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张景孔先生新著《北阳河》序言
张景孔先生新著《北阳河》序言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8-12-20 10:49:09      
内容摘要:老骥伏枥系桑梓 使命担当显情怀 他的热血在北阳河里奔腾,他掏出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此则《北阳河》之大观也!一直令我无比感慨的是,古往今来,总有人对青州文化怀着敬意和深情!张景孔先生以强烈的爱乡情怀,


老骥伏枥系桑梓 使命担当显情怀


  他的热血在北阳河里奔腾,他掏出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此则《北阳河》之大观也!一直令我无比感慨的是,古往今来,总有人对青州文化怀着敬意和深情!张景孔先生以强烈的爱乡情怀,毕生致力于青州文化研究。他是青州文化发展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贡献者!这是一位在治学上具备严谨求真精神的人,一位对青州文化有着全面系统研究的人。在张景孔渗透汗水的著作中,布满着对青州文化的关照。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代青州学宗师,名列榜首的研究青州文化名人。在此,谨向这位年近八旬仍奋耕不已的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张老寿比南山,学问之树茂盛常青!
  种种迹象越来越清楚地显示,青州正在成为一方文化高地,文化振兴已不再是一种奢望。这是一个文化上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的我,多年以来,每每感叹:“青州真乃一座伟大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气质品格一流,发展前景广阔,足以骄人傲世!”尤其青州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缩影。正因如此,衷心祈愿青州在齐鲁文化建设中能有更大的担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力争成为一支引领山东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放眼未来,在我心中,文化大视野下青州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得而言的,根据个人有限的观察和思考,不妨将其凝聚成一句乐观的展望话语,奉献给关注青州文化事业的同仁志士,此即“东方古都会,文化新圣地!”这个发展趋势,或曰宏伟蓝图,恐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因为生生不息的青州人,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砥砺进取的步伐,历千百年迄至当下,青州人凭借着自身固有的高度文化自信,更是卯足了干事创业的空前强劲爆发力。前不久,年近八旬,在青州文化领域里“握着一手好牌”的张景孔老先生,又出人意料地打出了他的《北阳河》这张文化好品牌,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学界耆宿向着青州文化崛起的远大目标奋力迈进的感人形象,令我刮目相看,顿生无限敬意。
  手捧《北阳河》书稿,心中不禁佩服先生不愧是搞市志的,真有眼光,又开掘了一座文化富矿。这是第一部青州人专门为一条河写的书,实质上系北阳河志书。为此,我甚至萌生了建议先生改动书名为《北阳河志》的想法,然而旋又作罢,书出行家里手,这是他的特长,书名他定,方合情理。《北阳河》的编著,历时二十五载,前后数易其稿,付梓问世在即,作为晚辈后学,拜读学习之余,热忱志贺之际,还想借机表达些许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该书引发了我久蓄心中的与张老二十二年的交往情结。
  我与先生同住青州城,共饮一方水,志同道合,相知甚深。平心而论,我还是看着他早年主编的《青州市志》走上求索青州文化之路的呐!彼时虽未亲聆其教,然一书在手,便受益终生,今以先生“私淑弟子”自称,是绝不为过、名副其实的。他从事教研工作时,我这个年龄的人还未降临人世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若让我对他即兴做个评议,我只能说:“先生之为人也,一介敦厚长者,心胸阔达,志存高远,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研文治史,学有根柢,评志赋诗,博而专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足堪学人之楷模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张景孔者,可谓当之无愧!”
