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王曾青少年时代才俊初探
王曾青少年时代才俊初探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3-03-15 08:56:49      
内容摘要: 青州宋代三元状元王曾,少年时代即以聪慧过人享誉故里,据说十岁就能出口成对,吟出漂亮的诗句了。他年轻时代的早梅诗,更是广为人知,诗中写道:雪压乔林冻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


  青州宋代三元状元王曾,少年时代即以聪慧过人享誉故里,据说十岁就能出口成对,吟出漂亮的诗句了。他年轻时代的“早梅”诗,更是广为人知,诗中写道:
雪压乔林冻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
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
    诗中赞颂傲雪凌霜、芳冠百花的早梅,表现了他不畏艰苦、进取争先的雄心壮志。“和羹”,本是一种汤菜,由多种调料做成;词源解释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本谓盐多则咸,梅多则酸,盐梅适当,就成和羹。以后用来比喻大臣辅助君上,和心合力,治理国家。“百花头上开”,是独占鳌头的意思,这首诗表现了王曾在青年时代就有要科举中状元、入仕为宰相的远大志向。他拿着这首诗拜见当时素有文名的大臣薛奎,薛奎看罢大喜,说:“足下看来不但要中状元,还要做宰相呢!”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少年聪慧、科举考试连中三元、官至宰相的王曾,青少年时代留下的记载却非常少,实属憾事。
    怀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一种挚爱,笔者历经数年,对王曾青少年时代的历史做了一些挖掘,偶有所得,草成此篇,以期抛砖引玉。
    考查发现,王曾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名,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条,一是得遇名师,二是受益名校,三是天资聪颖,四是勤奋好学。
  一、得遇名师
    根据宋史记载,“曾八岁,父母皆丧,鞠于叔父宗元。叔父爱逾亲生,曾事叔如父。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
    关于张震是否名师,史料记载虽然不多,但北宋以来有关王曾的资料,说法均持此观点。宋王偁著《王曾传》说:“里人张震有道之士也,曾从学之……。”
    除了历史的记载,在当地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说华山隐士陈抟,字“扶摇子”,号“图南”,宋太宗赵光义赐名“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净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是为有宋以来知识文人偶像。
    陈抟一生就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记名弟子种放。种放仅仅得了陈抟所传皮毛,进入仕途,就官至北宋工部侍郎。
    他的另一个徒弟就是晚年所收的嫡传弟子张震,陈抟非常喜爱这个弟子,几乎把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张震。只可惜张震生性比陈抟还要懒散,根本无心于仕途,所以世人几乎不知道陈抟老祖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徒弟。
    陈抟了解张震的脾性,也不强求于他,任他如闲云野鹤般的自由来往。
    宋太宗端拱二年,陈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遂把张震唤到面前。告诉他,太祖赵匡胤英明神武,太宗赵光义虽然不及其兄,但是尚可守成。现在太祖已薨,太宗虽然尚在,但是年纪已大,必不久矣。倘若太宗一去,则其余赵氏子孙无一可堪大任,宋朝必将被北方虎狼之邦欺辱。
    陈抟让张震答应他,在世间寻找一位天资聪颖、堪当大任之人,将所有学问倾囊传授,将其培养成一个定国安邦之才,出来辅佐大宋,以对抗北方契丹铁骑的入侵,保大宋江山永固和黎民百姓平安。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心愿和嘱托,陈抟故去以后,张震就开始遍游天下,在民间寻访贤才。
    古人云:贤不常出,旷世而遇。张震为了访贤,不畏严寒酷暑,足迹遍及中原大地的村庄市井、闾里巷陌,吃百家饭,行万里路,铁鞋磨穿,却终无所获。
    几年之后,他来到了青州。青州乃海岱明珠、东夷古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果然,在这里他遇到了少年王曾。张震见王曾长得眉清目秀、天资聪颖,法相甚异,有贵人之相,心中暗暗欢喜;经过了解,知道他是个孤儿,随叔父一起生活;及便询问一些日常小事儿,皆能应答自如,且悟性极好,就收他做了徒弟。
