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叶(大)旺镇青州
叶(大)旺镇青州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11-19 16:25:31      
内容摘要:一、叶(大)旺生平考 几年前,我在研究山东青州明初山西枣强移民时,从众多枣强移民家谱中发现,枣强移民是洪武二年因修筑青州城而从枣强征集来的大批徭役。搜集到的青州大城砖上最早的印记铭文也是洪武二年三月


一、叶(大)旺生平考
 
  几年前,我在研究山东青州明初山西枣强移民时,从众多枣强移民家谱中发现,枣强移民是洪武二年因修筑青州城而从枣强征集来的大批徭役。搜集到的青州大城砖上最早的印记铭文也是“洪武二年三月”、“己酉夏月”(己酉,乃洪武二年;夏月,是农历四、五、六月)。临朐县枣强移民后裔张永贵先生家谱记载:张氏先祖于大明洪武二年来青州,是由当时枣强县令石岩率徭役而来,筑城完毕后,留居青州,死后葬于驼山之阴。《益都县图志》载:“枣强县知县石岩,墓在驼山北麓”。由此可知,青州城修筑竣工后,枣强的全部徭役连同枣强知县石岩都没有再回枣强,全部在山东各县地分散定居下来,由徭役便成了移民。所以,给许多中国移民专家考察洪武二年青州移民带来了极大困难。关于洪武二年枣强移民山东这一问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云:“青州府的移民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移民文化研究专家张金奎云:“青州移民是一个谜……对洪武二年移民无法理解……目前只能停留在推测阶段,所以只好存疑,有待考察”。
  既然众多枣强移民家谱所言是因修筑青州城而来,那么青州城是怎样筑成的?据青州史料记载,青州城是由指挥使叶大旺领兵所筑。《益都县图志》载:“明洪武三年,守御都指挥叶大旺甃以甓石,增崇数尺,周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池广亦如之,深丈有五尺”。关于叶大旺其人,《明史》未有叶大旺传,但有叶旺传。《明史》为何不载叶大旺?愚见以为,《明史》上的叶旺极有可能就是青州所说的叶大旺。但叶旺传中却没有记载有关青州的事情。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叶旺,六安人……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七月,偕镇辽东……十九年,诏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叶旺和叶大旺是否一人?为何不记青州之事?这一问题困惑了我几年,但我总认为他们应该是一个人,苦于没有线索查询。近年有幸遇到青州一中阎玉新老师,他正在考察“青州左卫”的有关资料,而青州卫的第一任长官就是叶大旺。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让他协助解决这一难题。很快,他在“全辽志”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青州的叶大旺就是《明史》上所记的叶旺。
  《全辽志》载:叶旺,庐州府六安州人。幼孤,从祖母所适姓金氏,名金大旺。元末起兵淮甸,众推为帅,破灭乡寇,人号长枪金元帅。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千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龙凤间归附,判枢密院,乃复本姓,名叶旺。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元年改除都指挥同知,移镇青州。洪武四年七月辽东行省平章刘益等奉表归款,以旺同马云署龙虎将军都指挥镇守辽东。旺与云由登、莱渡海,屯兵金州,同志协力,厉士卒,设方略,招降元参政叶廷秀,攻走平章高家奴,遂至辽东。完城郭,缮甲兵,置军卫,建屯田,以广储蓄,兴学校,以明教化,边具悉举。癸丑,纳哈出犯辽阳,旺与云领兵逆击,大破之,追至浑河百余里,纳哈出奔开原。乙卯冬,纳哈出由长广渡水,直趋金州。旺与云计设伏于险,扼其归路。以云留守,而自以兵八千趋盖州。纳哈出还至熊岳,旺令千户徐便于青石山伐木为寨,积冰为垒,沃水使坚,绝其东归之路。又自海岸至盖牟城下,密置钉板于沙中,设陷马穽于平地。以指挥王才领强弩数百,据截青石山隘口,其东南令各老弱卷旗伏两山间,戒以闻炮即竖旗,仍束草为人,衣以甲冑,设机动运为疑兵。分部既定,四顾寂若无人。令指挥周鹗等肃兵以俟,别遣部将耿成、陈玉率兵夜劫虏营,虏众惊扰。纳哈出列军于城南,旺率锐卒冲其中坚。炮声一起,诸山响应。指挥吴立亦出兵纵击之。自晨及晡,斩获无算,虏众大败,悉奔青石山。王才据桥力战,虏不能过,转驰而西,阻于冰垒。又闻四方鼓噪,进退仓皇。至海岸,复值钉板,人马僵仆,纳哈出几获而遁去。复以兵追击三百余里,歼其众殆尽,后窜伏沙漠不敢为边患,卒归款,不烦兵力。太祖嘉其劳,召还,赐赉加厚,升后军府都督,仍镇辽东。旺忠勤善抚下,明于用人,周鹗、关忠、王才、耿成、陈玉皆一时之冠,出其麾下,俱致显达。辽东至今父老称道其事。祀广宁名宦祠。《明史》载:“旺镇辽凡十七年,辽人德之,嘉靖初,命有司立祠,春秋祀之”。
  从上述历史文献可知:①叶旺是他的原名,因幼孤,遂跟随祖母改嫁后姓金氏,更名为金大旺。青州人把跟随母亲或祖母改嫁的孩子叫带羔子,金大旺就是一个带羔子。后起兵淮甸,归顺朱元璋后,又恢复原名叶旺。因为他曾有一段时间名为金大旺,故人们习惯上仍称他为大旺。而青州却在大旺之前冠以姓氏,其名成了叶大旺。实际上在朝廷、官府及正史文献中并没有叶大旺这一名称,这是一种误会。虽是误会,但却反映了当时他在青州的实际情况,只不过给后人研究叶(大)旺带来了困难。②叶旺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官至后军府都督,彪炳史册。特别是镇守辽东凡十七年,深受辽人敬爱,死后人们为他立祠建庙,春秋祀之。

