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检《
青州市志》、《
青州诗选》和《青州古城》诸书,皆收有明谓柳宗元作品的《送叔平学士知青州》诗:“厌直图书府,思为海岱州。郡符分竹使,亲膳洁兰羞。文石输忠密,仙山进职优。过家门纳驷,卜地陇眠牛。暮霰凌羁玉,朝暾艳戟油。恩宽敷汉札,政善洽齐讴。水际春芳盛,尊中客酝浮。物饶三服丽,居乐五民游。松鬛低容宴,峰螺翠入楼。行闻西掖召,真赏莫淹留。”
谨按柳宗元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如果这首诗真是其作品,可为青州文化增添些许光彩。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唐朝州级长官称刺史而非知州,进一步说,知州乃宋代官职,唐时尚无这一官称,身为唐人的柳宗元是绝对不会有“知青州”云云的。我们于《柳河东全集》中亦找不到此诗,可知这确非柳氏诗作。
该诗作者既非柳宗元,那么他是谁呢?诗中的“叔平”又指何人?两人是什么关系?查阅史籍发现,在宋代名相韩琦所著《安阳集》卷四《律诗》中收有这首诗,题作《叔平学士知青州》,并无“送”字。从诗意看,叔平当时已任职于青州,“送”疑为衍字。这样一来,《送叔平学士知青州》诗的真正作者便是韩琦了。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号赣叟,河南安阳人。《宋史》有传。北宋政治家,仁宗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淄州通判。累迁右司谏,曾一次劾罢宰执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人,又请节省宫中浮费,为时论所称。后任陕西安抚使,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名重一时,人称“韩范”。后召入朝,任枢密副使,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扬、郓、定等州。嘉祐元年(1056年)任枢密使。三年拜相。英宗嗣位,敦促曹太后归政,进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熙宁八年卒,年68岁,谥忠献。著有《安阳集》。韩琦是北宋重臣,曾拥立英宗、神宗两代君主,为稳定当时政局起了关键作用。
韩琦诗中的“叔平”系宋代名臣赵概。赵概(996—1083年),字叔平,河南虞城人。《宋史》有传。自幼笃学,器识宏远,为人赞许。天圣进士。历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出知洪州,修筑临江石堤,水不为患。加直集贤院、知青州,因举官失当罢去。再被起用,累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拜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等职。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曾集古今谏诤事为《谏林》一百二十卷奏呈朝廷,得到神宗褒扬。元丰六年卒,年88岁,谥康靖。据《宋史》本传载:赵概“知滁州,山东有寇李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民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率众去。”可知赵概在青州颇有政声,是一位深受青人爱戴的父母官。
考韩琦之所以为赵概撰写《送叔平学士知青州》诗,不仅缘于二人同朝为官,还是科场同年关系。两人同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榜进士,而且还是前三甲的二、三名。当时状元为王尧臣。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云:“王伯庸名尧臣榜,韩魏公第二,赵康靖公第三。嘉祐末,魏公为相,康靖为参知政事,伯庸虽先罢去,而魏公与康靖同在政府,当时号为盛事。”韩、赵两人既有同年之谊,关系自当非同寻常。据李昌宪所著《宋代安抚使考》知,赵概任知青州的时间是景祐四年(1037年)至宝元二年(1039年)。韩琦这首诗的作年就在此时了。可以说,这件发生在北宋名相韩琦和参知政事赵概之间的往事,与唐代柳宗元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能再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了。
那么,《送叔平学士知青州》诗何以被认为是柳宗元诗作呢?《青州市志》称源出《万历青州府志》,此志系明代工部尚书钟羽正总纂,北京图书馆仅藏孤本,我们目前还难得一见。值得注意的是,该诗并不载于《嘉靖青州府志》和《光绪益都县图志》,这反映出两志编纂者对《万历青州府志》这一说法所持的否定态度。不过,要说柳宗元与青州也确实有过一定联系,如淄青镇节度使李师道被朝廷平灭后,柳宗元曾写过祝贺表状——《贺破淄青表》、《贺平淄青后肆赦状》、《贺淄青诸州为三道节度使状》,仅此而已。 (李森)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