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古籍中的青州古城
古籍中的青州古城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8-12-27 14:47:35      
内容摘要: 青州古城三迁四筑。同一地方,有相互毗连的五座古代城池遗址,是中国现存历史文化名城中较为少见的。除满洲驻防旗城外,都与山水关系密切,结五座城池,均具有明确的地址和边界范围,其城池规模清晰,但城墙和


  青州古城“三迁四筑”。同一地方,有相互毗连的五座古代城池遗址,是中国现存历史文化名城中较为少见的。除满洲驻防旗城外,都与山水关系密切,结五座城池,均具有明确的地址和边界范围,其城池规模清晰,但城墙和壕沟的具体形制只有南阳城和旗城有较为准确的记载和相关图像资料可供分析借鉴。
  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记载:“晋曹嶷略齐地入临淄,以域大地原,不可守,移置尧山南三里为广固城。后为南燕都,宋刘裕攻破之,平其城,以羊穆之治青州,乃建城于阳水北,名东阳城。北齐废东阳,迁筑于阳水南,为南阳城,即今城也,唐宋金元因之。”
 
 
广县城

 
嘉靖《青州府志》记载:“汉齐郡属县,城旧在府治西南四里瀑水涧侧。”根据卫星地图和考古发掘资料,其城池边界清楚,位于驼山北麓、南阳河和石井水之间,但无城壕记载,遗址有少量汉代建筑构件遗存,并有汉代跽姿石俑,今存于山东省博物馆。其一侧之瀑水涧,《水经注》有记载,历代为青州风景名胜之地,郦道元及北宋欧阳修、富弼等名臣皆曾游于此。
  《水经注》卷二十六记载:“(长沙水)水出逄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流迳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


 
广固城

 
 

广固城遗址

晋水嘉年间东菜郡曹嶷所筑,后为南燕国都,宋义熙五年,刘裕伐慕容超,破城毁之。根据星地图,结合《水经注》对渑水、浊水以及五龙口等的记载和《齐乘》、明嘉靖与清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等府志对广固城的描述,可知其具体位置,当是在今邵庄镇琵琶水库西侧北阳河及其北侧支流和西侧山东头之间的麓坡河谷地带,且当有大城、小城之分,小城当即宫城。从明代诗人的诗句描述可略知明代广固城仍然保存城墙和部分宫殿遗址。
  2009年的考古试掘也证明了上述位置和范围推测:“广固城位于密头村附近,西侧延长至大郇、小郇两村,西南与杜家庄相邻,南与刘家庄相近,东侧靠近西环路,正北以北阳河南岸为城墙,河道为护城河,总面积三十万平方米。”考古发现“石砌城墙250米,夯土筑墙2000米,城墙全部掩理于地下,在多数断崖处发现夯筑城墙的夯层,墙体残存于地下的高度不等,距地面以下1米至2米,宽度在8至10米之间,在西面城墙上发现城门洞遗址四处,在城内发现遗址5处,墓地3处,并确定一处为清代御葬墓,曾有石人、石马等石像暴露于野。在考古钻探普查中,捡拾到大量的商周时代的陶片,亦有大量两晋时期的砖瓦和连花纹瓦当,并伴有大量马骨出土,发现汉画像石一块及多处灰坑。”
  《水经注》卷二十六记载:“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世谓之治岭山。东北流迳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岨水深隍。晋永嘉中,东菜人曹嶷所筑也。水侧山际有五龙口,义熙五年,刘裕伐慕容超于广固也,……河间人元文说裕曰:‘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必当陷。石虎从之,嶷请降。……’裕寒之……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然城之所跨,实凭地险,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浊水东北流迳尧山东,《从征记》曰: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庙在山之左麓,庙像东面,华宇修整,帝图严饰,轩冕之容穆然,山之上顶,旧有上祠,今也毁废,无复遗式。盘石上尚有人马之迹,徒黄石而已,惟刀剑之踪逼真矣。至于燕锋代锷,魏铗齐铭,与今剑莫殊,以密模写,知人功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孙畅之所云青州刺史傅弘仁言得铜棺隶书处。浊水又东北流,迳东阳城北,东北流合长沙水。”
  嘉靖《青州府志》记载:“晋永康城名,在府治西北八里,尧山之阳,有大涧,因之为固,遂名,后为刘裕所夷。……五龙口,见冶岭山麓,今瀑水涧南是。……布政黄卿诗:尧祠观垅堞,迤逦尚如城。垒垒丘坟绕,芃芃禾黍成。……宫井聊存址,楼台已盖坪。………尚书陈经诗:凉汉泬寥清,登高俯故城。龙冈盘地险,雉堞与云平。东望沧溟会,西瞻泰岳迎。四山屏乱立,一涧带相萦。十二侔秦郡,骨腴儗汉京。”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二《古迹志·上》记载:“广固城在城西北八里尧山下,今无迹。按:义熙五年,车骑将军刘裕伐南燕,至广固,克其大城。燕王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困之。六年二月,陷广固,以藉险难攻,夷其城隍,故无基址可寻。”
  北宋司马光也有一首《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诗,对广固城有所描述,表明宋代时广固城宫殿、城墙、高台等建筑已经残废不堪:“苍鹅集宋幕,游鹿上燕台。霸气山河尽,王师江汉来。重围经岁合,严锁夜深开。废殿余沙砾,颓墙翳草莱。清时间千岁,良牧借三台。狱市乘余暇,芜城赋上才。”


