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青州华工下欧洲
青州华工下欧洲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7-03-18 11:05:39      
内容摘要:——纪念青州人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 今年是英、法两国招募中国人到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当时,数以千计青州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被招赴欧,历时两个多月,跨越三大洲两大洋,到达法国


——纪念青州人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
 
  今年是英、法两国招募中国人到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当时,数以千计青州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被招赴欧,历时两个多月,跨越三大洲两大洋,到达法国,投入世界大战。在极其艰难困苦中的战火硝烟下,出苦力,做苦工,住地洞,躲轰炸,承受巨大生死、思乡重压,为国、为家倍受煎熬。所幸,华工所在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胜利,使十几万赴欧华工大部分得以生还。如今,这些参战华工多已作古,但这段悲苦、艰辛的历史,中国人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后人不应忘记。
  1914年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市场,在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战争。经三年的激烈交战,其国力、物资、人员损失惨重。各国为补充前线损失的兵员,不断降低条件从民间大量强征新兵。具备劳动能力的人被强行调往前线,致使后方劳力匮乏,工厂缺员,农田抛荒,生产效率低下,物资匮乏。军中后勤人员紧张,弹药、食品等作战物资输送滞后。英、法两国把破解人员紧缺难题的目光,投向了人口众多、国贫民穷的中国。认为中国农民老实憨厚,吃苦耐劳,劳薪低廉,易于管理。便向中国政府提出招募劳工赴欧做工的要求。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经过权衡,认为答复英法国家要求,同意输出劳工,既是对协约国的支持,又可确立参战国地位,以便战后能以战胜国的资格得到某些利益。于是便答应了英法两国的要求,允许他们来华招募华工。
  1917年初,英国首先在山东威海、青岛,由“英商和记洋行”设立收容所,开始招募华工。当时承诺的条件是:华工不到战争前线参加战事,只在后方从事实业和农业生产;每天工作10小时;有较好的食粮菜蔬;资方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可享受免费医疗;可得到膳宿衣履;遵守招聘国法纪,干满三年送回中国……
  当时的中国,外族入侵,军阀混战,盗贼四起,旱涝灾害交替,瘟疫时常流行……劳苦大众在诸多灾难中,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生老病死,无人过问,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当听到英国招募华工到欧洲服役可免费食宿,每月发薪,并有医疗保障,三年期满按时送还的消息后,明知远去海外,路途遥远,关山阻隔,人地两生,言语不通,食宿有别,水土不服,又是在战火纷飞的国度出苦力,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现实生活的困苦,无法维持的生计,迫使他们走上了这条远渡重洋,冒险求生,将身体卖给他国为奴的悲惨路。当时这条无奈的求生之路,被人们称为“下欧洲、卖大牛”、“到海外服苦役”。许多穷苦农民,尤其是兄弟众多的贫穷之家男子,多无可奈何地走上这条生死未卜的冒险路。谭家坊、郑母、黄楼、仙庄、龙塘、口埠、阳河、南张楼……都有人走上这条求生路。有的一村之内,就有十多人冒险应招。一个招募点一天能招数百人。第一批四千多名华工,于1917年1月18日,从威海含泪上船,生死离别般的走上了赴欧洲服苦役的艰辛求生路。
  1917年下半年,法国亦在中国设置招工局。在山东省主要委托惠民公司代理。先在沿海城市设置多处分公司,后在胶济铁路沿线潍县、高密、益都、谭家坊等车站设立办事机构、招募点,张贴告示,动员中国人应募。很快,英国也在胶济铁路沿线设立招募点,委托占领铁路的日本人招工。以青岛港作为华工集结、输送基地,源源不断地向欧洲运送中国穷苦民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从这里运出五万多名华工。