二、叶(大)旺镇青州
 
  由《全辽志》知,洪武元年(1368年),叶旺改除都指挥同知,移镇青州。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同安徽庐州合肥人署龙虎将军都指挥使马云,一起领兵自登莱渡渤海,镇守辽东。叶旺在青州近四年,做了四件大事。
  ①修筑青州城。朱元璋命大将徐达领兵“北伐中原”,首先攻克益都路(益都府城),设青州府,置山东行省,治青州城。山东行省是朱元璋北伐中原后建立的第一个行省,攻克山东后又攻伐河南,然后攻克元大都北平。设北平府,由山东行省管辖,直到洪武二年四月,山东行省青州府城一直管辖北平府和真定府(见《明史》)。洪武二年令指挥使叶(大)旺修筑省会青州城。青州城原为土城,由守城指挥使叶(大)旺领兵重修加固益都城后,城墙长二十里(见于钦《齐乘》),城高三丈五尺,沿河处高七丈余。城墙内侧用三合土夯砸而成,外侧用巨石和大青砖垒砌,黄米浆灌缝,最大的石块长五米厚一米,特大青砖长四十四厘米,宽二十二厘米,厚十一厘米。砖面最早印记铭文有“洪武二年三月,千户所”、“青州城砖”、“益都城砖”、“己酉夏月”字样。“己酉”即洪武二年,“夏月”即农历四、五、六月。三米高的城垛口女墙围成一周,隔不远就有一处约十米长的城垛子伸出墙外,称“马面”,站在上面可以左右环顾,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皆为二重门,即外城门和阁子门,两门之间是瓮城。城外护城河上有石桥相通。是山东最大最雄伟的城墙,为山东第一座省城,全国第一流的城堡。在当时,仅次于南京都城。明朝人吴斌《青州歌》诗咏:“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羽林兵卫若熊虎,剑戟耀日寒光浮……嵯峨城阙帝子宫,天上遥镇沧海东。海波镜静寂不动,鲸鲵不敢扬天风。”(《御选明诗》卷五)可见青州城是雄伟壮观,坚不可摧。左卫羽林,威镇海岱。
  要筑这样雄伟坚固的城墙,所用大量的石料要从山上开采、搬运。大青砖要制坯装窑烧制再搬运。三合土要用石灰、沙粒、粘土人工搅拌装运夯砸。古时候没有先进工具,全靠人力,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当时山东已是“十室九空”,“多是无人之地”,哪有人筑城墙。史载明初枣强县一带正遭严重旱灾,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明史》称其为“流民”。青州守城将领指挥使叶(大)旺借此机会,从枣强县强征大批徭役来青州修筑城墙。这些徭役们知道自己要远离家乡去负苦役,联想到当年秦始皇筑长城的情景,一个个纷纷逃跑。押解官兵只得用绳索把他们栓连在一起,防止他们逃跑。大小便时将绳索解开,然后再栓连起来。所以,后来山东人就把大小便称为“解手”。据临朐县枣强迁民后裔张永贵家谱所记,洪武二年,枣强的大批徭役除青州府官兵押解外,当时的枣强县令石岩亲自率领徭役来到青州,筑城完毕后,并定居在青州,死后葬于驼山下。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石岩,河北枣强县知县,墓在驼山北麓。”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明洪武二年,“己酉夏月”,被强征来的徭役开始修筑青州城,据考,参加筑城的还有大量俘虏和罪犯。青州城是山东第一个省会都城,修筑宏伟坚固,洪武三年竣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样浩大的工程,徭役们所受的苦和罪可想而知。领兵守将叶(大)旺是用兵押解,用兵督监,在官兵的催逼鞭打下,日以继夜,拼死拼活来完成任务的。犹如当年秦始皇大将蒙恬领兵修筑万里长城一样。真所谓,当年秦始皇大将蒙恬领兵筑长城,如今青州守将叶(大)旺领兵筑城墙,何其相似。难道长城和城墙都是这些兵筑起来的吗?尽管如此,叶(大)旺领兵筑成了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青州省城,是一大功绩。