 
东阳城
 


东阳城镇青门,俗称“马驿门”
 
  东阳城始于晋,终于金初。有四门,位置和城址清晰可辨。但由于荒废较早,遗存很少。今存镇青门遗址,俗称“马驿门”或“马驿山”。镇青门是东阳城北城墙的西门,北城墙共有二门,另一门为车猿门。今北关一带原处于东阳城的中东部,因是南阳城北门外商肆之地,而得以留存。
  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东阳城,晋城名,刘裕伐南燕,废广固,留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此。”
  《益都县图志·卷十二古迹志·上》记载:“东阳城在城北。又,南阳城与东阳中隔南阳水,即今府治也。东阳城与今城止隔一水,其车辕门距今城北门不过里许。……据《魏书·侯渊传》,‘渊劫光州库兵反,夜袭青州南郭’。考:东阳南濒阳水,其南郭必在阳水之南,今城正当其地,是今之城即魏之郭矣。此郭不见于《水经注》,则必在太和、景和以后。渊反于天平二年,而郭又在其先。然则,南郭之筑,当在魏熙平二年城东阳之时矣。魏得青州至此垂五十年,中间无大兵革,必因户口日繁,而东阳又狭隘,故广南郭以处之。《魏书》载之,《帝纪》亦为其修城并筑郭故大其事耳。不然,寻常兴作,何劳纪录乎?其后因郭为城,与东阳分而为二,或始于(北齐)天保时,抑或更在其后,皆不可知。”


