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偶园史事
偶园史事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7-07-27 09:41:01      
内容摘要:偶园位于青州城偶园街中段路东,是清初大学士冯溥的花园。该园是由原冯氏怡园和衡王府东花园整合构建的。关于偶园的来历和名称等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其说法是否正确?本文就偶园的历史作多方面考证,力求正本



 
偶园位于青州城偶园街中段路东,是清初大学士冯溥的花园。该园是由原冯氏怡园和衡王府东花园整合构建的。关于偶园的来历和名称等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其说法是否正确?本文就偶园的历史作多方面考证,力求正本清源,也是对偶园史实进一步的探讨。
冯溥花园有几

  冯溥,字孔博,号易斋,清顺治四年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他是青州历史名人,《清史稿》、咸丰《青州府志》、光绪《益都县图志》、《青州市志》都有其生平介绍,在此不多叙述。青州冯氏以冯裕为始祖。冯裕字伯顺,祖籍临朐,明正德进士,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为官后举家定居青州城。冯裕第五子冯惟讷,嘉靖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冯溥是惟讷的玄孙。因为冯氏世居益都城里,从冯溥的祖父冯珣起,他们这一支已经定为益都籍。
  冯溥的花园(园林)先后有多处,分别是:卫街老宅内花园、城南七里河别墅、城东三里庄的未园、宅南的怡园、北京万柳园、青州城偶园、冶源老龙湾园亭。这些花园或者园林、别墅的规模、建筑、内涵大不相同,其中最知名的是万柳园和偶园。
  冯溥的住宅在卫街(今东门大街)西首路北,是其祖上遗留,冯溥做官后又有扩充。宅院为三进,后院之东北角是花园。花园不大,仅具花木、盆景、鱼池而已。
  七里河庄园式别墅是继承祖业,另加修葺而成。这里主要是自然风光,因有冯府土地、房屋,所以主人经常来此休闲。冯溥有诗记之。
  城东三里庄有冯氏园,即未园,创自冯溥的祖父冯珣。冯珣,冯裕第五子冯惟讷之孙,以贡生谒选入仕,官至府同知。青州人状元赵秉忠在冯子临(冯珣之父)墓表中说:“昔庚寅(万历十八年)春仲,余偕二三兄弟读书季韫之友柏堂。”“季韫”是冯珣的字。此园中有一方柏,非常奇特,冯珣将自己的书屋取名为“友柏堂”。该园中有奇石,镌明末益都文人王若之题书的“起云”二字。此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冯溥继承后,又增筑茅屋数间。清乾隆初年,冯溥之子冯协一宦归后居住此园。他的诗作名为《友柏堂遗诗选》。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中列有未园。
  冯宅之南的怡园是偶园前身之一部分,下面单独介绍。
  万柳园。冯溥在北京崇文门外买了一块空闲地,营建了万柳园。《清稗类钞·园林》载:冯溥此园“始创时,募人植柳堤上,凡植数株者即可称地主。”所以,当时文人李渔诗中写道:“此令一下植者众,昔畴顿觉青无缝。”冯溥以责、利到人的方式,民众参与,建成了万柳之园。其总体规划与主要景区则是构园名家张南垣父子设计。园建成后,冯溥在其间会友赋诗,名士云集,一时称盛。
  偶园是原怡园与衡王府奇松园整合构建,是本文论述的主题。
  临朐冶源的老龙湾是冯溥晚年休闲的地方,夏日常去消暑。王渔洋《冶源记》中说:冶园“冯氏自闾山公裕,传之光禄少洲惟讷,又传至北海大宗伯文敏公琦,又传至易斋相国溥,今复归文敏裔孙某。”(王渔洋此语不确切)道光间冯氏后人冯仲庆写有《游冶园记》,其文中特别指出:“相国文毅公溥建恁襟亭,以为修养之所。”冯溥有多首写冶园的诗,可见他爱好湖山,在冶源亦占有一席之地。他经常对友人宣传冶源,讳言偶园(奇松园)。
 
