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青州第一圣贤姜太公
青州第一圣贤姜太公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11-13 14:39:45      
内容摘要:太公之祖及其出生地 太公之祖为少昊氏。少昊,为东夷之祖,居穷桑。《山海经》:穷桑在西海滨。西海滨即渤海西部的海滨,乃鲁北平原和鲁西北平原东部这片区域。《初学记》二十四徐注:穷桑在鲁北。《左传·昭公


太公之祖及其出生地
 
  太公之祖为少昊氏。少昊,为东夷之祖,居“穷桑”。《山海经》:“穷桑在西海滨”。西海滨即渤海西部的海滨,乃鲁北平原和鲁西北平原东部这片区域。《初学记》二十四徐注:“穷桑在鲁北”。《左传·昭公十七年》:“少昊部落是以凤鸟为图腾的部族,少昊是鸟部落联盟的首领”。《大戴礼》:“羽虫三百六十,凤凰为之长”。凤夷的所在地,《淮南子·本经训》云:“缴大风于青邱之泽”。青邱即古青州,今山东益都一带,益都即伯益之都。《纪年义征》:“尧使羿缴大风于青邱之泽,青邱山与国皆在东方……”。《山海经》称这里为“青丘之国”、“君子不死之国”、“大人之国”。这里就是《孟子》与《史记》所说的“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阴”的伯益之都。
  《上古史导论》:“伯益在传说中为玄鸟之后裔,本人又能调驯鸟兽,其后裔又有鸟身人言,其与鸟之关系若是其密切也”。《汉书·地理志》:“伯益知禽兽”。《后汉书·蔡邕传》:“伯翳(益)综声于鸟语”。《尚书研究讲义》:“益即燕,亦即玄鸟,玄鸟本东方氏族崇拜之神鸟……”。《史记·秦本纪》:“伯益为赢姓,赢与燕同音,即赢字,亦是燕鸟之意。赢姓诸国乃鸟夷之族”。从上述大量文献典籍中可以清楚的知道:①伯益是土著东夷人。②伯益氏族是以玄鸟(燕子)为图腾的少昊鸟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氏族部落成员。③伯益是少昊鸟图腾部落的后裔,居住在鲁北平原的穷桑之地。④《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的祖先是居住在渤海沿岸的玄鸟氏。从而可知,伯益和商是一个祖先,都是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所以,后来在鲁北平原上的姜姓东夷诸国都是“拥商反夏”的,才会有“太康失国”之事的发生,才会有太康失国后姜姓夷族与夏侯氏的激烈斗争,直至少康复国。⑤凤鸟部落联盟的中心都城就是“青邱之泽”。丘,城也。青丘即青州城,即伯益之都,亦曰益都城,它就是后来姜太公所封的“营丘”。⑥鸟身,即用鸟的羽毛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鸟语,即学鸟叫。“伯益知禽兽”,是说伯益懂鸟兽的生活习性,会模仿鸟兽的声音来引诱禽兽以达到捕捉的目的。通过这些描述,可知伯益是土生土长的东夷人,并且是以鸟为图腾少昊部落的后裔。
  《东夷源流史》:“伯陵,鸟名,即百灵鸟,是以百灵鸟为图腾的鸟部落氏族,伯陵是其为后裔”。《左传》:“逄伯陵,殷诸侯,姜姓”。《国语》:“逄氏与伯益同祖,皆为姜太公之祖”。《穆天子传》:“太姜之祖有逄伯陵,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炎帝生器,器生鉅,鉅生伯陵,居齐为太公始祖”。《祭法正义》引《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礼记·大传疏引》:“炎帝姓姜,太昊之所赐也”。由此可知,太公之祖逄伯陵是伯益之后裔,都是少昊的后代,少昊之祖为炎帝,故他们共同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炎帝为姜姓,姜为太公之祖姓,故号姜太公。逄伯陵是商在齐地的封国。可知,在殷商时期,鲁北平原已是伯益后裔姜夷的天下。姜太公就是逄伯陵的后裔。