 
满洲驻防旗兵城
 


青州满洲旗城

  雍正八年(1730),清廷派河东总督田文镜督工领建青州满洲驻防旗城。同时,又严令青州知府广寿指挥,引征府属各县能工巧匠和民夫出工卖力。所用木料属地难筹,又自东北几省经海上、陆地运来。《青社琐记·筑驻防城文》记载“吾郡驻防城地及军教场,旧皆民田。筑城时以官价买之,价甚廉。”现存海晏门石刻匾额记载:“雍正十年(1732)北城落成。”
  清咸丰《青州府志》卷二十九《兵防考》记载:“驻防满洲城在青州府北,雍正八年(1730)建,九年(1731)告竣。门四:东曰海晏,南曰齐宁,西曰泰安,北曰拱辰。”“溯自雍正十年(1732年)设青州驻防满洲营将军以下官。乾隆二十六年(1761)裁将军,惟以副都统领之,为海滨之重镇,无事则为屏藩,有事则为将帅。”
  据传说原计划修建的青州驻防满洲旗城,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城墙要石砌砖垛,要以南阳河、东阳河、北阳河等天然河堑为护城河。因领工督建官员贪吞了大批建筑经费,没有按原计划修建。据《青社琐记》记载,实际上建成的却是一座南北280丈,东西240丈的长方形的三合土的城墙。城垛是用砖砌的,四周是人工挖的护城河。城墙高1.25丈,底宽1.2丈,顶宽7尺,城周围长六里零一百四十丈,连同城外面长1049丈。城里面长974.4丈。外面城垛口2000个。护城河宽4.5丈。马道宽15丈。护城河共长1120丈。四城门名,均为名书法家书写石刻匾额镶嵌在城门上。四城门外护城河上各有石桥一座。全城总面积合1120亩。旗城共有官衙57座,用房668间。宫殿一座,用房22间,庙宇21座,厅房2座。连同旗兵住房共4899间。
  将军府,人称将军衙门、大人府,位于城内十字口东北角,南北长六十丈,东西长五十丈,官房八十五间,门前左右列石一对,东西两侧筑牌楼式辕门,东辕门上书“青齐名郡”,西辕门上书“海岱雄帮”。辕门里分别题“澄清北海”、“保障东藩”。门对面有一字影壁,大门台阶九级,院为三进,两边先是值班房,后依次是公事房,中间为大堂、二堂,两边厢房。议事厅后院有书房,花园及眷属居室。
  周贵德《青州纪游》对民国时旗城与东阳城马驿门的记载:“出北关西北行,不半里,有断石残瓦,堆列左右,南北有道通焉。即东旧城之车辕门遗迹也,已鞠为茂草矣!再西北行约里许,遥见城楼巍峨,雉堞参差。宗鉴云:”满洲城至矣!“满洲城俗呼为北城,有门四,城墙为三合土所筑,颇坚凝,为逊清八旗兵驻防地。居青兵皆隶兵籍,共万余家。……居舍栉比,街巷纵横,有如棋盘。旗妇峨架头(旗女梳头式样之一),曳绣履,口吸淡巴菰,操北京语,流利可听;男则手携鸟笼,口嗑瓜子,相与蹀躞乎街头,笑傲自若,而商贩喧闹,络绎其间,俨然一繁华小都市也。副都统府在城内……两辕门外,有”私窥者斩首无赦“之禁令。自民国肇造,旗饷停发,满人……由万户减至七八百户,非复当年繁荣矣!城之东南隅有万寿宫,为满清臣民祀天子之所,今渐荒废,已改办小学矣。出南门西南行,约半里许,遥见突兀高耸,翠柏环生,东西绵亘及数十丈者,则镇青门也。镇青门又名马驿门,以古代门北有驿站而得名,东阳城之西北门也。城址废圯,而门巍然独存,建筑坚固,势颇崇峻。额曰”镇青门“,为洪武十五年重修。门洞长六丈,高二丈馀,规模雄大。门内西墙上有斜痕一道,长数尺,深数寸。郡人相传为”南燕慕容超盔翅所划“。度其高度,约近两丈。予相其形势,该痕或为竖门闩时,闩有铁头,误由左上方斜滑,下至门枢中止而成。……门洞极阔,两旁小贩罗列,乘凉者踵相接。……留连约时许,同人乃先后由东端朝阳门拾级而登,门为崇祯元年建。门外有古柏十馀株,枝干蟠屈,……突生于石墙罅隙间……进门则槐柏掩映,有殿宇甚多,中有五楹,供天仙圣母,神像庄严。……凭槛四望,北俯满洲城,南瞰法庆寺,历历如在目前。……由原路下,出镇青门北行,而访关岳庙及海岱书院焉。”


 
南阳城

 