冯珣和怡园

  现在的偶园北侧,有一条小巷名叫“南园胡同”。南园者,冯府之南园也。冯府在东门街西部路北,过去有小路通往南面本宅的园子,此园便是冯府的菜园地。这里有湾塘,有水井,种植方便。麦秋之际,有场园可以存放庄稼。南园面积较大,南面靠近衡王府的东花园。冯珣在菜园的南半部分建成了花园,成为他休闲的去处。青州的史书上没有对怡园的记载。然而,可以通过冯珣和赵秉忠的两首诗来确认其事。(一)冯珣本人有诗《孝与过宿怡园,忆先宗伯有感》。孝与,公鼐字孝与,青州府蒙阴县人,官至礼部侍郎,与冯琦交谊至厚。冯琦过早病故,公鼐由京回蒙阴经青州,冯珣留他住宿怡园,因感怀冯琦。(二)赵秉忠有《过冯季韫怡园》诗四首。诗中有“习静为园卧”,“构亭我自怡”,“幸我居相接”等句。为啥取名“怡园”呢?“心怡境自幽”也。赵秉忠的父亲赵僖在南阳城置有住宅,他年轻读书时便在此居住,此宅与怡园很近。
  当时园内有亭有阁,亦有花圃、菜地等。云镜阁即在怡园中,成为后来偶园中的重要建筑之一。
 
云镜阁

  云镜阁是冯珣所建,冯溥整建偶园时划归园中。阁子延续至清末,现在已经只知其名而不见其迹了。当初,冯珣的堂弟冯瑗为阁取名并作有《云镜阁记》。笔者亲眼目睹了该石刻。
  《云镜阁记》石刻,横长0.70米,高0.35米,厚0.12米。石刻全文90余字,石之右上角残缺一字,左下角缺数字。全文如下:
  (余)岩栖日久,每入郡城辄违鹿豕之性。偶登家季园阁,顾瞻林壑,恍若素交,一丈闲愁,顿减三尺。南眺云门如悬玉,照于树稍之上,空翠欲流,光染栏槛。因举酒酹阁曰:“号尔‘云镜’可乎?”家季解阁意,代应之曰:“然”。遂名之。
  壬子腊□,谷泉老人瑗□□
  冯瑗,字栗庵,晚号谷泉老人,是冯裕第四子、散曲大家冯惟敏之孙,明万历进士,官至开原兵备道,文学、书法俱佳。壬子年即明万历四十年(1612)。是年,冯瑗家居丁父忧,应堂兄冯珣之邀,从临朐来到郡城青州,二人会于冯氏怡园。冯珣园内新建阁楼,便请来冯瑗,一则叙兄弟亲情,二则为新阁取名。冯瑗随冯珣登上阁楼,观景览物,心情舒畅,见云门山洞悬如镜,与林木、城郭相映,正与阁对,遂为之取名“云镜阁”。冯瑗当即撰文,书以纪之。文中的“家季”乃指冯珣。“家”者,自家之“家”。冯珣字季韫,兄弟中排行为三,冯瑗行四,所以冯瑗以“家季”来代称冯珣。此文甚妙,短小精悍,恰到好处。今此阁已没,而冯瑗的《云镜阁记》石刻犹存(已流落他方),是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镜阁由冯珣长子冯士衡继承,士衡诗集便名为《云镜阁遗诗》。以后,云镜阁又由冯珣之孙、士衡之子冯溥所有。
  如果说偶园是冯氏怡园与衡王府的东花园整合而成的,那么,北面云镜阁,南面奇松,皆是证实物。
 
