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西医西药在青州的传播
西医西药在青州的传播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02-27 14:25:15      
内容摘要:西医西药在冲击中国几千年的祖传医药,逐渐成为人们防病治病主要措施的进程中,山东的青州是一重要传播基地。她是西医西药由西方到东方的孵化基地和二传手。是山东省医学教育的源头。清朝末年,西医西药由英、美...


西医西药在冲击中国几千年的祖传医药,逐渐成为人们防病治病主要措施的进程中,山东的青州是一重要传播基地。她是西医西药由西方到东方的孵化基地和二传手。是山东省医学教育的源头。
清朝末年,西医西药由英、美两国基督教传教士,作为传播基督教的诱饵从西方带来,先在青州开办医院,免费为居民施医舍药,借机吸引民众,宣传基督教教义。继而在这里开办医道学堂,吸引青年入学,发展基督教教徒,培养教徒骨干,扩大教会影响,壮大教会势力,孕育齐鲁大学,挺进济南,从而辐射整个山东……
 
西方医药落户青州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美、法等国,强迫清朝政府与其签订《天津条约》,进一步开放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将山东的登州(今蓬莱)等10个港口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在各口岸居住、建教堂、学校和医院,可自由进入内地传教、经商、办学、游历……随之,英、美、法等国的基督教组织,便派传教士随同经商者登陆中国领土,从事宗教活动。清咸丰九年(1859年),基督教英国浸礼会海外布道团派传教士在中国的烟台设立“华北浸礼会”,开始传教活动。清同治三年(1864年),北美基督教长老会,在山东登州设立教会机构,并希望迅速向内地发展。
  青州自大禹治水时定名以来就是中原大地与半岛海岸连接要地,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晋十六国时曾为南燕国国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皆为州、郡、府军政机构驻地,明初仍为山东行省省会所在地,青州城历来是齐鲁大地的名城重镇。清朝时青州的地位有所降低,但当时的青州府仍管辖益都、寿光、昌乐、博兴、乐安、高苑、临淄、蒙阴、沂水、莒州、日照、诸城、安丘等周围十三个县及安东卫,有着广阔的领域。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使青州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在山东境内有着广泛的历史影响。传教士自然选中了这一历史名城作为他们向整个山东渗透的基地。清同治三年(1864年),基督教英国浸礼会海外布道团传教士即来到青州,从事传教布道活动,但进展缓慢。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海外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屠杀,抢劫、蹂躏,使国人对进入中国内地的“洋人”,有着强烈的仇视、抵触、排斥情绪。当时青州人对这些外来的“洋人”,以及他们宣传的“洋玩意儿”,多采取躲闪、回避、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与洋人接触。后来,传教士们采取了两项措施消除中国人的抵触心理,设法接近和吸引青州民众:一是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当地人穿的长袍、马褂,戴上长长的假辫子,尽量把自己装扮成当地华人模样,以消除人们的异样眼光,便于与人接触。二是请求浸礼会总部派更多的传教士来青州,开办学堂、诊所、医院、育婴堂等福音机构,借民生事业赢得人们的好感,接受他们的宣传,加入他们的教会。
清光绪元年(1875年初),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由烟台来青州城,租赁公馆,传教、布道。连续两年的干旱,使青州境内河塘干涸,野无青草,灾民遍野,树皮草根被吃光,瘟疫流行。清光绪三年(1877年),李提摩太为换取青州百姓好感,扩大传教范围,向设在烟台、上海的基督教组织求助,用他们汇来的资金趁机设立粥场、孤儿收容院,发放救济款及治疗伤寒病的西药“奎宁丸”,免费供应粘粥,收容街头孤儿,无赏舍施西方医药,招引了大量民众。西医西药初现青州。
