鸾统兵出边御敌,令茂华筹办军粮。仇鸾不愿出兵参战,反说石茂华是书生怕事,借以推诿自解。他派使臣去对茂华言讲,大军若出,粮草必先行,不能拖后。石茂华笑曰:“何必虚耸,我这里准备已就,早晚听命而行。”仇鸾又恨又气但又无可奈何而罢。石茂华由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出为扬州知府。此时,倭寇进犯淮河一带,江南一片骚乱,茂华率领吏卒士兵坚守城池,严阵以待。朝廷派赵文华来扬州监军。文华是奸相严嵩的干儿子,惯于行贿受赂。他以就地取材,便宜发兵的名义,命石茂华为主将,带兵迎敌。赵文华实则想索贿,如果茂华畏敌,必纳贿于他,使另改主张。可石茂华不理这一套,他说:“我们是守臣,职责是保卫城郭,按法律是不能离开城池。万一事态严重,也愿随您马后出城杀敌,不敢贪生怕死!”赵文华未得到好处,很沮丧。之后,倭寇再来,都被石茂华击败。石茂华政绩显著,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历陕西按察使,隆庆改元,拜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再抚山西。万历元年(1573)以兵部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三边军务,驻节固原。石茂华加强边防建设,修筑城堡,练兵备战,与附近的少数民族保持互市,减少了矛盾冲突。晋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以母老乞养归。关陇一带遭灾欠收,朝廷又启用石茂华为总督前去视事,积劳呕血而卒,年62岁。赐祭葬,赠谥号为“恭襄”。
  石茂华生得容颜甚壮,不轻言笑,大事立决,政务老成,史称其“有古大臣风”“在官四十余年,家资不称其官”。石茂华长子石恂,荫官至石阡知府。次子石愔,荫官为户部检校,转工部郎中。魏忠贤专政时,逼石愔为他修缮私宅,愔不应。后石愔升平乐知府,岁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愔多方赈灾,郡人为建生祠以祀之。
猷兼文武
 
  石茂华有文武兼备之才,这是由其家学渊源与仕途锻炼而形成的。
  明代青州石氏为名门望族,出了4位进士,他们是:石存礼、石鲸、石茂华、石岩;6位举人,他们是:石铭、石存仁、石凤、石琚、石继节、石继芳,生员、恩荫数人,入仕为官者计13人之多。其中石存礼是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位进士,是起点;石茂华官至尚书,品级最高,是为高峰。石存礼,字敬夫,号来山,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绍兴知府。他勤政为民,剔除吏弊。因得罪了上司,罢官归里。他家居30多年,以课子、诗文为事,与黄卿、冯裕等结海岱诗社,游憩唱和遗兴。他们在明代的青州诗坛,领一代风骚。石茂华自幼聪颖,受家庭文化熏陶,早具英名,不到20岁便考中了进士。他的科考试卷是优秀的,而诗文也是其擅长。文化知识丰富,在社会、在官场可以充分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了他的才能。
  石茂华系文进士出身,历任过浚县知县、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扬州知府,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官职稳步上升。知县官居七品,是一县之父母官,事务繁杂,最能锻炼和展示个人才能。在知县任上,判案最是对该官员能力的检验。石茂华在浚县表现卓异,其判案能力游刃有余。初任浚县,有巨盗王经聚几千人劫掠,将犯县境,茂华出奇计擒杀之。知府是中级地方官员,责任很重。石茂华在扬州任知府时,正遇上倭寇犯境,在守城与反击敌人的紧要关头,要有胆量与策略。而他在抵制赵文华奸滑阴谋的同时,固守城池,反击倭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户部,石茂华连任三级官职,对钱粮问题、军饷筹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石茂华从地方到户部,所有的历练和经验,为他后来任地方大员打下了基础。