奇松园

  奇松园即衡王府的东花园。明成化年间,皇子朱佑楎被封为衡王,在青州建了衡王府。王府建筑宏阔,富丽堂皇,并在其东华门外辟建了花园。弘治十二年(1499),衡王朱佑楎来青州就藩,至明末,共传六世七王。第六位衡王(衡宪王)在位,更讲究享乐。他仿效古代文人的做法,在东花园内以曲水流觞的形式饮酒赋诗。花园一角栽了许多松树(实际是柏树,即圆柏和侧柏),至宪王时,松树长得高大茂盛,奇峭多姿,所以便有了“奇松园”之称,毕竟“东花园”算不上花园的雅称。清康熙间文人李焕章有《奇松园记》一文。文中说:“奇松园,明衡藩东园之一角也。宪王时,以其府东隙地,结屋数楹,如士大夫家,青琐绿窗,竹篱板扉,绝不类王宫规制,盖如宋之艮岳、元之西苑也。中有松十围,荫可数亩,尽园皆松也,故园以松名。”
  李焕章,字象先,青州府乐安县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知名文人,著有《织斋诗集》、《织斋文集》等书。其文集中有《奇松园记》和《毁奇松园记》,前篇主要叙事,后篇言辞偏重对故明的怀旧之情。
  对于偶园的来历,以往的说法是:冯溥将其北京的万柳园献给了皇上,皇上把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冯溥。而《奇松园记》给我们留下的重要信息,完全否定了以上说法。李焕章《奇松园记》:“郡丞朱公,以其值买之,以饷四方之宾客。后朱公去,转售之今相府。”郡丞朱公是指当时的青州府同知朱麟祥。麟祥于康熙二年(1663)至青州任职。这期间,衡王府彻底被抄,奇松园被拍卖。他买下了奇松园,作为休闲之所,同时青州文人可以随便进园聚会游憩。康熙八年(1669),朱麟祥调离青州时,把奇松园转卖给了冯溥。李焕章以当时之人,所写文章记奇松园之事应当是真实的。
  冯溥得到奇松园后,将园封闭,把奇松园和北面的怡园进行统一规划整合,重新打造了一座新的园林。这便是后来的偶园。因为是封闭式管理,一般文人再也得不到游览,园虽存而如同已毁,所以李焕章又作了《毁奇松园记》。
  偶园建设工程始自康熙八年,至康熙二十一年冯溥致仕前,园内一切完备,景观达到了极致。
 
园 名

  为何叫“偶园”?有人说,冯溥在北京有座万柳园,在青州又得到了衡王府的东花园,这叫“无独有偶”,所以冯溥将此园定名为“偶园”。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何等浅显!其实,人们不了解冯溥的历史情况,对偶园多有误传,对其园名很容易误断。
  园名关键在于“偶”字。“偶”的解释有多种,一、融洽;投合。《尔雅·释诂上》:“偶,合也。”《字汇·人部》:“偶,谐也。”《庄子·知北游》:“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郭象注:“调、偶,和合之谓也。”二、联结;组合。《文心雕龙·丽辞》:“诗人偶章,大夫联辞。”三、偶,通寓,寄托。“偶”,还有偶像、偶然、偶数(常用词“无独有偶”)等解释。
  对于“偶”字的多种含义,不知冯溥采用哪条。笔者认为,冯溥学识渊博,不可能简单地以“无独有偶”之意来命名其园,更何况,他辟有偶园之时尚未建万柳园,也未得到衡府的东花园。
 
