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欧阳修知青州
欧阳修知青州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06-18 17:08:21      
内容摘要: 青州三贤祠里恭祭着宋代的三位青州知州,中为范仲淹,左为富弼,右侧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


  青州三贤祠里恭祭着宋代的三位青州知州,中为范仲淹,左为富弼,右侧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官至参知政事。他于宋神宗熙宁元年至三年(1068—1070)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欧阳修知青州期间,为青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所以,虽然经过了900多年的历史沧桑,但青州人民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他。本文难及欧阳公的全面政绩和文学史学成就,旨在论述欧阳公知青州期间的所作所为及其思想。


三贤祠里的欧阳公铜像
 
“宽简”为政
 
  欧阳修刚直不阿,主持公道,敢于直谏,故三次被贬出京师,做地方官。《宋史》写他:“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据旧志记载:欧阳修到青州三五日,事已“十减五六”;一两月后,“官府如僧舍”;两年之后,青州便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局面。他在《青州书事》诗中曾这样描述:“清明风日家家柳”,“年丰千里无夜警”。旧志所书并非过誉,欧阳修“宽简而不扰”的为政方针,确确实实给青州人民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者,何也?”他说:“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事岢急;简者,不为繁碎耳。”欧阳修的这段话道出了“宽简”为政的真谛。“宽简”在于不岢急,不繁碎,旨在便民。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多次述及“宽简”施政而政事不弛的情形:“某到官,忽已两月……但老病益衰。民间兴利趋公,事且百端,昏然而不能省。若常时公事则绝简,过客亦稀。”他还曾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才能否,设施何如,但民称便,便是良吏。”欧阳修言行一致,他就是这样的良吏。他为政宽简,但对老百姓的事却勤劳而不省,故而深得州民的爱戴。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诸路散青苗钱。所谓“青苗钱”,本名“常平钱”,即在青黄不接之际,由官府贷款予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收,纳息二分。当年曾热情支持“庆历新政”的欧阳修,这时,上书极力主张:“除去二分之息,但令只纳元数本钱,如此,始是不取利矣。”这年麦收季节,青州一带大雨为患,眼看“历四时而后实”的小麦,因“数日之雨而坏之”。欧阳修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写下了《青州求晴祭文》。文中写道:“今,在田者垂穗而蔽野;在场者其积而如坻。民彷徨而视之,穗者不得施其手,积者不得入于廪,使皆化为羽翼而飞扬之,岂不可惜也哉!”由于灾情严重,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连写两道札子,一面奏请“本处灾民无立业者,并免青苗钱本息”,一面“擅行止散之”,遂获罪于当朝。他又写了《谢擅止散青苗钱放罪表》,表中写道:“臣方久苦于昏衰,初莫详其利害;既已大喧于物议,始知不便于人情。亦尝略陈众弊……虽具奏陈,乃先擅止。据兹专辄,合被谴呵。”后来,欧阳修虽然得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宽恕,但是当朝对他不满日甚,所以他求归日切。
  欧阳修历守数郡,之所以都是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欧阳修具有“民本”思想,出于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在京时,他曾代皇帝写过不少诏敕。其一写道:“望尔良吏,自今在官,有能兴水利、辟良田、课农桑、增户口,凡有利农而弗扰者,有司具为赏格”,否则,“亦行降黜”。这种“务农节用”的民本思想,在他的一些诗歌中亦有所反映。例如,《食糟民》诗就揭露了官吏征用农民的粮食酿酒,使农民过着“釜无糜粥度冬春”的饥饿生活,不得不“还来就官买糟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二是他具有政治的敏感性,预感到了社会的潜在矛盾。北宋后期,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都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于这一社会现实,欧阳修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主张除旧弊,实行“宽简”政治,以和缓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他的这一思想,在熙宁二年夏写给朋友的信中亦有表露,他说:“虽不有于成功,出入勤劳,实未忘于国忧。”可见,欧阳修晚年知青州时,“宽简”为政,便于百姓,勤劳兴利,心怀国忧,这也是他一贯思想行为的基本点。

“优游”情深
 
  欧阳修屡遭贬谪,又年老多病,他已厌恶官场,不愿为官,故而几上“札子”,辞知青州。但是朝廷不允,下诏催他赴任。诏书说:“敕修:海岱名都,太公旧履,镇抚一路,朕难其材。卿实元勋,以忠许国,谓当亟往,卧以治之。冀能优游,宁此东土。”欧阳修无奈,奉诏于熙宁元年(1068)夏历十月二十七日到青州任上。其间,他利用听政之暇,优游青州山水,触景生情,即兴而发,写下了不少讴歌青州山川风物的诗文,表现了他安然高雅的精神情怀,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选介欧阳修在青州留下的部分诗文,以明文义。
  欧阳修知青州时已年过花甲,又患糖尿病,所以有时他在州衙内的“山斋”中将养身体。有一次,他兴之所至,写下了《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垄已深鸠唤雨。
正是山斋睡足时,不觉花间日亭午。