  先生之于青州文化研究,起步早,贡献大,多有拓荒之作,这早已被学人所公认。他是毕生致力于青州文化探索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地方著名文史学者。我始终认为,学者不学者?首先看论著。因为学者不是靠嘴巴,更不是靠表演,而是要靠自己的作品来发言的。实际上,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闻先生大名是缘于《青州市志》一书,先读其书后识其人。这部由他和邢其典先生领衔主编的、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行的志书,虽出众家之手,却修改、总纂、合成于先生一人。该书以其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恢宏的规模、浓郁的特色而独树一帜。这是一部通青州古今之变的志书,堪称从事青州文化研究者无法绕过的经典之作、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之书。当年的《青州市志》使我如醉如痴,作为一名学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心潮澎湃的呢?眼界为之一开,遂通青州文化大略。仅凭此书,心中即对先生播下了仰慕之情,深感他就是我眼中名列榜首的研究青州文化名人了,以致遇有求知青州文化者,我必欣然荐而告之曰:“请读张景孔《青州市志》,吾辈学人当重之宝之。”迄今三十年,不禁感慨系之:“一部市志鉴古今,不知延泽多少人?”
  初次晤面,是在1996年的“山体巨佛头暨青州佛教造像研讨会”上,得见先生于一席专家学者中。后来又读到他的《宽简·优游·思颍--简谈欧阳修知青州》论文,叹服这是一位走进了欧阳公精神世界的人。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却是,二十年前的一个酷暑,我去拜访先生,家人开门,眼前情景,将我定格,只见先生仅穿一条三角小裤头,肩搭毛巾,面对风扇,埋头于一案书籍间。这“不雅”一幕,实在是我眼中学者治学为文的楷模风范,内心当即闪过了那句励志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忖半晌:做学问就是要铺开摊子,俯下身子,钻进去搞研究。先生退居二线后,一次我登门请教,他不巧外出,便与其老伴攀谈起来,当问及先生还像以前那样繁忙否?她竟语出惊人:“说他上班吧,他整天在家里,说他不上班吧,他比谁都忙。”我忍不住抚掌大笑,这便是一位妻子眼里的丈夫形象了。说来也巧,最近我在《青州百咏·后记》中看到了先生当年自明心迹的诗句“休也未休耕不停”!可谓适得印证。这不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实写照吗?
  必须称道的是,张景孔先生的敬业精神突出地表现在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上,在青州文化园地里,他力学不倦,猛打猛冲,不断取得新收获。除我推崇的《青州市志》外,由他主编的《青州市村镇大观》,也是一部值得赞赏的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全面记述青州村镇状况的重要成果。事实上,先生治学涉猎宽泛,在许多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尤长于方志编纂理论、古典诗词创作、三贤名人研究,业已出版方志评论著作《志苑文论集》《志评》《悦堂志论》,并在《中国地方志》《史志学刊》《方志研究》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作为当今史志界名家,先生计为省内外100多部志书写过书评,深得我国方志学权威人士傅振伦的称许:“博览国内新志,每抒胸臆,发为商榷之文,冀以精益求精,期于至善,言多中肯,见重于时。”颇需一提的是,《青州百咏》乃先生数十年来所写歌咏家乡诗篇的精选结集,也是他本人乐于称述的“用心用力之作”。“热爱家乡,歌颂青州”的主旋律自始至终唱响在全书中。当代诗词泰斗孙轶青亲为题签书名。该书诗、书、画三者结合,这在青州还是头一部。另出版诗集《庚辰诗草》,主编《海岱新咏》。还有刊发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人民教育》《诗刊》《中华诗词》上的大量诗词篇章。《青州三贤》一书是他多年来研讨富弼、范仲淹、欧阳修成果的集成,此书弘扬三贤德业功绩,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建树颇丰,学界瞩目。身为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先生《范仲淹知青州》一书更是做足了功课,可谓心血凝就,深情聚成。这两部著作寄寓着他敬先贤、仰英灵的清官贤吏文化情怀,把早已尘封了的史事磨莹成清澈照人的历史镜鉴,给读者以启迪,以感悟,以力量。先生为文,用意甚高,“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一点非常值得敬佩和学习。