偶园匾

  偶园大匾是吕宫书写。吕宫,字长音,号金门,清江苏武进人,顺治四年进士及第,是此科的状元。吕宫累官至弘文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立朝矜尚气节。他著撰甚富,书法精妙。冯溥请吕宫写了偶园的牌匾,他二人是同年进士,关系不错。民国期间,此匾尚存于偶园,安丘人周贵德在其文《青州纪游》中有记载。值得庆幸的是,此匾现在收藏于青州市博物馆,我们能够见到实物。大匾横长180厘米,高76厘米,榜书“偶园”二字,上款题“为易斋老年翁书”;下款书“年弟吕宫”。刻印两方,一为阳刻“吕宫之印”;另一模糊不清。该匾字迹端正,刻工清楚,年深日久,木质有些干裂,具有浓重的沧桑之感。
  问题是,吕宫在康熙三年(1664)便已病故,而冯氏怡园和奇松园的重新构建整合是在康熙八年之后,吕宫不可能预先为之题匾。所以“偶园”之名称应当在康熙八年之前就已经存在。吕宫因为有病,回乡养息已经数年。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病逝;新皇帝玄烨登基,年号康熙。吕宫必须回京参加对顺治皇帝的吊唁和康熙皇帝登基的庆贺活动,在北京逗留了一段时间。此期间为冯溥写了偶园匾。此后,吕宫仍然回籍养病,数年后卒于家中。
  冯溥官至吏部侍郎,身居显要,其府第亦相当排场,除住宅以外辟有别馆,可以休闲,并有书室等其他房间。偶园应当是冯溥北京别馆的名称,别馆的匾额就是挂着吕宫题书的偶园匾。此匾随着冯溥退休而来到了青州,再次挂在了冯溥的青州偶园。
 
佳山堂

  人所共知,现在的偶园之中有佳山堂。此堂是偶园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康熙初年,也就是冯溥重新构建偶园之时。现存之佳山堂属于解放后重建的。殊不知,冯溥在北京的官邸中早已经有了偶园和佳山堂的构建。
  冯溥北京佳山堂也有一匾额,戴明説(説读悦)题书。匾之大字即“佳山堂”,上款题“庚戌仲秋吉,奉易翁老先生命书”;下款题“渤海弟戴明説”。戴明説,字道默,晚号定圃,沧州(今河北沧县)人。明崇祯进士。清顺治十三年官至户部尚书,十七年(1660)去官。工书、画,墨竹得吴镇法,尤精山水。雍正帝曾赐与他银质巨章,上刻:“米芾、画禅(董其昌)烟峦如觌,明说克传,图章用锡。”当时的书法家王铎评戴“博大奇奥,不让古人。”戴明説是有名的书画家,所以冯溥请他写了佳山堂的匾额。康熙八年,冯溥得有了衡府奇松园,开始重新打造自己的园林。康熙九年,冯溥升刑部尚书,任上请戴明説题“佳山堂”匾,当即挂在自己北京的别馆正厅,其实另有目的。后来,冯溥将佳山堂匾带回了青州,挂在了他新构建的偶园之堂。民国期间周贵德的《青州纪游》中记有此匾,可惜现在不知去向,无法得见了。然而,仅仅是有戴明説所题佳山堂匾,能说明冯溥北京住宅就有佳山堂吗?“佳山堂六子”的出现或许能解释这个问题。

佳山堂六子

  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天下名士云集北京。冯溥已经身居宰相之位,但他以极大的热情礼贤下士、举贤任能。他令人迎接了部分应试的人士到北京的冯府,无偿提供食宿。住得时间长久的有6人,时称“佳山堂六子”。这6人是:毛奇龄、吴农祥、吴任臣、陈维崧、王嗣槐、徐林鸿。
  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大学者。吴农祥,字庆百,号星叟,浙江钱塘人,博学工诗文,精易学。吴任臣,字尔器,号托园,浙江仁和人,历史学家。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词人,骈文大家。王嗣槐,字仲昭,号桂山,浙江仁和人,诗人。徐林鸿,字大文,一字宝名,浙江海宁人,文学家。其中,毛、陈、吴(任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职官,另三位报罢。     
  毛奇龄在冯溥《佳山堂诗集》中说:“予以应召来京师。会天子蕃(繁)时机,无暇亲策制举。得仿旧例,先具词业缴丞相府,予因得随侪众谒府门下。适单马从阁中出,揭板倒履,延入为宾客。当其时先予居门下设食授室灿然成列者,已不啻昭王之馆,平津之第也。”
  《清稗类钞》中有《康熙制科有佳山堂六子》一文,文曰:“康熙己未开制科,四方之士,率为二三耆臣礼罗而延致之。其客文毅公(冯溥谥号文毅)邸第者,世称为九等上上之选,呼曰‘佳山堂六子’,其实亦不尽然。六子为钱塘吴农祥、王嗣槐、海宁徐林鸿、仁和吴任臣、萧山毛奇龄、宜兴陈维崧也。时文毅奉派读卷,卷不弥封,人谓六子者且并录及。命下,奇龄、维崧入史馆,而四子见遗,惟嗣槐因年老赏内阁中书,人乃叹文毅之无私也。”《清稗类钞》另一则记道:“徐咸清,字仲山,会稽人,初至京,文毅欲馆之于舍,会邸客将满,仍留之于邸。”
  以上所述诸人,应召去北京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是住在北京冯府的佳山堂。尽管此时青州偶园已经重新规划建设,但冯溥尚在朝中宰相位上,离退休相距还有数年时间,由此证明此6人不可能住在青州偶园的佳山堂。试想,冯溥北京别馆如“昭王之馆、平津之第”,既有园名,又有堂名,当在情理之中。
  偶园、佳山堂原是冯溥在北京构建,他将衡王府奇松园和冯府怡园加以整合构建后,便把偶园、佳山堂名称移植了过来,成为青州名园。事物有变化,未解之谜多,偶园也不例外。
 
