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图片 | 下载 | 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青州人文|青州书画|青州风光|青州房产|青州名流|书记专题|市长专题|青州挂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州人文 > 晚清时期的青州教育
晚清时期的青州教育
来源:今日青州网      时间:2014-08-28 09:39:40      
内容摘要:清朝一直沿用宋、元时代的科举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帝召谕各省府厅州县所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因变法失败,政令未能实...


 清朝一直沿用宋、元时代的科举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帝召谕各省府厅州县所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因变法失败,政令未能实施,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又复命实施。
  光绪二十九年(1903),益都知县李祖年在东关王沂公(王曾)故宅创办益都县立高等小学堂,此为青州市境内第一所新式官立高等小学堂,当年招生60人。之后,许多初等小学堂也陆续开办。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青州市境内共有小学堂25处,其中,县立高等小学堂1处,学生75人,初等小学堂20处,学生274人。青州驻防满营设有初等小学堂4处,学生240人。宣统年间,见于文字资料的尚有1处朱良镇育才初等小学堂(建于宣统三年),4处青州驻防满营高等小学堂,还有1处最后一代协领创于北城的女子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青州知府冯汝骙在松林书院故址创设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此为山东省官立中学堂的首创,当年招收新生1个班,18人(到光绪三十二年,发展到4个班,95人)。同年,青州驻防满营都统吴延年,将海岱书院改办为海岱中学堂,聘宋传典为英文教习。此外,清末还设有青州府公立中学堂1处,校址在城里太公庙(今青州一中西边),由地方士绅筹资创办。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开始招生两个班,48人。后因办学经费困难,两年后停办。
  清政府在实行“新政”之初,即将师范的建设列入“宜治”范围,提出“办理学堂,首重师范”、“为地方官和学务官员之专责”的政令。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李祖年在益都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内附设师范班,学生8人。之后,府、县两级又先后在县城内创办师范学校两处。
  光绪三十年(1904),在府儒学的故址,创办益都县立师范传习所(亦称单级师范),招收贡生、秀才及塾师入学,学制分半年、一年不等,结业后充任初等小学堂教习。师范学校设学务监督1人,另设所长1人,主持学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夥巷街设立青州府师范学堂。初期租赁民房,后来迁往天齐庙,最后在青州试院(今青州云门双语学校)改建新校舍。青州府师范学堂,以培养高等小学堂教习为主要目的,在府属各县范围内招生。学生遵守《奏定学堂章程》,学制五年,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学堂大致相同。另设教育学,其每周授课时数仅次于经学。首任学堂学监樊春林,监督由知府鲍心增兼任,副监督赵汝弼,学监赵承元。办学后期,附设初等小学两个班,教习4人。
  青州的职业教育始创于晚清,当时称“实业”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李祖年,把旌贤书院改建为青州府官立中等蚕桑实业学堂,成为山东省实业教育的首例,亦为山东省农业教育的首创。宣统元年(1909),遵照实业学堂的章程,此校改称为中等农业学堂。当年有三届学生160余人毕业。
  光绪末年,清廷命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并责成李鸿章、袁世凯等人,酌量扩充北洋所,设武备学堂和山东随营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州驻防满营设有武备小学堂1处。光绪三十三年(1907),学生为48人。同年正月,驻防满营又遵照部令在海岱学堂设八旗翻译学堂1处,学生64人。课程设有读书(诗书古文)、讲经(满汉文四书)、习字(满、汉字)等。宣统元年(1909),又在海岱学堂设立英文专修馆1处,开办不久,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停办。
  1901年,清廷为推行新政,兴办洋务,选派科甲出身的士子先后到日本及西欧各国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旨在学成回国报效朝廷。据《山东留日学生同乡录》载,清末仅青州赴日学生就达29人。
  废科举、兴学堂,开西学、办洋务,是晚清教育的突出特点。另一特点是允许西方的传教士办学,即教会学校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青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废科举、兴学堂以前的三四十年间,就出现了一批私立教会学校。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采取分科授课的教学方式,成为全省最早出现的“洋学堂”。同治三年(1864),美国长老会首先由登州派遣传教士来青州布道。同治五年(1866),办起教会小学1所。不久,美国长老会与英国浸礼会达成协议,青州地域由英浸礼会布道,美长老会退出。光绪元年(1875),英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最先来到青州,第二年传教士仲钧安相继到达青州。当时青州正闹饥荒,他们以赈灾为名,把大批私塾、学馆接管过来,办成自己需要的学校,称为“揽馆”(即由一个教书先生招揽几个或几十个学生)。十多年间,英浸礼会传教士接手的揽馆就有几十处,学生多达600余人。
  这些教会学校,均为蒙养(即幼儿园)或进行小学文化程度的教育。入学后,每人填写一份志愿书,条文大略是:(1)我愿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以振兴天国为目的;(2)我愿毕业后无论置身何界,必以金钱赞助教会;(3)我愿毕业后终身布道。课程设置是在私塾应学科目的基础上,增添圣经科目及浅显的自然科学常识。学生自买汉文书籍,自备桌凳,并负担部分教员薪资。宗教用书及三分之二的教员薪资由教会补贴。
