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书院松涛”,古青州府八大景之一
“书院松涛”,古青州府八大景之一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5-05-21 14:45:21      
内容摘要:——松林书院的创建与变迁详考□王岩 文 汲鹏 图 松林书院位于青州一中校内,属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群落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院内古朴幽雅,巨柏参天,郁郁苍苍;碑廊内碑刻丰富,文化厚重。这些共


——松林书院的创建与变迁详考
□王岩/文 汲鹏/图
 
松林书院位于青州一中校内,属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群落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院内古朴幽雅,巨柏参天,郁郁苍苍;碑廊内碑刻丰富,文化厚重。这些共同见证着书院的辉煌。这里曾经诞生过状元宰相、硕师大儒、名宦乡贤、国家栋梁,是一处幽美的人文胜景。
北宋矮松园
 
  松林书院的前身名曰矮松园,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北宋初年,宋太祖以武力夺得天下后,希望偃武兴文,巩固统治,因而大大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然而,在宋初八十年间,除国子监和太学外,作为养士之所的官学却基本处于废弛状态,士无所养,这就为书院的兴盛提供了契机。书院成为解决官学不兴与士有所学矛盾的关键。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吕祖谦在《白龙洞书院集》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明代李南素认为:“书院即家塾也,古无是名,至宋始盛。”(明李南素《重修莲溪书院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间的书院特别是满足私人教育需求的家塾性书院应运而生,矮松园便是这样一所书院。它位于大宋青州城的西南角。北宋时的青州历为京东路、京东东路治所,国家一级政区所在,号曰“东夏都会”“海岱名都”,而青州的矮松园被称为“宋代全国四小书院之首”(隋同文、刘方田《青州人文地理》287页)。
  著名宰相王曾所作《矮松园赋并序》开头说:“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百尺,轮囷偃亚,观者骇目,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园因奇诡二松而得名,是一处有名的书塾。矮松园究竟建于何年,无具体考证。但有记载的是,王曾青少年时就读于此,于咸平元年(998年)参加了青州的州试,夺得“解元”;咸平五年(1002年)春,参加了礼部主持的省试,成为“会元”;是年三月,紧接着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举夺得“状元”。王曾连中三元,官至宰相,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封沂国公,时人遂于园中筑“王沂公读书台”以志纪念。今人用公元1002年作为矮松园的办学的起始,是为了纪念王曾中状元这一颇富历史意义的时间,其实矮松园作为书塾存在的时间当在公元998年王曾中举之前的若干年,这比后来著名的泰山书院的创建还早了数十年。如果说宋代理学的先驱、被南宋朱熹尊为“宋初三先生”的泰山先生孙复、安定先生胡瑗和徂徕先生石介在泰山书院讲学或读书,是得力于“青州十三贤”之一的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慧眼识珠,那么提拔范仲淹(以及著名的包拯包青天)的正是那位从矮松园里走出的知人善任的名相王曾。
  皇祐五年(1053年),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之父黄庶始任青州通判,他在携妻子和年幼的黄庭坚游览矮松园后感慨道:“矮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左妻右儿醉树下,安得白首朝其巅。”可见矮松园在当时的确已名闻天下了。
  可惜元明之际,僧人窜入,占据矮松园,他们不向朝廷请示,不向主管官员报告,构筑宫宇佛像于其中,四周松树环绕,于是矮松园一度变为寺庙,读书台上的琅琅书声遂被僧人的诵经声取代,名噪一时的矮松园失去了它昔日的办学辉煌。
松林书院的创建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浙江仁和人、进士李昂始任青州知府。闲暇之日偶然造访青州城西南隅,发现矮松园面山为屏,清致可爱,于是奏请将府治仪门之西的“名宦祠”移建于此。“名宦祠”祭祀北宋十三位“有惠爱于青民”之青州知州,即寇准、曹玮、王曾、富弼、庞籍、范仲淹、程琳、李迪、赵抃、欧阳修、吴奎、张方平、刘挚,故又称“十三贤祠”。随即赶走僧众,撤掉佛像,完全改变寺庙旧规,恢复其貌。乃迁“十三贤”之神位于其中,“塑诸公之像,衣冠皆如宋制”,匾其楣曰“名贤祠”,也称名宦祠,俗称十三贤祠。又建遗爱堂,绘诸公政绩于四壁。前建两斋,左曰“思齐”,右曰“仰止”,作为士子读书之所。在四周建好垣墙,墙之外复为二轩,左曰“藏修”,右曰“游息”。聘请四方有学行者为师,下令属邑中那些品行端正、崇尚仁义之道、聪明好学的子弟,教育于此,食宿于此。大门统题曰“松林书院”。时在成化五年(1469年),松林书院正式创立。其创建过程详载于嘉靖《青州府志》中《祭酒陈鉴纪》一文。
  稍后,院内“喜雨亭”改建为“乡贤祠”,祭祀战国鲁仲连,唐左仆射房玄龄,宋沂国文正公王曾、学士燕肃、状元苏德祥,金尚书张行简,元侍郎于钦,明学士马愉、大学士刘珝、副使冯裕、孝子王让、冀琮、尚书陈经、布政使黄卿等34位品行端方、异地为官或治学、颇有名望的青州府知名人士。“名贤祠”“乡贤祠”巍立院中,作为具体而形象的教育资源,供代代诸生敬仰学习,见贤而思齐。
  松林书院自此已基本官学化,为政府所管辖,但它与府学、县学还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聘任山长和教习、生徒录取、教学组织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书院办学注重以名宦乡贤为榜样,对诸生进行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传播儒家文化,办学十分兴旺。书院有松柏数百棵,环境清幽,长风吹过,松涛阵阵,大有千虬舞动、巨浪喷壑之势。嘉靖《青州府志》记载:“青州有八景,而书院松涛居其一。”

