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山东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400余尊北魏至北宋时期的窖藏佛教造像。这批造像以其数量之多,历时之久,种类之全,雕刻技艺之精湛,贴金彩绘保存之完好,先后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二十世纪全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古代雕刻艺术”、“中华灿烂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龙兴寺造像中的35%为北魏、东魏时期雕造,约有140余件,数量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这一时期龙兴寺造像数量的激增,与多灾多难的青州民众于寺内积极进行造像活动密切相关。
经过统计得知,龙兴寺北魏、东魏造像题记共有六条:
一、韩小华造像题记
“永安二年(529年)二月四日,清信女韩小华敬造弥勒像一躯,为亡夫乐丑儿与亡息祐兴、迴奴等,后己身并息阿虎,愿使过度恶世后,生生尊贵,世世侍佛。”
二、贾淑姿造像题记
“大魏永安三年(530年)庚戍,五月乙亥朔,十三日丁亥,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青州大中正崔和妻贾淑姿倾竭贿玑,敬造石像一躯。原永绝女刑,为佛弟子、居家眷属并及六道,长辞苦海,同获长乐。”
三、北魏风格造像残题记
“……月……士佛……造释迦……直生西方……地悟无生……眷大小见世……惚边地含生。”
四、惠照造像题记
“维大魏太昌元年(532年)九月八日,比丘尼惠照为亡父母并及亡妹何妃敬造弥勒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亡者直生西方无量寿国。现存眷属,常与善俱,自愿己身,生生世世,常作净行,沙门一切众生,咸同斯庆。”
五、邢长振造像题记
“大魏天平三年(536年)岁次丙辰,三月壬寅朔,十六日丁巳,清信士佛弟子邢长振仰为二亡姊尼敬造释迦像一躯。愿令亡姊尼托生西方净佛境界,又愿师徒、眷属、七世父母、现在居家,内外大小,普及诸含识,一切众生,咸同斯福。”
六、智明造像题记
“大魏天平三年(536年)六月三日,张河间寺尼智明为亡父母、亡兄弟、亡姐敬造尊像一区,愿令亡者托生净土,见在蒙福,又为一切咸同斯庆。郭达、郭胡侍佛时。”
这六条造像题记中的北魏永安二年韩小华题记和永安三年贾淑姿题记值得引起特别关注,它们一提到“恶世”,一言及“苦海”,相互间恰好印证了同一悲惨社会现实状况。因而,不可将其视作造像发愿的一般俗套用语,这应是当时龙兴寺所处的青州地区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启示出青州民众正处于极度痛苦的深渊之中。
征诸史籍可知,自五世纪末(499年)迄于东魏天平(534—537年)年间的数十年内,青州地区民众一直饱受着天灾人祸之苦,水灾、地震、饥荒、虫害和战乱接二连三,频发不断,造成了民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其中作为天灾类的影响相对较大的水灾、地震、饥荒和虫害在《魏书·灵征志》与《世宗纪》中即有以下多条记载:
一、水灾:
(1)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六月,“青、齐……八州大水。”
(2)景明元年(500年)七月,“青、齐……大水,平隰一丈五尺,居民全者十四五。”
二、地震:
(1)永平元年(508年)九月,“青州地震,殷殷有声。”
(2)永平二年(509年)正月,“青州地震。”
三、饥荒:
(1)永平四年(511年)二月,“青、齐、徐、兖四州民肌甚,遣使赈恤。”
(2)延昌二年(513年)六月,“青州民饥,诏使者开仓赈恤。”
(3)延昌三年(514年)四月,“青州民饥……,开仓赈恤。”
四、虫害:
(1)永平五年(512年)八月,“青、齐、光三州虸蚄害稼,三分食二。”
(2)熙平元年(516年)六月,“青、齐、光、南青四州虸蚄害稼。”
天灾过后是人祸。宿白先生在《文物》1999年第10期《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青州城与龙兴寺之三》一文中指出:“魏末以还,北中国战乱相寻,青齐一隅亦远非宁土。”先生所言甚是。北魏、东魏之交,青州治所东阳城兵来将往,刀光剑影,上演了一幕幕战乱惨剧,这主要有以下三事:
其一、据《魏书·孝庄纪》载:建义元年(528年)六月,“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间邢杲,率河北流民十余万户反于青州之北海,自署汉王,年号天统。”这次著名的流民大起义,使青州地区沦为起义军与官兵撕杀的主战场,起义军一度攻入东阳城“郭”内。
其二、据《魏书·前废帝广陵王传》载:普泰元年(531年)二月,“镇远将军清河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众十余万人围东阳”。五月,“尔朱仲远使其都督魏僧勖等讨崔祖螭于东阳,擒斩之。”这次东阳城被围达百余日之久。
其三、据《魏书·出帝平阳王传》载:永熙三年(534年)十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行青州事侯渊克东阳,斩刺史东莱王贵平,传首京师。”
上述史实表明,北魏、东魏之际的青州,天灾、战乱踵至,确使广大民众处于悲惨的“恶世”、“苦海”之中。此即当时龙兴寺造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些天灾人祸,特别是三次战乱,无疑要给青州民众直接造成大量伤亡。关于这一认识,从龙兴寺造像题记中造像主几乎都是发愿为死者造像便可得到证明。如:韩小华为“亡夫”、“亡息”造像;惠照为“亡父母”、“亡妹”造像;邢长振为“二亡姊尼”造像;智明为“亡父母、亡兄弟、亡姐”造像。其中惠照、智明应是在全家死绝后,孤身一人出家造像。值得注意的是,从时间上看,这些造像活动都发生在每一次战乱的次年或后年,战乱与造像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这表明伴随着每次战乱而来的确是青州民众的大量死亡。
生活在悲惨世界里的青州民众在目不暇接的天灾人祸中,呼天抢地,哀苦无告,深感于现世的苦难和人生的无常。此时宣扬人生即是苦海,寄希望于来世的佛教,恰好迎合了人们思想上的这一特殊需要。于是青州民众纷纷在龙兴寺内出资造像,以此作为精神寄托。这样龙兴寺佛教造像活动在天灾频仍、动荡不宁的时代里,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蓬勃发展起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发生,成为生活在痛苦深渊里的青州民众在龙兴寺内进行大规模造像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