  ②开启了明初大移民的先河。明初洪武二年,青州府官兵从山西枣强征集的大批徭役,用时一年半,洪武三年筑城竣工后,山东行省青州府便将大批徭役安置到山东各县地,安家落户,就地为民,他们也就从徭役变成了迁民。连同徭役的统率,枣强县的知县大人石岩,也留居在青州城为官,死后葬于驼山北麓。如此以来,山东各地便有了大量枣强移民后裔,许多县市枣强后裔人数竟达总人口的半数以上。改变弥补了元末山东“十室九空”荒无人烟的悲惨现状,使山东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明史》载,明初全国大移民是从洪武三年六月开始,这时,枣强的大批徭役来到青州已经干了一年多的苦力。难怪中国的许多著名移民专家,在研究青州府移民时说:“洪武二年青州府移民无法理解,是一个谜”;有的说:“青州府的移民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还有的说:“青州府移民是一个谜”,“对洪武二年移民无法理解……目前只能停留在推测阶段,所以只好存疑,有待考察”。
  不管怎样,山东各地大量枣强移民都是洪武二年而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山东大量枣强移民是青州守城指挥使叶(大)旺为筑城征集而来,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本来他们都是筑城的徭役,后来却变成了迁民。他为中国明初大移民运动开启了先河,这是叶(大)旺镇青州所做的第二件大事。
  ③毁圮青州龙兴寺。著名的千年青州龙兴寺,因叶(大)旺领兵修筑青州城而被毁,这是历史的事实。青州龙兴寺前身南阳寺的《大齐碑》记云:“南阳寺……即左通阛阓,亦右凭涧谷……”。阛阓,即南郭。是说南阳寺的左边是南郭,右边是涧谷,可知南阳寺在南郭之外。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龙兴寺僧舍……范公泉……去市里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这个“市里”,就是南郭,龙兴寺僧舍与范公泉去南郭才数百步,宋朝时的一步等于五尺,可知龙兴寺到南郭并不远,但它在南郭之外。宋·明道年间,夏竦知青州在《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中云:“龙兴寺……东践绝涧,径度于阛阓……”。这说明在宋朝中期龙兴寺与南郭还相隔一条“绝涧”,只有“东践绝涧”才能到达“阛阓”(南郭)。通过这三条历史文献资料可证明自北齐到北宋龙兴寺是在城外。《山东通志》载:金元时期“龙兴寺在府城北门外”。金元时期的府城是南阳城,这说明龙兴寺是在南阳城的北门外。元·于钦《齐乘》曰:“龙兴寺在府城西北隅修身坊”。金元两朝在南阳府城四郊设立“四隅”,分别是西北隅、东北隅、东南隅、西南隅。龙兴寺就在西北隅的修身坊。坊是府城以外的城坊区,它属于外城的居民区。可知元朝末年龙兴寺仍在城外。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皇祐中,范文正公镇青,龙兴僧舍西南洋溪中有醴泉涌出,公构一亭泉上……”。由宋人所记龙兴寺和尚僧人所居住的僧舍与范公亭的位置是西南——东北方向,它恰在今博物馆处。直到元朝于钦亲眼所见龙兴寺尚存,自于钦到元亡仅三十年时间,并未有彻底毁灭龙兴寺的记载。明初龙兴寺为何消失?明·嘉靖《青州府志》载:“龙兴寺,元末毁于兵”。这个“兵”是指青州哪次战役?这种笼统的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有悖于志书纪实原则。古代人们普遍迷信佛教,临战出征前都要祈求佛祖保佑平安,凯旋归来。哪有去破坏寺庙的,岂不是自找苦吃?况且在冷兵器时代对寺庙也不会有多大损坏。这是明朝修志者有意将毁坏龙兴寺的罪名嫁祸于前朝。元末由于连年灾荒、兵慌马乱,寺庙多年失修应该是真实情况。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云:“龙兴寺……明洪武初年拓地建齐藩,寺址遂湮”。清朝人还是讲实话,龙兴寺的确毁于明初。但是,与建齐藩无关。《明史》卷130载:“吴良,定远人……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1500石,予世券。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张金全,都督佥事,使建齐王府,事竣,……从征云南”。由此可知,明朝廷命齐王的岳父吴良和都督佥事张金全来青州督建齐王府是洪武十二年。《益都县图志》载:“明,洪武十一年,都指挥使王德修东阳城。(嘉靖通志:时拓地建齐藩,故修此城)”。