  石茂华居官近四十年,先任过地方官、户部官,任过按察司副使、按察使,后来出守西北边疆,总督军务。他抗倭寇、击叛匪,并不是有武术功夫,而是以智慧产生策略,以策略管理军事,指挥打仗。这样就实现了他由文官向武职的转变,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帅。何为文帅?即由文官出身的军事统帅,总督是也。明代中后期,青州文进士出身而管过武事的大有人在。如邢玠,隆庆进士,由知县起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抗倭援朝立有赫赫战功;隆庆进士党馨,曾以山西副使备兵固原数年,升宁夏巡抚,死于兵祸。还有杨锦(甘肃巡抚)、张焕(南赣巡抚)、冀錬(河南巡抚)、王基(大同巡抚)、朱鸿谟(应天巡抚)、房如式(陕西按察使)、冯子履(易州兵备道)、刘一孚(江西副使)等。石茂华和邢玠都是总督级别的人物,是统兵的文帅。巡抚、总兵都在总督的麾下。明代,朝廷重文轻武,行武出身的人,最大当到总兵官,坐镇一方,要听命于兵部,并受总督节制。兵部官员属于文官,总兵及卫所官属于武官。
  隆庆元年(1567),石茂华任甘肃巡抚,是他由文官到文帅的过度。明朝西北边防延绥、宁夏、固原、甘肃“逼近虏巢,最为重要”,各设巡抚镇守。“巡抚的职权有以下六个方面:1、肃官邪,清吏治;2、惩盗贼,抚流民;3、镇边关,理边政;4、恤灾黎,宣德意;5、荐贤材,进耆老;6、陈利病,便人民。”(张德信《明朝典制》)以上所列巡抚职权,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镇守边关,整敕边政。这项职责包括条治城池、训练军马、整敕边务、抚恤士卒、防御敌寇等,一应边务事情,军马、词讼,及利有当兴,弊有当革者,悉听便宜处置。在甘肃巡抚任上,石茂华处理了一件大事。《康熙益都县志》载:石茂华以按察使“拜甘肃巡抚。卒伍以饷给不时,华立歼其魁,一军慑服。”为解决军饷问题,惩治了带头起哄者,防止了一场军士哗变。石茂华头脑警觉,处事果断,具有帅才。在甘肃,有北边少数民族入侵,他发兵将其击退,斩敌百余人。他的祖母刘氏卒,奔丧归里。
  不久,蒙古鞑靼部攻陷了汾石,山西遭掠,受害严重。朝廷酝酿以才能之人去山西任巡抚,众大臣又共同推举石茂华。鞑靼部首领率军入塞,阴谋袭击老营堡。堡有狡卒为内奸,欲为之夺门引入。茂华侦之其情,命副将郭琥带兵先入,将叛卒缚入狱。明日,敌人来时,堡城已是戒备森严。敌人只好败退。隆庆五年(1571),石茂华入京任兵部左侍郎,所条画军事事宜皆符合地理、时情,得到了兵部尚书杨博的肯定与赞赏。
三边著绩
 
  万历元年(1573)十月十六日,石茂华以兵部侍郎、进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总督的职权概括为六:管理盐政、督理漕运、统军马、敕边备、兴屯田、清吏治。“本朝宣德以后,大臣总督止施于工程、钱谷等项,继乃有总督军务,为文帅第一重任。”(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督率军马,指挥作战是明朝总督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地方无漕运、盐政之责,以统军马、敕边备、屯田为主。万历二年二月,石茂华赴任。行至渭南,前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戴才,咨送总督军务关防一颗,达字二百八号,符验一道,令旗、令牌各十面副,并吏卷与石茂华,当日接管。前后任进行了交接。有了印信,石茂华正式就任总督。总督府设在固原城。固原,古称原州,明弘治十五年以后设固原州,属于陕西平凉府,因此,石茂华就是当时的陕西总督,管辖四镇。
