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15时7分,
青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王洋结束培训班的学习,带着满满的收获,在郑州东站坐上了回
青州的G316高铁(重庆北——青岛)。此行,他刚刚参加了一个为期五天的非遗项目——古法煴灸的提升班。
王洋,200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进入青州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是14个年头。背包里,王洋自己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银针成了他随身携带的标配物品,即便是这一次外出学习也没有更改。
16时25分,王洋用手机查了下列车时刻表,还有约10分钟就到达徐州东站。
就在这时,高铁车厢里突然传来紧急的广播:“列车里有没有医务人员?第六车厢有女乘客突发疾病,请给予帮助!”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在第七车厢的王洋如同条件反射般地起身、顺手拿起放有银针的行李包,就往第六车厢赶去。
到达现场后,躺在车座上的乘客表现为心慌、憋气、嘴麻、手麻,且全身发抖,列车长王隆也赶了过来,列车员站在旁边,手上拿着速效救心丸。家属显得非常焦急,因为还有不到10分钟,就需要在徐州东站下车了。
情况紧急,现场也没有任何辅助检查仪器,凭借在医院临床工作14年的丰富经验,王洋马上询问家属,乘客的年龄以及平时身体状况,经过察色、诊脉、观舌后安慰乘客及家属,判断其不是心绞痛发作,心肺功能并无大碍,不必服用速效救心丸。同时,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进行施治,棉签消毒、连施俩针,乘客症状立即减轻,约1分钟后乘客症状缓解了约60%,随后王洋在乘客后背施以手法。
一切都在电光石火中发生,在王洋眼中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在列车员和乘客眼中,却见证了中医施治的魅力。正如跟王洋一起学习的一名学员,听说此事后说的:“在我们医生眼中可能是小病,但是在患者眼中却是全部。”
此时,列车广播“马上要到徐州东站,要在徐州东站下车的旅客请做好准备”,乘客的症状已完全消失,王洋马上起针。整个过程大约在5分钟。列车长、乘客及其家属对王洋临危出手,紧急施治,表示深深的感谢;车厢的其他乘客也都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下车前,该名乘客及家属坚持要王洋留下电话、互加微信。回家后专门给王洋发来微信,表示一定找机会到青州表示当面感谢。
看到乘客安然无事、欢喜的下车,王洋心里也同样感到高兴。在向列车长王隆详细了解此事时,王隆微信回复道:“你们的王洋大夫,在车上很及时地为突发病旅客进行救治,医德非常高尚,充分体现了(一名医生)应有的品德。”(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王和平)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