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村,因山而古老;山,因村而著名。这就是山清水秀的——老山古村
村,因山而古老;山,因村而著名。这就是山清水秀的——老山古村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21-12-28 11:18:49      
内容摘要:提起老山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就有老山。而在沂蒙山脉北部,也有一个叫老山的地方,它


提起“老山”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就有“老山”。而在沂蒙山脉北部,也有一个叫老山的地方,它既是一座山的名字,又是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落——老山古村。
  老山古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城西40余里,在邵庄镇境内。村子东临蟠龙峪,西通邵雀路,南依老山山脉,北望大涧沟。往远处看,东北方是黑山风景区,正东是止马山,西方有平顶山。可谓群山环抱,秀水绕迴,藏风聚气,生机勃勃。2017年,列为山东省传统村落。
  老山古村,由山而得名,因为村南这座山就叫老山。该山山势陡峻,迤逦蜿蜒,像一条巨龙从东、南、西三面蟠护着古村,所以又叫蟠龙山。为了便于区分,人们通常就把村子叫作“老山村”,把山叫作蟠龙山。
  蟠龙山的龙头在古村东北,龙尾在古村西北,龙身蟠绕在村南。龙口之下,泉水奔涌,历史上周边村庄经常缺水,而老山村从没有缺过水。这也正是该村历经千年,成为如今拥有1400多人口的大村庄的原因。
 

 

 

古建筑

 

 

古街巷

 

古村的演变


  在明朝徐姓迁来之前,早已有老山古村。村中杨姓为当地土著,也不知古村始建何年。村西一公里的平顶山下有薛家井,据说古时薛姓人在这里立村居住,地盘也属于老山古村的范畴。
  明朝永乐二年,徐氏兄弟从徐州沛县五虎镇迁徙至青州,老大徐谦落户在临淄徐家圈,老三徐诚去了青州北部南石塔,老二徐让来了青州老山。老山不愧为繁衍生息的首选佳地,600年后的今天,徐姓已成为村中大姓。
  对于山区来讲,老山可算是大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居民已超过800人。
  现在的老山村民,大多已迁入新村。遗留下的古村有古宅200余户,东西长约1.6华里,南北长1.8华里,六纵六横的街道曲折蜿蜒,起伏跌宕,成了游客寻古觅幽的好地方。
蟠龙桥
  在古村之北,即新村东北角有座蟠龙桥。因下临大湾,又叫大弯桥。这是一座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大约建于元代,由于是本村杨氏家族筹资所建,历来人称杨家桥。为古村居民出入之咽喉。
  从东南边蟠龙峪蜿蜒流来的河水,在这里减缓了前进的速度,蟠龙桥横跨其上。2003年,村民在保持古桥原貌的基础上,作了拓宽和加固。
  “文革”前蟠龙桥附近还保留有大量的碑刻,根据地势,多为坐南朝北,而今踪影全无。新的大湾桥碑立于桥东,碑前“大湾桥”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为这座亘古而年轻的石桥梁增添了几分雄姿;碑后刻有《大弯桥碑记》,为人们了解这座桥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大湾桥


附《大弯桥碑记》(摘要):
  大弯桥位于村东北角,自古是通往青州的唯一交通要道。古桥长十八米,宽三点四米。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原古桥路窄弯急,道路拥挤,事故常出……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和本村广大村民的支持下……把此桥建成长二十米,宽八米,高七点九米主干桥,并修筑了引桥……


龙泉湾和清泉群


  由于蟠龙山的地质结构比较特殊,山体中下部多有清泉溢出,比较著名的有龙鼻泉、龙眼泉、清乳泉、龙脐泉、龙尾泉等。泉水群,是老山古村的一大亮点。
  从老山古村向北,走出蟠龙桥门洞外,是蟠龙山的龙嘴。龙嘴,实际是一片低洼的水域,美其名曰:龙泉湾,俗称“大湾”。龙泉湾蓄水成湖,水多时湖面长达60米,宽近20米,深3米多。古时,湖边建有龙王庙,近些年为方便旅游,将龙王庙迁至蟠龙山的南泉旁。

 

 

蟠龙湾

 

 

龙鼻泉


  龙泉湾东侧的崖壁跟儿上,南北排列着两个3平方米的石棚,这是两个巨大的泉眼。每年农历六、七月份雨季,泉眼里就喷出汹涌的白浪,涌入大湾。龙泉湾里的水位急剧上升,及至外泄成河。村里人把这两个泉眼叫作“龙鼻子”。
  “龙鼻子”上面的崖隙里,长满了细瘦的松柏,这便是龙须。
  从龙泉湾东边的山坡向上300多米,又有南北二泉,虽水量小了一些,但清澈透明,谓之“龙眼”。
  顺着蟠龙山脚的小路向南,约有五、六华里,是蟠龙峪尽头的雨岭口。峪侧的石壁上原有两泉,叫清乳泉和清泉。其中一泉现已干涸,另一泉每到夏秋时节仍水量丰沛,且水质甘冽。常有方圆百里的游客将水取回家,沏茶畅饮。
  古村南面的山坳处有南泉。人们说那里是蟠龙的肚脐,故又称为“龙脐”泉。
  龙尾泉,在老山脚--也就是盘龙山西部的龙尾上,从地下冒出,水量较大,于沟壑之中形成一条小溪,蜿蜒流经柏泉村侧,流至18华里,在台头村附近注入淄河。


