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钓鱼台水库风景区位于青州城南22公里处,王坟镇中南部,富春山下,南连石道人山,北邻神秘山寨,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库容量160万立方,水库大坝采用了反弓型建筑模式,东西横截两山,坝高近30米,库水漫过水库大坝飞流直下,形成了一巨型瀑布,气吞日月,势撼山河,雄伟壮观。景区景色迷人,湖光山色,争相辉映。更有那峰峦叠嶂,柏山做屏,芳草为毯,峡谷、奇石、果树、杨柳、碧潭相连,鸟飞鱼跃,山花烂漫,集奇、险、幽、秀为一体,游客至此无不为之陶醉,流连忘返。
自然风光如此秀丽,文化底蕴更为丰厚。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曾在此钓鱼隐居。据说原来住在离钓鱼台不远的桃花村,每天专程跑半里路到匣子湾钓鱼。光武帝刘秀曾来钓鱼台村诚邀严子陵出山,许以高官,任命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严子陵却谢绝了刘秀的好意,回到钓鱼台。而到刘秀再来请时,严子陵却变成一尊石像立在山巅之上。至今石像还在。后来严子陵回到浙江富春山隐居。而在钓鱼台,与他朝夕相处的百姓帮他修建的房屋还在,后来这些房屋被翻建成严陵祠。严陵祠在修水库时被改建为大坝,毁于一旦。
历史画卷被翻到五代末年,赵匡胤领兵在去仰天山的路上住宿在严陵祠。可是成群结队的蚊子却吵咬得他睡不着觉。又烦又躁的他一句“别再哼哼了”,让蛟子失去了哼哼的权利,从此“严陵祠的蛟子——不哼哼”成了王坟人的歇后语。
钟羽正,号龙渊,明代益都钟家庄人,万历八年进士及第,官到工部尚书,是有名的清官,他因常常进谏,惹恼了皇上,被罢了官。返归故里后,在游览仰天山的路上,钟羽正见钓鱼台风景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便“买居民赵玄地二亩”(见“重修水月庵正殿记事”)以作“游仰天往来驻节之地”。在这里钟羽正建有“本宅一位亭一座园六所地二段”,以前瞻严陵祠。毗邻匣子湾,潭水清清,流水潺潺;潭中有大石龟卧水中,诚天造地设。严陵祠北,匣子湾岸边有一大古槽系天然形成,正好用来饮马;饮马石槽北有天然形成的七层半台阶,这天然台阶还可当作座凳。严陵祠的北部是戏台,每年庙会子弟戏班演戏,观众坐在天然座凳上宽敞而不拥挤。这一年,钟羽正正来到钓鱼台村居住,家人奉上热茶,他却无心去品。虽说在家闲居,却一直关心百姓的疾苦,民不聊生的现状使他忧心忡忡,而匣子湾的蛤蟆叫声更使他烦躁不安,于是他对匣子湾里的蛤蟆说了声:匣子湾里的蛤蟆——干气干鼓。自此,匣子湾里的蛤蟆也像别的地方的蛤蟆一样鼓肚子张嘴,但却叫不出声来,人们说:人家钟羽正是文曲星下凡,蛤蟆还招住他这一封吗?
后来,钟羽正辞世,其子钟谠写了《顺治十二年岁次乙未重阳日给帖》,将宅院赠送给水月庵住持作外馆,花园上面盖了民宅。十几年前,原花园中的红茶松还枝叶茂盛,而现在只剩下树茬,惜哉!
赵秉忠,字季卿,号琪阳,青州郑母人,25岁中状元,做过翰林院落修撰,侍侯学士,礼部侍郎,直到礼部尚书。天启三年,赵秉忠因来家探亲时,慕名来到钓鱼台村探古迹,觅贤踪。当他看到严子陵的钓台“遗迹尚存”,览胜思贤,心中慨叹万千,奋笔疾书,“赋诗以记之”。《钓鱼台吟》带着“介节峻弥坚”的铁骨铮铮,也表达了“似凤腾云翥,如龙潜深渊”,期望自由飞翔,“徜徉适所天”的作者心情,同时也流露出愿“白云稳昼眠”,“羊裘一披后,飘渺若登山”,做大隐士的想法。这首诗后编入赵秉忠的诗集《琪山集》。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