适志堂

  毛奇龄《西河诗文集》中有《冯太傅适志堂记》。冯太傅即冯溥,他原封太子太保,后升太子太傅。毛在其《佳山堂诗二集》后序文末曰:“若夫佳山堂则已别名为适志堂云。”佳山堂系偶园之建筑,怎么又出现了个“适志堂”?佳山堂与适志堂是什么关系呢?以下是毛文记述的适志堂之来历和堂室概况。
  太傅引年时,天子念元臣复辟无以用宁,于其行也,御制五字诗,洒之宸翰,中有“元臣适志”之句;维时同颁者有螭领文石,复锓“适志东山”四筯篆于上。太傅感焉,遂于归田之暇筑室藏弆,即以“适志”二字颜其堂,且嘱宫詹学士沈君为之书,纪圣恩也。
  太傅之所适者,此一堂而已矣。堂五楹,倍之而十,凡两层,旁无挟庑,每以左右两楹为藏书之所,而左则别为重屋如书楼然。堂除广甃,皆以文砖相亚次,高敞燥洁,可坐千人。高轩过者宫宫然,欲一投止而不得也。有当事扫门拒勿入。太傅曰:“盍记之”。谨记。
  冯溥致仕将归,康熙帝亲自赋诗以赠,诗中有“元臣适志”之句;又赠以螭首文石印章,刻“适志东山”四字。冯溥非常感动,归后,在青州的府第中另筑一室,专门珍藏这方印章。堂室的匾额也刻了“适志东山”四字,以纪圣恩。匾额之字是由当时书法家沈荃题写的。
  需要辨解的是:适志堂建于卫街冯府,不是在偶园;偶园佳山堂也没有易名为适志堂。毛记适志堂的结构和偶园佳山堂明显不同。清末举人青州邱琮玉在《青社琐记》中所说该堂就是在卫街冯府,悬“适志东山”匾额。琮玉之兄邱端玉在与友人结拜的兰谱中记有活动地点,所记为“青郡冯府‘适志东山’之轩”。适志堂的匾额是“适志东山”四个字,并非仅“适志”二字。
存诚堂

