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初探伯颜察儿与山东青州
初探伯颜察儿与山东青州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8-01-15 15:16:43      
内容摘要:元朝太保、中书省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是元代杰出的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根据《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和几个版本的赛氏家族谱所记,赛典赤·赡思丁有5个儿子,长子名纳速剌丁;纳速


元朝太保、中书省平章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是元代杰出的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根据《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和几个版本的赛氏家族谱所记,赛典赤·赡思丁有5个儿子,长子名纳速剌丁;纳速剌丁则有12个儿子,伯颜察儿为其第9子。“伯颜察儿: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奉元王、谥忠宪。”伯颜察儿是蒙古名字,意为“小伯颜”,又为“有福之人”。在山东济南赛典赤家族之《咸阳族谱》阿拉伯文谱序中,纳速剌丁的第9个儿子名叫胡什,胡什应该是伯颜察儿的回回原名。
《元史》的人物列传中并没有伯颜察儿的传,但是元朝从世祖忽必烈到顺帝妥懽帖睦尔几代皇帝的本纪中都曾涉及到他。笔者在此试着从中寻找他的踪迹。
伯颜察儿的生辰年月没有文字记载。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秋七月,中书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以年迈多病奏请致仕(《元史》卷30“泰定帝二”),按照元朝的规定:官员“七十致仕”(退休)。那么1327年时的伯颜察儿应该有70岁,可以申请退休了。我们由此推断,伯颜察儿至少应出生于1257年左右。
伯颜察儿年轻时曾在蒙古大军中服役,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蒙古军统帅、左丞相阿术与宋军战于扬州,“遗千户伯颜察儿率甲骑三百助湾头兵势”。六月申戌,宋军夜至丁村,“至晓,伯颜察儿来援,所将皆阿术牙下精兵,旗帜画双赤月,众军望其尘,连呼曰:丞相来矣。宋军识其旗,皆遁。”(《元史》卷128“阿术”)至元十三年(1276)六月,“诘旦,阿里、都督陈岩以湾头堡兵邀其后。伯颜察儿踵至,所将皆阿术麾下兵。姜才军遥望旗帜,亟走,遂大破之。”(《元史》卷9“世祖六”)
战争结束后,伯颜察儿转而担任了地方军政长官。由于各地方志中有关元代的官职记录比较少,目前能查到的有关伯颜察儿在地方任职的状况如下:
 
《民国寿昌县志》卷六“职官志”中,在元朝担任过达鲁花赤的人名有“阿里、巴扎、阿思兰海牙、伯颜察儿、真同、阿都剌、按摊不花、秃满迭儿”等。其中,伯颜察儿的任职时间没有记载。县达鲁花赤即一县之最高长官,一般由立过军功者担任。县达鲁花赤,官秩正七品。元朝的寿昌县属江浙行省建德路所辖,今为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县。
清《康熙金华府志》卷十二“官师二”中,在元朝担任过兰溪县达鲁花赤的记有11个人,他们是“谦寿山海牙、阿昔(大德十年任)、亦怜真(泰定三年任)、阿思兰海牙、铎鲁德海、沙的、法合鲁丁(延祐六年任)、忻都、伯颜察儿、质子素(至顺三年任)、怯失烈(至正间任)。”伯颜察儿在其中。从以上各位达鲁花赤的任职时间来看,他们并非是按照年代顺序来排列的,所以无法确认伯颜察儿在兰溪县任达鲁花赤的时间。兰溪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所属之兰溪市。
《民国台州府志》卷十六“职官表四”中亦记有伯颜察儿在台州天台县任达鲁花赤的记录:
 
元     天台县尹:伯颜察儿、撒答、不伯。以上三人皆达鲁花赤。
                 孙世安、方实、李德成。以上三人皆县尹。旧志
                 无年份,列张德志前。
                 至元二十五年(1288)天台县尹:张德志。

 
