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着眼于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铸魂强农”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此,
青州市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利用文化资源“惠民”
青州市率先探索实行“全民阅读直通车”活动,努力实现全市家庭直通、个人买借直通、馆际联盟直通、城乡互借直通四项阅读直通。目前,市图书馆已投入130万元“买单”图书5.8万册,与13个镇图书馆实现联网对接。图书借阅模式的创新,不仅最大限度调动了各项公共资源,尤其让包括农村在内的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文化的滋养。
青州市还通过艺术院团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惠民演出,每年往乡村输送演出一千多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在优质文化资源不断输送到乡村的同时,传统乡村文化也得以发扬光大。
青州全面挖掘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非遗数据库,并配套建设了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坊,专门用于非遗的表演和展示,还专门成立了非遗文化艺术团,组织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120多人在旅游景点进行民间艺术及非遗展演,探索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活态传承”。
倡导文化产业“富”民
打造产业提升“增长极”
为拉长传统书画产业链条,培育特色大众书画市场,带动乡村文化发展和致富增收,鼓励扶持农民画发展的大潮在青州拉开,“一张画,一亩田,农忙种田,农闲挣钱,实现双丰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目前,青州市农民画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成立农民画合作社10家、农民画产业公司20多家,年创作农民画5万余幅,经济效益2.5亿元。
青州市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农民画人才,形成“一月一培训”“一镇一培训”,“以点带线、由线及面”阶梯式培训模式,为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青州市多次举办农民画展览,还成功举办中国农民画联合国巡回展览青州展,让农民画迈出国门。
把农村特色文化做成产业的还有乡村旅游业,青州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花卉文化、红色文化,逐步形成和完善该市乡村旅游规划和各级镇、村旅游规划,青州乡村旅游内容日益丰富、特色愈加明显。
推行优秀文化“强民”
为乡村振兴发展“铸魂”
青州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深挖“孝德文化”,响亮地提出“以孝治村”。通过深挖“孝德文化”等措施,青州市扎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为提倡新事新规,青州市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用新时代价值观护航乡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市1054个村(社区)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订了理事会章程,并将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做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
在“文明入心 文化上墙”公益文化墙体绘制活动中,将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特色旅游、民俗乡情等内容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借助瓷板画、喷绘等多种形式形象地传播到村庄的角角落落。目前,青州市560多个村都有了“文化墙”。同时,各种形式的孝老爱亲评选、好人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优秀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愈加明显;“道德讲堂”“理论下基层”等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达到千家万户,增强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记者狄笑男)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