松林书院的变迁
 
  弘治十八年(1505年),青州知府彭桓到任三日,“谒于松林书院,得瞻十三贤之遗像而拜焉”,见祠宇“久而败剥,溜穿残壁,藓杂余画,础压断垣,碑横茂草”,深感汗颜,“不啻芒刺之在背也”。于是同益都知县金禄商量始修松林书院和二祠,于是,“择监工,裒羡余,鸠匠石,撤朽完毁,拓隘崇庳,不逾月而告成。盖甓之甃者若干尺,瓦之覆者若干楹,为窗牖以达其疏明,以扃鐍以固其启闭。前门后寝,始复旧观;左廊右庑,焕然新饰。祠之内外隙地,补艺以松而益树以柏,取其凌霜雪而后凋、干云霄而不挠也。”并应金禄之请,彭桓亲自作《记》纪念。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杜思再修二祠,并重修松林书院,“武川杜郡伯以名进士来牧吾青,心诚而政和,乃以甲子之夏肇修二祠。因其旧而增华,拓其宇而加丽”,“越明年乙丑春落成”,即四十四年(1565年)春落成,副使陈梦鹤为之《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王阳明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之子、山东督学者邹善热衷书院办学,发扬光大王阳明“致良知”的心学。亲自主持将松林书院易名为“凝道书院”,旨在凝聚人心,传承与发扬儒家文化道统,“时与诸生讲学”其中。状元赵秉忠在《云门书院记》开头追述了凝道书院的办学盛况。他写道:“青州旧有凝道书院,在郡治西南,堂室严翼,桧柏环拱,每青蘋白龙鳞起,若万壑喷巨浪,题曰‘书院松涛’,其创垂题咏载郡志。隆庆丁卯,督学者邹公善,讲明良知,羽翼圣道,设皋比函丈于此。一时贤者师济景从,造士作人之盛,学士、先生迄今数能言。”这说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年)前后,山东督学邹善在青州凝道书院亲自讲学,在他的影响下,英才汇聚,书院办学盛况空前,众人有口皆碑。据钟羽正《青州人物志》记载,隆庆五年(1571)进士朱鸿谟在书院读书期间,邹善向朱鸿谟授“良知之旨”,而鸿谟却“心仪冀端恪公(冀錬)”,“尊濂洛关闽矩旧如护要领”,坚持理学的信念不动摇,后官至刑部侍郎,《明史》有传。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蒋春芳“先从邹颖泉受良知之传”,是从凝道书院出来的一代名儒。(据青州文史委委员房重阳先生考)
  只可惜,书院办学正盛之时却遭毁弃。万历七年(1579年)阁臣张居正下令毁天下书院。《明史》称:“七年春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明纪》记载稍详:“七年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自应天府以下,凡六十四处,尽改为公廨。”《明通鉴》更说明了禁毁的缘由。“七年春正月戊辰,诏毁天下书院。先是原任常州知府施观民,以科敛民财,私创书院,坐罪褫职。而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等府书院六十四处。”松林书院亦未能幸免。张居正禁毁书院的主要目的是整顿和强化思想控制。“科敛民财”只是一个借口,“群聚党徒”,“空谈废业”,“徒侣众盛,异趋为事”,是给书院妄加的罪名,实在原因是担心书院讲学会“大者撼摇朝廷,奭乱名实;小者匿避丑秽,趋利逃名”。在张居正看来,聚众讲学只是夸夸其谈,“虚而无当”,聚众清谈议政可能动摇社稷根本。
  万历八年(1580年)松林书院即遭受厄运,松树被伐,房舍颓坏,书院遭到灭顶之灾。“所司奉行太过,遂赪其地而空之。”(赵秉忠《云门书院记》)清初寿光安致远《青社遗闻》中记此事曰:“江陵相(即宰相张居正)时议乡校,贪吏承风,撤祠拉像,伐松柏,货千金入私囊,舆论痛惜不顾也。祠既废,碑碣为人取去作砧石,历代名区,鞠为茂草,君子悯焉。”