  我始终关注并激赏先生充满人文价值的论著,这些成果在青州历史上都堪称首次,均有发前人之未发的微旨精论,使人开卷受益,得到深刻启迪。可以说正是先生亲手推动了青州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并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扪心自问,今世之人,醉心青州文化,用心如先生者有几?晚辈这样敬仰他,推重为青州名士,正在于其独特性。我不讳言,先生虽是副编审职称,但他丰厚的著述成果,在一座县级城市里又何止能评他几个正高呢!其实职称的高低,并说明不了问题,唯有学术创见,才能千古流传,永存天壤之间。      
   二十余年来,在治学的道路上,我与先生同是非,共进止,达成了诸多一致见解,建立起深厚的互信友谊。这里不妨略举近年的几个事例予以说明:我钩沉考证出北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作者王辟之系青州人,颠覆了学界以往的认知,是先生第一个予以首肯,并将这一成果写进了他的《范仲淹知青州》书中。拙著《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大陆出版后,德国再版,首致贺意的也是先生。我鉴定的青州傅家庄北齐画像石《贸易商谈图》实乃国宝《大齐职贡图》的新结论,一语中的而不足为浅见者道,又是先生最早表达了支持意见。今年我倡议青州将“广固城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广固古都园景区”,并提出了以“保护利用”为宗旨的40字建设方针:“尊重历史,保护第一;古为今用,创新发展;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惠及当代,泽被后世。”这是关乎青州发展的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一定能够实现,先生看得分明,更是极力赞成。最近,我告知先生青州已成功创建了“中国诗歌之城”的消息,他喜上眉梢,拍手叫好。有这样声气相求的忘年交,真乃可遇而不可求,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交往情结叙过,现在来谈著作。
  《北阳河》全书计有近50万字,是专记北阳河及其主要支流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在内容上分为三部分:以“写在前面”开篇、“书后心语”殿后,中为“源流”“村镇街道”“地形地貌”“桥梁”“治理”“文物古迹”“广固城”“重要史实”“考察”“人物”“附录”十一篇。该书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匠心独运,新颖巧妙,就像一件精美的百衲衣,取材虽广,却能完全按照作者自己的意愿剪裁连缀而成,决非一般率而操觚者可比。纵观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逻辑严密,写作规范,既有深度,又具广度,尤其书中还配发了张景孔先生历年汇撷的众多珍贵图片,可以帮助读者充分领略北阳河的厚重文化。
  作为填补空白之作,本书最大的创新之处,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全书以宏观入手、微观用力的方法,力图“致广大而尽精微”,对北阳河流域所涉文献,几乎竭泽而渔,收罗殆尽,从而将《北阳河》的撰写建立在坚实宽广的材料基础之上,这便突破了以往零散研究北阳河文化的局限性,这是该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北阳河》是迄今为止对北阳河文化所做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汇辑总结和探索研究,是一部既有历史梳理,又有当下思考的优秀编著,真正做到了“融科学性、资料性、真实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帙”,固非时著所能及也。北阳河因之再添文化新色彩,为东方古州的文明进阶之路激增了更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该书另一令人瞩目的显著特点是,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寄托着经世致用的热切企盼。正如先生所说:这是“一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而又通俗易读的乡土教材”,“以此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乡爱国的教育”。