由此可知,洪武十一年,青州都指挥使已经开始拓地建齐藩。明·嘉靖《青州府志》载:“洪武八年,因建齐藩,以其地为世子府……”。可知,这是建齐藩最早的时间。明朝封藩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决定的,洪武二年三月青州已开始修筑城墙,洪武三年城墙已经竣工。可见,龙兴寺在洪武二年已经毁掉筑成了城墙和西城门。它与建齐藩毫无关系。只不过后来建齐王府,使用了龙兴寺的大量树木和砖石等材料,所以,青州人才传说“扒了龙兴寺,建了齐王府;毁了衡王府,修了法庆寺”。这都是后事,却是事实。因此,才会有“拓地建齐藩,寺址遂湮”的说法。然而,在时间上它们是不对号的。金朝筑南阳土城,为保护龙兴寺,特将其隔在了城外,故南阳城的西北角呈缺角状。这样,城墙就很不规则。明初,要建省城,要筑成第一流的城堡,就必须西扩将龙兴寺毁掉。所以说,明初西扩筑城墙和建西城门是龙兴寺被毁的真正原因。
  ④“血洗青州”和“把山东人杀光”是叶(大)旺所为。至今,山东大地广为流传着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派兵对山东连杀三遍,直到把人杀光的传说,并且还有“血洗青州”的传说。这一传说,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传播之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山东为什么普遍会有这样的传说?值得人们深思。风不吹,树不摇。据考,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确有其事。先看洪武三年至八年山东的政局形势:首先,元末战争破坏最严重的是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日知录》卷10)昔日“耕桑变为草莽。”(《续文献通考》卷二)“洪武元年至八年各地不断发生水灾蝗饥诸灾,南至江浙淮水流域,北至山东西至河南……水潦成灾。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旱灾严重……”,“济南……歉收大饥馑”(《明史》卷28)。洪武三年(1370年)济南知府陈修和司农官报告:“北方郡县,近城之地,多荒芜”(《明太祖实录》卷53)。各地经济凋敝,社会秩序仍甚混乱。而山东尤为突出,暴动、反抗,反明起义军四起。洪武三年青州人孙吉朴率领农民起义,号称“黄巾军”,攻打青州城未遂,转战青州各县,声势浩大,攻占莒州,杀同知牟鲁。朱元璋对山东各地起义军采取的手段是“用压镇法,帝将尽杀之”(《明史》)。彻底消灭,斩尽杀绝,并斩草除根。青州领兵叶(大)旺亲自率兵镇压,滥杀无辜,屠杀百姓。因而才有“血洗青州”的传说。本来已是“十室九空”的青州,现在几乎变成了无人区。这时,修筑青州城墙的大批徭役们亲眼目睹见证了这一残忍的事实。这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斗争。而山东广大老百姓和大批的徭役们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身处最底层的穷苦人民能同情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残酷屠杀吗?难怪才有“对山东连杀三遍”“直到把人杀光”的传说。尽管有些扩大,但也道出了人们不满的心声。看来,在山东广为流传的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恐怕这些传说就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通过元末各地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朱元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道理。他绝不能把刚刚得手的江山拱手让出,让其付诸东流。