  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陕西华州人陈斌如奉命观察青州之际,与知府金标主持,在废墟上重建松林书院,辛未(1691年)二月动工,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四月落成,易植大量柏树。陈斌如作《重建松林书院碑记》(碑现藏松林书院内),赵执信作《重修青州松林书院碑记》(见《饴山文集》)。
  乾隆朝书院桧柏多至四百余株,这在学子、进士李文藻的《四松记》一文中有记载。另乾隆五十九年举人朱沅在《读书矮松园》一诗中也写道“城南四百八十松,我来坐卧居其中”,可想见当年书院松柏规模之大,气势之盛,“书院松涛”作为青州八景之一名副其实。只可惜近现代以来保护不力,大量砍伐或枯死,现仅存18棵,成为书院沧桑的见证。   
  清代松林书院也基本官学化,经费由官府拨给,生员录取及平日考核之权操在地方官手中,院舍维修由知府、知县主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知府张连登主持增修书院,一度改为社学,后改称张公书院。
  康熙戊子(1708年)至己丑(1709年)年间,黄崑圃任山东学政时,兴复济南白雪、青州松林两处书院,延名师,选才俊;山左文教,一时称盛。松林书院是青州府书院,但此时能跟省级书院——济南白雪书院一起,大受山东学政的青睐,可见地位非同一般。黄崑圃居青期间,考核生员,评定等级,一丝不苟。对优秀者,他聚宴教诲之。对较差者,决不轻易降黜。知府、知县如因小故请求剥夺生员资格,一概不准。此时考中的举人进士,包括江苏巡抚徐士林、湖南粮储道董思恭等十多名。清代诗人赵执信认为黄崑圃精敏明辨是非善恶,学问功力造诣深厚,特别对其“皦然不滓之节,挺然不挠之气”予以高度评价。黄任期将满,还朝之日,青州士子“皇皇如失所恃”,于是纷纷跑到山东巡抚都御史那里请求督学留任。在奏请未果的情况下,“则相与树丰碑于青州之松林书院”,将督学先生的大名跻身于名垂千古的“青州十三贤”之间,以表达一方学子对他的感激与爱戴之情。其事迹见藏于松林书院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赵执信所撰《黄崑圃政绩碑》和藏于青州市博物馆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黄崑圃之子、继任山东学政黄登贤所撰《松林书院记》碑。
  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府王如玖、知县李时乘继修葺松林书院。后知府裴宗锡延原安丘知县严锡绥任松林书院山长,“一时肄业诸生常数十百人,数年之间,登贤、书贡、成均者十余人”,其中包括藏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李文藻。裴宗锡重视道德教化,教育生徒“必先德行,而后文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调任济南,青人攀辕遮留,于北郭立“清正仁明”碑,书院诸生复于松林书院为立“去思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府王彦博,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知府李廷扬相继修葺松林书院。
  清道光前后,建于青州卫街之“云门书院”改为“青州试院”后,云门书院并入松林书院内,松林书院大门门匾改为“云门书院”。咸丰《青州府志》叙述“松林书院”沿革时曰:“今扁其门曰云门书院非明云门书院地也。”但从这一时期的书院课卷的印章看,习惯上仍保留了松林书院名称。
  光绪五年(1879年),青州知府李嘉乐捐官俸白银八百两作为云门书院(即易名后的松林书院)经费,其“教育人材、栽培士类”、“嘉惠士林”之举赢得了山东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级要员的一致肯定和交口称道。事迹见光绪八年十二月书院肄业生童公立《特授青州府正堂加三级纪录七次李札》碑。
