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郦道元与青州
郦道元与青州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09-18 09:19:03      
内容摘要:郦道元祖籍、生年考 郦道元(公元470年—公元527年10月),字善长,父范,祖父嵩,曾祖父绍。相传是汉刘邦手下大将郦商后裔。祖籍(范阳)涿鹿(见魏收《魏书》与李延寿《北史》),本籍青州东阳城。由于魏收一时粗心...


郦道元祖籍、生年考
 
  郦道元(公元470年—公元527年10月),字善长,父范,祖父嵩,曾祖父绍。相传是汉刘邦手下大将郦商后裔。祖籍(范阳)涿鹿(见魏收《魏书》与李延寿《北史》),本籍青州东阳城。由于魏收一时粗心大意,在《魏书》一书中将父郦范祖籍记为涿鹿,却把儿子郦道元的祖籍记为范阳(涿县,即涿州),涿鹿与范阳郡在历史上从未有隶属关系。涿鹿在张家口附近,涿县在北京南侧,两地相距几百里,一时疏忽,给后人造成了混乱。两者必有一误,孰是孰非?笔者采用其父郦范之籍贯涿鹿。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自己是“余生长东齐”。古文无标点,若加标点,则是“余生、长东齐”。生,出生也;长,成长也。很明白,这是说自己出生、成长都在东齐,东齐即青州。古代,生和长是单音词,代表不同的概念。后来演变为双音词“生长”,它与古代的单音词含义有了区别,容易使人概念模糊。既然郦道元自己说他生在青州,长在青州,青州虽不是他的祖籍,却是他的本籍,是生他养他的家乡。
  《水经注》云:郦道元“总角之年”,即孩提时代是在青州东阳城度过的。有许多文字记载,已无异议。他是否出生在青州,有何证据?要证明郦道元是在青州出生,必须要看郦道元之父郦范何时“持节青州”,任青州刺史的时间是在何年。
  《宋书·沈文秀传》载:“明帝,泰始三年(467)二月,……虏遣将慕容白曜率大军援之……虏乃进军围城。其年,八月虏蜀郡公拔式等马步数万人入东阳城西郭,直至城下。……九月,又逼城东。十月,进攻南郭。五年(469)正月二十四日遂为虏所陷。”虏者,北魏也。北魏攻打东阳城自467年2月至469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约三年时间。慕容白曜为征南持节都督青齐诸军事领兵大将军,率军“平齐”。郦范任左司马,是慕容白曜的军师。《魏书·郦范传》载:“……白曜用范计,崇朝而尅。曜将尽以其人为军实,范曰:‘齐四履之地,世号东秦,不远为经略,恐未可定也。今皇威始被,民未霑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宜先信义,示之轨物,然后,民心可怀,二州可定’。白曜曰:‘此良策也’。随以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进爵为侯,加冠军,迁尚书左丞。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试想,郦范随军征战三年在外,不能顾及家属,所以,郦道元不会在467年至469年这三年期间出生。公元469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青州地入北魏。因郦范献计对“平齐”有大功,故慕容白曜表奏献文帝(实为冯太后临朝称制)留郦范为青州刺史,并进封侯爵。自公元469年正月至471年,郦范家属应在青州东阳城安家落户,有了府邸。故而推之,郦道元出生的时间应是公元470年,这与他自己所说出生在青州完全相符。公元471年,因北魏宫廷之变,郦范被人诬告,令其返京,但很快问题得到澄清。献文帝由于与冯太后不睦,同年,让位于五岁的儿子孝文帝元宏,自称太上皇。不久,饮鸠自杀(一说被冯太后毒死),朝廷仍由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由于近十年政局动荡不稳,郦范因是帝师,故协助太皇太后料理朝政,处理军国大事。太和五年(481),政局好转后,冯太皇太后乃命郦范“持节东州”,再次出任青州刺史。此年,郦道元正好十一岁,恰是“总角之年”。十年间,郦道元有两个弟弟在京师平城(大同)出生,郦道元兄弟五人,四弟和五弟是双胞胎,公元486年出生在青州东阳城,是郦范二次复任青州刺史时所生。不知郦范有几个女儿,若有,亦定会在青州居住。但二次“持节东州”后,郦范的五个儿子全都是在青州东阳城居住、生活、成长,再加上管家、侍从、奴役、奴婢等,可谓是一个大家庭。郦范是北魏青齐地区爵位最高的官员,晋升“范阳公”,持节东州,坐镇海岱。他的府邸必在东阳城内城无疑,即今北关西大街以西这片中心地带。青州东阳城,即现在的北关就是他们的家,青州是他们的家乡,郦道元说他自己“生、长东齐”是毫无异议的。
  《魏书·郦范传》载,太和十三年(489),郦范因病“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由此可知,郦范因病于公元489年离开青州,回到京师平城(大同),同年,不治身亡,享年62岁。郦范两次出任青州刺史,第一次约两年,第二次为九年,共十余年时间。在这段时间,“文明太皇太后”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吏治、颁行俸禄制度。公元483年推行“均田法”、“三长制”。均田法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国家授给露田(不栽树木的田)40亩,女子20亩。此外,还授男子桑田20亩。每家种桑50株,枣树5株,榆树3株。不适合种桑树的地方,男子授麻田40亩,女子5亩。还规定,桑田可留给农民作“世业”,死后可以不归还国家,其余土地,身死时要还给国家。“三长制”规定,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职责为查户口、督农耕、收租税、征徭役和兵役。这些政策对巩固封建统治、增加国家收入、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郦范作为青州一方大员,又是深得冯太皇太后信任的大臣,在青州一定干得非常出色。第一次任青州刺史,修复东阳城多年战争带来的创伤,“以抚新民”,安定民心,重建家园。同时还重修了“七级寺”,《魏书》载:“皇兴中(467—471),青州七级亦号崇壮,夜为上火所焚”。而郦道元却亲笔记述了“七级寺”宏伟盛况及和尚“坐禅”的情景。可见,郦范对青州东阳城恢复家园、青州农业的大发展和佛教事业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应该载入青州史册。
青州山水造就了一代杰出地理学家
 
