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岱副刊 > 基础教育亲历记 □刘继孔
基础教育亲历记 □刘继孔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21-05-31 15:54:01      
内容摘要: 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1950年正月,我入学读书。学校设在邻村,是7个村联办的一处小学。校址是地主家的宅院,3间高台阶的北屋做教


  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1950年正月,我入学读书。学校设在邻村,是7个村联办的一处小学。校址是地主家的宅院,3间高台阶的北屋做教室,2间偏房是办公室。教室门窄窗小,光线很暗。桌凳是各村凑的,七高八低,破旧不堪。50多名学生分4个年级挤在一口屋里,由一个老师进行复式教学。我时年7岁,是一年级最小的学生,同级同学都比我大,有的大我10岁。课本是桑皮纸的,像火纸一样粗糙脆劣,不等学期结束就搓摩烂了。科目设算术和国语,算术是学写数码和加减法;国语第1课就1个字“羊”,第2课是“大羊”,第3课是“小羊”,第4课是“大羊大,小羊小”,第5课是“大羊小羊山上跑,跑上跑下吃青草。”每逢上课,老师先给一年级板书生字、领读字音、安排学生在石板上练字,然后给其它年级上课。待授课完成了,就叫大家读背课文。这时各年级就扯起嗓子吼,我一口气能背十几课国语。吼着吼着,一年级就跟着二年级吼,二年级也随着其它年级乱吼,吼声如雷震得耳朵嗡嗡响。上小学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戴军帽,至今记忆犹新。黑板上方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伟人头戴八角形军帽,既威武又英俊。上课时我常盯着伟人像出神:自己若能戴上军帽该多帅气!想啥有啥,老师要求每人交五仟圆(即5角),由学校统一缝制军帽。发军帽那天别提多高兴了,大家扔下“耳帽头”“三耷扇”等破帽子,戴上灰色的红五星军帽,你看我,我看你,除了抿嘴就是大笑。回家的路上,同学们仰着脖子唱新歌:“家有那二亩地呀,种上那大地瓜呀,待到那秋风一起,地瓜大呀么大地瓜……”
  学生越来越多,上级号召村村设小学。我们刘家庄雷厉风行,率先扒庙盖学堂。校门类似于天主教堂的建筑,4个砖垛扇形摆开,垛顶是用洋灰(水泥)塑造的花盆,盆里插着镔铁裁的兰花,门楣上方是凸起的红五星。4间正房,1间是老师宿舍兼办公室,3间是前后开窗的教室,光线比原来的小学好得多。课桌凳是伐掉祖茔的参天白杨打制的,校舍在全区是一流的。1952年我回到本村读三年级,初任老师很年轻,不久又换了一位年长老师。后来才知道,村人评价老师的首要标准,是看新任教师写的校牌如何,如果毛笔字不规范,会被村人瞧不起。老师由学生家长轮流管饭,轮到我家管饭,父亲必提前赶集买肉买鱼,三顿饭菜不重样。早饭午饭由我送。晚饭由父亲送,带上一壶酒陪老师饮,边吃边了解我的学业。父亲读过私塾,陪餐回来必对我提出新的要求。
  1954年我11岁,小学毕业报考高小(小学五、六年级)。当时全县最有名的高级小学是北阳河高小、马兰高小和北关高小。北阳河地处益都、寿光、广饶、临淄四县边界,报考的学生最多。考学时本校的教室、操场都坐满了考生,我被安排到八户村小学参加考试,录取后分到13级1班读书。学校两个年级6个班,学生自带干粮,每周回家一次背煎饼,学校伙房提供开水。学校没有宿舍,学生自己联系散住在村民家里。学校有支出色的鼓乐队,教练曾是卢沟桥抗日国军司号员。两年的高小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教导主任张丕成。这天课后我和同学耍闹,他在办公室向我招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办公室准备挨剋,孰料他笑容可掬地给我戴正帽子,又给我系好领扣,教育我要衣着整齐。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注意为人师表。另一位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孙法文,他教学艺术很高,每授新课必讲段故事,每个词语都说个典故,学生都爱听他讲课。不仅如此,他还将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把课文“智取生辰纲”改编成话剧让学生演出。我扮演白日鼠白胜,挑一担酒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毕业前加强作文训练,他猜定考试题目是“我的志愿”,为此给学生准备了十几个类型的范文,报考同一个学校的范文无一雷同。果然,1956年报考初中的作文题是“我长大了做什么”。他为我准备的范文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考场上我一时心血来潮,竟然写当一名新式农民,像苏联农庄一样驾着拖拉机驰骋。他好生恼火说我不会考取,不料我被益都一中录取了。
  益都一中早时叫省立十中,很有名气的。但校舍破旧,就几排平房错落在松林书院周围,学生宿舍在北院或城隍庙里。我读初中三年级时,适逢1958年“大跃进”,学校停课参与全民大炼钢铁,教室里砸矿石,操场里建炉炼铁,师生昼夜奋战,口号是:大干二十天实现共产主义!这年成立人民公社,体现了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学生上学不要钱,每月由公社发给5元钱生活费。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就停发了。
  1859年秋,我考入益都一中高中部。当时重点高中很少,益都、临朐、昌乐,潍县、坊子,寿光、广饶、临淄等八九个县的高才生都来报考益都一中,十几个考生录取1个。大家都说只要考住益都一中,名牌大学就有座位了。可事与愿违,大跃进后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组织师生生产自救,去海边搜集黄青菜种子,自造小球藻充饥,熬过了饥馑年。1962年高中毕业时,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大学很少招生,我们那届毕业生几乎全部回乡务农。说实在的,我们能有点学问,是得惠于益都一中的培养。校长阎石庵治校有方闻名齐鲁;教师队伍藏龙卧虎,数理化骨干教师唐尹阎岑赫赫有名。教我代数课的张振河老师,曾是民国昌乐县县长,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为我以后教数学树立了楷模。上近代历史课的姜孟晋老师,常常离开课本绘声绘色地描述民国政府的议政细节,后来才知道他曾是南京总统府的速记。
