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古城青州,秋阳初绽如碎金,范公亭公园的古柏凝翠,唐楸宋槐的枝叶间流淌着千年文脉。当晨雾还未完全散尽,150余名银发长者已踏着晨光汇聚于此,他们身着整洁的衣衫,手中捧着泛黄的诗集,眼中闪烁着对文字的炽热向往——这场由青州市阅读学会副秘书长、青州市朗诵艺术协会副秘书长、那些花儿艺术学校校长谢宜轩女士牵头组织的“金秋颂响,艺动晨光”银龄诵读活动,正以最生动的姿态,在这方浸润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的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活动伊始,专业体育老师的身影便成了晨光中最活力的注脚。“吸气时如闻桂香,呼气时似拂清风”,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长者们舒展肩背、调整呼吸。伸展手臂时,银发在晨光里划出柔和的弧线;屈膝转身时,脚步虽不似青年矫健,却透着岁月沉淀的从容。这不是简单的伸展,而是为“诵读”蓄力——当气息在胸腔里平稳流转,当声音能随着心意起落,那些藏在文字里的情感,才有了奔涌而出的力量。


很快,分组展示的环节让公园热闹起来。“枫叶队,红似火!”“松鹤组,永不老!”响亮的队呼此起彼伏,带着孩童般的真挚与热忱。有的班级围坐成圈,一人领诵众人和,声音叠着声音,像秋风吹过稻田的簌簌声;有的班级站成队列,手势随着诗句起落,眼神里满是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手里的诗集早已被翻得卷了边,读到 “霜叶红于二月花”时,她微微扬起头,阳光落在她眼角的皱纹里,竟像是把诗句里的秋意,都揉进了岁月的温柔里。班长们穿梭在队伍间,帮同伴整理衣领,为忘词的长者递上提示卡,小小的团队里,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掌声的响起,都在诉说着“陪伴”的意义——原来银龄时光里,不仅有独处的静谧,更有一群人同行的热闹与温暖。


最动人的时刻,当属全员合诵。当谢宜轩女士站在队伍前方,轻轻扬起手臂,150余道声音便如溪流汇聚成江海,在范公亭的亭台楼阁间回荡。“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声音里满是对季节的赞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字句间又透着不服老的昂扬。有人声音洪亮如钟,有人语调轻柔似呢喃,可无论音色如何,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情——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的最好诠释。路过的游客停下脚步,有的举起手机记录,有的忍不住跟着轻声哼唱,连公园里的鸟儿都似被吸引,停在枝头静静聆听,仿佛也在为这场银龄盛宴驻足。

活动落幕时,秋阳已升至半空,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长者们相互道别,手里还攥着活动时的诗集,脸上的笑意却久久未散。有人说:“这样的活动,比在家看电视热闹多了,不仅读了诗,还认识了新朋友。”有人感慨:“以前总觉得老了就该歇着,今天才知道,我们也能把日子过成诗。” 这场“金秋颂响,艺动晨光”的诵读活动,从来不止是一场简单的聚会。它像一束光,照亮了银龄群体的精神世界——让长者们在文字里遇见更丰盈的自己,在陪伴中感受更温暖的时光;它更像一座桥,连接起传统文化与银发人生,让“阅读”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让“热爱”无关年龄的大小。

银龄筑梦展风采,诵读心声映芳华。活动结束时,大家在范公亭门前合影留念。当范公亭的秋风再次吹过,那些回荡在公园里的诗句,那些长者们眼中的光芒,都在诉说着:银龄岁月,亦可如金秋般绚烂,如晨光般明亮;而每一位热爱朗诵的长者,都是这岁月里最动人的诗行。 (远鸣)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