从以上记录来看,伯颜察儿在天台县任达鲁花赤的时间或许在至元二十五年之前或者至元二十五年。天台县,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以后,伯颜察儿又升任州达鲁花赤。清乾隆《西安府志》卷二十三“职官志”中所记:“元 耀州知州:木八剌沙(回纥氏)、木薛惟、伯颜察儿、亦剌马丹、李□中都、曹谦(邠人),俱耀州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州达鲁花赤,官秩五品。其“军中奥鲁”主要负责军队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耀州在元代属陕西行省奉元路(今西安市)所辖,今为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伯颜察儿在耀州任职时间也没有文字记载,但根据《元史》所记,至元三十一年(1294)的十一月,元成宗提拔伯颜察儿入朝参政,担任中书省“参议中书省事”一职(《元史》卷18“成宗一”)。故伯颜察儿在耀州任达鲁花赤的时间只能在他担任天台县达鲁花赤的大约至元二十五年(1288)和他任职参议中书省事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之间。而这一段时间里,赛典赤家族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至元二十八年(1291),伯颜察儿的父亲纳速剌丁从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一职调往西安“进拜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元史》卷125“赛典赤·瞻思丁”)。纳速剌丁工作了才一年,便于至元“二十九年,以病卒”。由此看来,纳速剌丁调往陕西时,健康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当时,赛氏家族的人主要居住在云南。这样一来,纳速剌丁便很需要将一个儿子也调往陕西安置在身边,可以随时就近照顾他。伯颜察儿自从军中退伍后一直在江浙行省工作,这一次从江浙调往陕西,可能是其父纳速剌丁的安排,也有可能是他自己的申请。故伯颜察儿从江浙地区调往陕西耀州的时间,就应该在其父纳速剌丁调往陕西的那一年——至元二十八年(1291)。
至元三十年(1293)十一月,伯颜察儿的大哥伯颜(原名阿布·别克尔)由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进迁中书省平章政事(《元史》卷17“世祖十四”),世祖忽必烈赐他以“伯颜平章”之号。据14世纪波斯作家拉施特所著《史集》一书的记述,至元三十年冬,世祖奖赏伯颜平章,“并且以其祖父的崇高的名字赛典赤来称呼他。”与此同时,“合罕(可汗)对于他和在场的七个兄弟都赐予了荣服,发给了诏书和牌子。”这一年伯颜察儿三十多岁,也属于朝廷命官,故受到世祖接见的人中间应该有他。
至元三十一年(1294)一月,忽必烈去世,四月成宗铁穆耳继位,伯颜平章继续受到重用。《史集》“铁穆耳合罕记”一节中提到“底万长官之职(即指中书省平章政事之首),他仍旧授予了伯颜平章。”并且“按照他的威信和地位,称伯颜平章为赛典赤。”十一月成宗破格提拔伯颜察儿“以伯颜察儿参议中书省事。其兄伯颜言曰:‘臣叨平章政事,兄弟宜避嫌。’帝曰:‘卿勿复言。兄平章于上,弟参议于下,何所嫌也。’”(《元史》卷18“成宗一”)。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诀焉。”(《元史》卷85“百官”)
后来,伯颜察儿因卷入一件官场受贿案而被关押下狱。拉施特在《史集》之“铁穆耳合罕记” 一节中提到了这件事:“铁穆耳合罕的异密(大臣)和宰相在向商人们购买宝石和装饰品时”,被指控有“舞弊行为”。以此之故,“异密和丞相们都被抓起来了。”“他们为十二人:答失蛮丞相、撒儿班、亦里迷失、帖可平章、爱薛、怯里马赤、伯颜平章的兄弟伯颜察儿、苫思丁、浑都和另外四个平章。”后来经皇太后阔阔真和胆巴国师讲情后,他们才得以获释。
拉施特没有提及这一受贿事件发生的时间。笔者认为事件应发生在大德三年(1299)。根据有二:其一,为伯颜察儿讲情的皇太后阔阔真于大德四年(1300)二月去世(《元史》卷20“成宗三”),所以这件事情的发生决不能晚于大德四年。其二,《史集》中说,胆巴国师在为伯颜察儿等人讲情时,理由是天有异象(日食),应释放犯人以免灾祸。而根据《元史》卷20“成宗三”中记载:大德三年“八月已酉朔,日有食之。丁巳,太阴犯箕。戊辰,太白犯轩辕大星。”可知大德三年确有日食发生。