  《水经注》云:“先公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持节东州”。太和五年(481),郦范第二次“持节东州”,出任青州刺史,作镇海岱,该年郦道元十一岁,自称“总角之年”,即孩童时代。郦道元“总角之年”跟随其父来到他的出生地青州东阳城,这里便成了他青少年时代的家乡。青州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青州优美的山水,南望群山起伏,三山联翠,近看流水瀑布清溪,可谓山川形胜,风景宜人。特别是瀑水涧(石子涧)、南阳河(今南阳湖)、七级寺(南阳湖北邻)、清风岭、快活林(今明珠花园小区东部及范公亭公园西北部)、寺东淘米涧(今洋溪湖)等。这片地区也是《水经注》描写的最细腻、最逼真的地方,这片水域地带是郦道元他们一群孩童经常嬉戏、畅游的好去处。最能引诱他们的就是瀑水涧这一天然景观。《水经注》云:“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北流入阳水(今南阳湖)……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锦载”。这段文字是说,洪水从南山滚滚而来,跌落在三面环石,高深四丈(古代一匹等于四丈),宛如井筒的石井之中,恰似“水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洪水从高空跌落,发出巨大轰鸣震耳的声响,在峡谷中久久回荡,溅起雪白翻涌的波涛浪花,滚滚澎湃而下,状如洪河,北流直下南阳河(今南阳湖)。此情此景,足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亦在冲击着郦道元幼小的心灵。这群孩童顺瀑水涧畅游北下,来到水深宽广的南阳河中,因“于中阔绝,乃积锦载”。“锦”,锦衣也,是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衣服。他们把脱下的丝绸裤子,扎紧口,吹足气,当做救生圈放在身下,横穿过河。这是多么幸福、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
  瀑水涧、南阳湖是郦道元他们一群孩童经常光顾流连忘返、戏水、畅游的地方。游泳戏水罢,便来到水北这片清风岭、快活林中嬉戏、玩耍。清风岭、快活林是因七级寺和尚休闲、习武的场所而得名。今南阳湖北侧放水闸以北周围区域是当年恢宏的七级寺(亦称广固寺、广固南寺),是南燕国皇家国寺,《大齐碑》称它为“东方之甲寺”。寺东就是清风岭和快活林,是七级寺和尚们休闲、娱乐、习武的场所。《南史·刘善明传》对此处自己的故居有详细地描述。刘善明与崔祖思是儿时发小好友,同居东阳城西郭七级寺附近。两小“携手春林,或负杖秋涧,逐清风于林杪……”这里是描述他们幼年时两人携手在快活林中玩耍,在清风岭互相追逐,在“寺东淘米涧”(今洋溪湖)这片清澈见底的浅流中手拉手扶着木杖淌水游乐。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七级寺有绘声绘色地描述:“阳水(南阳湖)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庑遍驾,迥阁承阿,林之际则绳坐疏班,锡钵间设,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禅栖者也”。这一逼真的描绘,真乃达到如神如画的地步,描写的何等形象、滑稽、幽默,真是淋漓尽致。这段话是说,南阳水从故七级寺禅房的南边经过,向东流去,河水的北崖上有七级寺的许多禅房、廊庑遍地架起,远望楼阁殿宇相连成片,鳞次栉比。再东边是高大成片的树林,即快活林,树林旁边不远不近整齐排列着许多参禅的坐位,僧侣和尚们的锡杖和食钵有条不紊地摆放在每个座位之间。众和尚和善男信女及修行积善的释迦弟子们,个个都宁神静坐,两眼微闭,冥思禅经,看上去就像睡觉一样,真是幽默。这叫做“坐禅欲睡”、“栖心禅寂”、“依禅定一心”。
  郦道元在记述青州时,为何唯独对此处情景有这么细腻、逼真的描述?这与他们这群“总角之年”的孩童经常流连忘返于此;经常在瀑水涧、南阳河游泳、戏水;经常在清风岭、快活林偷看和尚们坐禅、诵经;经常观看和尚们在清风岭、快活林习武、练功是密不可分的。此地这些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还记述了在炎炎夏日到弥河岸边柳荫之下避暑休闲的情景:“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在炎热如火的夏天,郦道元他们这群稍微长大点的伙伴们,为了避暑便携琴来到弥河之畔柳荫下和衣栖寄,数日不归。弥河之畔,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清波荡漾,伴随着琴声、歌声、笑声,是多么悠然自得,惬意舒畅。
  青州山川形胜,风物宜人。瀑水涧天然水势景观,撞击、陶冶了郦道元幼小的心灵,小小年纪便萌生了对水的热爱,产生了对水的兴趣,从而奠定了毕生致力于山川河流的研究。长大为官后,利用公余时间寻访、考察全国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区域、沿河流域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写成了长达四十卷三十万言的煌煌巨著《水经注》一书,注释补充河流1752条,成为我国唯一研究河流文化的一部文献典籍。是青州的山水之美造就了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的家乡情怀
 
