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份开始,每个月的10号这天,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三科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造口人”和他们的家人们,在医生护士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将在这里享受一次温馨愉快的阳光之旅。
“造口人”是医学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罹患恶疾而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失去了一段肠道和肛门,或者失去了膀胱。为便于排便或排尿,手术医生只能在他们在腹部重新开一个口,将肠管固定于腹壁上,而他们,则必须24小时在开口处挂一个特制的袋子装着粪便或尿液,故此被称作“造口人”。
我国目前有“造口人”约100万,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专业护理,这类病人进行造口术后常出现造口出血、皮肤溃烂、造口脱垂、造口旁出现肉芽肿等并发症,各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使其心理受到很大影响。
造口对于正常人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更感受不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便。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是极其需要帮助的。
为了帮助“造口人”了解和掌握造口知识,提高广大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增进病友之间的沟通,使他们恢复信心,重返社会,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益都中心医院“阳光之家”正式成立。“阳光之家”由该院护理部组织,普外科具体牵头,于每月10号开展以“关爱造口人”为主题的造口知识讲座活动,为造口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治疗及指导,解除他们的病痛和心理压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阳光之家”是个特殊的组织,成员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感同身受。让每一个造口人心理阳光、生活阳光,是成立“阳光之家”的初衷。
今年9月10日,该院“阳光之家”造口知识每月一讲活动如期举行。近20名新老造口患者和家属如约而至,普外专业三个科室以及泌尿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主动参与。
普外三科护士长孙广美无疑是“阳光之家”最热心和最忙碌的人。今年7月份,在医院和护理部的支持下,她远赴安徽国际造口师学校,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造口、伤口治疗理论与实践学习,顺利取得国际造口治疗师资格证书,成为潍坊市范围内首位获得者。回到医院后,她学有所为,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迅速开展各项工作,为广大造口、伤口患者提供规范、专业的护理。为让更多的“造口人”加入进来,成为“阳光之家”的一员,她在相关科室协助下,主动搜集信息,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联系,精心准备课程。讲座中,她针对造口用品的选择做了详细讲解,用专业的知识指导“造口人”及家属的术后护理,真诚和爱心打动了造口人和他们的家人。
普外专业的医护人员都是“阳光之家”的热心人。普外二科孙向华护士长对《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处理》做专题讲解,普外三科房晓旭讲解了《造口袋的更换流程》,普外三科王敬文主任、杨焕东、马静两位副主任及刘振芳医生也积极参与活动,敞开心扉与患者互动,不厌其烦的为患者解疑答惑。
“阳光之家”通过多样的形式,为“造口人”与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不断提高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宣传相关护理知识,倡导社会公众关爱理解、帮助支持造口人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位造口多年的付姓老人听完讲座,感动之余当即挥毫泼墨写下“携手共创、关爱人生”八个大字,为其他病友树立了榜样,重拾人生的信念,也使整个会场充满了轻松、和谐的气氛。27岁的姜女士今年2月接受直肠手术,成了“造口人”,做手术时她的儿子刚6个月。心理的打击和化疗的痛苦,使她无数次痛哭甚至丧失勇气,想放弃治疗。在孙广美护士长的帮助和鼓励下,她顺利完成了术后化疗。活动中这个温柔漂亮的姑娘来到现场,把她在日常自我护理中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并当场表示要做一名志愿者,给病友们提供帮助。活动结束,她还激动地拥抱了孙护士长和在场的护士,并说自此以后要喊孙护士长阿姨,这样显得更亲切,浓浓的护患情在这一刻定格。
每月一讲活动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医护人员通俗易懂的讲解、贴近现实的释疑,不仅拓宽了“造口人”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观与自信。患者及家属纷纷表示,“阳光之家”让人感到了家的温暖,今后要多多参与,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以后交流。
“阳光之家”让“造口人”生活充满了阳光。(董波)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