  “秦,故称陆海,东自黄甫川,西迄嘉峪关,又西南逶迤而迄阴平道,天下九边,秦当其四,北有强虏,西南有猾番,国家建镇置卫所,星棋错列。”这是固原兵备道刘伯燮在《毅庵总督陕西奏议》中的一段话。秦,泛指陕西一带。这里地域辽阔,宽广似海,所以称“陆海”。明朝西、北部边防共设九镇,称为“九边”,秦当其四。陕西境内有四镇,即延绥、甘肃、宁夏、固原。固原“乃其边境东接榆林,西连甘肃,北负宁夏,延袤盖有千余里。三镇者其固原之门墙,固原者其三镇之堂奥欤。”固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督府建阃,其兵尤重焉”。(以上引自《明清固原州志》)明代国家建镇,置卫所,有星罗棋布的兵防。这些镇、卫、所由巡抚、总兵、指挥使统辖,而皆受总督节制。刘伯燮还说:石茂华“先生三载在边,四镇万里,事无钜细,靡不更剔而厘正之。细者姑勿论,论其大者,如钱谷之稽核、兵马之训练、城垣之缮饬、番虏之抚惩。”刘伯燮所说就是总督的职责,也就是石茂华所干的事情。
  钱谷之稽核。石茂华对军队钱粮问题特别重视,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钱粮存在的问题。他上的第一道奏章是《题为严清查以杜宿弊事》,奏请将固原等镇、广积等仓进行清查。圣旨回复:“该镇钱粮一向奏报不明,奸弊丛集。著总督并各抚按官,依奏内事理,严行查核。经管员役不论去任、见任及役满、见役,俱要一一参提追究,务见下落。不许扶同避怨,文移塞责。你部里还立与期限,责令依限完奏,并行该科记查。若各官不用心稽核,督抚听该科纠劾,巡按御史著都察院考察。”
  兵马之训练。为练兵马,石茂华首先提拔优秀的军事将官,对兵马按正规作战的阵式实施训练。他指挥军士演习各种阵法,其中如“八面受敌”“三叠进战”等,至少有八种阵法,画有示意图。“八面受敌”就是:贼四面攻之不入,必侵四角,以角尖而势单也。则我变圆阵以应之,所谓“触处为首是也”。“三叠进战”就是:贼欲破圆,必併力结阵从一方冲击。我则奇正兵变为三叠,更番叠出以应之,必胜后已。少数民族善于骑射,入侵内地,明军变换阵法,使敌陷入阵中,无法施展骑射的本领。蒙古少数民族往往在秋收季节入侵,饱掠而归,所以,每年有“防秋”准备。届时,石茂华亲率大军巡边,既是对兵马的操练,又给敌人以震慑。
  城垣之缮敕。石茂华至固原,见其土城颓败,上疏修筑砖城城。“万历三年,石公茂华,始甃以砖,高三丈六尺,周凡十三里七分,遂称雄镇。”(《宣统固原州志》)在东城建“昭威台”,用以瞭望敌情。他在三边修镇城与五卫大城,皆甃以砖。在延绥,修城之后又创修边墙(明长城)。边墙是直接而有效的防御工程,至今犹存。石茂华还上疏,建了多处砖券空心敌台。总之,他在“虏众内附,边患稍宁”的情况下,不忘战备,修城筑墙,业绩卓著。石茂华增修的固原古城,现在仍然存有一部分,城垣高耸,砖体坚固如初。城垛口以下垒了挑出的花檐,此设计不但美观,而且加强了城池的防御功能。敌人如果攻城,使用云梯,根本无法登越。
  番虏之抚惩。明朝对西、北的少数民族称之为“番”和“虏”。这些“番”、“虏”经常入侵明朝的边疆,有时也友好往来、平等交易,所以明政府对他们分别情况采取抚、惩。石茂华在三边之际,北边的鞑靼部与内地开互市,所以用抚的方针。鞑靼部首领俺答接受了明朝封的“顺义王”,对边疆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妻三娘子企慕中原文化,积极维护双方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万历四年,俺答之子黄台吉代表其族部进关献贡品并表示称谢,石茂华则代表朝廷对其好言安抚。西南方面的“洮番”进犯边境,被石茂华击退;“阶番”见势不妙,表示愿意缴赋如同屯田之军。石茂华根据情况,分别对待,时人称他“北款虏而西平番”,这就是石茂华当时实施的对外政策。
  身为总督,石茂华还有兴屯田职责。屯田是解决军队食粮的一条渠道。《为酌议垦田便民情以臻实效事》一疏,是有关新垦农田的内容。农民开荒与军士屯田并行,都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石茂华出为总督时的职衔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凡以部院衔出镇者。俱称总督。凡文官知府以下。武官副总兵以下。如违军令者任自斩首。盖文帅之重。至此极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为清吏治,他多次上疏,对所属官员或荐举,或弹劾,据情而行。