南阳城
 
  南阳城初为土城,始建于北魏,金元明清时为府署所在。砖城建于明洪武三年,城垣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四方各辟城门,东日:“海晏”(旧称“海岱”),西曰:“岱宗”(旧称“泰山”),北曰:“瞻辰”(旧称“凌霜”),南曰:“阜财”(旧称“云山”)。四门都有瓮城,瓮城内建屯兵房,东门和南门瓮城曾建有照壁。里外均为双层城门,里大外小。外门洞一般高6米,宽5米,进深15米左右。内门门洞高7米,宽6.5米,深20米左右。外城门楼以瞭望防御为主,门楼小而坚实。内城门楼宏伟高大,均为四面外廊重檐歇山式建筑,内置不同神像。城池四角建有三个角楼(因西门处在城西北角,故没建西北角楼)。角楼建于10余米高的高台之上,亦均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城墙内侧留有马道,经马道可四门贯通,使于巡逻及传递信息。城外有护河环绕,分别建有护城河桥万年桥、海岱桥,云山桥、永济桥。城内坊巷布设有序,可容数万军民。今城墙遗址仅西门外一段和北门外一段基础留存,除永济桥由多孔平桥改建为三孔拱桥外,其他三座护城河桥均留存至今,东护城河壕沟遗址尚为清晰。北城墙处水门有老照片,可知是较为宽阔的排水口。青州城南门内城门称大南门,门洞中左右两壁建有许多值勤兵卒体息的小洞。东门比南门又高又大,城门高约十五、六米,门洞深约30米,宽约10余米,城门外侧的石壁上刻有很多图画和文字故事,门洞顶部的青砖有一道数米长、十几厘米深的沟。东门瓮城特别大,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聊斋志异》中曾提到过家住青州城东门外的王光即是此东门。小东门洞壁同样建有许多小洞,供守城将士休息,门外左右沿城根修建跑马道通向其他城门,供守城将士巡城之用。
  奎星楼,即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故址在今云门山路与凤凰山路交会处。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说的就是此楼此景。据记载,当时此处四面白杨参天,风吹叶动,势若雨声,夜深人静尤觉清晰。明代万历年间山东省右布政使、青州知府李本纬有诗赞美“南楼夜雨”一景:“不驾屏号驭,栏杆漏正长。如何消寂历,偏听雨淋浪。……”清代画家王在镐也有诗赞美:“城上依雕栏,澄怀放眼看……古今凭吊处,云雾总漫漫。”还有诗云:“消闷登楼观山色,睡余依枕听霖声。”
  《齐乘》记载:“府城五门,周二十里,俗称南阳城。北城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阳如偃月,因阳以为隍,因其崖以为壁,盖古者合为一城,或皆羊穆之所筑,或后人增葺,未可知也。【按《水经注》:阳水又东迳东阳城东南,义煕中,晋青州刺史羊穆之筑此,以在阳水之阳,即所谓东阳城,世以浊水为西阳水故也。盖浊水与长沙水自西南而东北,故亦通称东、西。东阳,即南阳,不得更以为南城之号。而阳水迳东阳城南,则今府城非羊穆之筑,审矣。王闢之《渑水燕谈》曰: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阳水,限为二城。王,北宋人,当时形势如此,则于氏谓古昔全盛之时合为一城者,误也。特南城建置之始已不可考耳】《舆地》记曰:北齐移益都县入青州,以城北门外为治所。【按《寰宇記》云:北齐天保七年,移于郡城之北门外,今县理也】唐《通典》曰:今之青州理在益都县。欧阳公《表海亭诗》注曰:南洋、北洋河,一在州中,一在城外。曾肇《南洋桥记》曰:东阳城,府治之北城也,由此推之明是一城。古昔全盛之时初无弃地,靖康兵烬之余,金人止据北城立府,后徙南城,遂为瓦砾之区耳。《齐记》补曰:(金太宗)天会中,北城颓废,移州治南阳城,为益都府。愚按:南阳,郦道元通为水名,北齐尝为龙兴寺名,其为城名不知所据。”