  随着晚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一纸诏书的下达,书院教育的辉煌走进了历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松林书院旋即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成为山东省最早的国办中学,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法伟堂被任命为中学堂的第一任监督,由此开启了青州一中现代教育的序幕。中学堂后易名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益都第一中学等,1986年后定名为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校舍逐渐由松林书院向四周扩建,书院遂成为“校中之校”。
  民国时期,书院内王沂公读书台和院东藏书楼等矮松园遗迹保存完好,安丘人周贵德在《青州纪游》中有记载。
  “文革”中,书院讲堂、厢房一度成为校长办公室、主任及处室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十年浩劫,书院缺少维护,大量碑刻破坏严重,原青州一中老校长阎石庵为搜集书院古籍课卷、保护书院碑刻古树等做出了很大贡献。1977年后教育复苏,教职工增多,松林院一度成为教职工办公和居住之所。
  1986年,著名古典园林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来书院考察,他感慨地说:“全国幸存下来的书院为数不多,松林书院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处。要好好保护,谁毁掉它,谁就是千古罪人!”
  1991年,原青州一中校长王俊华等同志审时度势,提请保护松林书院,得到了时任山东省长的赵志浩的重视,后省、市政府拨款,按康熙三十年重建的格局,大修松林书院。原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的“松林书院”匾额悬挂于二门之上,后讲堂及东西厢房办校史展览馆,原省委书记梁步庭题写的“校史展览馆”匾额悬挂于后讲堂门楣之上,后讲堂与东厢房之间新建连山游廊,藏历代碑碣,《十三贤赞碑》镶嵌于前讲堂西墙;采取植保措施,使数百年古柏生发新枝,又从黑山移植柏树九棵于院内。可惜的是,在早年校舍扩建中四书斋、文昌阁、四照亭、十三贤祠等被拆除,留下永远的遗憾。2002年,书院大门、南垣墙按原格式重建。2012年,在青州一中110周年华诞之际,青州市委、市政府规划扩建书院,在大门南建牌坊一座,名曰“育人坊”,上书“敬道崇德,知行合一”,概括了松林书院文化的精髓;易植皂角古树数棵,两侧分别围铁艺栅栏;校园内甬路两旁建汉白玉雕塑十四块,镌刻十三贤事迹介绍。松林书院西侧数排书斋加以修葺,成为青州市松林书院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和校史展览馆的一部分。


“松林书院”四字由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



“书院松涛”,古青州府八大景之一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卫生健康... 03-26
好人好事暖人心... 03-26
招大引强在行动... 03-26
青州市卫健局:... 03-26
市卫健局“三化... 03-21
【护林防火进行... 03-21
青州市市场监管... 03-21
青州市交通运输... 03-15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