经春老病不出门,坐看群芳烂如雪。
正当年少惜花时,日日春风吹石裂。

  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山斋,唐建,在旧府治中。”熙宁三年(1070)五月十五日,欧阳修有《题青州山斋》文,写道:“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始得山斋晏息,因谓不意平生想见而不得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夫前人为其开端,而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称其怀,岂人才有限而不可强。吾将老矣,文思之衰也,兹为终身之恨尔。熙宁庚戌仲夏望日题。”可见,这位当年自称其作品多在“马上、枕上、厕上”写就的大文学家,如今已深感自己才赋已衰退了。虽如此说,但他还是用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群芳烂漫、蜂蝶翩舞、麦苗青葱、鸠鸟鸣叫的春景图,从而表现了诗人“宽简”为政、闲适悠然的心境和对美好春光的赞颂之情。
  他的这一心境,在其《留题南楼》两首绝句中也有充分的展现: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面孱颜。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
公退留宾夸美酒,睡余倚枕看山横。
  南楼,嘉靖《青州府志》记载:“宋建,无考。”在这里,需对“南楼”少作辨析。其一,欧阳修“公退留宾夸美酒”之“南楼”,非明清间“南楼夜雨”之“南楼”。“夜雨”之南门即“阜财门”城楼(阜财楼),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再者,诗中“孱颜”二字,本《欧阳文忠公全集》和《四库全书》。《辞源》对“孱颜”的注释,其中一义注为:“高峻貌,同巉岩……唐代李华《含元殿赋》:‘峥嵘孱颜,下视南山’。”有的注本书为“潺湲”,与诗的原意不符。今天,我们虽然很难考究“宋建”南楼的具体情形,但从以上两首绝句所描摹的情景如在我们的面前:欧阳修于公事之余,在南楼宴饮宾客,一面欣赏着青州的山光水色,一面谈笑风生,充满着对青州山色的赞美之情。
  政事之余,欧阳修有时在南楼宴饮宾客,有时又登高远望,感怀而有作。《表海亭》就是这样吟成的一首七律:
望海高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苦寒冰合双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村醪犹可慰愁颜。
颖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表海亭,又名表海楼、望海楼,取《左传》“世胙太公,以表东海”而名,旧址在万年桥北。明嘉靖《青州府志》载:“不知创自何代,圮废已久,惟存古台。”《表海亭》诗,书写了欧阳修在冬日登上表海高亭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他厌恶官场、思归颍州、“安得柴车自驾还”的心境。
  有时欧阳修公事之余,还宴游于府城之外,自得其乐,《游石子涧》就是一首游乐之作。

游石子涧(富相公创亭)
嶻嶭高亭石涧隈,偶携佳宾共徘徊。
席间风起闻天籁,雨后山光入酒杯。
泉落断崖临壑响,花藏深崦过春开。
麏麚鹿禽莫惊顾,太守不将车骑来。
  石子涧上原有一瀑布,名“石涧冰帘”,为益都古八景之一。欧阳修在《游石子涧》题后自注“富相公创亭”。富相公,即富弼,于庆历七年(1047)至皇祐二年底(1050)知青州,曾在石子涧侧建亭祈雨,世称富公亭。欧阳修知青州间,曾携同宾客幕僚游览石子涧,登临富公亭,饮酒观瀑。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适逢雨来,别生情趣。诗的尾联“麏麚禽鸟莫惊顾,太守不将车骑来”,是“宽简而不扰”、与民同乐的形象写照。可以说,这首诗又描绘了一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亭”图。
  再看七律《水磨亭子》:
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
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鸣。
载酒未妨佳客醉,凭轩仍见老牛耕。
使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据旧志记载:水磨亭子“在府治东壕上”。这首诗是写欧阳修养病于山斋,日久未出,而在夏初的一天,来到城东,登上水磨亭子时的所见所感。新荷出水,双鹭翻飞,乔木成荫,百莺鸣啭,水声潺潺,老农耕作,好一派恬静优美的自然画图。欧阳修与“佳客”饮酒谈笑,自有林泉之乐,心情何等恬淡适然。
  再看七律《残腊》(腊,又作雪):
腊雪初销上古台,桑郊向日彩旗开。
山横南陌城中见,春逐东风海上来。
老去每惊新岁换,病多能使壮心摧。
自觉空有东阳瘦,览物渐无八咏才。
  在残冬将去初春即来之际,欧阳修登上古台,看到郊外彩旗飘摆,南陌三山横陈的景象,感到自己年老多病,便自然想起了南齐东阳郡(南朝陈时改为金华郡)太守沈约的事来。《梁书·沈约传》写沈约曾给徐勉书云:“……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卒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此后便以“沈腰”作为身体瘦弱的代称。沈约有登台望秋月诗八首,称“八咏”诗。欧阳修在诗中一方面感叹自己年老体弱,多病才衰,一方面又透露着冬将去春即来的微微生机和隐约的愉悦。
  总之,欧阳修知青州期间,优游山水,与民同欢,自谓“难得之乐”。熙宁二年(1069),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也表露了这种心境:“至于幅巾闾巷,以从先生长者之游,此实无穷难得之乐尔”,“岁物丰盛,盗讼稀简,粗足偷安。冬春之交,得遂西首,获亲长者之游,不胜至乐”。优游山水,每有会意,便咏以为诗,书之成文,抒发诗人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赞颂之情。欧阳修知青州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这些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所不能比拟的!
思归颍州
 