  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一《城池》记载:“青州府古城在临淄县,距今府城二十里。汉属齐郡。晋曹嶷略齐地入临淄,以城大地原,不可守,移置尧山南三里为广固城,后为南燕都。宋刘裕攻破之,夷其城,以羊穆之治青州,乃建城于阳水北,名东阳城。北齐废东阳,迁筑于阳水南,为南阳城,即今城也。唐宋金元因之。国朝洪武三年守御都指挥叶大旺增崇数尺,垒石甃甓,周一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壕阔如之,深一丈五尺。为门者四:东曰海宴,旧名海岱,南曰阜财,旧名云山,西曰岱宗,旧名泰山,北曰瞻辰,旧名凌霜。天顺间,都指挥高源、知府徐郁、赵伟修城楼台铺。正德七年,佥事牛鸾、知府朱鉴、嘉靖八年知府江珊相继修。西门旧无月城,嘉靖十三年兵备佥事康天爵增筑,自为《记》。《修城记》略曰”……青为海岱都会,自舜分以迄于今,封建郡县亦云屡次爽鸠,而下邈弗可稽。……北齐始筑今城,唐宋金元率皆覆土,……”
  咸丰《青州府志·营建考一·城池》记载:“青州府城南阳城故址也,建始之年不可考,唐宋以来皆因之。本土城,明洪武三年守御都指挥叶大旺甃以甓石,增崇数尺,周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池广亦如之,深丈有五尺。”
  康熙六十年版《青州府志?卷四·城池》记载:“天顺间修城楼台铺,正德七年、嘉靖八年相继修西门月城,嘉靖十三年增筑。国朝康熙五十五年修城东门楼,并塑东镇神像。其瓮城内,旧有照壁,岁久倾圯,小民侵构肆合,壅塞咽喉,今移肆于两傍,照旧立壁,壁后建大士香舍一楹。又修东南城上文昌楼(是岁决科者十三人)。又修北门楼,额曰瞻辰。南门城楼,久遭回禄,于五十六年先修外楼,祀关圣像,六十年重建内楼,俱有碑,载艺文志。”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三·营建志上》记载:“青州府城,南阳城故址也。建始之年,不可考。唐宋以来,皆因之。本土城,明洪武三年,守御都指挥叶大旺甃以甓石,增崇数尺,周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池广亦如之,深丈有五尺。(《蕉砚录》云:俗云“卧牛城”。西门西去二三百步,与南城相对,少东以西为“牛首”,内有土邱四,曰“牛角”、“牛耳”。南城上一台二洞,曰“牛眼”。正西一炮台中空,曰“牛鼻”。西门侧有窦,曰“牛涎”。北门西有旧水门,曰“牛脐”。东北角楼下大水窦,泄城内阴沟之水,曰“牛溺”。此北一带为“牛腹”。南面坚实整饬,当是“牛背”。)门四:东曰‘海晏’,旧名海岱;南曰‘阜财’,旧名云山;西曰‘岱宗’,旧名泰山;北曰‘瞻辰’,旧名凌霜。天顺间……修城楼、台铺。正德七年……嘉靖八年……相继修。嘉靖十三年,……增筑西门月城。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府陶锦修城东门及南门楼,又修东南隅文昌楼。六十年,重建楼垣。乾隆四十七年,知府李涛请帑修。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重修。”
  明嘉靖十三年康天爵《增筑青州府城记》记载:“秦罢侯卫以来,晋治广固,宋治东阳,迁置不一。北齐始筑今城,历唐、宋、金、元,率皆覆土。明洪武辛亥,始加甃甓。南枕山麓,北距河流,雉堞翬飞,楼观云丽,隐然东方一巨镇也。乃者嘉靖戊子,秋雨大作,城之艮隅,遂弗可支。……量工命日,财用板干之属,咸有程式。”
  明冯琦《修青州府城引》记载:“地控海邦,万里扫鲸鲵之浪;云开天府,千山当虎豹之关。请恢大国之雄风,水作中原之巨障。欲标铜柱,先壮金城。念我三齐,夙称四塞。西连泰岱,东俯沧溟。惟兹百雉之城,近压五龙之口。拥三齐之郡县,有建瓴高屋之形;拱千里之邦畿,有击柝重门之义。”
  康熙五十五年陶锦《重修东城门楼碑记》记载:“城之闉闍四达,而海晏门踞其最胜。出中内外,地阔物丰。商货从汇,人烟万室。凡轮蹄之驿络,民物之往来,趾错肩摩。而雉堞之上顾,少层楼杰阁,以肃远近之观瞻。讵不以因循敝陋,贻讥乎哉?盖城楼自前代修葺于今,废弛不治者垂百余年。风雨摧蚀,柱挠栋腐,漫漶倾陊,亦时日所必至。……于是,鸠工庇材,吉蠲营度,矢棘翬飞,计日而就。而又妥东镇沂山之神于其中,此又事之以义起,而不偭于典理者也。”