伯颜察儿卷入受贿案,虽然有皇太后和胆巴国师的讲情而获释,但依然被免去了官职。那么,被免职后的伯颜察儿去了什么地方?笔者认为,他去了山东益都,即今山东省青州市。理由有二:
理由一:益都有皇上赐给伯颜察儿的封地。2009年5月,笔者前往青州采访伯颜察儿的后人青州杨氏家族,得到一本由青州真教寺老主任杨有根主审,杨玉荣、杨志平执笔的《青州杨氏世谱》,谱中载有一篇重要史料——“益都杨氏世谱原序”,写序之人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南阳知府杨应奎。而在该序文的段落中,还穿插有清乾隆年间续修《益都杨氏世谱》的主修者杨峒为该序所作的注释。
杨应奎在《益都杨氏世谱原序》中写道:“伯颜察儿,官至中书平章政事、佩金符、尚主、赠太师、奉元王。”“七世祖失其名讳,官益都路总管,及六世祖为临朐中尉者,遗有田宅于青。”“传至吾五世祖莫苏,居大都羊市角头,因以为杨氏。至明洪武元年,兵取大都,大将军令都人南迁,六世祖遂携莫苏及二女奔青州。”
杨峒作的注释中又说:“注:恒菴远祖行述略曰:其时两公有遗宅一区,门面房三十余间在大街之南偏,即衡府居仁门侧是也。又有敕赐地在郡北七里庄与城南桑村。”
以上两段文字说明,伯颜察儿的后人莫苏在明洪武初随父亲离开大都迁往益都,实因为益都早已是这个回回人家族在中原汉地的“根据地”了。那里不但有莫苏的祖父益都路总管和父亲临朐中尉早已拥有的田地和房产,更有皇上赐给他家的“敕赐地”。而在这个家族中唯一有资格接受这份高规格封赏的,只能是他们的老祖宗伯颜察儿。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伯颜察儿作为德高望重的赛典赤·赡思丁的孙子在战场上立过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正如杨应奎在“益都杨氏世谱原序”中所提,伯颜察儿是一位“尚主”。尚主就是驸马,伯颜察儿娶的是一位公主。
那么伯颜察儿是谁的驸马呢?清·张贞为杨应奎的曾孙杨搢珽所作《益都杨君搢珽墓志并铭》一文中写道:“迨伯颜察儿复以淮王尚主,佩金虎符。”(见《青州杨氏世谱》)也就是说,伯颜察儿娶的是淮王伯颜丞相家的公主。我们知道,过去中国的历朝历代只有皇上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而元朝则是诸王(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公主。“秦汉以来,惟帝姬得号公主,而元则诸王之女亦概称焉。是又不可不知也。”(《元史》卷109“诸公主表”)当然这里说的诸王应该是指“一字王”,即亲王,“二字王”郡王的女儿则不能称公主。
淮王伯颜乃蒙古八邻部人,从小生长在西域,成年后回到大都,被世祖忽必烈所重用。于至元十一年(1274)官拜中书左丞相,时称伯颜丞相。伯颜本来不属于皇族,但由于忽必烈亲自做主将察必皇后的亲外甥女嫁给了他,忽必烈还对这个外甥女说:“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元史》卷127“伯颜”、卷126“安童”)察必皇后是忽必烈8个皇后中的第二个妻子,于世祖中统初年立为皇后,位在“右大斡耳朵”,差不多相当于正宫娘娘。于是伯颜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成了皇亲国戚。皇亲国戚家中嫁女儿,自然会得到一份“敕赐地”的陪嫁。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伯颜去世。成宗大德八年(1304)被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顺帝至正四年(1344)又进封为“淮王”(《元史》卷127“伯颜”)。后人对他的女儿自然也就敬称“公主”了。
理由二:今山东青州昭德街真教寺内有一块石碑,乃为清康熙二十□年所立。碑上所刻如下一段文字:“清真回回礼拜寺为元大德六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元相伯颜”即是淮王伯颜丞相。“后裔”在汉人文化习俗中就是指男性继承人,但在古代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文化中,后裔是不分男女的。故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到的“元相伯颜后裔”应该就是指淮王伯颜丞相的女儿和女婿伯颜察儿——小伯颜。