    张震倾一生所学,教授王曾,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学富五车、尽忠报国的栋梁之材。
    张震收授王曾以后,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是这样记载的:“震以语工部曰:‘老矣,未尝见如是儿,观其识致宏远,终任将相。’”
  二、受益名校
    王曾曾就学于青州矮松园。矮松园,在今青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始建于北宋,因院中对植古松二株,干矮枝阔,时称“矮松园”。在宋代,为全国官学当中四小书院之首。
    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二《古迹志上》说:“(矮松园)今松林书院,……王曾读书处。”
    据《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三《营建志上》载:“十三贤祠,在松林书院。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昂奏请立祠。”该祠祭祀宋代十三位德政显赫的青州知州——王曾、寇准、曹玮、庞籍、程琳、范仲淹、李迪、富弼、欧阳修、吴奎、赵抃、张方平、刘挚,为书院学子们树起效法楷模。松林书院作为青州治学、教育胜地,历经了千年沧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学冲击下,书院被废除,改为青州公立中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又改名山东省第十中学,校园扩建到书院以外地域。教育总长蔡元培曾亲题“勤朴公勇”牌匾作为校训,高悬门上。1952年改称省立益都第一中学,1986年,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学。
    王曾罢相知青州的时候,曾经到矮松院故地重游,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矮松赋》,可见他对母校的眷眷深情。
  三、天资聪颖
    对于王曾的少年时代,史书虽然多有溢美之词,动辄“仪表不俗、聪慧过人”等等,但具体事例却少有记载。
    笔者在研读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一文时,有一段文字说:“(王曾)十五岁,时郡有田讼久不质,将佐患之,公偶与典校者坐,亟闻其昧语,谓不可白,公立为发其奸隐,讼者气索,狱遂判,里人服其幼悟。”
    文中说王曾十五岁时,当地有一田产案久拖不决,眼看被告一家就要倾家荡产,日子没法过了。小王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日,他在与办案典校闲聊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决心主持公道,揭开案情的盖子,为民做主,还被告一个清白;经过王曾揭发其中的隐情,原告气馁,案件遂判,这件事使乡亲们都佩服王曾少有大志、聪慧过人。
    后来的南宋人郑克在《折狱龟鉴》中引《沂公言行录》,其中有详细描述,兹录于下:
    王曾丞相,少年谒郎僚,有争负郭田者,封畛既泯,质剂且亡,未能断决。曾曰:“验其税籍,曲直可判。”郡将从之,其人乃服。
    郑克按:
    界至不明,故起争讼;契书不存,故难断决。唯有税籍,可谓证据,辞与籍同者其理直;辞与籍异者,其理屈也。曲直俱到,焉得不服。
    在此案中,王曾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即“税籍可以为证”,从而顺利断案。体现了王曾的政治才能、不为纷繁芜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直奔要害之处。同时,王曾看到了“税籍”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少年的他即对于政治制度较为留心和熟稔,抑或是存在这种政治敏锐性。再次,王曾断案重证据,以税籍为证据判断“隐恶”,展现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政治素质。
    另外,究其家族根源,王曾实乃唐末“开闽王”王审知之弟王申圭的后裔。史料记载:“王氏以爵祖于周,至东汉霸,别族支居琅琊及祁,皆为望姓。而太原者尤著,世世有子不绝。公即太原人也。其先旅于无棣,唐末屡徙,晋避地青社,遂家”。在青州,到鲁国太夫人生下王曾的时候,已数代为农,沦为贫寒之家。据此,王曾为名门之后,具有优秀的遗传基因不可忽视。
  四、勤奋好学
    据南宋施德操撰《北窗炙輠录》记载:“王沂公……在太学时,至贫。冬日止单衣,无棉背心,寒甚。则兄弟二人以背相抵,昼夜读书。”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历史在王曾身上充分证明了“勤奋好学、苦读成才”的真理。
    以上几点,或许是我们探索和认识三元状元王曾青少年时代才俊的探路石,进一步理解他大手笔写出惊世骇俗的“早梅”诗,发出“问和羹事”、“百花头上开”的呼声,绝非空穴来风。(房永江)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