  石茂华在三边总督任上是非常困难的。当时九边设三位总督,即蓟辽总督、宣大总督和茂华所任的陕西总督。与另外两处总督相比,在陕西任总督有“四难”。四难概括为:偏远不便,朝廷重视支持不够;辖区面积大,难管理;少数民族多,情况复杂;开贡市、修工事,易惹民怨、易遭谤言。而石茂华通达国体,光明正直,可以当天下难事。他决策的事俱见成效,得到定论,对他不满和怀疑他的人态度也就改变了。处在困难之境,石茂华的操劳可想而知。为巡边,风餐露宿,驻节驿站,或者野营;为观察敌情,翻山岭,登长城,不惮辛劳。如花马池一带,是固原与宁夏分险之处,经常发生祸乱,对此处守御尤其紧要。石茂华有《防秋至花马池》《提兵防秋宿平虏所》等诗,可见其境况。
  石茂华在固原,除了军事战备以外,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做了许多事情。他创建儒学尊经阁、城南书院,置学田;疏通城北暖泉入清水河,济民汲食;在城北暖泉建乐溥堂,为游乐之地。
  万历五年(1577),石茂华总督陕西四镇军务满三年,以与鞑靼部开贡市奏功,朝廷赐白金、文绮,升兵部尚书,仍然坐镇固原。石茂华的祖父母、父母都得到封赠。
以身殉国
 
  石茂华以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有的言官说茂华不胜任总督之职,皇上知茂华之才,不听旁言。石茂华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力请致仕归里。
  万历十一年(1583),三边总督缺人,陕甘一带荒灾,庄稼欠收。朝堂公议,推举可任者,议论再三,没有比石茂华更合适的人选。朝廷又派石茂华以原官赴任。茂华以老母在堂,思想犹豫。石母以国家大事为重,促茂华上路。茂华急驰入关,其时,饿殍载道,至人相食。听说石茂华再来,民众皆匍匐哭泣,迎于道路。石茂华心伤,日夜为民祷告,果然天降大雨。同时,他上奏救荒事宜,请免赋税、减徭役,开仓放粮,救活饥民数以万计。石茂华在救灾现场六个月,内抚老百姓,外筹军粮,以至积劳呕血,病故于军中。边将、属官莫不流涕。石茂华的夫人茂氏,在青州人党馨(时在固原任监军,之后任宁夏巡抚,死于叛乱中)的协助下料理丧事。其子石恂,年仅16岁,徒步数千里,奉母扶榇东归。属官进吊仪费若干,皆麾去不顾。石茂华历事,一介不苟,石恂有其父风。
  石茂华在固原事迹感人,声望很高。《明万历固原州志·官师》石茂华传记曰:“石茂华,山东益都人,由进士历官兵部左侍郎。万历二年任总督。五年,升兵部尚书,仍总督。本年,以原官入掌南京都察院事,寻致仕。十一年,再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奏甃砖城,创建尊经阁、城南书院,置学田。至今州人士德之,申请入名宦祠。”文中列茂华在固原做的主要事情,造福一方,人民怀而不忘,申请石茂华入其“名宦祠”。清《宣统固原州志·官师》中对前志作了补充:石茂华“设昭威台于东城,以望边烽。开城北暖泉入清水河,济民汲食。州人颂德弗衰”。
  石茂华的夫人、儿子向朝廷上书请谥,茂华的叔弟石继芳与边关守臣同时上书。朝廷命礼部公议,以石茂华砥节砺行,竭诚死官,诏赐祭二坛,赠太子少保,谥曰“恭襄”,派遣使臣营其丧事。“恭襄”这一谥号,极为隆重,是朝廷对石茂华功绩的肯定。
  工部上疏请旨,题曰“为恳乞天恩,俯查军功,赐给恤典,以励边臣事”。疏内称:“原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兵部尚书石茂华,在任病故,伊妻夫人茂氏奏乞祭葬、赠谥等因。除赠官、禄荫移咨吏、兵二部酌议外,合照例与祭二坛,并与造葬。恭候命下,行翰林院,撰祭文;山东布政司转属支给官钱,买办祭物香烛纸;就迁本布政司堂上官致祭;工部差官造坟安葬。”石茂华墓在青州城西关外,大学士、东阿于慎行为撰墓志铭。墓前立有《工部照会》石刻。石刻已无,其文字载《益都金石志》。
  明益都人、工部尚书钟羽正在《青州人物志——石茂华传》中评论写道:“自昔大臣肩负钜任者,必以气度为主。故周勃以重厚当大事,而韩稚圭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有以也。恭襄凝然平居,不形喜愠,临敌驭众,意思安闲,三十年仕途不磋跬步,真可任重道远者。万石君只以醇谨见称,汉代公器度似之。而政绩武功卓然名世,鞠躬尽瘁,其于忠、敬,可谓兼之矣!”