  随着教会毕业生的出现,光绪元年(1875),中国籍神甫王宝禄在青州城南门里开办简易学堂。从19世纪80年代起,英浸礼会传教士又陆续在青州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寄宿学校。广德书院是由英浸礼会创办的第一处寄宿学校,它的前身是美长老会创办的1处教会小学。光绪初年,李提摩太、仲钧安招收了几十名灾童,扩大了学校规模。光绪十年(1884),英籍传教士库寿宁夫妇又在城里原东华门街路南(潍坊教育学院)兴建新校舍(时称南书院),招收寄宿生18名,增设了中学部(当时称青州中学)。课程分短程(期)、中程(期)和全程(期),大致相当于初小、高小和中学三个阶段。光绪十二年(1886),校舍进一步扩建,定名为广德书院。光绪十三年(1887),开设大学部,发展成为一所大、中、小学教育兼施的综合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广德书院大学部与登州文会馆合并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的文理科,取两校之名的首字,定名为“广文学堂”,搬到潍县开课。所余的中小学班,改称崇实中学。1917年,守善中学成立后,停办了中学部,改称为崇实小学。
  光绪七年(1881),英籍牧士怀恩光在城里租赁民房,创办圣经学堂(即神学研究所),学制为五年,毕业后做布道员。光绪十三年(1887),增设培养初级教会学堂教习的师范学堂。光绪十九年(1893),迁入原东华门街路北(潍坊教育学院北院),新建校舍先称北书院,又称郭希罗宾逊神学院,后称郭罗培真书院。新校舍分上、下馆;上馆(亦称正馆),为神科;下馆(亦称备馆),为师范科,并设有圣经学校。建有讲堂、斋舍、小学堂和博物馆(1904年移至济南,易名广智院,后改为山东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科),斋舍可容纳64名学生就宿。自光绪十一年(1885)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神学、师范两科共有毕业生227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郭罗培真书院与美长老会数处神学班合并,取名为青州神道学堂,成为齐鲁大学神学学科的前身。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1914年,神学科毕业10个班50余人,师范科毕业9个班159人。1917年,神学科在校学生51人,师范科学生16人。秋后,并入齐鲁大学。
  光绪十八年(1892),英浸礼会传教士武成献和巴德顺在教会办的广德医院设班收徒,创办了青州医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州医学堂与美长老会聂会东办的医学堂合并,改称为共和医道学堂。到宣统三年(1911),共毕业八个班。同年4月,学校迁往济南。
  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浸礼会在城里西皇城街(今一中院内)创办崇道书院(时称西书院)。4年后,改称崇道中学校(亦称崇道女校)。
  清代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府儒学署设教授1人,主管青州府的学政,另设训导2人辅佐。县儒学署设教谕、训导各1人,掌管本县教育行政和所属生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撤学署,设劝学所,总管教育事宜。益都县劝学所设劝学总董1人。宣统二年(1910),劝学总董改称劝学员长。
  在管理体制上,青州府官立中学堂、青州府官立中等蚕桑实业学堂、青州府师范学堂,其办学经费、人事调配等均由青州府负责。益都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县立师范传习所及公立初等小学堂由益都县管理。私立学堂向县备案核准后,由办学人管理。
  封建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省城举行,它是进入仕途即科举选官的第一级考试,三年一次,由于是秋季举行,又称做秋闱,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于乡试后的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又称为春闱或礼围,参试者是举人,考中后是贡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者是贡士,取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晚清延续前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读书人先经过童试,才能参加府试,府试合格成为秀才后才能参加乡试。益都县每年二月在县学举行童试,由知县主持。青州的府试设在青州府考院,每两年举行一次,录取者称为儒学生员,即秀才,也叫进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推行新法,对于教育的改进是“勿论京城会试,省级乡试,府县级岁考,一律废除八股文章,改为策论文。”各级考试均定为策论、时务、四书五经3场,并规定“今后考试,均以讲求实学为主,不凭楷法好坏作为取舍的标准”。各级学堂的考试分为临时、学期、年终、毕业、升学5种,均采用百分制。此外,还设经济特科考试,选拔新政人才。科举制度的彻底废止,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得以实现。
  晚清时期,无论儒学、书院、私塾还是学堂,所用教师均采用招聘制。儒学、书院多延聘有名望的进士、举人为教师,塾师一般是秀才担任。官立学堂的经费由官府拨款,或来自学田租金、庙地庙产、派捐和学生交纳的学费等。
  晚清政府认识到了闭关锁国的危害,试图以教兴国,从而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多项改制。青州在教育改制中一马当先,像是官立小学堂、省立中学堂、桑蚕职业学校、教会学校都走在了山东省的最前列。虽然许多学校随着封建王朝的泯灭而消停,但对青州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在思想认识、师资人才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刘继孔)


海岱书院遗址



广德书院遗址



培真书院遗址



清末教会中学教材
 

编辑:今日青州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今日青州、今日青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综合商讯    
青州市公告挂失... 11-30
青岛科技大学暑... 08-15
青州市医保局开... 12-02
《潍坊日报今日... 02-11
潍坊市12345政务... 12-16
2022年全市中小... 12-16
青州这里将建消... 12-16
【惠企便民·人... 12-10
   
探踪云门山 08-14
王翔千、王振千... 07-20
青州老庄王氏宗... 04-08
走进平安庄 10-14
探听,来自偶园... 10-10
青州历史考古研... 03-29
法伟堂乡试朱卷考 03-22
圣贤文脉 村志... 03-01
青州新闻    
青州经济开发区... 04-24
织密安全网 共... 04-24
山水·茅峪道地... 04-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04-11
青州市博物馆获... 04-11
青州博物馆获评... 04-11
2024年第一季度... 04-10
青州博物馆荣登... 04-10
《今日青州》电子版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wfrbjrqz@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档案局四楼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12014985号

技术支持:710STU淄博网站建设