他开宗明义: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是希冀“起到存史料、知今昔、供资政、启教育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立意高远的卓识,堪称本书的一大可贵之处。个人深信,《北阳河》的问世,不仅能对今后北阳河的开发利用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会在弘扬青州文化和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功效,尤其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乡土文化研究,定可让人从中获益匪浅,该书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
  “此老胸中常有诗”!陆游这句诗,持来况张老,再贴切不过。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先生擅诗词,造诣深。在《北阳河》中,其风雅长兴的诗人本色,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北阳河多次探源之旅,他最引为快慰的还是纵情赋诗。山水之间,先生且行且吟,挥洒才情,给人以深刻印象。请看《北阳河探源》:“北阳籍载出为山,行世图文各一端。剥落苍苔辨真伪,谁人会得此中欢?”再观《登为山归作》:“暮色随身飞鸟还,激情犹在翠微间。归程峰转为山远,回首频频望极巅。”撰文必赋诗,无诗不成文,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让我们看到了先生在文学素养上所具备的诗文结合的可贵优势。如此说来,《北阳河》不仅是一部关于河流的志书,也是作者的心灵史诗。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得好:“人生是一首诗,微笑着对它,拾取点点诗意。”张景孔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能从他的斋号“悟悦堂”中领略其心态和境界。“悟悦”者,不求名利,只为开心娱乐也。他欣慕柳宗元诗句:“悟悦心自足”!可谓得其本心。青州城中悟悦堂,更比仙家日月长。“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而这“海岱悟悦堂”,则是“此乐何极”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不想在这里占用过多篇幅来复述书中的内容,但要特别推荐该书的开篇之作--《写在前面》,这是点睛之笔,实属全书亮点。由此可知,北阳河给张景孔先生留下了诸多难忘的美好回忆,这突出地反映在那篇记叙他少年时期与小伙伴们戏水北阳河的《拿人儿(捉迷藏)》一文中。“拿”与“被拿”方,生龙活虎,场景热烈,一下子就“拿”住了我的心,直呼“深度美文,引人入胜!”这是久违了的阅读快感。读罢不禁心有所思:1500年前“生长东齐”的地理学大师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对自己的青州生活有过一段深情隽永的追叙:“余生长东齐,极游其(瀑水涧)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少年郦道元的石井戏水,是否也如先生当年的“拿人儿”那般,呈现过一番别开生面的热闹景象呢?这该是不难想象的了。
  依我看来,张景孔先生在《北阳河》中用功最著的是他对广固城五龙口位置的考证和认定,这凝结着他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集中凸显了学者求真的治学风范。五龙口的定位自元代《齐乘》、明朝《嘉靖青州府志》就搞错了,先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实地考察并给《青州日报》撰文探讨,一直考察和写到现在。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深为他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不时尽我所能,提供给他需要的史料支撑证据。近年先生发表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上的《广固城与五龙口再考证》一文,堪称一篇见解深邃的定论之作,得出了五龙口在今“双拥路”上石家庄桥附近的结论,终于把这个历史难题解决了。书中的《五龙口啊,你在哪里?》更是声情并茂、自问自答地再次对五龙口地望做了通俗、透彻的阐述,让人感动无已。一个考证竟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无论如何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先生治学以严谨见称,但严谨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更艰辛的劳动,即使年近八旬也得亲履野外勘察。这种脚踏实地的求真精神和治学作风,在学界浮躁之风业已蔓延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提倡和发扬。