  石茂华德才兼备,尽忠保国,勤政为民,事迹显著,朝廷赐帑金,在其家乡益都立功德牌坊,入祀乡贤祠。牌坊就立在青州城南门里,毁于清末。为挖掘古城文化,彰扬石茂华功绩,2013年古城修复建设,在南门里重建了石茂华的“尚书里”牌坊。
诗文纪史
 
  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石茂华有《三边奏议》。石茂华后裔石建国先生(现任重庆解放军某学院政委)在北京图书馆查得了《毅庵总督陕西奏议》。其实,以上两部书是一回事。三边指延绥、甘肃、宁夏,另外有固原镇,实际上是四镇,通称“三边”。延绥镇设在延绥;甘肃镇设在甘州;宁夏镇设在银川;固原镇设在固原。因为明代固原州在陕西辖区内,所以《三边奏议》亦称为《陕西奏议》;三边总督称为“陕西总督”。为区别其他的《三边奏议》,石茂华的奏议在刻印时定名为《毅庵总督陕西奏议》(以下简称《奏议》),这是其正确的名称。另外,石茂华还有《甘肃奏议》《衍庆堂集》《少保集》等。
  石茂华的《奏议》十三卷,疏文百数十篇,是他在总督军务三年之内所上。其属下刘伯燮、李维桢为之作序。当时刘伯燮的职务是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固原;李维桢的职务是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奏议》内容大致分以下方面:清查钱粮、请示军饷、贡市事项、防秋措施、申饬边事、修城事宜、官员奏绩、举劾官员等。最多的奏疏就是修边事与有关贡市。奏疏多,说明事务多,同时说明,总督虽然权利很大,但凡事都要向皇帝请示、回报,受到制约。
  散见的石茂华文章有《重修青州府儒学记》《茂公墓志铭》。《明万历固原州志》载录了石茂华万历四年和万历五年的两篇文《固原州儒学建尊经阁记》《乐溥堂记》。
  石茂华的诗当是不少,惜未多见,仅见《青州明诗钞》载其8首,《益都先正诗丛钞》22首,且相同者多。就这20余首,可见一斑。诗是文学作品,但通过诗能够了解一个人的行动规迹和思想情绪,诗记录了人的活动及其环境、时事,无形中记录了历史。
  石茂华的边塞诗很有价值,值得欣赏与研究。《益都先正诗丛钞》中收录了他在陕西总督任上的诗多首,有《过干盐池》《宏州晓发》《恒阳道中春望》《端午寓上谷》《宿小盐池堡》《九日登长城关》《赴花马池防秋,过八营牧马苑》《深井道中》《宿海刺都》《雨后归途望黄羊》等。《宣统固原州志》载录石茂华的诗有7首,都是在边塞所作,与《益都先正诗丛钞》相重仅1首。这些诗是他巡视军务过程中的作品。今录其数首供读者欣赏、研究。
端午寓上谷 之一
边城殊物候,五月气犹寒。
不历燕然道,那知极塞难。
壮怀时拂剑,幽意独爱兰。
遥望关山路,风沙正渺漫。
宿海刺都
荒城下马驻行驺,提旅秦川岂漫游。
雨过羊陂青草润,风来雁塞铁衣浮。
皋兰且喜无传箭,鱼谷宁当遽缀筹。
独念边人疲瘵甚,嗟予何以答民忧。
赴花马池防秋,过八营牧马苑
万骑如云野径微,惊鸿遥过塞垣飞。
那堪朔气侵征幰,更际秋风上客衣。
牧马苑中思绿耳,硖城门外敝牙旗。
壮心直逐伊吾北,驻节邮亭对晚晖。
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石茂华这些诗,描写了军旅的艰苦生活,也描写了异域风情和人民的困苦境况。如《过干盐池》诗句“道路何偪侧,仆夫苦难驰”;《端午寓上谷》之二“晴光生远碛,晓日上军旌”;《中秋登长城关望月》“萧条看戌垒,摇落动西风”等诗句,都很现实,又有意境,发人深思。正是:“征夫远出萧关戌”“壮志还为出塞歌”。
附文:
固原寻访
  2016年5月,青州市政协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政协取得了联系,决定赴固原寻访石茂华在彼事迹。青州市大官营村石茂华后裔早有此愿。届时,青州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新、石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石建民、现任重庆解放军某学院政委的石建国,分别在济南和银川干企业的石字龙、石有祥,青州政协文史委特邀员2人,一同前往固原。