元朝初,许多回回人因战争而远离故国迁来中原汉地。战争结束后,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归宿之地。益都当时居于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是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其位置离大都也比较近,许多回回官员便选择在益都落户,一些战时伤残的回回军士也由朝廷安置在了益都,益都还驻扎了许多养马的回回军士,这些回回军士在战后大多脱离军籍成为编户农民,并和当地汉人女子通婚生子,长期定居下来了。(王立胜主编《青州通史》、冯今源著《三元集》)伯颜察儿也许是自己选择定居益都,也许是因为皇上给他夫妻的“敕赐地”在此,总之,益都就是他在中原汉地的家了。那么,待到大德三年(1299)伯颜察儿被贬谪而离开中书省,也就只能回到山东益都了。
修建益都(青州)真教寺的大德六年(1302)正是伯颜察儿被贬谪之后的第三年,这时,他和他的公主夫人应该就住在益都。这一年,伯颜察儿和夫人出重资盖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真教寺,以方便回回同胞礼拜所用,其位置就在今青州市昭德街。这是伯颜察儿第一次被贬谪。
青州真教寺现为全国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青州真教寺简介”)。
元朝还有一位左丞相也叫伯颜,但是他属于文宗时期(1328年-1340年)的重臣。成宗大德三年(1299)伯颜察儿被贬至益都时,这一位伯颜才只有十五、六岁,正在武宗海山的藩邸侍奉少年海山。而三年后的大德六年(1302),伯颜察儿在益都盖建真教寺时,这一位刚成年的伯颜正随从海山北征,在迭怯里古、哈剌塔一带屡建战功。尚还年轻的他不可能已经有了成年的子女,所以他不是青州真教寺石碑中所提及的“元相伯颜”。(《元史》卷22“武宗”、卷33“文宗”,卷128“伯颜”。)
成宗大德九年(1305),伯颜察儿又恢复了官职。“大德九年十一月,复立云南屯田,命伯颜察儿董其事。”(《元史》卷21“成宗四”)。屯田是元朝军队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朝廷不时会派有关官员前往各屯田地区监督和指导工作。而派往云南董领屯田事的,则是伯颜察儿。云南屯田初定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三月,“立云南屯田,以供军储”(《元史》卷15“世祖十二”),领云南屯田之总管,秩正三品。
大德十一年(1307)春,成宗去世,皇室内部为争帝位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伯颜察儿的大哥伯颜平章因支持成宗之子安西王夺取帝位失败而被诛杀。(《中国回族大辞典》,《元史》卷22“武宗一”,《元史》卷136“阿莎不花”)伯颜平章遭诛杀后,武宗一朝中书省内没有伯颜察儿任职的信息,他很可能是因为受到大哥的牵连而又一次被贬谪。
那么这一次他去哪里了呢?清乾隆二十五年《沂州府志》卷十七“职官表”中,记有元代在沂州府任过职的部分官员名单,其中有“柏颜察儿——蒙阴主簿”。“柏”和“伯”在山东话中发音相同,旧方志中因方言而出现的字形误差在所难免。故笔者认为,这个蒙阴县主簿柏颜察儿就是被贬回益都的伯颜察儿。据清宣统元年(1908)沈黻清修《蒙阴县志》所记,蒙阴县于元朝初期并入沂水县,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又恢复蒙阴县,隶属益都路莒州。故伯颜察儿任蒙阴县主簿的时间应在元皇庆二年(1313)(一说在延祐二年,即1315年)。县主簿负责一县纳粮和典领文书簿籍诸事,秩从八品。
总之,从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到仁宗延祐初,伯颜察儿在山东益都一待又是8年,当中还担任了一个从八品的蒙阴县主簿。或许他在益都路其它的县还任过职,但目前尚未找到有关的文字证据。这是伯颜察儿第二次被贬谪。
元仁宗延祐年间,伯颜察儿又被重新启用。
今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中有一块石碑——《敕赐清修寺重修碑》。石碑刻于明嘉靖五年(1526),其碑文写道“至延祐二年三月,复差平章政事赛典赤督工重修,奏请敕赐清真寺”。笔者认为,该石碑中所提到的“平章政事赛典赤”应该就是伯颜察儿。