随着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士的增多,以西医西药铺路,在青州行医布道、开办学堂的洋人逐渐增加。陆续有怀恩光(J.S.Whitewerigt)、医学传教士赫伯特·迪克逊(Herbert Dixon)、索阿拜先生(Mr.sowrrby)和特纳先生(Mr.Tumer)、库寿龄(Samuel Couline)、卜道成(J.P.Bruce)、麦德哈斯特(Medhurst)、施密斯(Smyth)、哈门(Harmon)等传教士来到青州。他们游弋在青州城乡,传教、办学、行医。
清光绪八年(1882年),外科医生迪克逊在青州城里租赁房屋设立“教会施医所”。以传教为前提,行医、卖书,每星期两次免费发放药品,传播西医西药知识,宣传教义理念。
清光绪十年底(1885年初),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医学学士、理学硕士、哲学博士武成献(James Russell Watson)及夫人医学学士、传教士爱格妮丝(Agnes),受教会派遣到中国青州,利用自身的医术传播福音。接替迪克逊,在青州城里租赁房屋开设“施医所”。他穿上长袍马褂、戴上假辫子、瓜皮帽,免费为当地群众施医舍药,以此吸引民众。每逢青州城赶大集的日子,上街发放山道年、奎宁等药品,宣传西医知识,传播基督教教义。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武成献夫妇在青州西皇城街购置一套三进院落房舍,将其改造成一所小医院,称:“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院落中间是座两层小楼,楼下设药房、楼上设病房。武成献任院长及主治医生,麦德哈斯特(Medhurst)、史密斯(Symith)、爱格妮丝、兰尉光、孙思克任大夫。爱格妮丝以诊治女病人为主,一位当地牧师的女儿温女士为她当助手。药师贺明成管理药房。免费为群众诊病施药。医院经费靠教会拨款、病愈者捐款、达官贵人捐款、教徒捐献等。医院虽小,但,这是青州府乃至山东省境内的第一家医院,是西方医学扎根青州的开端。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靠中医、中药诊疗疾病,对西方医学知之甚少。当时在中国找不到懂西医的医师、护士、化验人员,致使这些医学学士、博士们既要诊治疾病,又要护理病人,医生护士两项工作一肩挑,时常顾此失彼。为解决医疗助手及护理人员缺乏的难题,武成献开始招收当地有文化的青年进医院,在接受基督教熏陶的同时,一边学习西医知识,一边从事助手、护理工作,培养医院所需的医护人员。这在青州,在整个山东,开创了培养西医医务人员的先河,成为山东省首家医学教育机构。虽然每年招收学员不多,但后来证实这是山东省医学教育的源头。
伴随就诊病人的日益增多,后来武成献又在医院旁边买下一地皮,把上面的几间房子推倒,建起了可容纳20人住院的小型妇科医院,增加了医疗设施。至此,施医院成为拥有药房、化验室、病床、以及可容百人待诊候诊室的正规医疗机构。每个星期接诊4天。患者进院,每人发一木制号码牌,先在候诊室听传教士讲经布道,下午开始按号码牌上的号码顺序诊治病人。
武成献在管理医院、诊治病人、培养助手的同时,还利用星期天到青州乡村或临朐、临淄、博山等传教点巡回布道、为患者诊治。在巡回中结识群众,传播教义,学习汉语,提高自己的汉话水平。随着行医传教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治疗的免费,治愈病人的增多,西医西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识,医院的名气日益扩大,前来就医的病人与日俱增。广饶、博兴、博山、临淄、周村、张店、章丘、寿光、临朐等周围县、区的许多群众,亦来青州施医院治病,门诊量达到年1万5千多人次,住院病人达二百五十多人次。这些病人连同他们的陪同人员都要在这里受到基督教的宣传、洗礼。
在实践中,传教士认识到医学传教活动是最有效的传教途径,它能迅速方便地接近和宣传民众,吸引群众入教。于是英浸礼会有了在青州建设更大医院和开办医学堂的工作计划。武成献在向英国基督教浸礼会的报告中写到:“我们的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减轻病人的疾苦和消除人们对外国人的偏见起到了极大作用。这是使人们信仰上帝的最直接的方法。进一步说,我们坚信我们的工作会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他呼吁英国浸礼会派遣更多的医务人员来中国青州。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山东半岛多灾多难。