  应招农民到招募点报名,工作人员略作目测,见报名人年轻体健,即简单登记注册。应招华人,都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大多目不识丁。不会审阅招募条款,更谈不上法律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明白在所谓的“自愿出国”的契约上按下手印,就等于把自己出卖给了外国。
  为防止应募者反悔,报名人员签约后,便在军警戒备下很快被押送登船起航,从南北两条水路运往欧洲。南路经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绕好望角,进大西洋,在水上漂泊四五十天到法国。北路经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多个港口,最终到达法国。途中需多次车船更易,水陆俱进。一路颠沛八十多天,方能到达法国。
  青州华工,都是旱地耕作的农民,从未乘船渡海,多数人连大海亦未曾见过。初次上船,便在生死不明的离别惆怅中远涉重洋,备受海风洗礼和海浪摇曳,身心极不适应。赴欧华工马春苓在他的《赴欧杂志》中写道:“船初出洋,人人不服水性,类皆呕哇昏倒。呻者、吟者、叹者、泣者,愁惨之声满仓皆是。”受困于车船中的华工,犹如传递与欧洲人手中的俘获物、笼中鸟,屡屡在监押中车船更易,处处须签字交接。有时船不凑期,人困码头上等待二十多天。遇有风浪,船被海浪抛上抛下,如荡秋千,人被甩得头昏脑胀,不辨东西,脏腑错乱,呕吐不止。远渡大洋,在闷臭的船舱窝屈月余不见陆地草木。有人尚未到目的地,即葬身大海。1917年,一艘载有九百多名华工的轮船,在大西洋遭德国潜艇袭击,大部华工葬身海底。
  漂洋过海的的华工,一路舟车劳顿,波涛摇荡,破车颠簸,脚踏乱石,徒步行进,星夜兼程,先到英国,而后转道法国的奴埃,这里设有华工总分发处。由分发处将陆续到达的华工,分配到欧洲多地服役做工。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法两国从中国招募华工十七万多人。仅青岛海港就运出华工55761人。其中益都、临朐、昌乐、寿光等县,各有千余华工远赴欧洲助战。益都县孝悌乡仙庄(今黄楼街道仙庄村)就有张绍仲、刘恒春、郝建邦、张兆林等11人应招,自青岛登船,经台湾海峡、新加坡、菲律宾,过马六甲海峡,绕好望角,历时46天到达法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临朐境内的胡梅涧村,有12人,自一九一七年十月初三离别家乡,在谭坊火车站应募注册,编队乘火车到青岛,弃车登船,经日本的长崎、横滨,加拿大的温哥华、英格兰利物浦等地,至十二月二十三到达法国沙省,而后车、步交替,来到法国的奴埃。历时八十多天。
  这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法国及毗邻的比利时境内,而以法、英、美等国为首的协约国用以抵御同盟国的作战物资,却大量由英国跨海运入法国,奴埃在法国西北部的沙省,北连北海,西北接英伦海峡,西靠大西洋,沿海多个港口与英国港口隔海相望,英国等协约国运来作战的大量军事物资,经这些港口转运各战区。中国赴欧劳工大部分在法国北部这些物资转运要地服役。华工所在的这些物资转运枢纽,也是德国飞机的主要轰炸区。只要是晴天的夜晚,必定有敌机来炸。有时一天来炸数次。对当时的情景,赴欧华工在《旅欧杂志》中这样记载:“初来法国,即分派到加来省西北部诸工厂。虽离战场百余里,未冒子弹之险,惟夜间敌国飞机,潜入内地抛掷炸弹,以毁战线后路之营盘、粮草场、子药局、道路。凡晴明之日,无夕不至。英人常备机械,射电光飞空四烛。迹其所至,发快炮击之。或架飞机,拨机关枪击之。弹壳如雨,危害最烈。故各营之中,皆备地穴或沙屋以避之。一夜之间,常奔避数次。故在该地驻七八个月,未尝解衣而寝。”中国劳工就是在这些被轰炸区,冒险修复被炸的铁路、公路、仓库,抢运枪、炮弹药、食品、药品、木料,还要经常到工厂帮助生产战争所需物资,从事繁重体力劳动。
  随着战局的变化,战场的转移,华工们须经常更换劳作地点。每次转移都是在炮火轰鸣,战火即将降临的紧急情况下,逃跑般的急促中进行,动作稍有迟缓,即可能被卷进弹雨漩涡。在这无时不在的炮火、炸弹威胁下,赴欧劳工居无定所、食无定时,经常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即便平时正常劳作,每次提供的饭食也很少,华人根本吃不饱。住的地方不是工棚,就是地道、被炸的破屋残垣。人只能就地和衣而卧,常常几个月不能洗澡换衣,身上的虱子成群。法国的天气潮湿多雨,晴天没有雨天多。雨水、汗水、泪水集于华工一身,致使衣服汗臭难闻。赴欧华工马春苓对当时处境、心境,有如下记录:“日营工作,筋疲力困;夜避飞炸,心惊胆裂;回望故国,关山万里;前计归期,迢迢三年;其苦况诚不忍言。吾人旅此,如柙虎瓶鱼,即插翅亦难奋飞。虽日夜忧虑,亦将奈何?凶吉祸福,概诿夫天命而已。”