据《元史》载,“赛典赤”一名本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赐予伯颜察儿的祖父瞻思丁的荣誉称号,“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元史》卷125“赛典赤·瞻思丁”),其意为圣人之后。以后瞻思丁的子孙中凡有受封世爵和从一品以上大臣者,均有被冠以“赛典赤”之名。如瞻思丁的长子、伯颜察儿的父亲纳速剌丁于至元十八年(1281)六月担任云南行省左丞,“丙寅,敕赛典赤、火尼赤分管乌木、拔都怯儿等八处民户”(《元史》卷11“世祖八”》)。乌木、拔都怯儿分别为云南乌蒙和巴的缅两地(参见《元史》卷61“地理四”)。纳速剌丁后任云南、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另外瞻思丁的长孙,即世祖后期及成宗一朝的赛典赤·伯颜平章(《元史》卷112“宰相年表”、拉施特《史集》之“铁穆耳合罕记”),瞻思丁的次孙,即福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乌马儿(《任松乡先生文集》)等,都曾被冠以“赛典赤”称号。仁宗延祐二年(1315)伯颜察儿的祖父瞻思丁、父亲纳速剌丁、叔父忽辛(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大哥伯颜平章等人均已过世,二哥乌马儿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被刚刚继位的仁宗“罢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一职(《元史》卷24“仁宗一”),他们这时都不可能出现在西安。
赛氏家族还有两位成员也曾有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一个是瞻思丁的五子马速忽(《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不过延祐二年(1315)伯颜察儿就有60岁左右,他的五叔马速忽恐怕更是高寿至耄耋之年,不可能再去担负这么劳累的工作了。另一个是伯颜察儿的四哥忽先,他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升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四月却因故“坐赃免”(《元史》卷27“英宗一”),以后也没有再被启用的记录。故延祐二年被仁宗委派去往西安负责重新修缮化觉巷清真寺的“平章政事赛典赤”应该就是这个刚被恢复启用的伯颜察儿。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伯颜察儿确实在西安工作过,那就是他去世后被追封的爵位是“奉元王”。奉元即西安。一般来说,朝廷追封已故大臣爵位,其冠名大都会采用此人生前有过功绩的地方,也就是说,伯颜察儿生前曾在奉元工作过且有过功绩——修缮清真寺。不但修缮了清真寺,他的奏请还得到了仁宗皇帝的批准,西安化觉巷清修寺从此改称为化觉巷清真寺,并一直延续至今达700年。
伯颜察儿当时的官职在历代陕西省志和西安府志中均没有查到,但是根据他在西安已有资格“奏请敕赐清真寺”以及他后来升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一职(参见下一段)来看,他当时的官职应该达到从二品或正二品了。以后他又一路晋升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中书省平章政事,以至太保。那么,明嘉靖五年,后人在刻石碑时称他为“平章政事赛典赤”是完全合乎礼数的。
伯颜察儿结束了在西安的工作之后便前往江浙行省任职。那么,他去往江浙行省的时间又是哪一年呢?在《辽金元传记资料丛刊》第二十一册吴廷燮所编写的《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介绍到江浙行省丞相康里脱脱时,有一段注释:“山居新话:脱脱丞相延祐间为江浙丞相,有伯颜察儿为左平章。”康里脱脱在江浙行省任职的具体时间,《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的记载是:“延祐三年(1316)、延祐四年(1317)和延祐五年(1318)。”另外还有一段注释则说得更加具体:“《贡礼部玩斋集》卷9《重修清平山西天元兴寺碑》:延祐丙辰岁,赠太师中书右丞相和宁忠献王脱脱始来江浙为丞相……越二年,王还朝。”这是说康里脱脱丞相在江浙行省任职的时间是延祐三年(1316)和延祐四年(1317),两年以后他便卸职回朝廷了。此段注释中的“丙辰岁”即指1316年,“和宁忠献王”是指康里脱脱卒后被追封的爵位与谥号(《元史》卷138“康里脱脱”)。