四月,雨雹交加,严重砸伤了正在抽穗扬花的小麦。五月初四,渤海湾7·5级地震,半岛内陆河水激荡,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六七月,大雨涟涟,伤害庄稼,黄河决口,冲毁房舍。大量黄泛区难民流往青州,伤寒、霍乱等瘟疫流行……多种灾害造成青州地区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百姓伤亡惨重。武成献邀请浸礼会传教士、医学博士巴德顺(Thomas Clarkson Paterson)来到中国青州。将灾区惨状及困苦的难民队伍拍成照片,拿到国外展示,谋求教会及好心人士捐款,拯救中国难民。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扩大教会影响,赢得民众好感,吸引更多群众入教,青州施医院的医学传教士史密斯,被派往60公里外的黄泛区邹平县开办施医所、传教点,行医布道。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巴德顺夫妇受教会的正式派遣回到青州,协助武成献用所得捐款,在施医院旁边扩建医院,增加设施。建成了616平方米办公楼1座,门诊、病房、药房、教室等平房105间,将原“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改称:“青州广德医院”,并在医院附设“青州医学堂”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学学医。武成献任院长及校长。医院病床增设至50多张、医生20人,看护14人。成为山东省当时最大的医院和医学堂。医疗设备有听诊器、注射器、x光机、显微镜、外科手术床,及外科、眼科常用医疗器械、消毒设备等。擅长治疗外科、妇科常见的外力创伤、断肢、破腹、急性腹痛、伤口溃烂、宫颈糜烂等症。能从事静脉注射、脓包切开、四肢截除、阑尾切除、电疗解痉等多项手术。开始收取病人部分药品、药棉、绷带等材料费用。所用药品,多由传教士从国外带来,或从烟台、青岛、上海、天津等通商港口城市购进。医院实行12小时工作制,每天早、晚7时,全体工作人员及医学堂学生集中站立在医院候诊大厅,诵读圣经、听院长训话,而后安排工作、实习任务。下班人员,不准出医院大门,统一就餐后,在医院监督下回寝室睡觉。上班人员,不准会见客人,不准离开岗位,不准闲谈聊天,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护理人员不准坐立、不准倚靠固定物,不准慢腾腾走路,走路不准出声,不准恋爱、结婚……免费食宿。学生实习期间不发工资,每月只发1块银元用于购买个人卫生用品。毕业正式顶岗上班后每月发30块大洋……
这年,清政府直隶总督兼通商大臣李鸿章来青州视察时,会见了武成献,对青州的教会医院及医学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及鼓励,并希望浸礼会多派些医务工作者来中国。
  青州医学堂,每年在山东省范围内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男女青年入学,尤为欢迎基督教教徒家庭子女。学制4年。部分非教徒家庭的入学学生,经过四年的圣经洗礼,毕业时一般都成为教徒。1892年医学堂招收新生12人,另加武成献的助手,组成一个15人的教学班。生理卫生课由波特博士、潘家川讲授,化学课由库寿龄牧师讲授,药物学由史密斯担任,解剖学由布朗博士和武成献夫人讲授,治疗学由武成献及夫人讲授……学生除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外,还要参加神学院的部分圣经课学习。因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既培养造就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又要这些人忠实于基督教。毕业生除广德医院留用外,可到其他教会医院任职。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广德医院扩建,新增诊察室、手术室、药物试验室、病房等,病床增至百余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巴德顺被派往邹平传教点扩建施医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义和团运动暴发,青州民团冲进医院,拆坏建筑,毁坏器械、药物,赶走外国人。七月,山东巡抚调军队移防青州,镇压义和团。次年,义和团被镇压,武成献重返青州,修复医院,维修设施,重新开业。
 