  姜太公出生在殷末之公元前1154年,出生地为青州“东夏”。东夏,非今之东夏所含义,它是夏王朝疆域最东边的一个封国,简称“东夏”或“东国”。就像后来把西周时期的齐国称为“东齐”、“东国”一样。夏、商两代疆域的最东边就是弥水流域,东至潍水以西。自古潍水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夏商两朝直至西周春秋中期都没有越过这条分界线。故弥水流域就是夏、商、西周时期各封国的政治中心,今日青州东夏一带便是都城所在。“东夏”这一名称历史悠久,已有4000年的历史,一直流传至今。宋代,夏竦知青州,它在《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中云:“青州……东夏之都会也”。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宋太宗淳化五年冬十月,改平卢军为镇海军。请以‘镇海’为额。从之。诏曰:‘眷彼营丘,控于东夏,太公开四履之地……’”。可知,在历史上,人们都把青州称为东齐、东夏、东州、青齐、三齐、齐都、青丘、营丘……是有历史渊源的。考古发现,这里的夏商王朝墓葬较河南殷墟小屯村还要古老。这里就是齐相晏婴所说的“昔爽鸠氏居此地,季萴氏因之,有逄伯氏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的地方。这里就是《孟子》和《史记》所说的“箕山之阴”即伯益之都所在之地。这里就是姜太公的出生地“东夏”。姜太公之所以有远大抱负,有远大理想,有文韬武略的本领,与他生活在这一政治中心地带的环境有关。
  自夏初到殷末,自先祖伯益传至姜太公,已有千年,按《吕姓宗谱》所记,太公已是伯益第三十代孙。太公之祖在“东夏”已经繁衍生息了近千年,太公又是出生、成长在此地,难道还不能称这里是祖籍吗?因此,我们说姜太公是青州东夏人是有充分根据的,青州就是姜太公的家乡。传说姜太公在家乡青州招婿入赘的马氏村,至今尚存,它曾经属于青州东夏镇管辖。马氏就是姜太公的第一夫人,太公出走离开马氏村后,马氏一直牵挂思念太公,最后抑郁而死,葬在本村,后人将该村命名为马氏村。据传,姜太公封齐后,还亲自到马氏墓前祭祀。近年在该村附近新建一条从青州城通向阳河、何官的一条大公路就是以马氏命名的,名曰“马氏路”。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姜是太公的祖姓,吕是太公的本姓(氏)。先祖四岳乃伯益,因封于吕,以地为氏,后亦为吕姓。此“东海上人”即东海一带的上等人。《路史·国名纪因》:“太公及东吕,吕即莒也”。是说伯益的封地吕,是在东海附近的莒国一带。因此处靠近东海,故《史记》称为“东海上人”。伯益虽封在吕,只是封地而已,并不居吕。因为他是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又是“四岳”,四岳亦称太岳,是掌管四方诸侯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所以,他居住在“箕山之阴”伯益之都这个部落联盟的中心地带。因为此处自古是部落方国和封国的政治中心。这里就是夏朝封国“东夏”的政治中心,现在是青州市东夏镇,它既是伯益“隐居”之处,也是姜太公的出生、成长之地,是姜太公的故乡。
灭商兴周、创建齐国、功盖千秋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亦称吕尚,吕望,吕太公。周文王尊称太公望,周武王尊称师尚父。因文王拜为太师,故亦称太师、姜太师、太师公。《史记》称齐太公,通称姜太公。
  姜太公,年轻坎坷,中年颠沛,晚年辉煌,死后被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神仙、圣君、圣贤。唐玄宗诏封为武成王,宋真宗诏封为昭烈武成王。是一位旷世奇才式的神奇人物。