  郦道元出生在青州,成长在青州,青州的山水哺育了他。特别是青少年时代的他,对青州的山川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兴趣和热爱,萌生了毕生致力研究山水的宏伟梦想。公元489年,郦范因病“还朝”,郦道元全家离开生活了近十年的故土青州,回到京师平城(大同)。同年,郦范病逝,年仅十九岁的郦道元继承父亲的爵位永宁侯。太和十八年(494),二十四岁的郦道元跟随孝文帝巡视北方,时任尚书郎;景明年(500—503)任冀州长史(刺史于劲是皇后的父亲,西征在外)、鲁阳郡(河南鲁山县)太守;延昌年(512—516)任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一生为官,足迹遍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利用公余时间,踏遍山川,考察河流的来龙去脉。虽然郦道元一生行走过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山南海北,但他一生始终魂牵梦绕、念念不能释怀的却是生他、养他的故土青州东阳城。特别是多年畅游、嬉戏的瀑水涧、南阳湖;还有他那帮年少好友。瀑水涧滚滚翻腾的浪花,时时会激起他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促使他再次回到童年的故土家乡青州。幸而有机会终于实现了这一多年的梦想。“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水经注》)。这年,孝文帝颁旨因“王事”来到海岱青州,便同他少年时的好友郭、金、紫、惠等重游石井瀑水涧,并互相赋诗,追述儿时游乐瀑水涧的嬉娱情景,抒发各自离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郦道元与瀑水涧、南阳湖有割不断的深厚感情,因为这里是他少年时代经常游乐的地方。为纪念这位从青州瀑水涧、南阳河走出去的伟大地理学家,将瀑水涧、南阳湖这片区域辟为“郦道元游乐园”或称“郦氏游乐园”,使其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景点,能否恢复当年的石子涧瀑布?既有水上游,又有陆上游,再有从天而降的瀑布,这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郦范“持节东州,坐镇海岱”十余年,是在青州为官任刺史时间最长的一位。对青州的贡献不亚于所谓的“三贤”、“十三贤”,郦范在青州的官职是青州刺史,爵位是“范阳公”,是否在这一游乐园中也兴建一处“范阳公祠”?通过观光,使人们了解郦氏父子对青州的贡献,可重温1500年前伟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青州出生、成长、生活、游乐的实况。使天下人知道是青州瀑水涧这处奇异山水天然景观造就了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若1500年前这位青州学子郦道元地下有灵,他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秉法清勤”“威猛为治”为国捐躯
 
