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经济开发区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更新观念,创新举措,瞄准高端、高质、高效,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行招商“选”资,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高项目引进科技门槛,凡落户项目必须是高新技术项目,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装备制造等“四海一新”项目。加快中化弘润DCC、施耐德电气2个“世界500强”项目和科而泰重工、高效节能电机、新联合生物制药3个“国家千人计划”项目及19个高新技术项目建设进度,促其尽快投产达效,提高园区高科技企业比重。
制定扶持政策,引导现有企业转型。出台《鼓励企业提高科技水平暂行办法》等政策,发挥汇强重工、华盛农业2家“院士工作站”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依靠科技、人才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有56家企业进行了工艺技术改造升级。
打造特色园区,实现产业集约发展。以中化弘润、山起重型、科而泰重工、奥普电子等龙头项目为依托,加快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8个特色园区建设,拉长产业链,逐步实现电子信息、临港机械、特种车辆等特色产业集中、集群发展。目前,信息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高效节能电机、金展环保、潍微科技等7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50亿元。
淘汰低端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质效。建立低端项目退出机制,对科技含量低、社会贡献率小的首批31家化肥、农药、小化工企业和87家水泥预制件企业进行了淘汰清理,年内再关停退出10家以上,倒逼企业发展。 (田玉明)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