  存诚堂是偶园中的一座厅堂建筑,在园的西北隅。冯溥的曾孙冯时基在《偶园记》中开头便写道:“存诚堂,先文敏公之居宅也。”而文敏公指的是冯琦,并不是文毅公冯溥。冯溥的偶园怎么会有冯琦的居宅呢?有人认为是冯时基写错了,“文毅”写成了“文敏”,或者是印书出的错。冯时基不可能记错,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也不会印错,冯琦和冯溥的谥号分别是文敏和文毅,稍有常识的益都人都不会弄错。
  冯琦,字用韫,号琢庵,青州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冯琦的曾祖冯裕在青州城卫街西部置有住宅,后世子孙众多,逐渐分居。他的祖父冯惟重以进士步入仕途,卒于任上。冯琦之父冯子履也是进士出身,官至参政。冯子履以官宦世家而求田问舍,在临朐冶源置有园产。而至冯琦入官以后,条件更加优越,他又与冯珣同时买了卫街南部一块地方,增加了居住和休闲的空间。东半部分便是冯珣的怡园,西半部分就是冯琦的新宅,其中主体建筑便是存诚堂。存诚堂的堂号取自《易经》“闲邪存诚”之说,意思是“惟有闲邪,乃能存诚”。可是,存诚堂建成不久,冯琦在朝廷忙于政事,呕心沥血,才四十余岁便卒于任上。冯琦有三个儿子,次子早卒,长子冯士杰、三子冯士榘以荫得官。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矛头指向东林党。冯琦于万历间已经故去,魏忠贤一伙还是把他列入东林党进行诬蔑,削夺封诰。冯士杰也因触犯阉党利益被诬陷罢官,士榘也受到了冲击。曾经辉煌一时的冯尚书府遭到了灭顶之灾,从此,冯琦后人生活败落,有的仍然在城中谋生,有的去往他乡。
  数十年后,冯溥官至宰相,权倾朝野。他将衡府奇松园和本家怡园整合为偶园时,从冯琦的孙辈名下买了存诚堂,统一规划于偶园建设之中。此后,存诚堂成为偶园的组成部分,在大院的门内,作为接待外宾的客厅使用。
  存诚堂东有巨厅,前几年之堂额为“文毅堂”,如果暂时用之可以。“文毅”是朝廷赐予冯溥的谥号,怎能用作堂名?
 
偶园主要景物

  偶园之中堂阁亭池、叠山奇石、古柏名花穿插配合,相得益彰,构为名胜。假山是偶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偶园假山”成为青州新八景之一。
  冯溥有了奇松园,结合原冯氏怡园,请叠山名家张涟(字南垣)设计,打造了偶园。南垣先生具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先确定好主体建筑佳山堂位置,然后穿池种树,标峰置岭,布桥理水,进行整体安排。他充分利用了奇松园原有的土山和松柏,运用有纹理的青州山石,巧妙布置,使山体有主峰、有崖、有岗、有岭、有洞、有幽邃之壑、有过涧之桥,山间配以亭池,假山有真山之形质,小山有大山之气象,可观可游,如至名区。
  康熙初年,山水画家王时敏在《乐郊园分业记》一文中说:张南垣“其巧艺直夺天工,怂恿为山甚力。……蹬道盘纡,广池澹滟,周遮竹树蓊郁,浑然天成,而凉台邃阁,位置随宜,卉木轩窗,参错掩映,颇极林壑台榭之美。”张南垣为王时敏所构乐郊园是如此,为冯溥所构的偶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园林因地方不同,气候不同,特征也不同。偶园属于北方园林,在营建方面独具特色。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认为:张氏“假山布局犹沿明代旧制”,“其运石之妙在于模鲁山之特征,运当地之材,其突兀苍古之笔,视南中清逸秀润之态,有所异也”。
  偶园中置有四扇石屏。屏两面刻字,刻的是衡府高唐王篆书,内容为宋司马光的《谏院题名记》。石屏书、刻俱佳,可惜解放后遭到毁坏,现在仅存其一,收藏于青州博物馆。清末益都文人邱琮玉曾发出过感慨,他认为高唐王的手迹随着时光逐渐消失了,“唯城内冯氏偶园之《谏院题名记》、城东三里庄冯氏未园之《诚轩说》,此两大石刻,昭人耳目。”解放前后,两处石刻都还存在,很多老人都见过。
  高唐王篆书的石屏原来就在奇松园内,冯溥重建偶园,恰好用上。石屏增加了偶园的文化氛围。另外,园中奇石也多是衡府遗物。凡写偶园的文章离不开奇石,所述者多矣。
 