数量庞大的古井群


  龙泉湾向北,在长约100米、宽不足20米的沟壑之中,有一处数量庞大的古井群。据村民介绍,总数40—50口,尚且是一个保守数字。
  相传明朝中期的一年,蟠龙山周边仨月无雨,草木枯萎,眼看着庄稼要颗粒不收,十里八乡的百姓们,纷纷来蟠龙山上祭旱魃、求龙王。蟠龙倒是有心想下一场大雨,无奈旱魃阻拦,雨神难助。蟠龙只能下一些小雨,滋润一下庄稼草木,让一张龙口泉、两只龙眼泉、身下的龙脐泉,四时不枯。但周边几十个村庄的百姓都来这里排队接水,仍然是远远供不应求。
  这天夜里,老山村的庄主看到一位头戴束发紫金冠的白袍小将来跟他说,蟠龙山地底下有暗河奔涌,可通东海龙宫,你们可在龙口以北打十六口井,到时候我自会引来龙宫之水,保证众乡民畅饮无虞、五百年旱涝保收,说完就不见了。老庄主猛一觉醒来,知道这是蟠龙显灵而托梦。不等天明,立即张罗村民到龙口北勘地凿井,
  不到三天,十六口井次第凿好,紧接着,一股股清水腾涌而出,尝一口,甘甜清冽,众乡民顿时喜笑颜开,欢声鼎沸。老庄主将三天前夜里蟠龙托梦之事说出,众人无不称奇,进而更加感恩蟠龙佑护相助之恩。
  自此,逢大旱年月或者空闲季节,老山村人总要再挖出几口新井,年复一年,每户人家都拥有了自己的一口水井,以致形成后来繁若星辰的古井奇观。
  现在,古村人早已用上了自来水,古井群已废弃,大部分井口坍塌或被杂物覆盖。就幸存的几口古井可见,每口井的井口有60公分、80公分不等;最浅的井不足六米,最深十米有余;从井口向下约两米,全用石块砌成,两米之下是原地质结构的黄石层;两井相距近者两米,远者五到六米。
  在区区范围之内打下这近乎天文数字的古井,在外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老山古村的居民来说,这体现了祖辈人对水的渴求,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改变自然的拼搏精神。


两口奇异的古井


  老山村还有两口令人称奇的古井,一口是耗尽全村财力的百岁井,一口是亦甜亦涩的旺井。
  百岁井。龙泉湾之北不到一华里,离古井群200米外原有一口古井,是挖了90米深都不见滴水的枯井,它却有一个吉祥的名子,叫百岁井。
  不知哪年哪月,一位高人对古村的老太爷说这儿水势很旺,且水质又好,如果舍得花钱打出水来,村人饮了将会长寿,活到180岁。
  老太爷听信了,率先领着儿子开始挖井,遇到青石板,就雇石匠凿。凿到20米时,石匠不干了。老太爷重又雇人,出重资,一斗石渣一斗铜钱。凿到40米上,家财耗尽,再以自己老太爷的身份号召全村集资。凿到60米,仍然是青石。老太爷在冥冥之中对儿子说,爹死后,你千万不要忘了打这口井啊!可是儿子把山上的大树卖光了,一直把井打到90米还没有水……
  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地质勘探,人们在原井筒上打了机井,用潜水泵日夜抽水都不干。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虽然村人没有活到180岁,但老寿星明显多起来。
  旺井。俗称“南井”,在古村南边的街道西侧,九丈深,井筒上下全由石头垒砌,井口用整块石板凿成。水质分甜、涩两层。夏秋两季雨水多水位高的时候,水质变涩,原因是这里的土层上部为白土,含碱;冬春两季水位落下去后,就变成甜水,原因是下部为红土,不含碱。

古村的土楼


  老山村有许多古年间遗留下来的土楼,即青石和土坯结合的二层楼阁。
  古村内有土地10亩以上的人家,均建有这种土楼。土楼的功能,主要是作瞭哨和防御之用。
  古村地处偏僻的群山之间,离城镇较远。在那动荡的年代,为防土匪和响马,聪明智慧的古村人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土楼的下层可以住人、储物,也可以作为门楼出入。各家的二层上却是专用的,都备有石灰瓶和“牛奶盒子”。
  石灰瓶,顾名思义,就是在瓷瓶里装满干燥的石灰粉,若遇上土匪来袭,即刻将瓷瓶掷下,灰粉四溢飞扬,主人乘机利用砖头瓦块,对敌方进行打击。
  “牛奶盒子”实为小型的土制炸弹,内装炸药,外部包皮由生铁制成,再用铁丝缠绕,看起来颇有几分可爱,但一旦从高处扔到地上,就会爆炸产生巨大的威力。
  自明代徐姓成为大姓以后,就在村中建起许多这样的土楼,至少不下二十几座。现在保存完好的只有五座。
  那时候没有水泥和混凝土,中间的“楼板”是怎么做成的呢?用木棒做檩条平着铺开,再盖上高粱秸秆苫成的“苇箔”,最后打上厚厚的麦秸泥,待风干之后,颇为坚固。几百年以来,徐家阁子一直是老山古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子四周以前还建有石头围墙,东南西北四个大门,解放前每个门都有站岗放哨的,轮班换岗,不分昼夜。现在,村内还保存着战乱年代藏人或者防空的地道,可见这里的防御工事颇为完善。