  到固原后,青州寻访团受到固原市原州区政协领导的热情接待。双方举行了座谈会,会议标题是“山东省青州市政协寻访石茂华座谈会”。会上,青州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新向固原方领导说明了来意,对他们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石建民介绍了石茂华及青州石氏家族情况,对讨论石茂华有了大轮廓。固原市原州区参加会议者有政协何主席、史志办刘主任、宣传部新闻中心王主任、政协文史委高主任等。双方对石茂华的生平事迹和在固原的业绩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会上,双方交换了有关石茂华的文史资料,均有很大收获,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青州石氏族谱》《毅庵总督陕西奏议》对固原市研究石茂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而《明清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为青州市研究石茂华提供了重要资料。大家心情愉快,会议效果良好。原州区领导、学者介绍了许多有关石茂华在固原的情况。最后,何主席作了总结,他说,这是研究石茂华事迹的新开端,也是固原与青州友谊的新开端。然后是双方人员合影留念。千里有缘,寻访成功。
  在固原,青州寻访团参观了古城。固原市政协何主席亲自陪同,看了明代石茂华指挥重修的固原城。此城原为土墙,石茂华任三边总督,请示朝廷后,墙体加高,外用砖甃,使城垣更加雄伟坚固。石茂华将筑城剩余的砖石建了一座城隍庙,此庙成为固原的一个游览景点。在固原市博物馆的石刻馆,陈列有石茂华的一通碑刻题名,未见碑文,所以,何碑尚不清楚。其他如原州古城遗址、复建的鼓楼等皆显示了古城的人文底蕴。第二天,青州寻访团至银川,特地参观考察了石茂华的三边兵备工程。明代,银川是重要边镇,与蒙古少数民族接壤,所以军事防御工程必不可少。银川东北是水洞沟(现为旅游景点),沟壑之北,当年的一道土边墙还屹然矗立;沟壑南端有明代“藏兵洞”,此洞构造复杂,工程量大,非常不易。长城博物馆就设于此处,青州寻访团详细地参观,感受历史沧桑,增长了不少知识。
  在固原,有一位老先生,首先感动了固原文化艺术界和各级领导,继而感动了青州寻访团,此人名唐永祥。唐老本身是从事砖雕艺术的,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关注固原古城历史文化。近十多年来,他走访知情人,遍城街巷考察,掌握了大量实情,以微缩景观的形式,刻制复原了固原城模型。模型以砖雕为主,巧妙布置,比例恰当,艺术地再现了古城原貌。经过交谈看出,老先生对石茂华很了解,很崇敬。听说石茂华后人来访,他激动万分,热泪盈眶。石建民等也深受感动,一再向唐先生致谢,表示以后加强联系,再来探望。
  青州石茂华事迹寻访团,千里迢迢至固原,行程急促,道路上非常艰苦,特别是开车者更是劳累。作为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为研究青州历史名人尽到了职责和义务;石氏族人为探寻先人石茂华在外地的功绩,受苦受累也甘心。一行人顺利回来,收获颇丰,皆大欢喜。   (房重阳)


  石茂华,字君采,号毅庵,明青州府益都人,出身于青州城南门里官宦世家。



石茂华巡边图



石茂华题名石刻



青州寻访团固原座谈会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