孕育齐鲁大学
 
义和团运动对外国教会的冲击,促进了英、美等国在中国教会的团结、联合。当时在山东的基督教英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势力最大,在多地开办教堂、学校、诊所。仅在青州就办有青州神学院、广德书院、青州医学堂、崇实中学、崇实小学、培真书院、崇道书院、守善中学等,从小学到大学14所教会学校。这两家教会有意将在山东所办的学校合并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团体。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六月,英国浸礼会和美国长老会在青州举行联席会议,商讨两国教会在山东联合举办高等教育事宜,通过了《联合举办山东新教大学的决议》,形成《联合教育工作基础》的文件。联合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决定将当时的青州培真书院、广德书院、登州的文汇馆等,合并成规模较大的两所学院,即潍县文理学院、青州共和神道学堂,同时建立一所医学院,培养忠实于基督教的医生。两家教会各出3名董事,成立了大学董事会,负责管理大学。武成献是董事之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大学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在创办医学院问题上,董事会采纳了武成献的建议:将基督教英国浸礼会在中国开办的青州医学堂、在邹平的复育医院护士学校、沂州的教会医院医校与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在济南开办的华美医院附属医校合并,组成“山东共和医道学堂”,学制四年,在济南征地建校。校舍建成之前,分别设青州、济南、邹平、沂州(临沂)4个教学点。学生先在青州入学,一年内学完相关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轮流转往济南、邹平、沂州(临沂)教学点。学完计划内课程后,返回青州毕业。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青州医学堂与华美医院附属医校共同组成“山东共和医道学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青州广德书院、青州培真书院与登州文汇馆合并,成立了“潍县文理学院(Wei Hsien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亦称“广文学堂”;数处神学班合并于青州,建立“青州共和神道学堂(Tsingchow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这三所学院组成了“山东新教大学(Shand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
1904年,山东共和医道学堂开学,首先将青州、济南、沂州、邹平4家医院附设医学堂原有的学生,认定为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既有学生,全部合并于济南授课。同时招收13名新生,在青州开学。其中,英国浸礼会信徒6名,美国长老会信徒7名。这届学生在青州学习了3个学期,每学期5个月。开设的课程有:初等物理、初等化学、应用化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物学、治疗学、骨科学等。学生上专业课的同时,要轮流到病房、手术室实习,到厨房帮厨,要接受系统的神学教育。学生完成各个教学点的学习任务后,于1908年回到青州考试毕业时,仅剩11人(原13人中,1人死亡、1人辍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1月,山东新教大学改称“山东基督教大学”。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清宣统三(1911)年四月,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校舍在济南趵突泉南建成,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竣工典礼,并捐献白银千两。青州等4个教学点的学生共同迁往济南新校。
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大学改称“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并入其中,成为齐鲁大学的医学院;青州共和神道学堂成为齐鲁大学神学院;青州广德书院、青州培真书院和登州学院合并而成的潍县文理学院,成为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当年英、美两国教会在青州议定的联合办学顺利完成。
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从齐鲁大学分离出来,成为“山东医学院”。1985年4月改称“山东医科大学”。现为“山东大学西校区”。当初基督教为促进教会事业发展在青州开办的医学教育,在客观上为西医西药在山东、在中国传播、发展,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当年的青州医学堂,成了山东新医学教育的源头,当年的青州施医院,可称为西方医学在山东扩散的孵化基地。
 