  洪武三年后的几年中,山东仍不平静。从明朝廷对山东采取的政策可窥见一斑。“洪武元年二月……戌子,命中书省给榜抚安山东郡县”,“壬戌……诏免山东夏税秋粮……遣使赈恤。”(《明史纪事本末》P107)“(洪武)二年春正月,诏免……山东……税粮……”(同上)自洪武三年始,直到洪武十三年对山东再没有减税粮。据明史载,对其他各省每年的减征税粮都有记载。唯独对遭受战争灾荒最严重的山东却没有记载。这说明什么?恐怕在洪武三年后的几年里,朝廷只顾镇压屠杀起义造反的群众,平息维持动荡不安的乱局,哪还顾得上人民的死活,巴不得山东人都死净。对此,山东民间流传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到山西巡视,走进一大殿内,看到东山墙上有两架樑,西山墙上没有樑,便顺口说:“山西无樑(粮),山东重樑(粮)”。大臣们一听,把山西的税粮全免了,而山东却征两份税粮。从这一讽刺朱元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山东百姓是何等的聪明,可以凭借编故事讽刺皇帝,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可是从明初史料的记实中看出,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皆有免税粮的记载,而山东却没有免,照常征收税粮,这确是事实。通过多方考证,洪武三年至八年间山东的政局是混乱的,朝廷对山东的政策是苛刻的。特别是对济南府以东地区,既没有移民屯田,也没有减赋税粮,更没有兴修水利等民生建设。山东人对朱元璋会有好的印象吗?让我们看一看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人是怎样评价朱元璋的,明初被迁至“陪都凤阳”的大批移民后裔所编的“凤阳花鼓”词说:“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说,由于朱元璋不顺从民意,残暴不仁,滥杀无辜,触怒了上天,“十年倒有九年荒”是老天爷对朱元璋的惩罚。这是凤阳人对朱元璋发泄的不满情绪。他的家乡尚且如此,何况青州人起义要推翻他的统治政权,他会对青州人如何便可想而知。秦始皇筑万里长城,隋炀帝修大运河,他们的功绩至今闻名于世,人们尚且把他视为暴君。而朱元璋大开杀戒,滥杀无辜,不就是为了巩固他朱家的天下吗?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暴君连秦始皇、隋炀帝都不如。难怪人们都把朱元璋视为杀人不眨眼的中国第一暴君。
  看来,凡是流传经久不衰,不被人们遗忘,而流传面又极广的民间传说,是值得深思的。说明广大人民的心声在社会上深深地扎下了根。明朝至今,不过六七百年,并不久远。想必这些传说都是当时那段历史真实的折射。
  综上所述,叶(大)旺镇青州近四年,有功也有过。站在明初统治阶级立场上,叶(大)旺有大功。因为,他不但修筑了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青州城堡,还通过征徭役的方式从山西枣强一带迁入了大批的移民,改变弥补了元末山东“十室九空”荒无人烟的社会悲惨现状。使山东大地重新恢复了社会生机,人口繁衍,经济迅速发展。又平息了山东各地的农民起义,巩固了大明江山政权。可谓是功莫大焉。
  但是,站在被统治者、最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他残酷地镇压、屠杀百姓,滥杀无辜,这些不能容忍、惨无人道的行径必定会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因而,才有了“血洗青州”、“把山东人杀光”的传说。
  叶(大)旺在青州毁掉了著名恢宏的千年龙兴佛寺;将大批徭役在官兵地押解下用绳索捆绑来到青州筑城墙;用残酷的手段镇压农民起义,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这些都不是光彩的事情。所以,国史、志书皆无任何记载,就连《明史》的叶旺传记,也没有记载他在青州为官所做之事。原因何故?自是不言而喻。
                               孙凤瑛/文 郭映雪/图


衡王府大桥西侧的一段青州城墙



“洪武二年”城砖



“益都城砖”



城墙上的东南角楼



光绪《益都县图志》中的青州城墙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青州市人民医院... 04-03
青州市获评山东... 04-03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