冯溥入住偶园

  冯溥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致仕,归后入住偶园,至康熙三十一年逝世,在园中度过了10年悠闲时光。
  偶园,从大局来说应该是冯府(相府)的内花园,因为,这里已经发展为住宅、祠堂、花园等建筑群落,被称为“南相府”。府门朝西,面街,挂的是相府的大匾,庄严气派。府内北面西首就是存诚堂及偏房、花厅。根据冯时基《偶园记》记载,存诚堂对面偏东,有一北向之门,额曰“一丘一壑”。门内向东为问山亭,亭东才是花园之门。此园门朝西,上悬吕宫所书“偶园”大匾。由此证明,偶园是在相府之内的花园。
  园中有几进院落,曲径通幽,景观不一,各有布局,而与府门、内宅均相通。园北部有云镜阁,“阁北而东,楼台参差,别为院落。(冯时基《偶园记》)”这“楼台参差”的院落,就是相府的内宅以及祠堂。园林的核心即假山区域便在住宅院落的南面偏西。多功能的相府大院,为园主人提供了各种活动的优越条件和空间。
  萧山毛奇龄为冯溥作了年谱。其谱只是写到冯溥退休,对于冯溥在偶园休闲的十年只字未提,非常遗憾。从冯溥本人的诗中能得到些许信息。其诗《初归游佳山堂园》写了当时的情景和他的心情。诗曰:“园行策杖更扶孙,笑指松筠旧植存。老去云山欣再晤,醉来俯仰竟忘言。漫然薄殖田无获,且喜闲居道自尊。回首尘劳筋力尽,谁知养拙是君恩。”此诗包含了多层意思,对研究冯溥及偶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冯溥写有《喜曹州刘兴甫送花》的诗。其友人为他送来优良牡丹,可算为偶园锦上添花。《春日题佳山堂》也是冯溥的代表作。诗曰:“一园春色似京华,彭泽南山正是家。莫写闲情贪作赋,无端触忤旧烟霞。”偶园的美景和他在北京的花园景色相似,在这里归隐休闲非常适意。虽然如此,北京原来的花园还是令他难以忘怀。《春日饮佳山堂》等诗,可以看出冯溥晚年在偶园的享乐生活。
  冯溥退休后,他的门生赵执信、毛奇龄曾来看望,他们都在偶园住过。其他客人应当不少,因没有资料,不得而知。嘉庆年间,偶园已经变化很大,高密李宪噩(字怀民,诗人)在青州府儒学任教,游了偶园,作有《冯相国故园》诗。诗曰:“知是丞相宅,侯门无使通。画楼春暮雨,高树落秋风。池草连花径,山禽散竹丛。盛衰有如此,叹息古今同。”
偶园变迁