由此说明,伯颜察儿从西安去往江浙行省的时间就应该在延祐三年(1316)。不过,元代行省职官表中没有“左平章”这个官职,所以他当时担任的职务应该是左丞。左丞,官秩正二品。
延祐五年(1318),康里脱脱丞相调离江浙行省,朝廷又派他前往江西任左丞相(《元史》卷138“康里脱脱”)。按照《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中的记载,伯颜察儿正是这一年升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任职时间从延祐五年(1318)到延祐七年(1320)。平章政事,官秩从一品。
延祐七年(1320)一月,仁宗皇帝去世。二月,英宗继位。这年“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伯颜察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白撒都并坐贪墨免官。”(《元史》卷27“英宗一”)这是伯颜察儿第三次遭到革职。他或者仍旧回到山东益都的家中?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即他被降职下放到基层去担任一个小官,就像大德十一年(1307)他因为他的大哥被杀而受牵连被贬回山东做了一个从八品的“蒙阴主簿”那样。
在元至正四年(1344)修纂的《至正金陵新志》第六卷“官守志”之“句容县录事司录判”一项的名单中就有伯颜察儿的名字:“白渎、胡文郁、孙伯颜察儿、储伯牙歹、周应奎、伯颜察儿、王渊。”
句容县在元代属江浙行省建康路所辖,建康,也叫金陵,今南京市。元朝在各路、府所在地设有录事司,负责管理城镇民政,官员有达鲁花赤、录事、录判。录判为八品或从八品。伯颜察儿任职句容县录判的时间没有记载,现将这一份文档记录在此,以为备案。
英宗至治二年(1322),伯颜察儿被江浙行省官府找去帮助解决一件事——修缮遂安县的县衙。这一次他担任的是遂安县达鲁花赤,时间为一年。
在《民国遂安县志》卷四“职官名表”一节中有记:
“元   表一  县达鲁花赤
             至治二年(1322)伯颜察儿(忠翊校尉,按:旧志误作
泰定元年任,今据陈泌重修
                                      县署记(见艺文)正)
三年(1323)铎鲁德海。”
上面所提陈泌重修县署记一文即载于该县志之卷十“艺文·记”一节,全文如下:
 
重修遂安县记
陈泌(县学教谕)

遂安,直新定郡西南二百里,而近山深,而秀水清,而浅土痟,而民勤俭,善政化则易知本。丙子更革,县治毁于火,补葺支吾几四纪。延佑至治间,长官铎鲁德海君,尹杨君天泽,簿赵君瑀,幕长黄君登佥,谓挠栋颓宇不可为民观。既而韦君国用代赵君事赞厥成。元年十月进,群吏而命之,曰:余营视事堂五构,左右为幕寮吏庑,东西十有一,若厢舍庖湢溷圄及东池清风堂,皆葺厥旧,汝董之,毋费官,毋剿民,抡材选工时,其饮食勿亟勿怠,必既乃事,以六月始。黄君总二役,早夜弗懈。明年杨君既老,伯颜察儿君为铎鲁德海君代,慨前工未就,与寮佐督事益虔,官肃吏勤,民亦劝功。十一月望,新旧具成,既整既固,则黝垩丹碧以饰之。衙仪肃振,戍鼓夜严,民知所仰矣。于是道德斋礼时,使薄敛厚其俗,而乐其生。子民亲上,交得所愿。他日举此及远,而邑民怀德于无穷。愚请以为诸君颂。至治三年正月记。
 
该文大意是说,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遂安县县衙被毁于战火,四十年来虽一直修修补补,却未曾得到根本的修缮,无论县衙大堂还是两边厢房,都因房屋漏水、墙皮脱落、栋宇颓势而显得破败不堪。延祐至治年之间(1320-1321年间)遂安县达鲁花赤铎鲁德海与诸官员提及此事时说:县衙如此颓败荒芜之相,在老百姓面前实在没有面子。铎鲁德海责成幕僚黄登佥负责对县衙的修缮工程,工程从至治元年(1321)六月开始。至治三年(1322)省府派伯颜察儿来到遂安县暂替铎鲁德海的职务。伯颜察儿上任伊始,立即亲自主抓县衙的修缮工程。他一方面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整肃和监督,使他们勤于工作,不敢懈怠;一方面他又鼓励百姓也来参与修缮工程。到这一年的十一月,县衙便修缮完成。修整一新的县衙屋宇整齐而又坚固,上面还绘有彩色的纹饰,显得气宇轩昂、仪态壮美。同时,伯颜察儿下令“戍鼓夜严”,早晨开城门必敲鼓,晚上必关城门,不允许有人再随便进出城。县衙肃振的外观和官府对市容严格的整治,使百姓感到由衷的敬畏而自觉服从管理。另外,伯颜察儿又在全县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和大力提倡道德礼仪的好风气,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心向县府,自觉交纳赋税。我想,将来有朝一日,若谈及这一届领导的善政,百姓一定仍然会怀念和感恩不已。故我愿在此将他们的功劳铭刻于此碑。至正三年(1323)正月记。