西医西药的普及
 
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迁往济南后,青州广德医院规模继续扩大,新建医院用房,增加医疗设备。并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继续举办护理教育,将原先附设的“青州医学堂”,更名为“青州广德医院护士学校”,继续招生,培养护理人员。为培养高质量的全职护士,护校邀请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毕业的年轻基督教徒劳根(Margaret Faiconer)小姐,到学校从事护理教学。她首先从青州女子中学的基督教徒中,动员部分学生转到护士学校,按照英国教材学习护理课程,边学理论,边实践,严格要求,认真操作。以后陆续在山东境内招收有文化基础的青年入学。学校。历经晚清的风雨,民国的动荡,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新中国的灿烂阳光后,今天已发展壮大成为潍坊市卫生职业学院。先后培养出了五万多名医生、护士、药剂人员。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山东各地医院的护理骨干,业务精英,卫生界领导。1937年入学的孙祯兰,1941年毕业后成了南京中央第二医院的优秀护士。1941年入校的田承芳,毕业后先任济南齐鲁医院护士,后任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徐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1942年来校任校长的赵爱梅、及她的学生闵丽华,先后担任中华护士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刘美兰、于兰贞、梁云爱、马安宁、解维俊、田海鹰等众多毕业学生,后来成为国家三级以上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省市名护、医学教授、医学院院长、医院院长、县、市领导、国际知名药学专家等,为普及和发展国家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02年英、美两国在青州的联席会议召开,有效地加快了西方医药在山东的发展。1903年北美长老会重建了“潍县(今潍坊)乐道院”,将原先的诊所扩建为医院;青州广德医院除巩固了以前建立的传教点、施医所外,又在周村、张店、博山、临淄、广饶、北镇(今滨州)等地,新设立了多处诊所,由广德医院派人坐诊;在黄县开办了“怀麟医院”。此后几年,传教士陆续在平度复办了“怀阿医院”;在青岛开办了“福柏医院”;在掖县开办“梅铁医院”;在诸城、高密开设了“瑞华医院”、“若瑟医院”;在安丘县城南关开设了“五洲医院”,在西关开设了“福德医院”,在白石岭开设了“西医诊所”,在凌河街开办了西医药房;在潍县城开办了“济坤药房”、“复生药房”、“惠东大药房”、“亚东药房”经营西药;在临朐北关开设了“福音药房”、“新新药房”,在辛寨镇开设了“惠临药房”;在昌乐县城开办了“德生医院”。十年间全省主要教会医院、诊所发展到三十多处,药房不计其数。
  清宣统二年(1910年)前后,辽宁省南部及山东北部沿渤海地带,鼠疫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沿海地区仅1910年12月,就因鼠疫死亡43942人。青州广德医院院长武成献等西医人员,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疫情扑灭活动,用3个月时间控制了疫情,挽救了众多生命,再次显示了西医西药的威力。既而,疫情扑救团扩大力量奔赴辽宁疫区,扑灭疫情。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人不忘这些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外国医生,民国政府向武成献等扑役团成员颁发奖章,表彰其贡献。鉴于组团救助的良好效果,1916年基督教徒王宣宸、孙慈涵等人联合外国传教士,在潍县组建了山东最早的红十字会,并迅速向周围地区延伸。诸城、临朐、高密、昌邑、益都等县,很快建起了红十字分会,壮大了西医西药在抢救重大、突发事故的作用,扩大了西医西药影响。
1920年后,潍县惠东大药房先后从日本等国购进多台大型制药设备,雇佣近百人,开设“惠东制药厂”,生产阿斯匹林、麦精鱼肝油、胃肠灵、目特灵、硼酸眼药水等八十余种西药。产品除供应山东各地医院、药房外,还通过设在青岛、济南、西安、兰州、郑州等地的分号,向全国输送,成为名噪一时的制药大厂。1930年前后,“德华”、“济东”、“广生”等西药房在青州城相继开业。德华药房在经营药品、卫生材料、化学用品、医疗器械的同时,聘请医师现场诊治病症,注射针剂。济东药房除经营欧美生产的多种西药外,也聘请坐堂西医先生为患者诊治疾病。马一民开设的“马一民医院”,在聘请西医、使用西药、施展西术的同时,还聘请律师姜桐为其常年法律顾问,保障其合法经营。1935年,西医尹石符在青州城里开设诊所,同时兼任“师范学校”生理课教师。至1938年,山东半岛上的西医诊所、药房已达千余家。益都县有西医医师百余人,其中广德医院28人。全县主要集镇大都设立了西药房,时称“洋药房”。有些原先的中药房,也逐步兼营西方药品。1948年8月,益都县新建中西医结合的“建民医院”,后改为“益都县人民医院”。山东半岛各县也相继建立公办医院,西医西药的推广应用范围更加扩大。在推广新法接生、传染病防治、地方病普查、防御细菌战、抢救外科急、重、大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在益都县工商联统一组织下,成立了中西药同业会。1956年,全县22家中西药店实行公私合营,成立国新药店,隶属县卫生局领导。全县各区、乡相继建立了卫生所、卫生院。西医西药得到广泛运用,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改善医疗条件、普及医疗科学、延长患者生命等,起到了中医中药无法替代的作用。
 