  偶园变迁呈现的阶段性很强,大体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即康熙、雍正年间,此时是最盛时期;中期自乾隆末至道光年间,是维持阶段;自咸丰以后属于晚期,是败落阶段。民国期间大致景物犹存,尚可游观。
  冯溥家族的兴衰变化决定了偶园的景况。他以大学士致仕入住偶园,是偶园的鼎盛时期,时间为康熙早中期。冯溥有四个儿子。他去世后,偶园主要由其嫡长子冯治世继承。冯治世为人老实,谨小慎微,不愿意当官,守其父业度日。冯溥的第二子虽然干过小吏,亦无甚作为,他无子嗣,与偶园无牵扯。冯溥四子自幼骄纵,不务正业,无子嗣。惟第三子冯协一,自幼在冯溥身边长大,有文才,后官至台湾知府。可是,协一一直不在家,直至晚年才归青州,住在城东三里庄的冯氏未园。其后人有的住卫街冯宅所分房屋,有的定居三里庄,有的移居十里庙村。(详见拙作《台湾知府冯协一》)
  冯治世继承管理偶园,情况依然。治世之子冯肃官至知州,但在官场受挫,后期很难堪,多亏其叔冯协一为之打理,解除了困窘。冯肃之子冯又兴还不错,也做过官。乾隆时期偶园基本保持了原貌,但属于转折时期。冯协一之孙冯时基写的《偶园记》就在此时。偶园虽然是祖上之园,但由长支为主管理,冯时基并不经常在此,因此他写了《偶园记》。
  嘉庆、道光时期,偶园主人已经不再显赫。随着人口的增多,园林管理意识逐渐淡薄,生活经营方面逐渐发展,偶园内部悄悄起了某些变化。此时间在偶园出现了酒肆茶馆等营业性馆舍。有的文章说此时偶园更加繁荣,恰恰相反,这是偶园走向衰败的征兆,园林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
  偶园在清末民初开始荒芜,有些房舍改作他用,有的被外姓侵占,佳山堂院落中的假山亭阁保持完整,奇石名木、牌匾石刻尚存。至解放前后仍为冯氏世守。冯溥直系后裔人口日众,在卫街冯府和偶园生活受到局限,逐步乡居。多数住城东冯家庄子,有的住十里庙子等处。
  解放后,偶园收归国有,改为人民公园。一个阶段,偶园改建了部分时代建筑,显得不伦不类。现在仍名为“偶园”,重新发挥其园林的功能,成为青州的重要景观。
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偶园
  清咸丰《青州府志》中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第之南,曰偶园,辇石为山,佐以亭池、林木之观,优游其中者十年。”此文是府志冯溥传中最后部分,记了偶园的前期,所记非常笼统。
  光绪《益都县图志》中载:“冯文毅公偶园,在南门大街东。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今犹为冯氏世守。”这是县志古迹条目中专记偶园之文,记了偶园后期状况。《益都县图志》偶园条中录有冯溥曾孙冯时基的《偶园记》(非全文)。
  已发现写偶园的笔记文有:冯时基的《偶园记》、李廷枢的《游冯文毅公佳山园记》、周贵德的《青州纪游》段落。
  《偶园记》作于乾隆年间,当时偶园景象尚且完好。文中所记偶园景物具体而详细,是研究偶园历史的重要资料。文内有几句话需要认真斟酌。“云镜阁西而北,有幽室曰‘绿格’,阁北……。”“绿格”,乃幽室之题额,并非阁名。古文没有标点,有人误为园内有座“绿格阁”。偶园本有二阁即云镜阁与松风阁,有的文章却称该园有三阁,造成贻误。“金川石十有三,游赏者目为‘十三贤’。”偶园中原有十三块观赏石,游客将其视作“十三贤”。这仅仅是游赏者的随意赞赏之言,绝不是定论。硬是把这十三石与青州宋代知州范仲淹、欧阳修等十三贤对号入座,未免贻笑大方。
  《游冯文毅公佳山园记》作者是临朐文人李廷枢,写于道光元年。李廷枢是陪儿子来青州府学考试,顺便游了偶园,写了游记。文中反映出当时偶园已经衰败的状况,感慨颇多。
  《青州纪游》作者是安丘人周贵德,写于民国年间。周贵德是以教师的身份来青州参加学习的。他借此机会,分四路游览了青州城区名胜古迹。他写偶园比较具体,特别是对偶园匾、佳山堂匾、奇石等景物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乾隆年间,山东督学使者安徽人程世淳写有《游冯氏园林小记》,曾有石刻嵌于偶园门内墙壁,可惜石刻已失,其文章内容不晓。
  园林专家陈从周说偶园:“此园假山为今日鲁中园林最古之叠石。”此论奠定了偶园的突出地位。
  文学作家窦锦平写有偶园的文章,题目“宰相别业,海岱名园”是对偶园的确切定位。
  诗人苗得雨写偶园:“公园也怕公式化,喜此园仍是当年偶园。不要轻视一个‘玩’字,里面也有学问深浅。”诗句可谓至理名言。
  青州历史名园的仅存者即偶园,家乡景物,应该珍视。现在,偶园进行了整修扩建,以新容展现,将成为古城旅游中的亮点。         (房崇阳)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