  身在他国异乡的厮杀战场,长期的日作夜奔,昼夜疲惫的身心压力,凶吉难测的奴役生活,华工们日夜惊恐,深感前途渺茫,不知所归,但又插翅难飞,无可奈何。有的人惆怅成疾,有的人弹铗长叹,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条艰难的求生路。其中,有他们夜间在地下防空洞躲避飞机时,凑成的两首打油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明心曲
一为迁客去西欧,回望山东两泪流。
骨肉时牵万里梦,韦韝怎奈五更愁。
心驰利欲复何悔,恍然睡觉已三秋。
若熬三年归期到,只见枯骨不见肉。
书 怀
卷怀经史莫搜罗,破上微躯受折磨。
日锁愁眉空自苦,轻敲铺板且长歌。
  所幸,在英、法、美、意、中等组成协约国的共同抗击下,德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同盟国,于1918年底战败投降。大战结束,在困苦中煎熬的中国赴欧华工,方提前获释,大部分于1919年回国。
  中国十几万劳工的艰苦付出,有力地支援了协约国作战,但中国及赴欧的华工却未能从胜利中获得多少利益,有的劳工回国时甚至是两手空空,带病还家。有的尸骨未归。相反,日本人却在华工的招募、运输中大牟其利。他们先是以对德国开战的名义,从德国人手中抢夺胶济铁路及山东胶州湾、沿海港口,大肆掠夺中国财物。英法在华招募华工后,日本人在山东广设“招工办事处”,深入内地乡村,代替两国招募华人。几乎包揽了华工的招募、组织、输送等整条网链,从中大发横财。且在大战胜利后,尚不肯将抢占的胶济铁路、青岛、胶州湾等地交还中国。
  华工参与世界大战,是中国参加世界重大活动的展示,是中国人为世界和平做出的特殊牺牲和贡献。正是中国华工血泪、汗水、甚至生命的付出,才确立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稳定的战胜国地位,为后来铁路及被侵占地主权的回收,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附:赴欧华工马春苓的《旅欧杂志》
旅欧杂志(摘录)
  民国六年十月,初三日早起,拜别母亲,以家事付托内人,整装起行。内人曰:“君志已决,妾碍难挽留然三年归期宁可必乎?”余笑曰:“英人信义素著,三年送还,载在招募条约,虽一日不能迟延。卿宜善事家母谨理家事。”早饭毕,同侣有族叔祥桂、族侄传绪、传礼、传兴等来邀余偕行,遂相与携装北上。晚六时,至益都东谭家坊车站而止宿焉。
  初四日早十时,同至英国招工分局报名,英人检阅一次,咸蒙许可。即将姓名籍贯注入簿册。同日报名者尚百余人,晚饭后皆留宿局中。
  初五日早六时,自谭家坊蹬车,迤逦东南行,至下午二时,已达即墨之沧口。至招募总局,复验乞,各易戎服,寄居第十一号房。同院中,伙友不下千余人,同食同宿。
  初九日上午八时,正欲排队演操,闻有自谭家坊来应募者。就问之,适间族兄维坤服侄传浩,堂侄传福偕至聚首谈心,备形亲切。因询家况,对述明晰,心中悬念顿释。
  二十二日,同袍七营,共三千四百三十人启程赴欧。上午七时有沧口蹬车,沿海而南,至堡岛下车,见轮船一艘,泊于岛右,随整队鱼贯而上。即入仓,检点行装、用具,舟启碇矣。于是登甲板,凭栏四望。见碧浪连天,波涛汹涌,纵一叶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及明日下午时,晚饭毕,凭栏远眺,见东北一带,山势迤逦,约数十里。舟人告曰:“此朝鲜西南界也。翠日即至日本矣。”
  二十四日复南行,上午八时,折而东,泊于日本长崎。是地三面环山,西连大海,山上林木青葱,屋宇环列,自山根直达其巅。是日下午七时,由长崎启碇东行,次日四时,忽见远山杳冥,帆船往来。翻译遥指曰:“此日本横滨也,过此即太平洋也。”时每队有二人翻译。
  二十六日,出日本而东行有旬日,惟见碧浪滔天,弥望无际飞鸟绝迹,阴云密布,朔风砭肌,令人惕然而惊……
  十一月十二日,晨起登船而望,一轮红日涌出海面,群鸟翱翔,知距岸匪遥。至夜半,果抵北美洲堪(加)拿大……
  十二日,舍舟登陆,至温哥华。此四面环海,一岛也。
  二十八日,由温哥华岛登舟,渐进大西洋……
  十二月十八日,至英伦海峡西北岸……车舟轮换,三日后抵法华工队总分发处奴埃……
  二十四日,本队长分派我第一连华工百二十余人,往报白工厂,开始做工……距战线百余里,夜间敌国飞机,迁入此地,抛掷炸弹,以毁战线后路之营盘、粮草场、子弹局。凡晴明之夜,无夕不至。为避炸弹,一夜之间,常奔避数次。故在该地驻七八月,未尝解衣而寝……   (李俊三)


在青岛集结的参战华工登船赴欧洲战场
 


赴欧劳工在搬运作战物资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市图书馆荣... 04-30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