  欧阳修思归颍州(今安徽阜阳)之念是由来已久的。在皇祐元年(1049)他被贬知颍州时,就被颍州的山川景物所吸引,“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第二年,他就“约梅圣俞买田于颍”。知青州时,他又派人到颍州建造了住宅,归颍之心更加迫切。他的这种“思颍”心境,在其诗歌和有关“札子”及“表”中多有流露。
  欧阳修于熙宁元年(1068)赴青州途中,曾吟《晓发齐州道中二首》,其二是:“岁晚劳征役,三齐旧富闲。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轩冕非吾志,风霜犯客颜。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在赴任路上,他还做着非止一日的“思颍”梦呢。他在青州所写的诗更有不少是“思颍”之作。如“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表海亭》);“君恩天地不违物,归去行歌颖水傍”(《青州书事》);“自怜思颖意,无疑旅人愁”(《谒庙马上有感》);“轩冕从来为外物,山川信美独思归”(《岁晚书事》);“颍上先生招不起,沂州太守已归来”(《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惟惭未报君恩了,昨日卢公衣锦还”(《春晴书事》));“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裘场看山》)……
  诗这样,其文亦如此。他在《知青州谢上表》中这样写道:“伏念臣学非通敏,材实空疏……国恩未报,而身已先衰。仕途可畏,而命亦多蹇。顷缘灾疾,遂决退休……惟孤拙之无堪,蹈艰危而已甚。世之所荣者,臣之所惧;人之为宠者,臣之为忧……”欧阳修对仕途已心灰意冷。熙宁三年(1070)四月,朝廷又诏判太原府,他坚辞不受,即呈“札子”:“臣本出书生,老于文字,赋才非敏,以学自愚,故历官以来,多触罪辜,屡罹忧患,盖以不通时务,不习人情……宜必辞者三:义所不安,一也;精力已衰,二也;用非所学三也。”可见他不愿为官、乞归林下的决心。就在这时,欧阳修写下了悼念父母的有名祭文——《泷冈阡表》,用青州青石制成丈余的石碑,派人运回江西老家,安置于父母墓前。人们经常引用的“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的名句,就出于此祭文中。
  另外,欧阳修在熙宁三年(1070)九月七日所辑成的《续思颍诗序》(治平四年即1067年,曾有《思颍诗后序》)中,就追述了他思颍诗的写作情形:“余自南都至在中书所作十有三篇为思颍诗,以刻于石。今又得在亳及青十有七篇以附之。盖自南都至在中书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以见余之年益加老,病益加衰,其日渐短,其心渐迫”。
  从以上事实看出,欧阳修思归颍州之心不仅由来已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心渐迫”。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三:(一)“义所难安”。“义”者,其一,义为“礼仪,容止”。上已论及,欧阳修对于北宋后期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于庆历三年(1043)曾协助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企图整顿吏治,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等。但是,由于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新政”很快就失败了,他与范仲淹等皆被贬为地方官。他清除时弊、改革政治的主张不能实现,空尸官位徒食俸禄而又心惭,故而容止难安。因此,他去官退休、回归林下思想的产生便是很自然的了。(二)仕途坎坷。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因而欧阳修先后三次被贬出京师。第一次,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因直谏遭贬,时为谏官的高若讷不仅不为范辩白,反而对范竭力诋毁。欧阳修不顾“戒百官越职言事”的诏令,连夜写出《与高司谏书》,斥骂高“不知天下有羞耻事”,因而遭贬。第二次,“庆历新政”失败后,敌对派指责范仲淹、富弼等人为“朋党”,欧阳修写《朋党论》予以驳斥。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甥女犯法,敌对派借机把他牵连入狱。后虽查明纯系冤案,但还是把他贬知滁州。第三次,治平四年(1067),明英宗去世,因他在丧服里穿了件紫袄而被贬知亳州。几遭诬陷,几经贬谪,“世之所荣者,臣之所惧;人之为宠者,臣以为忧”。所以他对仕途已冷,决计退居林下,也是很自然的了。(三)“精力已衰”。他到老年,身体多病,难以自支,“髀肉已消嗟病骨”(《表海亭》);“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岁暮书事》)。他在熙宁二年(1069)冬,上过几道乞退的“札子”,第二“札子”写道:“旧患眼目,已十余年,又苦渴淋,亦五六岁,年日加老,病日加深,睛瞳气晕,浸蚀几尽,脚膝瘦细,行步艰难,自入今岁以来,心神更加昏耗,事多健忘,动辄差失……理宜量力知止,早自退休”。此乃实情。欧阳修于熙宁三年(1079)九月调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熙宁四年六月致仕颖州,第二年闰七月就与世长辞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欧阳修惠政于民,所以“既去,民思”之,并建祠以祀。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欧阳公祠,旧在石子涧北,“明末,欧、富二祠并圮,乃移建于范公祠左右,曰三贤祠”。由此可见,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张景孔)


欧洲阳公纪念祠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