从文中看,遂安县城的整肃祥和、治理有方的时间段,真是伯颜察儿任县达鲁花赤的至治二年(1322),然而由于他在遂安县仍属于降职使用,所以陈泌在文中没有敢直接提他的名字,而是用了“诸君”二字。
一年以后,至治三年(1323)正月,待遂安县各项行政治理工作基本走上正轨,伯颜察儿便离开遂安回到山东,而由铎鲁德海继续接掌达鲁花赤一职。
遂安是浙江省的一座千年古县。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在此建设新安江水电站。1959年4月,遂安与淳安两县20万人移居他处后,新安江水库开始蓄水,两县沉入湖底,形成了今日的千岛湖水库。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被害,32岁的泰定帝即位。泰定元年(1324),泰定帝重新启用伯颜察儿,进封伯颜察儿为太保(《元史》卷110“三公表”)。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正一品,乃为加官赠官的最高阶,一般授予国之元勋。这是伯颜察儿一生仕途的顶峰,尽管太保多半属于虚职。
泰定三年(1326)十二月,伯颜察儿改任中书平章政事。(《元史》卷112“宰相年表”)
泰定四年(1327)秋七月“伯颜察儿、兀伯都剌以疾乞解政,优诏谕之。” (《元史》卷30“泰定帝二”)元朝规定官员“七十致仕”,伯颜察儿此时应该已年至70,他在中书平章政事任上才工作了8个月就要求辞职,看来他确实已年老多病,不胜体力了。不过泰定帝对他仍很倚重,没有答应他辞职的要求,并且为了挽留他,泰定帝又特别给他以优厚的封赏,“优诏谕之”。笔者认为,所谓“优诏谕之”即包括封他爵位和赐给他土地。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伯颜察儿在山东益都有“郡北七里庄与城南桑村”两片敕赐地的原因。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去世于上都。宫廷内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争夺皇权的战争。八月甲午,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为拥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而发动宫廷政变。燕铁木儿在百官集会的兴圣宫当场逮捕了中书平章政事兀伯都剌、伯颜察儿、中书左丞朶朶、参知政事王士熙等人,“皆下之狱”。九月“辛未,兀伯都剌、铁木哥弃市,朶朶、王士熙、伯颜察儿、脱欢等各流徙远州,并籍其家。”(《元史》卷32“文宗一”,薛磊著《元代宫廷史》)
这是伯颜察儿在官场上第四次被贬谪革职。这一次他没有被允许退回山东益都,而是被驱出腹里地区“流徙远州。” (《元史》卷32“文宗一”)
九月壬申,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在大都即位,是为文宗。“壬申,帝即位于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文宗并下诏书大赦天下。冬十月“辛丑,还给伯颜察儿、朶朶家赀。” (《元史》卷32“文宗一”)不知伯颜察儿是否知道新即位的皇帝已经将他的家产退还给他了。不管知道与否,这位年过70岁的四朝元老已经连病带累、带受打击,不久就在流放之地去世了。《中国回族大辞典》中“伯颜察儿”一条说他“被籍没流窜以死。”
顺帝即位后,伯颜察儿的名誉正式得到恢复。顺帝后至元四年(1338)八月“赠伯颜察儿守诚佐治安惠世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奉元王,谥忠宣。”(《元史》卷39“顺帝二”) 
               (周秉宜)
 
                                                                     2017年7月14日于美国圣地亚哥市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