  1962年秋我高中毕业回家,次日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不久任村夜校教师,既上文化课也传授农业科技知识,贯彻毛主席的“农业八字方针”。还论联系实际,在科技队进行密植、科学施肥、新品种试种,成为公社的先进典型。以夜校为主成立文艺宣传队,演出“墙头记”“李二嫂改嫁”等传统剧目。1964年配合“四清”运动,演出歌剧“三世仇”。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我作为夜校教师,参与批判“三家村”黑店、刘邓路线。在“破四旧”中,红卫兵首先扒掉“洋气”的学校大门,然后凡“古”必砸,凡“旧”必烧,不仅四大名著连《青春之歌》《红旗谱》也被烧毁。
  1969年兴起“联中”热,恰“侯王建议”使不少学校无法开课,我由夜校教师转为民办教师。当时的教育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包括高小)为五年制,初中、高中各为两年制。我们联中分两个年级4个班,由于师资匮乏,我担任毕业班的数学、化学,兼全校美术课。好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批林批孔、批判黑猫白猫,批判“四人帮”,带学生参加生产队劳动等,教学压力不大。
  1977年恢复高考,教学步入正规,学校开始抓教学质量,文革前的高中生、师范生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电化教学应运而生。我发挥喜画的特长,把数学难点制成幻灯片用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连续3年我校中考升学率为全公社第一名,在全县也名列前茅。1981年我在全省电化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为大会提供公开课,教学录像在全省推广。同年,我转为公办教师。
  1982年我调入县教育局,负责电化教学工作。推广电化教学谈何容易?中小学大多还是黑屋子土台子,许多地方不通电,困难可想而知。在局领导谋划下,我们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深入学校,听课座谈以身说教,千方百计宣传电教。老师们发动起来了,有的自制幻灯片用于教学,有的卖掉自家的羊为学校买幻灯机,有的创造了日光投影仪,把镜子嵌在马蹄表上,随着太阳移动把光线射进投影器,解决了无电的困扰,许多感人事迹在报刊报道。1983年我在全国电教会议上介绍经验,以后每年都参加全国电教会议开阔视野。1986年县改市,中央电教馆领导到我市视察,《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以“青州新话”为题报道了我市的电教事业。这年,我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90年我市被中央电教馆立为全国唯一的电化教育综合实验市,工农商学各界都以电教为媒体落实“燎原计划”。5年内全国电教会议在我市召开了7次,青州市成为全国电教界的旗帜。1996年我市进行全面校舍改造,通过了山东省“双基达标”验收,教学设施焕然一新。电化教育上了新台阶,开辟了市教育电视频道,筹建电教大楼。
  进入21世纪,青州教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校舍由“黑屋子土台子”变成了城乡最亮丽的建筑。教室宽敞明亮,图书仪器、音体美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校园绿化美化比花园还漂亮。教师队伍由半民半公全部成为公办教师,教师水平由初中、高中、中师学历升为本科、研究生学历。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改革深入,教育质量空前提高。全市普及中学教育,每年几千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这在建国初期是想也不敢想的。
  进入21世纪,电化教育更名为信息化教育。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资源多样化、教学个性化、管理智能化、发展可持续化为思路,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加快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15年全市165处中小学,以1000M裸光纤为主干、100M带宽到桌面的高速城域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师用机9000多台,达人手一机,学生用机达到8:1。所有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建成了集空中课堂、在线教学、学校视频动态展示为一体的教育网络。2017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创客活动中心,成为国家“跨区域同步教学”的试点,京沪资深教师为我市在线授课年均80多节次,优质资源共享成效显著。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我市80余件作品及机器人大赛获全国大奖。2017年,全国“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目前,青州市是全国两县级实验基地之一,是全国信息化教育先进单位,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以上回忆是一段绚丽的梦,但愿未来的梦更美。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