  《魏书·郦范传》载:太和十三年(489),青州刺史郦范因病“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郦范因病回到京师平城(大同),同年,不治身亡,享年62岁。19岁的长子郦道元承袭父爵永宁侯。历任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冀州府长史、颍川及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辅国将军、安南将军、黄门侍郎、河南尹、御史中尉等官职。特别是河南尹兼御史中尉之职,是京都最高的行政长官,负责督查朝廷和地方各级大臣的贪污腐败及不法行为。郦道元一生为官,素有“秉法清勤”“威猛为治”之称。对皇亲国戚的腐败行为一律秉公执法,毫不留情,又因“威猛”,得罪不少朝廷大臣。此时,正值灵太后专权,灵太后荒淫无度,大肆任用佞臣,皇亲贵族滥用职权,为所欲为,使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局面。许多皇族大臣对郦道元恨之入骨,想方设法将他置于死地。终于有了机会,永昌三年(527),“雍州(陕西凤翔)刺史肖宝夤反状稍露”,有起兵反抗北魏朝廷的意图,佞臣们纷纷向灵太后推荐郦道元为“平雍”大将军,关右大使,以平叛镇压为名,行“借刀杀人”之实,以达到陷害郦道元的目的。当郦道元前往赴任行至阴驿亭(陕西潼关附近)时,被肖宝夤军团团围困在驿东一个山冈上。他们挖井十余丈,找不到水源,在山穷水尽,无粮无水,又无援兵的情况下,郦道元他们与叛军展开激烈搏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被叛军杀害,他的一个弟弟(二弟或三弟)和两个儿子同时被杀,时在公元527年10月(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就这样,素有“秉法清勤”“威猛为治”之称的一代清臣郦道元,被皇族佞臣所陷害,最后,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这位从青州走出去的才学之子,终于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之路,最后为国献身,这是青州人的骄傲和自豪。  (孙凤瑛/文 闫玉新/图)


郦道元像



七级寺遗址今南阳湖北侧放水闸以北周围



瀑水涧遗址



寺东淘米涧遗址今洋溪湖



快活林遗址今明珠花园小区东部及范公亭公园西北部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巳蛇传瑞 迎春... 01-21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一个具有思想家... 10-15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青州新闻    
“花笺拾梦”白... 04-30
青州市诗词学会... 04-26
青州第一届李清... 04-19
青州市开展第37... 04-19
山东省交通运输... 04-19
王府街道:筑牢... 04-19
青州市开展瓶装... 02-19
擎旗奋进亮实绩... 02-19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