  还有一事同样鲜明地反映出先生的认真治学秉性。为防枝蔓,这里我就简短截说了。《北阳河》书中原本收有《薛邑故址遗址》一文。该文作者鉴于北阳河、裙带河边段村有“薛公丘”,朱鹿村有孟尝君门客冯驩墓葬,断定现在的段村、朱良、朱鹿一带是战国时期齐国“薛公”孟尝君的食邑之地,进而论定“薛邑,城址就在今段村。”然而,这却是一个有违史实的错误认识。谨按历史上著名的薛邑地处齐国西南边陲的今滕州南部一带,这里临近楚国,楚军可以随时兵临城下。对此,文献记载甚明,学界早有定论。而青州之“薛”,西距齐都临淄三四十里,属于齐国腹地。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与楚人发生任何交集。这个实情,经我转告,先生当即决定将收录书稿的这篇文章删除,并嘱我代为重新整理文字,说明薛邑故址真相,这便是书中的《薛邑在滕州南而非青州》一文。这里我不能不遗憾地提到的是,当初在青州报刊上陆续见到这些出自一人之手、多达十余篇的考证论文(例如《青州古城门考》《青州第一丞相公孙弘》《稷下学宫青州雪宫考》《青州龙兴寺始末》等等)时,说句实在话,我是真诚地抱着想从中学到点新知的愿望来拜读的,结果大失所望。观其所论,齐东野语,事多不实,破绽百出,遗误学人,令人痛惜!这种完全不讲专业技术,一味仅凭热情蛮干的行为,不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实际上,这位作者缺乏的正是先生身上那种对待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从善如流的雅量气度。而我作为学者未能有效地劝阻那些错讹文章的刊出,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也属失职,当先自责。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良工不示人以璞”!好的工匠绝不将尚未雕琢的玉拿出来示人。视学术为生命的真学者,又何尝会轻易出手自己的文字呢?慢工出细活,他们往往对作品千锤百炼,倍加呵护,字字都像骨肉。《北阳河》实际上呈现的正是张景孔先生的工匠精神,他抱定严谨审慎宗旨,反复斟酌修订全书,因而也就在当下出版界破铜烂铁横飞的时代,为青州文化献上了一块精金美玉。好话不必多说,读者自有慧眼。
  《北阳河》一书对我的有益启发是,北阳河发源地“为山”的得名原因值得反思。个人拙见,“为山”当系“马山”之讹。证据有四:其一,“为山”山名,匪夷所思。考查古今山脉,以“为”名山者,仅此一见,其真实可靠性,是引人怀疑的。其二,“为山”中有状如马形之山峰。“为山”别名九迴山、九扈山,东西绵延长达10公里。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古迹志》载:“(明)衡康王墓,在(青州)城西马山南,今在九迴山南。《旧志》在‘马山’南,盖‘为山’之讹。”这便清楚表明:九迴山又名马山,它不仅指第九座迴山,还有九座迴山之意。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旧志》“马山”,并非“为山”之讹,因为此处确有马山。前引县志又称:“巡抚南赣都御史张焕墓,在城西马山。”“巡抚宁夏都御史党馨墓,在城西马山。”这里俱作“马山”,而非“为山”。另外,县志于此还记有“距马山”之名。显而易见,“为山”一带存在着以马命名的山脉,只是尚待今后考察指实而已。其三,马、为二字繁体“馬、為”十分肖似,视觉上混淆的可能性极大。于此可作推测:当年班固撰《汉书》时,青州上报山川材料,竹简所书“马山”被误认作“为山”,从而造成“马山”之名竟被《汉书》“为山”所掩的事实。其四,详按地图,九迴山周围,远有牛山、峱山,近有狮山、驼山,均属以动物形象命名之山,此乃古代山脉命名取形的惯例使然。准此,九迴山中既有状如马形之山峰,则其断无得名“为山”之理。综而言之,“为山”讲不通,“马山”才合情。据此判断,青州这座名载正史的“为山”,很可能是个千年大误会,北阳河发源地“为山”应该正名曰“马山”。
  通读《北阳河》,我睹见到了张景孔先生对故乡北阳河的拳拳深情和不解之缘。
  北阳河者,北阳河人之北阳河也。谷歌地图上,俯瞰河首尾,万千生灵,赖此滋养,而百里长河,又若有所待。猛然省悟:亘古以来,北阳河一直在寻找一个人,期盼一个人,其人正是张景孔啊!如果说知之越多,爱之越深的话,先生无疑就是那个对北阳河爱得最为深沉的人。这种炽爱,情出天然,真挚而浓烈。天降此任于斯人,实乃适得其人,不二之选。“阳水有情心上流”!这是他于《北阳河》开篇《写在前面》中的点题之意,而《书后心语》又谓“多情拧织终成卷”!这两句话包含了我对《北阳河》一书的全部理解。毫无疑问,情系阳河,感恩故乡是张景孔撰述《北阳河》的初衷和缘由,也是这部大作得以问世的动机之所在。先生心中淤积了太多想对故乡北阳河要说的话,他在书中深情告白:“浴我壮我”的“北阳河永远在我的心里”;“生我养我的家乡,时刻装在我的心里”;“无时不想把爱乡之情倾吐出来”;“知恩感恩报恩,这就是我甘心情愿为这部书呕心沥血的原动力啊”!写得是如此激动人心,这是乡邦情怀的真切流露!他的热血在北阳河里奔腾,他掏出了自己的赤子之心,此则《北阳河》之大观也!北阳河养育了张景孔,张景孔更用真情反哺着北阳河,他以博通兼赅的文化成果回报了这条母亲河,这是一种大真、大美、大爱的无私馈赠,北阳河有知,当为之一快。而对先生来说,则是夙愿得偿,人生有慰矣。