教会医院的中国化
 
192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广德医院第二任院长巴德顺退休回国。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山东临淄人、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苑连芳(字:珠泉、竹泉),从北京来青州广德医院任院长。广德医院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医院大门、围墙、增加了设施,使医院更加完善、规范。
1935年,广德医院护士学校成为中华护士学会会员单位,毕业学生经全国统一组织的会考合格后,国家承认学历,可在全国各地各类医院就业。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1935年,针对当时麻风病流行,无有效治疗措施,病人痛苦,家属无奈,社会厌烦状况,基督教会倡议,工商界捐款,县政府买地,广德医院设计,在青州城南建立了“广德医院附设麻风病疗养院”,用西医西药遏制麻风病的传播。当年收治益都、临朐、临淄等地流浪在社会上的45名麻风病患者。最多时开设病床150张。由广德医院派人免费诊治。有效减轻了患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
1936年,院长苑连芳受教会派遣,去陕西西安创办医院。山东广饶县人、基督教徒景以惠(字:郑卿)、齐鲁大学医学院教师,任青州广德医院院长。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头脑灵活,处事周全。在日本军队侵占青州,广德医院被迫改为日伪“新民医院”的局势下,他充分利用教会医院慈善机构的招牌,巧妙与日本人周旋,保护了医院设施与人员的安全。在全省其他教会医院、护校停办,英、美两国传教士被日军集中关押的情况下,青州的医院及护校照常开办。外地病人及停办护校的学生,纷纷转来青州医院求医、求学,有效的延续了西医西药在山东的传播,为社会保护和增加了众多医务人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德医院恢复了原来名称,为抢救战争中的伤病员,作出了积极贡献。1946年国共两党战争激化,广德医院部分医务人员随共产党领导的华东军区撤离青州,加入到华东军区卫生部所属医院。1948年随军南下,汇入渡江战役洪流。
1949年7月,昌潍专署接管广德医院,改称“山东省立医院益都分院”。从此,这座一直由基督教创办及管理的医疗机构,纳入人民政府管理的医疗机构序列。医院名称几经更改后,成为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今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仍是鲁中地带医疗、急救、保健中心。  (李俊三  张红英)
 
资料来源:李俊三自2004年始主持编写了《益都卫生学校志》、《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志》等多部志书。查阅了大量《基督教浸礼会年度报告》、《英国浸礼会在山东益都》、《潍坊市卫生志》、《青州市志》、《青州医药志》等有关资料。访问了当时健在的广德医院中国院长家属、1942任广德医院护士学校校长,1937、1941、1942年进入护校的学生、任职护士。将有关资料寄往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并与2009年9月派人来青州考察了当年浸礼会的建筑、遗迹,为校史、院史颁发了确认证书,为医院创始人武成献铜像揭幕,到济南山东大学西校区(原山东医科大学)为武成献墓献花。
 


由广德医院演变发展而来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现在仍是周围县市医疗、急救、保健中心。天天车马盈门,宛若闹市,继续发挥着骨干医院作用。     林庆民摄



第一位将西药引到青州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初到山东时的神态
 


浸礼会传教士坐独轮车前往乡村传播教义,发放西药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医学学士、青州广德医院、医学堂创始人、院长、校长武成献。1885年来山东青州,1937年3月15日卒于济南,享年82岁。遗体安葬于齐鲁大学医学院(今山东大学西校区)内。





圣诞节时的青州施医院扎松门、挂贺词、张灯结彩,并组织学员、教徒、家属诵读圣经,集体祈祷\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医学博士青州广德医院创始人之一,医院第二任院长巴德顺。1888年到青州,1927年退休回英国。1949年4月20去世。





青州广德医院病房、手术室照片



1892年建成,至今仍在使用的青州广德医院办公楼



1902年英国浸礼会和北美长老会出席青州联席会议人员



武成献及2名华人教师与山东共和医道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1911年4月在济南趵突泉南建成的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



1911年4月17日,山东巡抚孙宝琦等政府大员出席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竣工典礼



1917年9月,齐鲁大学建成后英、美两国基督教传教士高兴地合影留念



英国浸礼会女传教护士劳根。1884年生于英国。1908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院。1909年来到中国青州医学堂任教师。是第一位来山东省的传教护士。1915年在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开设护理培训学院并任院长。1940年退休回国,1962年去世。



青州广德医院第三任院长苑连芳。青州府临淄人,1886年生,1921年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军医处长。北伐战争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任职。1927年调任青州广德医院院长。1936年去山西泾阳。1976年在山西省去世。



青州广德医院大门及药房



青州广德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及建筑



1941年青州广德医院附设护校毕业生孙祯兰,参加中华护士学会全国统一会考证书



1935年建立的青州广德医院附属麻风病疗养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留校教师、基督教徒、青州广德医院第四任院长景以惠



青州广德医院附设护士学校1937级毕业生合影(1941年7月毕业)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