大庙与千年古柏


  大庙。老山古村之西,现在的新村中间,有一棵千年古柏。据村中老人记忆,古柏处曾有一座寺庙,俗称“大庙”。
  该庙大门朝南,有大院两重。南院占地200多平方米,东南角建钟楼一座,高10米左右,地基5米见方。二层上悬一口径80公分的大钟,有和尚定时撞击,钟声悠扬。院西建平房二间,由僧侣居住。
  北院占地4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的三间正殿,供佛祖如来塑像。东殿供红脸的关公,两旁是关平、周仓,墙壁上绘着大型壁画。西殿供的是阎王爷。

 

 

千年古柏


  大庙毁于上世纪“文革”期间。拆庙时从大殿上拆下来一条房梁,上面写着“领袖徐养性”“康熙十四年重建”字样。徐养性是村中的大善人,现村西墓田有他的坟茔和碑。大庙外是著名的“三路香”,即相挨着三棵笔直参天的大楸树。从“三路香”位置往东南曾有一古碑,记载寺庙重修年代也是“康熙十四年”。
  既然是重修,那么大庙始建何年呢?
  据考,大庙原址在龙泉湾北30米路西的谷地中。有风化的残碑证明,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但遗憾的是有关专家指出,这也不是始建。徐姓是当地大户,永乐二年刚刚从五虎镇迁来,不可能永乐四年就修建如此规模的大庙,村中及周边的其他姓氏也没有这么大的势力。因此,专家们认为大庙为佛家僧侣筹资所建,始建年代应在宋代以前。
  古柏。现在大庙已无踪无影,这棵千年古柏却仍然葱郁茂盛。
  当年大庙从村北迁到这里,就是看中了这棵古柏的灵气。大庙南北两院之间垒一道东西方向的大墙,古柏正在墙的直线上,墙垒到离古柏半米处,就主动停下了。
  僧侣们在大庙东南角盖钟楼,钟楼不大,但古柏树冠太大了,钟楼的墙体垒着垒着就被古柏给压住了。有人说把碍事的柏枝伐掉,老僧说烧支香念念佛就行了。果然,第二天早上那条碍事的柏枝,就改变了生长的方向。
  这些美好的传说,使游客们对古柏充满了无限的神秘和敬仰。这棵千年古柏,主干高而挺拔,远看好像两棵树相拥而生,所以又称姊妹柏。主干很粗,三位大个头的成年男子才刚刚合抱。
  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考证,这棵古柏的树龄不止1000年,无论主干的粗度还是高度,在省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村东老围墙之外,有棵夫妻树。两棵树长到了一起,并枝连理,互相依靠,就像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令人称奇。另外,还有几十棵百年古槐,零星散布在村内。


武状元立旗杆


  嘉庆年间,老山村徐氏家族迎来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大清武状元徐华清前来认祖立旗杆。
  徐华清(1788—1850),字际唐,青州府临淄县徐家圈人,与老山村的徐姓人氏同族同宗。幼时从塾师读,特别喜欢骑射,且力气过人。游戏时能用“小指开两石弓,同学辈传以为异”。
  因老山村依山靠水,且佛道两教兴盛而重武功,其父徐相臣“因从其志,使之学习武事”。徐华清在老山大庙和蟠龙山道所晨练夜读,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清嘉庆十二、十三年(公元1807、1808年)徐华清乡试、会试联捷,殿试以第一及第武状元。
  徐华清武艺超群,深得嘉庆皇帝赏识,他及第后便补为头等侍卫。随甘隶提督赴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镇服青海,因军功赏戴花翎,历任副将、总兵等职。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升任福建陆路提督。徐华清是一位有抚民之仁和能武兼文的儒将之才。
  立旗杆的场所就在大庙,即现在古柏树附近。徐华清是一个注重情义的人,他认定老山村与徐家圈同是生他养他的故乡。
  立旗杆的垛子是一巨石,四方形,边长两米,地下不知埋多深,仅地上部分就有一米半高。直到今天,古村的老人们还津津乐道武状元徐华清的传奇故事和老山龙脉所在。
  历史上古村人才辈出。清朝出过一位叫李长庚的省府官员,巡视范围从济南到威海。还有同族五秀才:徐士智、徐守庸、徐守范、徐超然等。徐士智和徐守范为父子秀才,徐超然被称为神童,12岁就做教书先生,为人撰写碑文。
  是古村的灵山秀水,养育了一代代的英杰才俊;也正是这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为古村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     (刘守强)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第五届中华诗人... 04-26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