  陶锦《重建南城门楼碑记》:“郡城创始于高齐,谓之南阳城,迄今已千有余年矣。耆旧相传,惟南门仍其旧筑,其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据《旧志》所纪,门上建置重楼,则始于故明天顺间。二百年来,摧剥毁圮,屡有修葺。而南门之楼,向以康熙四十一年之五月为祝融所杀伐,栋榱瓦甓,荡析无余,颓垣断壁,遥望色赭。往来其下者,有废兴不常之慨焉。念郡城南面,逼近山麓,岩阜亏蔽,其深杳以百里计,庐落稀疏,轮蹄艰于荤确,故南门之冲繁稍逊于三门。然而,其地形独亢,据位独尊,任其废陊而不兴复,非所以壮金汤而肃瞻瞩也。余莅任之七载,岁在庚子,卜吉于农隙之暇,乃出俸锾而重建之。木石砖垩,计日落成。于是,登跻其上,排徊引眺,千岩万壑,竞秀争流。企首南望,与南山之洞门,通达相对,山则层峦崷崪,楼则结构巍峨,殆千万年同其巩固也已。”
  《蕉砚录》记载:“城周围十三里零三步,垛口称一千七百七十五,实一千七百七十七。”
  《青社琐记》关于“卧牛城、金鸡”的记载:“俗谓郡城为卧牛城,西南牛首,东北牛后,南一带背,北一带腹。接:《类稿》谓府官有边姓者,则城必坍损。此太附会,今不闻有是说。俗有所谓放牛小厮者,石像也,横卧于瀑水涧迤北坡陀间,谓必卧不可起,起则驱牛去而城亡。又《类稿》谓,镇青门侧,或以石击地及砖,则有若鸡栖之声,曾亲至试之。此即旧《县志》所称”古郭金鸡“也。实则不惟此地为然,城南门外、西门外,如此者皆不止一处。”
  《青社琐记》关于“南门照壁”的记载:“吾邑科甲之衰,形家或归咎于南门月城照壁,谓障云门清淑之气不得入城,不得由城以散于乡也。因又谓月城石道,直出照壁下,非绕出左右,是石道先,照壁后之证。既非固有,是可毁。光绪己未……?毁之。其基下有粗质瓷瓮三,东西列,覆以石。启之,一满贮水,一半贮水,一无水。盖满注水者完,其二微坼也。又有石子二,大如碗。谛视之,又各有朽未尽朽之鱼骨,遂掘之出。适南门内有丁姓老人,年九十余,曰:‘壁之建,吾及之。其时,城内屡火,或谓火神庙逼近南门所致。……遂建此以障之。置瓮贮水与鱼,皆以压火,石则不知何意,计至今八十二年矣。’信如老人言,壁之建,当在嘉庆十九年,未审确否?壁既毁,科名之不振犹昔,城内亦不火,形家妄言,进退无据。”
  《青州纪游》记载:“初七日早起,余辈乃于晨光熹微中,相率登城东门。循城墙南行,雉堞历历,城垣崇宏,想见古代建筑之伟大。予语宗鉴:‘该城垣宽大,土质肥沃,造林其上,可以护城,可以乘凉,可以长材木。数年之后,环城树木,蔚然郁然,为老大古城增色不少也。’……前行不里许,有阁翼然临于城上,为奎星楼。
  奎星楼又名东南城角楼,凡二层,建筑高大,惜已荒废。有石镌明王世贞登城东南角楼诗嵌壁内,已残阙不完。登楼远望,则群山环拱,树木青葱。其东有山东第四监狱,规模宏伟,红楼历历。由奎星楼下瞰,相距咫尺。城南有黑虎泉,筑石范之,早已涸竭。楼北碧水一泓,波平如镜,绿柳奎楼,倒映其中……询诸土人,为荷花湾。……据云,每当夏日,芰荷盛开,来赏花品茗者踵相接。……
  由奎星楼循城墙西行,至城南楼,即阜财门楼也。南望云门、驼、劈诸山,环城拱卫,苍松峭壁,屏障天然。北俯全城,庐舍栉比,市井阗咽,繁庶之景象也。楼北墙半空中,斜古柏数十株,大者合抱,苍翠欲滴。每当星月交辉,更深人静,如风雨骤至,似万马奔腾,松涛汹涌,蔚为奇观。所谓“南楼夜雨”,青郡八景之一也。惜城楼倒塌,碎瓦颓垣……由城楼拾级而下,西北行即衡宫故址。
  阳水两岸,绿柳成荫,雉堞参差,水上有石桥通焉,桥名“永济”。每届春秋佳日,城中士女,联翩如云,徘徊河上,咸流连忘返。……流连多时,乃循城西折而东入岱宗门,岱宗门即西门也。瓮城内有德政碑。……折而东行,阡陌相接,禾稼葱茏,几疑身在旷野,不复在城内也。盖城内西南各方,荒野数里,居民垦作田畴。”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交通运输... 03-15
盗损公路设施必... 03-15
市人社部门“四... 03-15
山东省青州市市... 03-15
青州市交通运输... 03-15
【“植”此青绿... 03-15
青州市市场监督... 03-13
【“植”此青绿... 03-12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