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弥河银瓜是
青州市名优特产,也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前,弥河银瓜无序种植现象突出,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青州弥河银瓜的历史品牌效应。为从源头上保障青州弥河银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安全,近日,青州市决定划定“青州弥河银瓜生态保护区”。
青州弥河银瓜素有“瓜中佳品”的美称,原产于流经青州市的弥河两岸沙滩,故称“弥河银瓜”。2009年6月,“青州银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青州弥河银瓜属薄皮甜瓜类型,因皮色银白而得名。品种主要有火银瓜、绿银瓜、半月白、大银瓜等四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火银瓜。弥河银瓜适宜在沙滩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最佳收获期,以地膜覆盖、小拱棚、大拱棚为主要栽培模式,随着冬暖棚栽培技术的推广,青州弥河银瓜的栽培时间逐年扩大,供应期从1月下旬直到10月下旬。
但近年来青州弥河银瓜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种植面积方面,正宗沙滩地青州弥河银瓜面积已由1万亩缩减到2500多亩。二是在品牌安全方面,由于生产源头环节掌控力度不够,良莠不齐的银瓜品质正在冲击青州银瓜品牌。三是在可持续安全方面,对青州弥河银瓜赖以安全生产的耕地、水域等的保护力度还不够,耕地、水域污染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种植户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等等。如果任由以上状况继续发展下去,青州弥河银瓜的品牌和品质将无从保障。
当前,青州市正大力推进弥河流域治理,在弥河流域银瓜主产区划定银瓜生态保护线,通过对区内及周边环境的严格保护,并配以产地标识、编码追溯等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青州银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州银瓜这一历史名牌势在必行。
青州弥河银瓜生态保护区划分范围具体为沿弥河两岸设立3个重点保护区区域,总面积5000亩左右。一是大关营保护区域,以大关营村为中心,南至华盛农业研究院、北至西沙营村,南北长1500米,东西距弥河两岸大坝绿化带外沿各500米,面积2000亩左右;二是东南营保护区域,以东南营村为中心,南北长1000米,东西距弥河中心两岸大坝绿化带外沿各400米,面积1000亩左右;三是巨弥保护区域,以巨弥村为中心,沿河南北长1500米,河西部距弥河西岸大坝绿化带外沿800米,河东部距弥河东岸大坝绿化带外沿200米,面积约2000亩。
与此同时,出台了青州弥河银瓜生态保护区保护办法。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生产控制。划为生态保护区前,对耕地、牧场、水域进行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化肥、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污染物的检测,符合安全标准的,划定生态保护线,设定为银瓜生产区。污染物超标的,停止银瓜生产,限期进行治理,达标后方能重新生产。污染严重的,或者污染不严重但经过治理仍不能达标的,果断划离银瓜用地范畴,不得再进行任何农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区内,停止审批化工等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保护区内原有化工企业、小工厂、小作坊、畜牧养殖企业全部拆除。
鼓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对保护区中的种植户进行统一种植管理,统一产地标识和品牌认证,统一包装销售。对种植户逐一编号,推行编码追溯制度,实现对银瓜生产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可召回。
实行保护区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对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品牌建设(品牌认证、品牌宣传、包装等)、银瓜种质资源保护、选育和提纯复壮实行扶持补贴。 (记者张平 通讯员张国荣)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