  太公幼年勤奋好学,识天文,通地理,晓兵书,虽家道中落,生活贫困,却胸怀大志,有远大的抱负。他生在商纣王昏庸腐败的年代,生不逢时,仕不遇主,仕纣则无法施展自己的宏大抱负,便断然离去,到各地游说列国诸侯,无所遇。后隐居东海,种地、捕鱼、狩猎,勤身苦志,等待时机。为实现个人的宏大抱负,毅然愤而出走,离开家乡青州,屠牛卖肉于朝歌,开店卖酒于孟津。打着屠牛、卖酒的幌子,在殷都附近搜集商纣的情报,观察了解地形,研究治国兴邦的策略,为伐纣灭商做准备。年过七十隐身垂竿于渭水磻溪(今陕西宝鸡一带),等待“大鱼”上直钩。人们看到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用直针钓鱼,嗤笑他是个痴子、老糊涂。他却一笑置之:“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干)周西伯(周文王姬昌)”。孔子曰:“年七十而遇文王”,辅周灭商成大业。周文王外出狩猎,路经磻溪,恰遇姜尚在溪边用直针垂钓,感到奇怪,便下车来到姜尚身边,恭敬地打过招呼,两人便闲聊起来。姜太公谈吐非凡,纵论天下大势,商纣无道,诸侯纷争,生灵涂炭。正是替天行道,灭商兴周的最佳时机。又谈到兴邦治国之大计。文王钦佩老人的智慧与眼光,被他的气度、高见所折服。遂请姜尚一同乘车而归,拜为军师,尊称为太公望,掌军政大权。辅佐文王治理周国,“修德以倾商政”。不久,四十多个诸侯国先后归顺周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王崩,辅佐武王,东征西战,指挥牧野之战,太师公以45000人的兵力战胜了商纣王的70万大军。最终灭掉商朝,建立周王朝,灭商兴周,姜太公立首功。所以,人们把太公比作商朝的伊尹,没有太公望就没有周王朝。
  牧野之战后,武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师尚父封于齐,都营丘(青丘),即伯益之都。太公封齐后,战争远没有结束,东南莱夷诸国反周势力还相当强大,它们都虎视眈眈,遥遥欲试,伺机反抗。正如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所说:“商都虽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殷东地区尚有庞大的与国势力,商人的主力军也远在东南战场。周武王、师尚父决不会半途而废予敌以重整旗鼓的机会”。周王室并赐予太公望以征伐大权和征伐的范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汝得征之”(《史记·齐太公世家》)。这一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只有文韬武略、威震天下的太公望能担此重任。因此说,太公封齐是“待命分封”,他肩负着扩土和征伐莱夷诸敌国艰巨任务。故封齐后,立即向盘踞在昌乐一带的莱夷发动“七次伐莱”,最后将莱夷赶走,夺取昌乐的缘陵,并派兵把守这一周王室的东大门,太公亲自驻扎缘陵,缘陵起到了“陪都”的作用。所以,后来许多史学家都把昌乐的缘陵视为太公封齐的营丘。但《水经注》却给予驳斥,因为缘陵不符合《尔雅》“水出前左为营丘”的定义。
  太公封齐,创建齐国,首先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举贤尚功”、“修道术”等一系列治国方针策略。很快“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在《六韬·文韬·文师》中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悉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这就是姜太公“以民为本”仁政治国的方略。由于太公为齐国制定了“民为贵、民为本”、“天下为公”的仁政治国方针,为齐国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使齐国得以延续8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姜太公亲手缔造的齐文化成为中国华夏文化的主根。
  姜太公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辅周灭商第一功臣,齐国的开国创始人。荀子曰:姜太公“佐天子为圣臣,治邦国为圣君”,他“初为人臣,终为人君”,死后被推崇为至高无上的圣贤和神仙的化身。
  姜太公在青州弥水流域,励精图治,苦心经营齐国三十年,终老于青州。《礼记·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竹书纪年》载:“周康王钊六年(前1015),齐太公望薨”,享年139岁。