  细品《北阳河》,我感悟到了张景孔先生老当益壮、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
  毋庸置疑,这项《北阳河》成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蹴就,是由先生长期的宝贵积累托举出来的。整理北阳河文脉,称得上一项艰难细致的收集资料大工程。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对退休后的他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先生彰显决心力度:“唯知砥砺奋进,唯有昂首前行!”为此,他耐得寂寞,舍出精力,批阅群籍,深挖细搜,汇辑研究。尤其调查采访,核实传闻,登高涉远,不辞辛劳,古今所难。他常常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地钩沉任何可能得到的新资料,并为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兴奋不已。让我尤为钦敬的是,他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治学领域,不耻下问,常人莫及。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张景孔以二十五载的奉献和坚守,对北阳河文化展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最为全面深刻的开拓性系统编著,行、读、写、研,终于将北阳河文化如数家珍、一五一十地忠实记录下来,厚厚的手稿见证着他为北阳河研究的艰辛付出。这是张景孔心血和汗水的结晶,这是他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这真是倾其心力献余热,年近八旬添新作,最是担当显情怀,难能可贵夕阳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能够配得上这诗的,张景孔先生无疑要算一位。东方古州的精神魅力,既存在于千年名城的人文气象中,更闪耀在当代奋然有为之士的辛劳身姿上。我私下感慨,治学绝非仅凭借爱好执着便能达成心愿,学术无疑也是要择人的,张景孔便是那个被青州文化“选中”之人,今日青州文化建设事业片刻也离不开他这样的前辈师长。先生嘱我制序《北阳河》,我不自量力地答应了。事实上,身为青州文化的守望者,他已无须再向别人证明什么,又岂在乎一书序言之有无?然先生属意,则我必关切。我敬他是做真学问、有真学识的饱学之士,一位有大贡献于桑梓文化事业的人,正宜表而出之,昭著学界,则书之序言,决不可无也。森生也晚,建树无多,立言有限,早年受惠于先生《青州市志》,今又得以序言忝名《北阳河》中,何兹其幸,荣光之至!然因时间仓促,手头材料有限,序文虽近万言,仍难免挂一漏万之嫌,充其量只能算作献给《北阳河》的一幅粗线条素描罢了。
  珠玉垂范于前,晚辈感触于后!三点题外话,权作结束语:一是青州文化乃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堪称一份无比珍贵的人类遗产,青州一定要推出一部由专业人士主持并参与编著的向未知进军、用坚实资料说话的通涉青州古今文化全局的纯正学术研究著作。缺乏了这一支撑,青州文化就会显得科学性不足、权威性不够,这是当今青州文化建设的一个软肋,不可须臾忽视。期盼青州早日启动这项文化工程,依我浅见,不妨就暂定书名为《七千年青州文化探索》。二是当前党中央出台了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大国策,为青州文化发展长远计,建议乘此东风,实施“青州文化复兴”战略,立足现实,追溯历史,从国内国际眼光出发,布局青州文化发展大格局,绘制文化复兴新蓝图,将全市文化建设事业合成一盘大棋来下,目标直指“东方古都会,文化新圣地。”三是有识之士早已感叹:“青州文化太丰富了,但研究的人太少了!”此话一点不假,本人深有同感。今日青州文化之研究阵营,亟需大量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年轻学者入列其中,文化振兴伟业,成功已然可期,岂能后继乏人?每念及此,耿耿难安。  (李森)
 



张景孔考察北阳河留影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图书馆荣... 04-30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