后人对姜太公的敬仰与崇拜
 
  姜太公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博学多才,文韬武略,佐文、武二王,以武功灭商,以文治建齐。并亲手缔造了博大精深的齐文化。可谓是“佐天子为圣臣,治邦国为圣君”。一生功勋卓著,人生非凡。被后世称为旷世奇才式神奇人物。姜太公以“天下为公”思想,以“仁德”爱民、利民为本,治理国家,奠定齐国800年基业,深受广大人民热爱拥戴,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与崇拜。特别是他的家乡青州,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正如清代人顾家相云:“今三尺童子,皆知姜太公”。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就是人民的保护神。至今人们仍将“泰山石敢当”作为神符立在宅院以保平安。“泰山”即姜太公。古代人把岳丈称为“泰山”,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岳丈,当然是威望最高,震慑力最强的“泰山”,是地位最高的神,只要泰山神在此,任何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至今人们建宅盖房都把太公精神这一神灵法宝做神符用来避邪、镇妖、驱鬼。如“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太公在此,众神回避”。盖房建宅等,看风水,都要请出太师公,以保平安吉祥。如:“太公镇宅”、“太公在此,上梁大吉”、“太公昨天从此过,说是今日好安门”、“姜尚父择定吉日,黄石公在此安门”、“安门请到公输子,立户聘来姜太公”……姜太公这位中国神仙之祖,护佑着天下人民平安、幸福、吉祥,这就是太师公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天下人都把太师公看做神仙,天下之神都由姜太公所封,并列入封神榜,他不是神仙之祖吗?中国把活到百岁的人称为“仙”,姜太公八十岁辅周灭商,百岁后创建齐国,苦心经营齐国三十年,一百三十九岁终老于青州。如此高龄还带兵征战,兴建国家,这不是活神仙吗?百岁老人尚能文韬武略,出奇制胜,以四万余兵战胜商纣的七十万大军,这不是神人吗?人们把姜太公推崇为神仙,并非偶然,与他神奇般的事迹和神奇般的长寿人生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中国历史乃是一段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没有文字记载。传说的姜太公是神通广大,灭商兴周第一功臣,泱泱齐国的缔造者,丰功伟绩的事例相当之多,但却没有传世文献资料,人们也只好把他塑造成中国唯一的神仙,这是中国人在思想上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唯一寄托,把姜太公视为神仙的化身,流传至今。
  姜太公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军事家、天才家、谋略家。太公的“德”、“兵”思想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太公是继承弘扬蚩尤、黄帝德兵兼备战略思想的第一人。他以仁德爱民为本,以德政赢得人心,“文伐”、“武伐”并用,以奇计制胜。故后世兵家“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在我国太公被尊为蚩尤、黄帝之后的“兵主”、“兵神”、“兵圣”、“武祖”、“武成王。”其兵法《六韬》被奉为“武经”、“兵书”。后世孙武、孙膑、穰苴、张良、诸葛亮等兵家思想都来源于“太公之兵法”。历朝历代都将太公尊崇为“兵圣”。唐玄宗、宋真宗亲自下旨封赐姜太公为“武成王”。据《唐大令》载:“诏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四月诏令西京、东京及天下诸州各置武成王庙奉祀”。旨在每岁仲春、仲秋月上戊日祭祀。天宝六年(747年)下诏“乡贡武举人上省,先令谒太公庙。每拜大将及行师克捷,亦宜告捷”。《府志》曰:“唐开元中,始置太公尚父庙……旧在古东阳城……”。《物记原》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曰:‘维师尚父赞隆周,宜加谥昭烈武成王,乃与青州建祠庙’……”。《府志》曰:“(武成王庙)旧在古东阳城,宋大中祥符元年,敕建”。《宋史·帝纪》云:“是年冬,追谥齐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庙。并勒御制赞于碑……”。元于钦《齐乘》载:青州古迹,“表海亭…武成王庙,府北旧城内,有宋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御赞碑’存焉”。府北旧城内,即东阳城内,今北关大街北首,“武成王庙”在北,“表海亭”在南。武成王庙前立有宋真宗亲笔御赞碑。为崇敬、缅怀太公之功德,青州在东阳城内营建“武成王庙”,筑“表海亭”,在青州淄河西畔辛店东侧筑太公衣冠冢,并刻石以纪念。武成王庙遗址在今北关大街北首的北关初中学校内,因为它是为纪念“武圣”、“武祖”、“兵圣”姜太公而建的庙宇,在中国,只有“武圣”、“武祖”姜太公能“镇武”,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镇武庙”。青州武成王庙,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明朝,将其移至今青州一中学校院内西侧,原内城隍庙之前五十余米处,称太公庙。虽然武成王庙已搬家,但北关武成王庙前这条街名却一直未变,仍称镇武庙街,流传至今。它见证了千年前武成王庙的尊严与辉煌,它积淀着千年古青州文化底蕴。“镇武庙街”的真正内涵是“姜太公街”。它使人们永远记住中国唯一由两位皇帝下旨并亲笔御碑的姜太公武成王庙就在北关这条镇武庙街上。中国的文圣孔庙建于曲阜,中国的武圣太公庙建于青州。武成王庙、表海亭皆建于青州,标志着青州城就是姜太公初封的“营丘”。
  唐、宋两朝皇帝皆下旨将纪念太公的庙、亭、碑、墓等建在青州,这是朝廷、国家对太公所封营丘在青州的认可。姜太公出生在青州,成长在青州,又被分封到青州,在青州创建了伟大的齐国,亲手缔造了博大精深的齐文化,可谓是青州第一圣贤。青州有“三贤”、“十三贤”,他们只能称所谓的“贤”,却没有一个敢称“圣”。就是一百三十贤也比不上姜太公这一圣贤。青州历史名人传,非太公第一莫属,无人敢于伦比。青州史志不载,是青州历史的缺失,是青州人的遗憾,也是青州人的耻辱。        孙凤瑛/文 闫玉新/图


浩淼的弥河之水养育了东夏古国人民



青州市即将修建纪念姜太公的表海楼(亭)



青州市马氏村的位置



唐宋时期祭祀姜太公的武成王庙遗址位于北关初中



民间镇妖神符



纪念姜太公的表海亭遗址在北大桥北



明清时期祭祀姜太公的太公庙遗址位于青州一中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